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的地球被各种各样的生物占据着。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存在,朝着不同的方向繁衍进化,组成了一个非常奇妙而又富有魅力的生物世界。生物与生物之间最明显的不同是它们尺寸大小的不同,从超过100米高的澳洲杏仁桉,到长度只有百万分之一毫米的甲型H1V1流感病毒,它们在尺寸上跨越了近20个级别。正如《爱丽丝漫游仙境》和《格列佛游记》中描写的那样,虽然尺寸迥异的生命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但它们却又身处不同的世界。从庞然大物到沧海一粟,生命尺寸大小的变化,不仅带来了其自身生物结构、功能以及进化方向的变化,同时还深深地影响着每一种生命体验世界的方式及其要面对的生活。
也许是因为不同生物的尺寸差异实在是太显而易见了,生物学家们似乎都很不情愿去注意这一点。当我们翻开一本动物学的教科书时,书中很难找到“河马比老鼠大”或者“企鹅比鲸鱼小”之类的描述,我们有没有好奇过,为什么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为什么鲸鱼不可能变得像鲤鱼这么小?我们可能没有问过这种问题,但是它的答案并不简单。大自然有许多规律对生命尺寸的大小施加影响,这里既有进化的规律在起作用,也有物理学、生物化学的规律在起作用,从最小的细菌到最大的蓝鲸,没有一种生命是随随便便生长起来的。
尺寸与进化
——柯普法则和小生物的绝技
我们首先来看看,生物进化的历史会告诉我们有关体型的什么事情呢?我们知道,最古老的生物是体积微小的单细胞的微生物,随着进化的发生,生物界逐渐出现了多细胞生物,生物的体型也变得越来越大。
当我们去调查某些生物化石时,就会发现有很多生物刚开始体型都很小,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大。例如,最早的哺乳动物都只有小老鼠那么大,进化到现在,最大的哺乳动物有大象甚至鲸鱼那么大了。五千万年前的始祖马还没有小羊那么大,现在的马大家都知道有多大了。由此可以看出,生物进化会使体型越来越大。19世纪的美国古生物学家艾德华·柯普认为,“同一物种的进化过程中,体型大的种类有较晚出现的趋势。”也就是说,生物进化时尺寸会越来越大。生物学家称之为“柯普法则”。
让我们试想一下体型大会有什么进化上的好处吧。显而易见,体型大意味着强大,巨大的体型或体重使它们在生物圈中处于优势,会更有利于生存竞争。在猫科动物中,老虎、狮子自然处在食肉动物食物链的最顶端,燕雀也不可能与鹰鹫去争夺生存空间吧。在非洲热带草原上,在大象喝完水前,其他动物一般都会老实地等待。喝水的顺序是大象、犀牛、河马、斑马……即便在同一物种中,大型雄性动物也更容易独占雌性动物,比如体型较大的狒狒在争夺雌性的争斗中更易获胜,可以留下更多的后代。因此,在自然选择中,同一种类中,体型小的被一代一代地淘汰,剩下的自然是体型大的了。这样看的话,高大、富有、帅气——现代女性对“高富帅”的期望简直就是生物学上自然选择的标准,这也算得上是柯普法则的现代解释了吧。
其次,体型大的生物不易受环境影响,更有利于生存。生物科学告诉我们,由于生物只是通过身体表面与环境接触,动植物的体型越大,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就越小,那么环境就越不容易通过体表影响生物。比如,1个10斤的大西瓜,它的表面积大约就是14平方分米。而两个5斤的小西瓜的表面积之和就达到17.7平方分米,增加了近27%。同样,1座单独的4米×5米×3米的房间,表面积为74平方米,50座就是3700平方米。而50间同样大的5层楼房,表面积只有1100平方米,不到单座的30%。表面积小了,冬天易于保暖,夏天避免过多的日晒。
