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作为一种常用的结构形式,具有传力明确、结构布置灵活、抗震性和整体性好的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多层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本文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的梁柱节点箍筋、混凝土强等级等技术要点的控制措施作出阐述,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框架结构;钢筋连接;混凝土;施工
中图分类号: TU375.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由楼板、梁、柱及基础几种承重构件组成的,由主梁、柱与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连续梁连接起来而形成的空间结构体系。在合理的高度和层数的情况下,框架结构能够提供较大的建筑空间,其平面布置灵活,可适合多种工艺与使用功能的要求。本文就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技术问题谈几点体会。
一、影响梁柱承载力的因素
1.1斜向地震双轴作用
当建筑物受到与主轴方向不同向地震作用时,能使建筑X、Y方向的梁都达到其屈服极限,此刻作用在节点对角斜面上的平剪力值约为其中X或Y方向的2倍,但控制斜裂缝的箍筋数与单个方向受剪时的箍筋数一样。当这些水平箍筋与柱截面平行时(无斜拉箍),钢筋的斜向分力也就只有单向受剪时可抵抗剪力值的1/2。框架如果双向对称,双向受剪时所产生的剪力是单向受剪时的2倍,理论箍筋数量也应当是双倍的。在斜向地震的作用下,框架节点刚度及强度就会迅速降低,梁筋也比较早出现了粘结滑移破坏。
1.2荷载的反复作用
在反复荷载作用之下,材料强度和构件整体强度降低,锚固及粘结性能均发生退化,剪切应变变大,框架节点的两侧的一侧受压达到屈服,另一侧纵向钢筋受拉达到屈服强度,钢筋发生了滑移,粘结遭到破坏。梁端变形逐步地增加,框架节点核芯区抗剪承载能力相应的逐步降低。
1.3异形柱子的节点
T型柱的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抗剪承载力较低,节点在梁一开始屈服后就立马进入通裂状态。在柱腹板宽度小于梁宽时,处在柱腹板外的梁纵向钢筋在节点处锚固性比较较差。
1.4柱纵向钢筋
柱的纵向钢筋设计通常是按抗弯要求计算得出,沿柱纵向按柱构造要求配置一定根数的构造钢筋。这些纵筋与水平箍筋一起作用对梁柱节点核芯区的混凝土形成了双向的约束。
1.5水平箍筋
在梁柱节点中配置水平且封闭的箍筋,一方面可以提高框架节点核芯区混凝抗压能力(水平的约束作用),另一方面承担部分水平方向的剪切力,多方面来提高框架节点的抗剪承载力。
1.6竖向箍筋
实行竖向的箍筋可分担框架节点上剪力竖向分量,缓解混凝土的负荷,用以提高框架节点抗剪承载力(缺点是施工不便)。
1.7剪压比
要想控制框架节点核芯区出现斜压破坏或斜拉破坏,控制剪压比需设计好,也就是控制配箍率,避免梁柱节点核芯区混凝土先破坏。
1.8直交梁
在斜向地震的双轴效应作用下,如果两个方向梁的纵筋都屈服了,直交梁对节点的约束作用也就跟着降低。对仅在一侧有直交梁的节点,其抗剪性能不能改善框架节点的抗剪性能。
1.9偏心影响
通过对实际工程震害和试验研究发现,对比无偏心框架節点,偏心的框架节点抗剪承载力明显低于不偏心的。
1.10预应力作用
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如果施加了预应力,能增加框架节点核芯区混凝土的约束,让其处在双向受力状态,提高了框架节点抗剪承载力。唯一的缺点是无粘结预应力筋的设置,减小了核芯区中的混凝土面积,框架节点的抗剪承载力降低。对无粘结预应力的混凝土梁柱节点,可将预应力作用作为结构的框架节点抗剪承载力安全度提高的储备。
