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中国社会阶层分化范围的扩大和层面的加深,干部阶层作为特殊群体,掌握着较多的资源,生存发展环境较好.并且有着较大的上升空间。本文以皖北某地级市为例,分析了该市干部阶层的基本情况,发现干部阶层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状况方面还不尽如人意,存在着制约干部阶层发展的各方面因素.笔者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了要优化干部阶层发展的政治生态环境,建立干部人事制度新体制,把握干部思想动态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为干部阶层的生存和发展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从而促进干部阶层的发展。
[关键词]干部阶层;生存;发展;思想动态
随着中国社会的加速发展,社会成员流动的加快,阶层之间流动与分化的障碍被逐步清除,阶层分化的范围在扩大、层面在加深,原有社会阶层结构的构成方式和各阶层的比例关系明显改变,社会阶层分化与重组成为现阶段中国社会的显著特征之一。在现代社会学理论中,阶级或阶层都是指按一定标准区分的社会群体,这些不同的社会群体拥有不同的社会地位党政机关干部阶层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一方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者、改革的决策者和推动者,另一方面也是改革的承受者。传统的观点认为干部阶层掌握着较多的资源,生存发展环境较好,竞争压力和思想压力不是很大,并且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应是我们这个社会中比较优越的一个群体。本文以皖北某地级市为样本,通过对党政机关干部阶层生存、发展状况和思想动态的研究,分析这一社会阶层的实际状况。
一、基本情况及总体评价
(一)总量与素质
以2006年《公务员法》实施后登记的公务员为“党政机关干部”的范围,截止目前,该市共有党政干部6600多人,其中女干部约占20%。从学历方面来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干部占总数的近90%,学历水平比该市的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经营管理员及其他社会阶层都高,从学历看是基本素质最高的人群。但是也要注意大专以上学历中只有三分之一是通过全日制教育取得的,其余是通过党校、电大等在职教育获得的,学历与素质脱节的情况也不容忽视。从专业结构看,法学类最多,占到四分之一强.其次是党政类和经济类,以上三个专业共占三分之二强,专业结构基本符合干部队伍建设需要,但理工、农林、医类专业明显偏少。
(二)结构与分布
从年龄结构方面来看,36-50岁中间年龄段占总人数的5390以上,两端各占20%多,干部队伍年龄结构相对合理;从职务方面看,科级(含科级)以上干部占到近60%,科级以下干部40%。数量偏少,没有形成符合管理学要求的正常的“金字塔型”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而且科级干部占到干部总量的48%,县级干部不到12%,形成了一个由“科”晋“县”的狭窄拥挤的通道,加大了科级干部升迁的竞争度。
(三)收入水准与生活水平
按照该市2008年的统计数据,全市城镇在岗职工(包括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国有集体企业职工)人均工资年收人为30,445元,在职党政机关干部人均年收人为33,000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人均年工资为23,000元,显然得益于2006年以来的新公务员工资制度的实施,在工薪阶层群体中,干部的收入处在较高水平,保证了干部阶层在衣食无忧的前提下可以略有节余的生活水准,在中部省份的地级市中是生活较充裕的人群。调查显示,大部分干部对自己的工资收入是比较满意的,认为与之相适应的配套的医疗保障、社会基本保险也能跟上,退休之后的生活也有保障,无后顾之忧,对自己生存状况的前景有较好的预期,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调查显示,近年来党政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得到新提高,科学决策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得到新加强,各级党政干部的理论素质和任职能力得到新增强,各级各类干部的知识、文化和专业结构进一步得到新改善,为全市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组织保证和干部支持。
二、思想动态及发展状况
(一)思想主流良好
从主流来看,大多数干部表示自己十分关心党和国家大事,关心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表示对该市发展的前途有信心,愿为发展作贡献。干部普遍认为当前社会主流思想和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价值观,认为在关心自己发展的同时更关心单位的发展、地方经济社会的进步。绝大多数干部对现工作单位和岗位比较满意,认为目前的状况适合自己发展。
(二)干部阶层更关心的是个人的工作成就感和事业发展前途
从干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价值观方面看,因为有了中等偏上的稳定的生活水准的保障,生活方面不用过多考虑,干部阶层更关心的是个人的工作成就感和事业发展前途。大多数干部认为工作成就感能激发工作热情,体现工作价值和人生意义,是党政干部追求的主要职业目标。但是很遗憾,有相当一部分干部认为从目前的工作中很难找到成就感,整天忙碌于事务性琐事,自己很难把握工作节奏,工作的最终成效也很难由个人努力来保证,往往取决于一些不可预知的因素,个人只能无奈面对,相当一部分人工作热情不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还有一部分干部对工作考虑少,对个人仕途考虑多。认为干部的思想状况是“积极向上,有很高的工作热情”的不到30%。