同理,大型生物表面积相对比较小,所以应对寒冷、酷暑及干旱等恶劣环境的能力较强。再者,体型大的生物一般有着较复杂的生物功能,因为体型越大的生物,细胞数量越多,因此能够把多余的部分用于开发新的机能,更有利于生存和繁衍。
但是,进化规律又从另一面限制了生物的成长——生物尺寸的持续性地增大必然导致取食量的持续性地增多,生物繁衍和体型的增大使食物资源越来越缺乏,考虑到环境和资源的承受力,尺寸巨大的生物其数量和繁衍会受到制约。在环境条件有利、食物来源丰富的情况下,大自然就选择大尺寸的生物。当环境恶化时,大体型生物种群可能会进入进化的死胡同,最终招致灭绝。尺寸小的生物,虽然很难适应环境的变化,但是它们对环境和资源的需求少,数量大,繁衍能力较强。大象、马、牛、狮、虎都是一次只生一个,但猪、狗、猫,毎一次可生三四个到七八个,而鱼类、昆虫的繁殖速度就不用说了。因为有了这样的绝技,即便小尺寸的生物个体存活几率很低,但从种群看,其生存几率并不逊色于大尺寸生物,这大概是大体型的恐龙灭绝、小体型的恐龙后裔——鸟类留存下来的原因吧。
尺寸划分的两个世界
——重力世界和分子力世界
宏观世界的重力作用
进化的规律只是制约生物尺寸的一个方面,在地球上,还有一个更基本的物理学定律在制约着生物的尺寸——那就是重力的作用。
动植物要生存,必须首先要能支撑自身的重量。在17世纪早期,伽利略在对动物身体大小与强度和构造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探讨时,就提出了大的陆地生物所面临的支撑问题,即体积与支撑面的关系。比如,一只大象和一只小象,如果大象身体的长度是小象的两倍的话,那么它的高度和宽度也是小象的两倍。在这种情况下,大象身体的体积就是小象体积的8倍,体重也应是小象的8倍。就像一个长方体,长、宽、高增加到两倍时,体积就增加到8倍。但是,大象腿却只比小象的腿粗了4倍,其腿的支撑强度也只增加到4倍。换句话说,如果生物的框架模式不变,8倍的体重将必须依靠仅仅增加到4倍的腿的强度来支撑。如果这个生物体只增加体积而不改变其形状,那么它最终将不能支持其自身的重量而无法生存。所以,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生物尺寸有它自己的极限,超出这个极限,生物或者进化成一种新的模式,或者走向灭亡,这是任何一个大体型生物都无法逃脱的制约。看看马和河马腿的粗细就知道了。 蓝鲸被认为是地球上生存的体积最大的动物,体长可达33米,重达180吨。为何它能成为地球上最巨大的动物呢?主要是因为海水。由于生物体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密度和盐水的密度差不多,所以在海洋中,生物重量并不是很重要,这使得海洋中诞生了不少庞然大物。
而在海洋之外,生物将不得不承受重力的全部作用。大象是陆地上最庞大的动物,由于它们身体太重,所以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大象跳跃。当大象以40千米的时速奔跑时,它的四肢就会因为太重而不能很快地调整方向,这也意味着大象不可能擅长一些优雅复杂的运动。究其原因,当体型变大,随之而来它们需要厚实的腿和强壮的骨骼来支撑自己庞大的身躯。
我们再来看一种植物——红衫木。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有一片一望无际的大森林,绵延达640千米。这一片浩瀚的林海是由红杉木组成的,它名扬四海,号称“红杉帝国”。红衫木长得异常高大,大都有六七十米,成熟的可高达百米。体型过大使得每棵红衫木都必须承受地球引力造成的巨大重量,所以它必须长成圆锥形。与此同时,红衫木还必须把水分从土壤中运送到树冠的枝叶中,为此红杉木大都根系发达、树皮很厚、拥有可以提供强大支持力的木质纤维,但再高就不行了。
重力隐退的微小世界