1.11材料强度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对框架节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理论上是最大,对承受荷载值相同的框架节点,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那么所需要梁和柱的截面尺寸也就越小,框架节点核芯区混凝土的承剪截面也就跟着一起减小,在要求配箍率一定的条件下,对节点及结构整体抗震性能是不利的。
1.12节点型式
在一榀平面的框架里,按梁柱节点所处在的位子,节点可以归纳成四种基本的类型:╋型,中间层里的中柱节点;┣型,中间层里的边柱节点;┳型,顶层里的中柱节点;┏型,顶层里的边柱节点。对于╋型节点,在承受强烈地震荷载作用时,梁柱节点两侧的梁端可能屈服,框架节点核芯区的剪力很大,节点核芯区很容易发生剪切性破坏,对于┣型节点,柱子的弯矩承载力较大,“强柱弱梁”可以保证满足,但相对薄弱的梁筋锚固,使得梁筋易发生粘结破坏出现滑移,角柱节点上受力最为不利;对于┳型节点,梁内纵向筋可在节点可以直接贯通过去,在水平荷载下,柱子的抗弯承载力要比梁弱些,在柱端较易产生塑性铰;对┏型节点,梁、柱的纵筋均锚固在框架节点的核芯区内,节点核芯区受力复杂,很容易破坏。
二、 梁柱节点箍筋施工问题
2.1一般施工做法的弊病
梁柱节点施工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节点构造复杂、钢筋分布密集、操作人员高空作业、施工难度大、特别是中间柱子钢筋纵横交错、箍筋绑扎不便。采用整体沉梁时节点区下部箍筋无法绑扎,致使梁柱节点部位不放或少放柱箍筋,留下严重隐患。部分施工人员意识到钢筋骨架整体入模后柱节点内箍筋绑扎困难,便采用两个开口箍筋拼台,然而在整个节点区均采用开口箍筋显然不符合规范规定。规范箍筋封闭和箍筋末端弯钩的构造要求,是保证箍筋对混凝土核心起有效约束作用的必要条件,但采用分层下箍法操作难度仍相当大。必须将节点部分侧模板拆除方能保证节点箍筋间距及绑扎牢固。若采用原位绑扎钢筋(即先安装梁底模,再直接在梁底模上绑扎梁筋、安装侧模板),其缺陷是:
(1)只安装梁底模、不安装侧模板。板的模板无法安装,造成整个模板支撑系统不稳定,易发生模板倒塌事故;
(2)在框架结构施工中,所有的钢筋均在施工楼层堆放和二次运输。在这种开放的模板体系上堆放和搬运钢筋极其不安全;
(3)支模和绑钢筋多次交叉作业。不利于施工组织管理,窝工现象较严重,工效较低。
三、改进的对策
在实际施工中,梁柱节点区钢筋密集,构造复杂,特别是处于结构中间部位的柱子,梁柱钢筋纵横交错,梁的纵向受力钢筋要放在柱纵向钢筋内部,呈井子形交叉,这样柱子的箍筋绑扎就很不方便。在框架结构施工中,施工单位普遍采取先安装梁板模板,再绑扎安装梁钢筋,待梁钢筋安装结束,然后整体沉梁,那么节点区箍筋就无法绑扎,致使梁柱节点区出现不放、少放或者即使放也是杂乱的挤在一起,这样就会给节点区质量留下安全隐患。
由于意识到这个问题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有些施工单位施工人员就采取用两个开口箍筋对向拼合的方法,这种方法都不能解决节点核心区箍筋施工的问题。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在钢筋下料加工的时候,就考虑增加若干根与箍筋同级别的短钢筋;具体长度根据节点区箍筋高度确定,箍筋开口处先焊接好,然后把柱箍筋按照设计间距用短钢筋焊接,可以在箍筋每边或两边相对焊接即可,加工成上下开口四周封闭的整体骨架。
(2)在安装梁钢筋之前,把整体骨架套入柱纵筋并用垫木搁置在楼板模板面上,然后穿梁纵向钢筋并绑扎,待梁钢筋安装完沉梁时,节点区骨架就与梁整体下落,且不会出现变形、开口的问题。这种方法可保证节点区箍筋的间距与数量,实施效果很好,使得节点区箍筋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四、 结束语
现浇施工的框架具有整体性好、围护墙体轻、抗震性好、施工速度快、布局灵活多样的优点,在工程实践中成为主要的结构形式,工程技术人员在施工中应严格按照图纸和规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CECS175:2004)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
