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永无止境,不论工作有多繁重,多劳累,我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学习。我觉得,工作着是幸福的,学习着也是幸福的。而终身学习,正是我不断充实、提高、完善自我的法宝。
走出校门,进入教师角色
2005年8月,我毅然放弃在本科学校攻读教育伦理学硕士的机会,怀着五彩斑斓的梦迈出了扬州大学的大门,走进了一所偏远的农村中学。
当我第一次面对几十个天真无邪的孩子时,我就对自己说:“我要努力成为一个让他们喜欢的新教师。”然而,现实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这些孩子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对于一个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见习教师而言,挑战还是很大的,年轻的我当时既没有一定的课堂教学管理经验,又缺乏课后对学生耐心细致的辅导。不出所料,第一年我教的班期中考试成绩和同一年级其他班相差巨大,当时,校长和班主任都非常耐心地找我谈话和沟通,帮助我查找问题、克服问题,但是那会儿年轻气盛的我非但不虚心接受他们的意见,反而心里萌生了这样一个极端的想法:“看来教学工作压根不适合我。”
走过彷徨,成为教学骨干
2007年8月,我参加了雅思考试,申请攻读国外大学的语言学硕士研究生,一心想逃避这份不成功的农村中学的教学工作。当我拿到国外大学的那份梦寐以求的offer,即将办理签证时,一个得知此事的同学对我说:“你到底是真的想去读研,还是根本就是对于现实的逃避,不敢去面對失败?”这句话像是一盆当头浇下的冷水,令我清醒了。争强好胜的我第二次放弃了读研的机会,决定扎根农村。
从此,我放弃不良心态,开始虚心地向周围老教师们学习,自己的教学艺术渐渐提高。
业余时间我苦练教学基本功,勤学专业理论知识,钻研英语教材,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农村学生特点,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结合当时课堂实际运用课件配合教学,向45分钟课堂要质量。
在课堂上,我会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而我则在一旁循循善诱地引导,当学生的学习合作伙伴。
在班主任工作上,我注重培优扶差的工作,对于这所农村中学里尤其明显的后进生群体,我总是会给予他们特殊的照顾,比如在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课后利用年轻教师的年龄优势,多找他们谈心、交朋友,树立起他们的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我还会让我的学生坚持写周记,写身边发生的事,写心里话,一有空,我就会跟他们沟通。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所带班级的成绩和各方面表现在各项考试和比赛中渐入佳境,在学生和家长的见证下,自己也逐渐成为了一名年轻的骨干教师。
走向成熟,结出累累硕果
2009年,我被苏州大学英语教育专业录取攻读硕士学位,苏大英语专业是省级重点学科,拥有良好师资和学习环境,我当时真的很高兴能有这次提升自己的机会。
入学后,我有幸担任研究生班的班长,师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著名应用语言学专家顾佩娅博士。3年来,她那严谨的教学风格与优秀的专业素养培养了我的教育科研能力。我当时主持的市级首批微型课题——“初一学生英语过渡期情感与学习需求衔接问题研究”,于2011年7月22日在常熟理工学院江苏省英语骨干教师培训会上代表苏大外语学院与沿江5市教研员进行了交流研讨。
在读研期间,我开始尝试参加各项县、市级的教学基本功和评优课比赛,收获颇丰。如2009年,我获得了常熟市中小学教师解题基本功竞赛英语学科三等奖;2010年6月,我参加常熟市尚湖片英语学科青年教师说课比赛,获得了一等奖,同年12月,我在常熟市一中协作区英语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得了三等奖;2011年1月,我被评为校级教学能手,同年4月,我在常熟市英语评优课比赛市一中赛区获得了二等奖;2012年9月,由我带领的教师团队参加苏州市首届“试题‘命、解、评’教师团队竞赛”,获得英语学科二等奖;2012年,我又获得常熟市中小学教师解题基本功竞赛英语学科三等奖。这些荣誉无不印证了“业精于勤”这句古训。
走向未来,探寻中西合璧
2013年12月,经过美国文化部富布莱特子计划E-Teacher Scholarship奖学金课程的层层筛选,我有幸成为了中国大陆第一个以中学英语教师身份参加此课程的人选(其余均为高校教师),与全球10多个亚欧国家英语教师一起学习研究,接受美国本土研究生课程培训。在2014年3月至6月的10周的培训中,与中国、泰国、缅甸等国教师合作完成了美国TEYL课程毕业设计,获得了美文化部和俄勒冈大学联合颁发的幼儿英语教学课程结业证书。从此,我积极利用工作之余“充电”,继续参加和学习英国、美国等国外大学关于外语教学的在线课程,同时也结交了不少国外同行,取长补短,探索着用国外先进的外语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把它们中国化、本土化,接上地气, 迁移到国内自己的课堂,使得自己的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面对健康活泼的学生,面对无比灿烂美好的明天,我真正地感受到,我从事的教育工作是美丽的、充实的、丰富的,我正处壮年,还需探究,仍要学习。