地球的引力作用无处不在,是限制很多生物生长的要素。但是对于微小生物来说,引力的作用就不能起到主要作用了。像蜘蛛这样的小动物,如果不小心从高处掉下来,它们仅仅是弹起来然后走开,换做大象则必死无疑。因为蜘蛛自身重力太小了,下落时撞击地面的动能不足以使它们受伤。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跳蚤是生物界的跳高冠军,跳出的高度是其身长的100多倍,这不仅是因为它们强健的后足中含有一种专管跳跃的蛋白质,还因为跳骚体重仅200毫克左右,跳跃需要克服的重力很小。蚂蚁则是生物界的大力士,一只蚂蚁能够举起超过自身体重400倍的东西,还能够拖运超过自身体重1700倍的物体,这是因为动物体型越小,相对应的肌肉力量越大,如果蚂蚁与人体积一样大,其肌肉力量不会成比例增长,也仅能举起与自己体重相近的物体,就像我们人类一样。
因此,体长1毫米的生物和体长1米的生物,它们生活的世界有很大的不同,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适用的物理法则是不一样的。在微小世界,一些我们不以为意的影响被放大了,稍稍增强的肌肉力量、一点点的摩擦力、一个小小的气旋、一粒小小的尘埃等等都会对小家伙们产生重大影响。
在微小世界,分子间的作用力成为不容忽视的主角,分子力世界里的生物可以做到很多我们无法做到的事情。拿最普通的苍蝇来说,它们的脚上有着很大尺寸的衬垫并且衬垫分泌粘液,这让苍蝇可以粘附在光滑的表面上,这是粘液分子和光滑表面的分子凝聚在一起促成了这种现象。我们再来看壁虎,它在光滑如镜的墙面上穿梭自如,还能够倒挂在天花板上爬行,这是因为它的每只脚底部长着数百万根极细的刚毛,而每根刚毛末端又有约400根至1000根更细的分支。这种精细结构使得刚毛与物体表面分子间的距离非常近,从而产生了分子作用力。
所以“飞檐走壁”、“身轻如燕”、“力大无穷”并不是什么超能力,这只是小尺寸动物们从大自然中得到的馈赠。
尺寸与生活方式
——身体的“建筑方法”和新陈代谢
尺寸大小与身体“建筑”
对于生物来说,为了生存下去,“吃”是最基本的事。那么生物的尺寸和“吃”又怎样的关系呢?对于小体型动物来说,它们的食物就是微生物,由于丰富的微生物充斥着大自然的每个角落,小动物即使一动不动,食物就会送到嘴边,而且由于它们身体就那么点大,吃进体内的营养物和氧会很快到达身体的各个角落;而生物体型变大的话,从体表到身体内部的距离就很远,仅依靠营养物自己扩散要花很长的时间,必须使用体液循环,把以氧为首的分子从体表运到身体内部。另外,体型大的动物,其体内营养物不搅拌就很难使各处的浓度均衡,循环系统的作用,就是通过搅拌混合身体中的水、氧和营养物,使它们的浓度相同;如果动物体型小的话,营养物仅依靠扩散也可以使各处的浓度保持均衡,因而体型小的生物是不需要循环系统的。
体型小也不需要呼吸系统。如一些小型昆虫和微生物就没有呼吸系统,外界的营养物和氧从动物身体表面进入,表面积越大,营养物和氧进入的就越多。由于体型小的生物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大,所以完全可以无需呼吸系统就能维持生存。而动物体型增加的话,其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会变小。因此,对体型大的生物来说,虽然营养物和氧的需求量增加了,但外界进入量却没有增加。为了吸收更多的氧,必须增加额外的吸收装置,这就是呼吸系统。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尺寸的大小影响了动物身体的“建筑方法”。
尺寸大小决定生物寿命
纵观自然界,尺寸的大小还决定了动物的新陈代谢率,或者说“生命的速度”。