[3]《新型空腹楼板有限元分析报告》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计算中心
关键词:框架结构;钢筋连接;混凝土;施工
中图分类号: TU375.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由楼板、梁、柱及基础几种承重构件组成的,由主梁、柱与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连续梁连接起来而形成的空间结构体系。在合理的高度和层数的情况下,框架结构能够提供较大的建筑空间,其平面布置灵活,可适合多种工艺与使用功能的要求。本文就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技术问题谈几点体会。
一、影响梁柱承载力的因素
1.1斜向地震双轴作用
当建筑物受到与主轴方向不同向地震作用时,能使建筑X、Y方向的梁都达到其屈服极限,此刻作用在节点对角斜面上的平剪力值约为其中X或Y方向的2倍,但控制斜裂缝的箍筋数与单个方向受剪时的箍筋数一样。当这些水平箍筋与柱截面平行时(无斜拉箍),钢筋的斜向分力也就只有单向受剪时可抵抗剪力值的1/2。框架如果双向对称,双向受剪时所产生的剪力是单向受剪时的2倍,理论箍筋数量也应当是双倍的。在斜向地震的作用下,框架节点刚度及强度就会迅速降低,梁筋也比较早出现了粘结滑移破坏。
1.2荷载的反复作用
在反复荷载作用之下,材料强度和构件整体强度降低,锚固及粘结性能均发生退化,剪切应变变大,框架节点的两侧的一侧受压达到屈服,另一侧纵向钢筋受拉达到屈服强度,钢筋发生了滑移,粘结遭到破坏。梁端变形逐步地增加,框架节点核芯区抗剪承载能力相应的逐步降低。
1.3异形柱子的节点
T型柱的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抗剪承载力较低,节点在梁一开始屈服后就立马进入通裂状态。在柱腹板宽度小于梁宽时,处在柱腹板外的梁纵向钢筋在节点处锚固性比较较差。
1.4柱纵向钢筋
柱的纵向钢筋设计通常是按抗弯要求计算得出,沿柱纵向按柱构造要求配置一定根数的构造钢筋。这些纵筋与水平箍筋一起作用对梁柱节点核芯区的混凝土形成了双向的约束。
1.5水平箍筋
在梁柱节点中配置水平且封闭的箍筋,一方面可以提高框架节点核芯区混凝抗压能力(水平的约束作用),另一方面承担部分水平方向的剪切力,多方面来提高框架节点的抗剪承载力。
1.6竖向箍筋
实行竖向的箍筋可分担框架节点上剪力竖向分量,缓解混凝土的负荷,用以提高框架节点抗剪承载力(缺点是施工不便)。
1.7剪压比
要想控制框架节点核芯区出现斜压破坏或斜拉破坏,控制剪压比需设计好,也就是控制配箍率,避免梁柱节点核芯区混凝土先破坏。
1.8直交梁
在斜向地震的双轴效应作用下,如果两个方向梁的纵筋都屈服了,直交梁对节点的约束作用也就跟着降低。对仅在一侧有直交梁的节点,其抗剪性能不能改善框架节点的抗剪性能。
1.9偏心影响
通过对实际工程震害和试验研究发现,对比无偏心框架節点,偏心的框架节点抗剪承载力明显低于不偏心的。
1.10预应力作用
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如果施加了预应力,能增加框架节点核芯区混凝土的约束,让其处在双向受力状态,提高了框架节点抗剪承载力。唯一的缺点是无粘结预应力筋的设置,减小了核芯区中的混凝土面积,框架节点的抗剪承载力降低。对无粘结预应力的混凝土梁柱节点,可将预应力作用作为结构的框架节点抗剪承载力安全度提高的储备。
1.11材料强度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对框架节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理论上是最大,对承受荷载值相同的框架节点,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那么所需要梁和柱的截面尺寸也就越小,框架节点核芯区混凝土的承剪截面也就跟着一起减小,在要求配箍率一定的条件下,对节点及结构整体抗震性能是不利的。