对干部的这种思想状况领导层是有所了解的,党校等研究机构也对此有过调研,在我们这次调研中有80%以上的干部反映所在单位对思想政治工作很重视或重视,采取党课、讲座、参观和实践活动、面对面谈心、网络等多种形式和载体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有一定成效,但是还应该在针对性、时效性上下功夫,真正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解开思想上的疙瘩,而不能仅是理论和政治上的说教。
(三)从科级干部迈上县级干部的台阶是个关键性步骤
从干部的职业发展前景看,我们发现在地级城市里,从科级干部迈上县级干部的台阶是个关键性步骤。受制于职数,从该市目前的干部职务结构看,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科级干部能迈上这个台阶,对一个干部的事业发展来说,科级与县级之间似有一道分水岭,是干部晋升中竞争最激烈的环节,是干部最关注的环节和思想变化最剧烈的环节,上不去这个台阶容易产生失落感。影响工作积极性和进取心口。
(四)干部渴望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变革和发展,干部对观念和知识更新的需求越来越强,自觉学习提高的意识越来越强,对培训的水平和成效的要求越来越高,渴望“充电”,尤其面对群体性事件、突发公共危机、复杂的工作人际关系和专业技术问题时,有明显的“本领恐慌”,调查显示有90%的人次选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干部执政能力问题。
(五)对于该市政治生态环境即干部成长环境,评价不尽如人意
对于干部政治生态环境的看法,有三分之二的受访对象认为“一般”甚至“不好”。反映比较多的问题:一是环境不鼓励人做事,因为做事就可能失误,在升迁的关键时刻,这些失误会被 人作为攻击的把柄。还有不少人提到干部升迁中的匿名信、小道消息甚至编造谣言诽谤的现象,败坏了风气,需要严肃处理。还有领导干部离退休以后还在各种学会、协会任职的情况比较普遍,有财政拨款、办公场所、公务用车、人员的保障,还无形中强化了官本位意识,也是个不利的环境因素。
关于影响或决定干部升迁的诸种因素:我们询问受访对象“您认为目前官员升迁主要靠什么”,并给出了五个选项:政绩、与领导的关系、群众认可度、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机遇。58%的受访对象将“与领导的关系”排在第一位,其次是“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占51%,接下来是“政绩”,占43%,“机遇”占42%,“群众认可度”占34%。分析原因,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传统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特点即自上而下的用人方式决定的。其本身并不代表选拔结果的好坏,但毕竟这种方式的人治色彩还是相当浓厚的,也不易体现民主和公开。
三、几点思考
(一)建立适应干部生存发展的优质政治生态环境
宏观层面上来说,干部生存发展状况的好与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地方的社会政治生态环境,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保证了干部思想发展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为干部自身生存和发展提供正确的现实导向日。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用人导向。用什么样的人、怎样用人这直接关系到广大的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自己的权利能否被很好的保障这也是群众认为的、最为关键的环节;而对于其他干部来说,这也是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的态度,好的用人导向鼓励了广大干部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工作,这样也就带动了这个地方整个的政治风气,形成了良好的政治氛围。我们在调研中得到的对干部思想状况的评价:70%以上的受访对象认为相当部分人工作热情不高,对工作考虑少,对个人仕途考虑多。除了干部本身的原因外,恐怕“环境”是一个主要原因,所以用人导向是干部制度中的根本性问题。要把重视老实人,起用老实人作为干部工作的一种理念来倡导、落实,使那些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做事、实绩突出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营造一种“有为才有位、有位更要有为”的氛围。
加强监督,使权力运行在阳光下,政治透明。有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发展空间是优质政治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干部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也得到了优化,同时也增强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感。因此要加强对行政权运作的监督,建立健全监督制度。规范行政执行机制,坚持依法行政,形成行为规范,有章可循的行政执行制度。增强干部工作的透明度,权力到哪,监督就到哪,监督工作形成制度,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保证政治透明、政府透明、官员透明。