我们来看一种很普通的动物——蝙蝠,它们大约有几厘米长,重约十几克。它们和人类有着差不多的体温,也是需要保持自身温度的恒温动物之一。对于它们这样小小的尺寸而言,保持温暖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相对于它们的体积来说,它们的表面积太大了,结果就使它们损失热量很快。为了弥补这些热量的流失,蝙蝠始终保持一个很高的新陈代谢频率,它们呼吸急促,并且心脏跳动极快,每分钟达330~920次,而且它们吃的很多,它们每晚必须吃掉相当于自身重量三分之一的食物,这些食物几乎都被用来保持它们的体温。老鼠也是体型很小的恒温动物,为了保持恒温,就算是休息的时候,它的心跳也始终飞快,达每分钟400~600次;而像人类这样的动物,每分钟心跳只有60~100次;大象的心跳则更慢,每分钟只有30次左右。
而新陈代谢率高的动物,其寿命就会缩短,老鼠的寿命只有两年,蝙蝠因为有冬眠期,才有10来年的寿命,人类是靠医学进步,才保持了七八十年的寿命;而大象则天然就能达到六七十岁的寿命,而蓝鲸甚至可以活到90~100岁。因此,一般来说,在同一纲(比如哺乳纲)下,尺寸越小的动物,寿命也越短。昆虫的寿命就更短了,一般几天到几十天,正如古语所说“蜉蝣不知朝暮”、“蟪蛄不知春秋”。
尺寸大的身体有更多的细胞需要抚养,人们一般以为动物需要的能量会随着我们的体积增加而按比例增大,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你拿动物消耗的能量和它的体积来对比,比如拿很小的苍蝇一路对比到鲸鱼身上,你就会发现,大动物消耗的能量要比小动物少的多。蝙蝠每天需要吃掉相当于自身重量三分之一的食物,而100多斤的人类,每天饮食量全部加起来最多几百克而已。吃得少也就意味着新陈代谢率低,这就帮助我们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大动物的寿命较长。
对植物来说,也基本遵循这个规律。草本植物基本是“一岁一枯荣”,而树木的寿命就长多了,常见的柳树平均大约可活150年、榆树500年、无花果1000年。一般来说,针叶植物的寿命比阔叶树长,如雪松平均可活2000年、柏树3000年、云杉4000年以上,瑞典北部地区发现一棵云杉,据称寿命已超过了8000岁。
所以说,生物的尺寸不是那么简单的,你的尺寸限制了你的形态,限制了你体验这个世界的方式,最终也限制了你可以在这个世界留下多少的岁月。大自然赋予每种生物不同的尺寸,正是给各种生物分配了不同的生存空间和资源,使整个自然界井然有序。而我们人类的尺寸不大不小,正好适中,正是大自然最宠爱的宠儿。
也许是因为不同生物的尺寸差异实在是太显而易见了,生物学家们似乎都很不情愿去注意这一点。当我们翻开一本动物学的教科书时,书中很难找到“河马比老鼠大”或者“企鹅比鲸鱼小”之类的描述,我们有没有好奇过,为什么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为什么鲸鱼不可能变得像鲤鱼这么小?我们可能没有问过这种问题,但是它的答案并不简单。大自然有许多规律对生命尺寸的大小施加影响,这里既有进化的规律在起作用,也有物理学、生物化学的规律在起作用,从最小的细菌到最大的蓝鲸,没有一种生命是随随便便生长起来的。
尺寸与进化
——柯普法则和小生物的绝技
我们首先来看看,生物进化的历史会告诉我们有关体型的什么事情呢?我们知道,最古老的生物是体积微小的单细胞的微生物,随着进化的发生,生物界逐渐出现了多细胞生物,生物的体型也变得越来越大。
当我们去调查某些生物化石时,就会发现有很多生物刚开始体型都很小,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大。例如,最早的哺乳动物都只有小老鼠那么大,进化到现在,最大的哺乳动物有大象甚至鲸鱼那么大了。五千万年前的始祖马还没有小羊那么大,现在的马大家都知道有多大了。由此可以看出,生物进化会使体型越来越大。19世纪的美国古生物学家艾德华·柯普认为,“同一物种的进化过程中,体型大的种类有较晚出现的趋势。”也就是说,生物进化时尺寸会越来越大。生物学家称之为“柯普法则”。