1.12节点型式
在一榀平面的框架里,按梁柱节点所处在的位子,节点可以归纳成四种基本的类型:╋型,中间层里的中柱节点;┣型,中间层里的边柱节点;┳型,顶层里的中柱节点;┏型,顶层里的边柱节点。对于╋型节点,在承受强烈地震荷载作用时,梁柱节点两侧的梁端可能屈服,框架节点核芯区的剪力很大,节点核芯区很容易发生剪切性破坏,对于┣型节点,柱子的弯矩承载力较大,“强柱弱梁”可以保证满足,但相对薄弱的梁筋锚固,使得梁筋易发生粘结破坏出现滑移,角柱节点上受力最为不利;对于┳型节点,梁内纵向筋可在节点可以直接贯通过去,在水平荷载下,柱子的抗弯承载力要比梁弱些,在柱端较易产生塑性铰;对┏型节点,梁、柱的纵筋均锚固在框架节点的核芯区内,节点核芯区受力复杂,很容易破坏。
二、 梁柱节点箍筋施工问题
2.1一般施工做法的弊病
梁柱节点施工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节点构造复杂、钢筋分布密集、操作人员高空作业、施工难度大、特别是中间柱子钢筋纵横交错、箍筋绑扎不便。采用整体沉梁时节点区下部箍筋无法绑扎,致使梁柱节点部位不放或少放柱箍筋,留下严重隐患。部分施工人员意识到钢筋骨架整体入模后柱节点内箍筋绑扎困难,便采用两个开口箍筋拼台,然而在整个节点区均采用开口箍筋显然不符合规范规定。规范箍筋封闭和箍筋末端弯钩的构造要求,是保证箍筋对混凝土核心起有效约束作用的必要条件,但采用分层下箍法操作难度仍相当大。必须将节点部分侧模板拆除方能保证节点箍筋间距及绑扎牢固。若采用原位绑扎钢筋(即先安装梁底模,再直接在梁底模上绑扎梁筋、安装侧模板),其缺陷是:
(1)只安装梁底模、不安装侧模板。板的模板无法安装,造成整个模板支撑系统不稳定,易发生模板倒塌事故;
(2)在框架结构施工中,所有的钢筋均在施工楼层堆放和二次运输。在这种开放的模板体系上堆放和搬运钢筋极其不安全;
(3)支模和绑钢筋多次交叉作业。不利于施工组织管理,窝工现象较严重,工效较低。
三、改进的对策
在实际施工中,梁柱节点区钢筋密集,构造复杂,特别是处于结构中间部位的柱子,梁柱钢筋纵横交错,梁的纵向受力钢筋要放在柱纵向钢筋内部,呈井子形交叉,这样柱子的箍筋绑扎就很不方便。在框架结构施工中,施工单位普遍采取先安装梁板模板,再绑扎安装梁钢筋,待梁钢筋安装结束,然后整体沉梁,那么节点区箍筋就无法绑扎,致使梁柱节点区出现不放、少放或者即使放也是杂乱的挤在一起,这样就会给节点区质量留下安全隐患。
由于意识到这个问题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有些施工单位施工人员就采取用两个开口箍筋对向拼合的方法,这种方法都不能解决节点核心区箍筋施工的问题。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在钢筋下料加工的时候,就考虑增加若干根与箍筋同级别的短钢筋;具体长度根据节点区箍筋高度确定,箍筋开口处先焊接好,然后把柱箍筋按照设计间距用短钢筋焊接,可以在箍筋每边或两边相对焊接即可,加工成上下开口四周封闭的整体骨架。
(2)在安装梁钢筋之前,把整体骨架套入柱纵筋并用垫木搁置在楼板模板面上,然后穿梁纵向钢筋并绑扎,待梁钢筋安装完沉梁时,节点区骨架就与梁整体下落,且不会出现变形、开口的问题。这种方法可保证节点区箍筋的间距与数量,实施效果很好,使得节点区箍筋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四、 结束语
现浇施工的框架具有整体性好、围护墙体轻、抗震性好、施工速度快、布局灵活多样的优点,在工程实践中成为主要的结构形式,工程技术人员在施工中应严格按照图纸和规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CECS175:2004)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
[3]《新型空腹楼板有限元分析报告》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计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