(二)建立适应干部生存发展的干部人事制度新体制
1.干部选用环节
一是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制度建设。加大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力度,探索实行“公推公选”县级领导干部,加强对科级党政干部的选拔培养,建立开放型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新机制,调整和优化党政干部队伍结构,解决党政干部年龄、专业、层次、性别分布结构不合理之处。二是继续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健全创新党政干部的管理、培养、选拔任用、监督和考核奖惩制度,积极推进干部制度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建设。创造一切有利条件改变干部评价以学历为准的“潜规则”。三是加大一般党政工作人员到上级有关部门、基层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交流、挂职的力度,促进党政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激发干部活力,缓解党政机关忙闲不均、效能不高的矛盾。积极探索建立高层次干部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之间柔性流动的平台,畅通“能进能出”的渠道,为优秀干部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提供良好的制度和环境“。四是对急需紧缺干部和实用型干部的进入,要在坚持现有政策规定的基础上,疏通“入口”,拓宽进入渠道,摆脱部分单位专业干部“断层”隐患的问题。
2.干部培养环节
加大培训力度。皖北某地级市作为一个内地城市,发展上更多地依赖政府主导,社会精英多聚集于政界。地方发展的出路取决于领导者的思路,领导干部的观念更新和知识更新的节奏加快,培训必须跟得上。通过培训,绝大多数人感到最大的收获是观念、理念、思维方式的更新,而不是知识面的拓展。
培训的内容要加强针对性。提到干部有本领恐慌的问题,干部面临两个风险:技术风险和道德风险,经济建设中更要紧的是技术风险,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缺乏把握市场经济规律的能力,又何谈利用政策引导经济发展?所以要针对干部急需提高的能力和最急需的知识进行培训,要结合该地方的实际进行培训。
注意培养和引进适合干部教育特点的师资力量。与国民教育有很大不同,干部教育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更加注重联系改革发展的实践、更加注重高于实践的理论分析、更加注重各学科的融汇贯通,党校和行政学院教员要达到这些要求需要下功夫修炼,首先必须加大对教员的培养力度,比如在各种外出培训和考察中把师资培养一并考虑进去,还要注意邀请有授课能力的领导干部来党校授课,并依托省内外高校建立干部培训师贤厍目。
(三)探索正确把握干部思想动态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1.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要有针对性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只有切实地加强,才能有效地服务。”首先,要统一认识。干部队伍是个特殊的群体,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对象。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对干部在具体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切实加以解决。同时深入研究地不同群体和不同环境下干部职工的思想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有的放矢地去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探索干部职工思想活动的新动态,引导干部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思想的影响,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2.采取多种形式把握干部思想动态
把握干部思想动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做好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要利用多种方法,采取多种形式。改变传统的模式,抛弃简单生硬的说教模式,防止出现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在现代的信息化社会,读读文件、念念报纸已经远不能达到对于部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要探索灵活和新颖的形式,比如互动式的探讨、广泛的讨论等方式,把思想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日常的工作之中;进行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的汇报交流。树立先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感染人、影响人、教育人;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开辟网页阵地,在互联网上发起评论,在线答疑,广泛讨论,提供网络平台。对于基层和干部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和好的做法,要及时总结推广。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途径的创新,使思想政治工作让干部喜闻乐见,真正牢牢把握干部的思想动态,使干部思想上没有顾虑、没有后顾之忧、没有解不开的疙瘩,全身心的投入到日常的工作之中,有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干部阶层;生存;发展;思想动态