让我们试想一下体型大会有什么进化上的好处吧。显而易见,体型大意味着强大,巨大的体型或体重使它们在生物圈中处于优势,会更有利于生存竞争。在猫科动物中,老虎、狮子自然处在食肉动物食物链的最顶端,燕雀也不可能与鹰鹫去争夺生存空间吧。在非洲热带草原上,在大象喝完水前,其他动物一般都会老实地等待。喝水的顺序是大象、犀牛、河马、斑马……即便在同一物种中,大型雄性动物也更容易独占雌性动物,比如体型较大的狒狒在争夺雌性的争斗中更易获胜,可以留下更多的后代。因此,在自然选择中,同一种类中,体型小的被一代一代地淘汰,剩下的自然是体型大的了。这样看的话,高大、富有、帅气——现代女性对“高富帅”的期望简直就是生物学上自然选择的标准,这也算得上是柯普法则的现代解释了吧。
其次,体型大的生物不易受环境影响,更有利于生存。生物科学告诉我们,由于生物只是通过身体表面与环境接触,动植物的体型越大,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就越小,那么环境就越不容易通过体表影响生物。比如,1个10斤的大西瓜,它的表面积大约就是14平方分米。而两个5斤的小西瓜的表面积之和就达到17.7平方分米,增加了近27%。同样,1座单独的4米×5米×3米的房间,表面积为74平方米,50座就是3700平方米。而50间同样大的5层楼房,表面积只有1100平方米,不到单座的30%。表面积小了,冬天易于保暖,夏天避免过多的日晒。
同理,大型生物表面积相对比较小,所以应对寒冷、酷暑及干旱等恶劣环境的能力较强。再者,体型大的生物一般有着较复杂的生物功能,因为体型越大的生物,细胞数量越多,因此能够把多余的部分用于开发新的机能,更有利于生存和繁衍。
但是,进化规律又从另一面限制了生物的成长——生物尺寸的持续性地增大必然导致取食量的持续性地增多,生物繁衍和体型的增大使食物资源越来越缺乏,考虑到环境和资源的承受力,尺寸巨大的生物其数量和繁衍会受到制约。在环境条件有利、食物来源丰富的情况下,大自然就选择大尺寸的生物。当环境恶化时,大体型生物种群可能会进入进化的死胡同,最终招致灭绝。尺寸小的生物,虽然很难适应环境的变化,但是它们对环境和资源的需求少,数量大,繁衍能力较强。大象、马、牛、狮、虎都是一次只生一个,但猪、狗、猫,毎一次可生三四个到七八个,而鱼类、昆虫的繁殖速度就不用说了。因为有了这样的绝技,即便小尺寸的生物个体存活几率很低,但从种群看,其生存几率并不逊色于大尺寸生物,这大概是大体型的恐龙灭绝、小体型的恐龙后裔——鸟类留存下来的原因吧。
尺寸划分的两个世界
——重力世界和分子力世界
宏观世界的重力作用
进化的规律只是制约生物尺寸的一个方面,在地球上,还有一个更基本的物理学定律在制约着生物的尺寸——那就是重力的作用。
动植物要生存,必须首先要能支撑自身的重量。在17世纪早期,伽利略在对动物身体大小与强度和构造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探讨时,就提出了大的陆地生物所面临的支撑问题,即体积与支撑面的关系。比如,一只大象和一只小象,如果大象身体的长度是小象的两倍的话,那么它的高度和宽度也是小象的两倍。在这种情况下,大象身体的体积就是小象体积的8倍,体重也应是小象的8倍。就像一个长方体,长、宽、高增加到两倍时,体积就增加到8倍。但是,大象腿却只比小象的腿粗了4倍,其腿的支撑强度也只增加到4倍。换句话说,如果生物的框架模式不变,8倍的体重将必须依靠仅仅增加到4倍的腿的强度来支撑。如果这个生物体只增加体积而不改变其形状,那么它最终将不能支持其自身的重量而无法生存。所以,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生物尺寸有它自己的极限,超出这个极限,生物或者进化成一种新的模式,或者走向灭亡,这是任何一个大体型生物都无法逃脱的制约。看看马和河马腿的粗细就知道了。 蓝鲸被认为是地球上生存的体积最大的动物,体长可达33米,重达180吨。为何它能成为地球上最巨大的动物呢?主要是因为海水。由于生物体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密度和盐水的密度差不多,所以在海洋中,生物重量并不是很重要,这使得海洋中诞生了不少庞然大物。
