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精炼能力不足的炼钢厂,采用RH真空单重精炼工艺替代双重精炼工艺,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和RH+LF或LF+RH双重精炼工艺不同,采用RH真空单重精炼工艺开发冶炼冷轧超低碳钢,主要难点在于钢中夹杂物控制,控制不恰当会严重影响浇铸性能。使用适量铝渣作为顶渣改质剂和优化RH真空炉的过程控制,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超低碳 夹杂物控制 顶渣改质 RH真空
中图分类号:TF761+.2 文献标识码:TF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2―0396―01
RH真空精炼炉是生产冷轧超低碳钢的关键设备,是生产洁净钢很有效的方法,对改善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占领高级别钢市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生产超低碳冷轧深冲钢、汽车面板、IF钢、X80管线钢等高级钢种不可缺少的精炼设备。邯钢根据市场需要,利用RH真空炉开发了冷轧超低碳钢,冶炼过程主要问题是连铸钢水的浇铸性能不良,通过优化顶渣改质工艺和RH真空炉控制,提高了钢水洁净度,改善了浇铸性能。
1、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冷轧超低碳钢的钢种成分为w[C]<80×10-6,w[Si]<0·01%,w[Mn]<0·2%,w[P]<0·01%,w[S]<0·008%。冶炼工艺流程:250t铁水脱硫→250t顶底复吹转炉→250t RH真空精炼→2150连铸。实际成品成分平均为w[C]= 40×10-6,w[Si]=0·0067%,w[Mn]=0·158%,w[P]=0·0077%,w[S]=0·008%。成分控制基本能满足要求。
前期生产超低碳钢时,在连铸浇注过程中出现了塞棒上涨现象,通过在连铸取钢样进行分析,钢中全铝与酸溶铝差值分别为43·7×10-6和45·6×10-6,折合全氧量分别为38·8×10-6和40·5×10-6,表明大量三氧化二铝夹杂物没有上浮去除,在浇注过程中不断粘附在水口内壁,从而导致塞棒上涨。在RH取渣样分析,w(FeO)+w(MnO)在12%左右,因炉渣中w(FeO)+w(MnO)在小于5%时其吸附夹杂能力较强。由于顶渣脱氧效果差,渣中氧质量分数高,造成炉渣中的氧向钢水中扩散(大约扩散200×10-6),最终造成脱碳终氧质量分数高,铝脱氧后氧化铝产物急剧增加,直接影响了钢水纯净度。另外,RH吹氧升温也使钢水脱碳终氧质量分数达到了700×10-6~800×10-6,需要加入大量的铝(两炉钢分别为570kg和650kg)脱氧,脱氧产生的氧化铝需要大量时间上浮去除,第2炉钢纯脫气时间较短,不利于夹杂物上浮去除,降低钢水的纯净度。RH吹氧也破坏了顶渣成分与结构,使顶渣吸收夹杂物能力变差,也是钢中氧化铝量高、浇铸性能不良的原因。
由于该钢种只经过RH处理,没有经过LF造还原性高碱度顶渣,且出钢后顶渣改质效果不好,渣中氧还会源源不断地向钢水供氧,从而对钢水造成二次污染。转炉出钢温度控制不准确,导致RH被迫吹氧升温,也降低了钢水质量。因此,要有效控制钢中夹杂物,必须从顶渣改质和真空过程控制2方面去改进。
先期用铝粉和石灰进行顶渣改质,改质效果差,铝粉的铺展性较差,且炉渣成分不利于吸附夹杂,浇注过程塞棒上涨。