随着中国社会的加速发展,社会成员流动的加快,阶层之间流动与分化的障碍被逐步清除,阶层分化的范围在扩大、层面在加深,原有社会阶层结构的构成方式和各阶层的比例关系明显改变,社会阶层分化与重组成为现阶段中国社会的显著特征之一。在现代社会学理论中,阶级或阶层都是指按一定标准区分的社会群体,这些不同的社会群体拥有不同的社会地位党政机关干部阶层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一方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者、改革的决策者和推动者,另一方面也是改革的承受者。传统的观点认为干部阶层掌握着较多的资源,生存发展环境较好,竞争压力和思想压力不是很大,并且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应是我们这个社会中比较优越的一个群体。本文以皖北某地级市为样本,通过对党政机关干部阶层生存、发展状况和思想动态的研究,分析这一社会阶层的实际状况。
一、基本情况及总体评价
(一)总量与素质
以2006年《公务员法》实施后登记的公务员为“党政机关干部”的范围,截止目前,该市共有党政干部6600多人,其中女干部约占20%。从学历方面来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干部占总数的近90%,学历水平比该市的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经营管理员及其他社会阶层都高,从学历看是基本素质最高的人群。但是也要注意大专以上学历中只有三分之一是通过全日制教育取得的,其余是通过党校、电大等在职教育获得的,学历与素质脱节的情况也不容忽视。从专业结构看,法学类最多,占到四分之一强.其次是党政类和经济类,以上三个专业共占三分之二强,专业结构基本符合干部队伍建设需要,但理工、农林、医类专业明显偏少。
(二)结构与分布
从年龄结构方面来看,36-50岁中间年龄段占总人数的5390以上,两端各占20%多,干部队伍年龄结构相对合理;从职务方面看,科级(含科级)以上干部占到近60%,科级以下干部40%。数量偏少,没有形成符合管理学要求的正常的“金字塔型”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而且科级干部占到干部总量的48%,县级干部不到12%,形成了一个由“科”晋“县”的狭窄拥挤的通道,加大了科级干部升迁的竞争度。
(三)收入水准与生活水平
按照该市2008年的统计数据,全市城镇在岗职工(包括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国有集体企业职工)人均工资年收人为30,445元,在职党政机关干部人均年收人为33,000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人均年工资为23,000元,显然得益于2006年以来的新公务员工资制度的实施,在工薪阶层群体中,干部的收入处在较高水平,保证了干部阶层在衣食无忧的前提下可以略有节余的生活水准,在中部省份的地级市中是生活较充裕的人群。调查显示,大部分干部对自己的工资收入是比较满意的,认为与之相适应的配套的医疗保障、社会基本保险也能跟上,退休之后的生活也有保障,无后顾之忧,对自己生存状况的前景有较好的预期,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调查显示,近年来党政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得到新提高,科学决策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得到新加强,各级党政干部的理论素质和任职能力得到新增强,各级各类干部的知识、文化和专业结构进一步得到新改善,为全市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组织保证和干部支持。
二、思想动态及发展状况
(一)思想主流良好
从主流来看,大多数干部表示自己十分关心党和国家大事,关心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表示对该市发展的前途有信心,愿为发展作贡献。干部普遍认为当前社会主流思想和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价值观,认为在关心自己发展的同时更关心单位的发展、地方经济社会的进步。绝大多数干部对现工作单位和岗位比较满意,认为目前的状况适合自己发展。
(二)干部阶层更关心的是个人的工作成就感和事业发展前途
从干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价值观方面看,因为有了中等偏上的稳定的生活水准的保障,生活方面不用过多考虑,干部阶层更关心的是个人的工作成就感和事业发展前途。大多数干部认为工作成就感能激发工作热情,体现工作价值和人生意义,是党政干部追求的主要职业目标。但是很遗憾,有相当一部分干部认为从目前的工作中很难找到成就感,整天忙碌于事务性琐事,自己很难把握工作节奏,工作的最终成效也很难由个人努力来保证,往往取决于一些不可预知的因素,个人只能无奈面对,相当一部分人工作热情不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还有一部分干部对工作考虑少,对个人仕途考虑多。认为干部的思想状况是“积极向上,有很高的工作热情”的不到30%。