而在海洋之外,生物将不得不承受重力的全部作用。大象是陆地上最庞大的动物,由于它们身体太重,所以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大象跳跃。当大象以40千米的时速奔跑时,它的四肢就会因为太重而不能很快地调整方向,这也意味着大象不可能擅长一些优雅复杂的运动。究其原因,当体型变大,随之而来它们需要厚实的腿和强壮的骨骼来支撑自己庞大的身躯。
我们再来看一种植物——红衫木。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有一片一望无际的大森林,绵延达640千米。这一片浩瀚的林海是由红杉木组成的,它名扬四海,号称“红杉帝国”。红衫木长得异常高大,大都有六七十米,成熟的可高达百米。体型过大使得每棵红衫木都必须承受地球引力造成的巨大重量,所以它必须长成圆锥形。与此同时,红衫木还必须把水分从土壤中运送到树冠的枝叶中,为此红杉木大都根系发达、树皮很厚、拥有可以提供强大支持力的木质纤维,但再高就不行了。
重力隐退的微小世界
地球的引力作用无处不在,是限制很多生物生长的要素。但是对于微小生物来说,引力的作用就不能起到主要作用了。像蜘蛛这样的小动物,如果不小心从高处掉下来,它们仅仅是弹起来然后走开,换做大象则必死无疑。因为蜘蛛自身重力太小了,下落时撞击地面的动能不足以使它们受伤。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跳蚤是生物界的跳高冠军,跳出的高度是其身长的100多倍,这不仅是因为它们强健的后足中含有一种专管跳跃的蛋白质,还因为跳骚体重仅200毫克左右,跳跃需要克服的重力很小。蚂蚁则是生物界的大力士,一只蚂蚁能够举起超过自身体重400倍的东西,还能够拖运超过自身体重1700倍的物体,这是因为动物体型越小,相对应的肌肉力量越大,如果蚂蚁与人体积一样大,其肌肉力量不会成比例增长,也仅能举起与自己体重相近的物体,就像我们人类一样。
因此,体长1毫米的生物和体长1米的生物,它们生活的世界有很大的不同,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适用的物理法则是不一样的。在微小世界,一些我们不以为意的影响被放大了,稍稍增强的肌肉力量、一点点的摩擦力、一个小小的气旋、一粒小小的尘埃等等都会对小家伙们产生重大影响。
在微小世界,分子间的作用力成为不容忽视的主角,分子力世界里的生物可以做到很多我们无法做到的事情。拿最普通的苍蝇来说,它们的脚上有着很大尺寸的衬垫并且衬垫分泌粘液,这让苍蝇可以粘附在光滑的表面上,这是粘液分子和光滑表面的分子凝聚在一起促成了这种现象。我们再来看壁虎,它在光滑如镜的墙面上穿梭自如,还能够倒挂在天花板上爬行,这是因为它的每只脚底部长着数百万根极细的刚毛,而每根刚毛末端又有约400根至1000根更细的分支。这种精细结构使得刚毛与物体表面分子间的距离非常近,从而产生了分子作用力。
所以“飞檐走壁”、“身轻如燕”、“力大无穷”并不是什么超能力,这只是小尺寸动物们从大自然中得到的馈赠。
尺寸与生活方式
——身体的“建筑方法”和新陈代谢
尺寸大小与身体“建筑”
对于生物来说,为了生存下去,“吃”是最基本的事。那么生物的尺寸和“吃”又怎样的关系呢?对于小体型动物来说,它们的食物就是微生物,由于丰富的微生物充斥着大自然的每个角落,小动物即使一动不动,食物就会送到嘴边,而且由于它们身体就那么点大,吃进体内的营养物和氧会很快到达身体的各个角落;而生物体型变大的话,从体表到身体内部的距离就很远,仅依靠营养物自己扩散要花很长的时间,必须使用体液循环,把以氧为首的分子从体表运到身体内部。另外,体型大的动物,其体内营养物不搅拌就很难使各处的浓度均衡,循环系统的作用,就是通过搅拌混合身体中的水、氧和营养物,使它们的浓度相同;如果动物体型小的话,营养物仅依靠扩散也可以使各处的浓度保持均衡,因而体型小的生物是不需要循环系统的。