走出校门,进入教师角色
2005年8月,我毅然放弃在本科学校攻读教育伦理学硕士的机会,怀着五彩斑斓的梦迈出了扬州大学的大门,走进了一所偏远的农村中学。
当我第一次面对几十个天真无邪的孩子时,我就对自己说:“我要努力成为一个让他们喜欢的新教师。”然而,现实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这些孩子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对于一个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见习教师而言,挑战还是很大的,年轻的我当时既没有一定的课堂教学管理经验,又缺乏课后对学生耐心细致的辅导。不出所料,第一年我教的班期中考试成绩和同一年级其他班相差巨大,当时,校长和班主任都非常耐心地找我谈话和沟通,帮助我查找问题、克服问题,但是那会儿年轻气盛的我非但不虚心接受他们的意见,反而心里萌生了这样一个极端的想法:“看来教学工作压根不适合我。”
走过彷徨,成为教学骨干
2007年8月,我参加了雅思考试,申请攻读国外大学的语言学硕士研究生,一心想逃避这份不成功的农村中学的教学工作。当我拿到国外大学的那份梦寐以求的offer,即将办理签证时,一个得知此事的同学对我说:“你到底是真的想去读研,还是根本就是对于现实的逃避,不敢去面對失败?”这句话像是一盆当头浇下的冷水,令我清醒了。争强好胜的我第二次放弃了读研的机会,决定扎根农村。
从此,我放弃不良心态,开始虚心地向周围老教师们学习,自己的教学艺术渐渐提高。
业余时间我苦练教学基本功,勤学专业理论知识,钻研英语教材,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农村学生特点,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结合当时课堂实际运用课件配合教学,向45分钟课堂要质量。
在课堂上,我会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而我则在一旁循循善诱地引导,当学生的学习合作伙伴。
在班主任工作上,我注重培优扶差的工作,对于这所农村中学里尤其明显的后进生群体,我总是会给予他们特殊的照顾,比如在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课后利用年轻教师的年龄优势,多找他们谈心、交朋友,树立起他们的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我还会让我的学生坚持写周记,写身边发生的事,写心里话,一有空,我就会跟他们沟通。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所带班级的成绩和各方面表现在各项考试和比赛中渐入佳境,在学生和家长的见证下,自己也逐渐成为了一名年轻的骨干教师。
走向成熟,结出累累硕果
2009年,我被苏州大学英语教育专业录取攻读硕士学位,苏大英语专业是省级重点学科,拥有良好师资和学习环境,我当时真的很高兴能有这次提升自己的机会。
入学后,我有幸担任研究生班的班长,师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著名应用语言学专家顾佩娅博士。3年来,她那严谨的教学风格与优秀的专业素养培养了我的教育科研能力。我当时主持的市级首批微型课题——“初一学生英语过渡期情感与学习需求衔接问题研究”,于2011年7月22日在常熟理工学院江苏省英语骨干教师培训会上代表苏大外语学院与沿江5市教研员进行了交流研讨。
在读研期间,我开始尝试参加各项县、市级的教学基本功和评优课比赛,收获颇丰。如2009年,我获得了常熟市中小学教师解题基本功竞赛英语学科三等奖;2010年6月,我参加常熟市尚湖片英语学科青年教师说课比赛,获得了一等奖,同年12月,我在常熟市一中协作区英语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得了三等奖;2011年1月,我被评为校级教学能手,同年4月,我在常熟市英语评优课比赛市一中赛区获得了二等奖;2012年9月,由我带领的教师团队参加苏州市首届“试题‘命、解、评’教师团队竞赛”,获得英语学科二等奖;2012年,我又获得常熟市中小学教师解题基本功竞赛英语学科三等奖。这些荣誉无不印证了“业精于勤”这句古训。
走向未来,探寻中西合璧
2013年12月,经过美国文化部富布莱特子计划E-Teacher Scholarship奖学金课程的层层筛选,我有幸成为了中国大陆第一个以中学英语教师身份参加此课程的人选(其余均为高校教师),与全球10多个亚欧国家英语教师一起学习研究,接受美国本土研究生课程培训。在2014年3月至6月的10周的培训中,与中国、泰国、缅甸等国教师合作完成了美国TEYL课程毕业设计,获得了美文化部和俄勒冈大学联合颁发的幼儿英语教学课程结业证书。从此,我积极利用工作之余“充电”,继续参加和学习英国、美国等国外大学关于外语教学的在线课程,同时也结交了不少国外同行,取长补短,探索着用国外先进的外语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把它们中国化、本土化,接上地气, 迁移到国内自己的课堂,使得自己的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面对健康活泼的学生,面对无比灿烂美好的明天,我真正地感受到,我从事的教育工作是美丽的、充实的、丰富的,我正处壮年,还需探究,仍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