对干部的这种思想状况领导层是有所了解的,党校等研究机构也对此有过调研,在我们这次调研中有80%以上的干部反映所在单位对思想政治工作很重视或重视,采取党课、讲座、参观和实践活动、面对面谈心、网络等多种形式和载体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有一定成效,但是还应该在针对性、时效性上下功夫,真正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解开思想上的疙瘩,而不能仅是理论和政治上的说教。
(三)从科级干部迈上县级干部的台阶是个关键性步骤
从干部的职业发展前景看,我们发现在地级城市里,从科级干部迈上县级干部的台阶是个关键性步骤。受制于职数,从该市目前的干部职务结构看,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科级干部能迈上这个台阶,对一个干部的事业发展来说,科级与县级之间似有一道分水岭,是干部晋升中竞争最激烈的环节,是干部最关注的环节和思想变化最剧烈的环节,上不去这个台阶容易产生失落感。影响工作积极性和进取心口。
(四)干部渴望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变革和发展,干部对观念和知识更新的需求越来越强,自觉学习提高的意识越来越强,对培训的水平和成效的要求越来越高,渴望“充电”,尤其面对群体性事件、突发公共危机、复杂的工作人际关系和专业技术问题时,有明显的“本领恐慌”,调查显示有90%的人次选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干部执政能力问题。
(五)对于该市政治生态环境即干部成长环境,评价不尽如人意
对于干部政治生态环境的看法,有三分之二的受访对象认为“一般”甚至“不好”。反映比较多的问题:一是环境不鼓励人做事,因为做事就可能失误,在升迁的关键时刻,这些失误会被 人作为攻击的把柄。还有不少人提到干部升迁中的匿名信、小道消息甚至编造谣言诽谤的现象,败坏了风气,需要严肃处理。还有领导干部离退休以后还在各种学会、协会任职的情况比较普遍,有财政拨款、办公场所、公务用车、人员的保障,还无形中强化了官本位意识,也是个不利的环境因素。
关于影响或决定干部升迁的诸种因素:我们询问受访对象“您认为目前官员升迁主要靠什么”,并给出了五个选项:政绩、与领导的关系、群众认可度、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机遇。58%的受访对象将“与领导的关系”排在第一位,其次是“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占51%,接下来是“政绩”,占43%,“机遇”占42%,“群众认可度”占34%。分析原因,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传统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特点即自上而下的用人方式决定的。其本身并不代表选拔结果的好坏,但毕竟这种方式的人治色彩还是相当浓厚的,也不易体现民主和公开。
三、几点思考
(一)建立适应干部生存发展的优质政治生态环境
宏观层面上来说,干部生存发展状况的好与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地方的社会政治生态环境,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保证了干部思想发展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为干部自身生存和发展提供正确的现实导向日。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用人导向。用什么样的人、怎样用人这直接关系到广大的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自己的权利能否被很好的保障这也是群众认为的、最为关键的环节;而对于其他干部来说,这也是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的态度,好的用人导向鼓励了广大干部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工作,这样也就带动了这个地方整个的政治风气,形成了良好的政治氛围。我们在调研中得到的对干部思想状况的评价:70%以上的受访对象认为相当部分人工作热情不高,对工作考虑少,对个人仕途考虑多。除了干部本身的原因外,恐怕“环境”是一个主要原因,所以用人导向是干部制度中的根本性问题。要把重视老实人,起用老实人作为干部工作的一种理念来倡导、落实,使那些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做事、实绩突出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营造一种“有为才有位、有位更要有为”的氛围。
加强监督,使权力运行在阳光下,政治透明。有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发展空间是优质政治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干部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也得到了优化,同时也增强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感。因此要加强对行政权运作的监督,建立健全监督制度。规范行政执行机制,坚持依法行政,形成行为规范,有章可循的行政执行制度。增强干部工作的透明度,权力到哪,监督就到哪,监督工作形成制度,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保证政治透明、政府透明、官员透明。
(二)建立适应干部生存发展的干部人事制度新体制
1.干部选用环节