体型小也不需要呼吸系统。如一些小型昆虫和微生物就没有呼吸系统,外界的营养物和氧从动物身体表面进入,表面积越大,营养物和氧进入的就越多。由于体型小的生物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大,所以完全可以无需呼吸系统就能维持生存。而动物体型增加的话,其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会变小。因此,对体型大的生物来说,虽然营养物和氧的需求量增加了,但外界进入量却没有增加。为了吸收更多的氧,必须增加额外的吸收装置,这就是呼吸系统。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尺寸的大小影响了动物身体的“建筑方法”。
尺寸大小决定生物寿命
纵观自然界,尺寸的大小还决定了动物的新陈代谢率,或者说“生命的速度”。
我们来看一种很普通的动物——蝙蝠,它们大约有几厘米长,重约十几克。它们和人类有着差不多的体温,也是需要保持自身温度的恒温动物之一。对于它们这样小小的尺寸而言,保持温暖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相对于它们的体积来说,它们的表面积太大了,结果就使它们损失热量很快。为了弥补这些热量的流失,蝙蝠始终保持一个很高的新陈代谢频率,它们呼吸急促,并且心脏跳动极快,每分钟达330~920次,而且它们吃的很多,它们每晚必须吃掉相当于自身重量三分之一的食物,这些食物几乎都被用来保持它们的体温。老鼠也是体型很小的恒温动物,为了保持恒温,就算是休息的时候,它的心跳也始终飞快,达每分钟400~600次;而像人类这样的动物,每分钟心跳只有60~100次;大象的心跳则更慢,每分钟只有30次左右。
而新陈代谢率高的动物,其寿命就会缩短,老鼠的寿命只有两年,蝙蝠因为有冬眠期,才有10来年的寿命,人类是靠医学进步,才保持了七八十年的寿命;而大象则天然就能达到六七十岁的寿命,而蓝鲸甚至可以活到90~100岁。因此,一般来说,在同一纲(比如哺乳纲)下,尺寸越小的动物,寿命也越短。昆虫的寿命就更短了,一般几天到几十天,正如古语所说“蜉蝣不知朝暮”、“蟪蛄不知春秋”。
尺寸大的身体有更多的细胞需要抚养,人们一般以为动物需要的能量会随着我们的体积增加而按比例增大,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你拿动物消耗的能量和它的体积来对比,比如拿很小的苍蝇一路对比到鲸鱼身上,你就会发现,大动物消耗的能量要比小动物少的多。蝙蝠每天需要吃掉相当于自身重量三分之一的食物,而100多斤的人类,每天饮食量全部加起来最多几百克而已。吃得少也就意味着新陈代谢率低,这就帮助我们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大动物的寿命较长。
对植物来说,也基本遵循这个规律。草本植物基本是“一岁一枯荣”,而树木的寿命就长多了,常见的柳树平均大约可活150年、榆树500年、无花果1000年。一般来说,针叶植物的寿命比阔叶树长,如雪松平均可活2000年、柏树3000年、云杉4000年以上,瑞典北部地区发现一棵云杉,据称寿命已超过了8000岁。
所以说,生物的尺寸不是那么简单的,你的尺寸限制了你的形态,限制了你体验这个世界的方式,最终也限制了你可以在这个世界留下多少的岁月。大自然赋予每种生物不同的尺寸,正是给各种生物分配了不同的生存空间和资源,使整个自然界井然有序。而我们人类的尺寸不大不小,正好适中,正是大自然最宠爱的宠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