一是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制度建设。加大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力度,探索实行“公推公选”县级领导干部,加强对科级党政干部的选拔培养,建立开放型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新机制,调整和优化党政干部队伍结构,解决党政干部年龄、专业、层次、性别分布结构不合理之处。二是继续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健全创新党政干部的管理、培养、选拔任用、监督和考核奖惩制度,积极推进干部制度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建设。创造一切有利条件改变干部评价以学历为准的“潜规则”。三是加大一般党政工作人员到上级有关部门、基层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交流、挂职的力度,促进党政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激发干部活力,缓解党政机关忙闲不均、效能不高的矛盾。积极探索建立高层次干部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之间柔性流动的平台,畅通“能进能出”的渠道,为优秀干部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提供良好的制度和环境“。四是对急需紧缺干部和实用型干部的进入,要在坚持现有政策规定的基础上,疏通“入口”,拓宽进入渠道,摆脱部分单位专业干部“断层”隐患的问题。
2.干部培养环节
加大培训力度。皖北某地级市作为一个内地城市,发展上更多地依赖政府主导,社会精英多聚集于政界。地方发展的出路取决于领导者的思路,领导干部的观念更新和知识更新的节奏加快,培训必须跟得上。通过培训,绝大多数人感到最大的收获是观念、理念、思维方式的更新,而不是知识面的拓展。
培训的内容要加强针对性。提到干部有本领恐慌的问题,干部面临两个风险:技术风险和道德风险,经济建设中更要紧的是技术风险,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缺乏把握市场经济规律的能力,又何谈利用政策引导经济发展?所以要针对干部急需提高的能力和最急需的知识进行培训,要结合该地方的实际进行培训。
注意培养和引进适合干部教育特点的师资力量。与国民教育有很大不同,干部教育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更加注重联系改革发展的实践、更加注重高于实践的理论分析、更加注重各学科的融汇贯通,党校和行政学院教员要达到这些要求需要下功夫修炼,首先必须加大对教员的培养力度,比如在各种外出培训和考察中把师资培养一并考虑进去,还要注意邀请有授课能力的领导干部来党校授课,并依托省内外高校建立干部培训师贤厍目。
(三)探索正确把握干部思想动态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1.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要有针对性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只有切实地加强,才能有效地服务。”首先,要统一认识。干部队伍是个特殊的群体,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对象。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对干部在具体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切实加以解决。同时深入研究地不同群体和不同环境下干部职工的思想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有的放矢地去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探索干部职工思想活动的新动态,引导干部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思想的影响,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2.采取多种形式把握干部思想动态
把握干部思想动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做好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要利用多种方法,采取多种形式。改变传统的模式,抛弃简单生硬的说教模式,防止出现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在现代的信息化社会,读读文件、念念报纸已经远不能达到对于部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要探索灵活和新颖的形式,比如互动式的探讨、广泛的讨论等方式,把思想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日常的工作之中;进行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的汇报交流。树立先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感染人、影响人、教育人;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开辟网页阵地,在互联网上发起评论,在线答疑,广泛讨论,提供网络平台。对于基层和干部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和好的做法,要及时总结推广。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途径的创新,使思想政治工作让干部喜闻乐见,真正牢牢把握干部的思想动态,使干部思想上没有顾虑、没有后顾之忧、没有解不开的疙瘩,全身心的投入到日常的工作之中,有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