用铝粉和石灰作为顶渣改质剂,在炉后出钢后适量加入,取渣样分析见表1。
用铝粉作为顶渣改质剂,连铸出现塞棒上涨情况,说明钢水流动性较差。
2、主要改进措施和效果
用铝渣代替铝粉作为顶渣改质剂,出钢后适量加入。
顶渣改质剂AM40的物理化学指标见表2。
AM40加入前后顶渣成分见表3。
3、稳定RH真空炉的过程控制,是减少夹杂物的重要措施
3.1 转炉后,进站前
转炉在出钢过程中底吹氩并加入适量石灰,在出完钢后关闭底吹氩,再加入铝渣(根据下渣情况)进行顶渣改质,控制好挡渣操作,减少下渣,进站氧要求在500×10-6~800×10-6,碳控制在600×10-6以下。在冶炼超低碳钢之前必须用高温低碳钢钢水进行洗槽处理,洗槽次数大于2次,深真空大环流量操作,环流气流量控制在3000L/min左右,洗槽的目的是防止槽内冷钢及氧化物污染钢水。全程禁止底吹氩操作,防止渣钢混合使钢中氧进入渣层,造成顶渣变性,使顶渣吸附夹杂能力减弱,影响钢水的可浇性。
3.2 RH真空脱碳处理
自然脱碳直接采用深真空模式,强制脱碳在吹氧期间采用真空控制模式,真空度控制在7000Pa,在真空度达到15 000 Pa时开始吹氧,吹氧完毕切换至深真空模式。为了防止渣层结壳,导致测温取样困难,真空处理前加入发热剂。当废气分析仪检测的一氧化碳质量分数降至20%时测温定氧取超低碳样,当废气分析仪检测的一氧化碳质量分数降至10%时,测温定氧,根据定氧值计算加铝量,对钢水进行脱氧并将铝控制到目标值。图1的曲线1和曲线2分别是RH废气分析一氧化碳浓度曲线和RH真空压力曲线。
如图1所示,抽真空开始后2min,真空度达到8500Pa左右,开始发生碳氧反应,随着真空度下降,碳氧反应加剧,3~4min时一氧化碳浓度达到顶峰,之后一氧化碳浓度下降,在加入高碳锰铁后,因为合金中含有碳,碳氧反应二次加剧,达到顶峰后随着真空度的下降一氧化碳浓度逐渐降低,直至15min后脱碳终了加铝合金化。加铝后保证纯脱气8min,有利于夹杂物上浮去除。
前期碳氧反应剧烈,废气量大,真空度下降缓慢,直至5min后,随着碳氧反应速度减缓,废气量减少,真空度迅速下降,最终到达70Pa以下,进一步促进碳氧反应,将碳脱至20×10-6以下[2]。
3.3 RH顶吹氧量控制
根据钢中初始碳质量分数及氧质量分数判断是否进行吹氧强制脱碳,若需要强制脱碳,则要求顶枪枪位控制在560cm,氧气流量2500m3/h,钢水增氧量按每吹入100m3氧气增氧350×10-6左右计算,若对应初始碳质量分数,初始氧质量分数偏高,则应加入适量的铝质脱氧剂在脱碳前期将多余的氧脱掉,以保证脱碳终了氧质量分数,防止后期产生大量氧化铝夹杂不易上浮,污染钢水。
3.4 RH温度控制
进站温度高,要在脱碳前期加入小废钢进行调整,不要在脱氧合金化后加入,以防增碳污染钢水,整个冶炼过程温降:真空槽第1炉按1℃/min计算,连续冶炼温降可按0·6~0·8℃/min计算,小废钢降温按7℃/t计算。若进站温度偏低,则需要化学升温,升温速度按每吹入100m3氧钢水升温12~15℃计算,最大吹氧量不允许超过200m3,防止产生大量氧化铝夹杂污染钢水,影响连铸钢水的可浇性。
3.5 RH脱氧合金化
脱碳结束后定氧,根据氧质量分数计算加铝量,将铝控制在目标值,加铝完毕循环3min后取超低碳样,根据试样成分进行合金成分微调,成分按目标值控制。但是含碳合金必须在脱碳前期加入,以防后期增碳。
4、结语
1)使用适量铝渣作为顶渣改质剂和优化RH真空炉的过程控制,夹杂物得到控制,取得较好效果。
2)为进一步开发更高级的冷轧超低碳钢种积累了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 李德刚,万雪峰,廖相巍,等.大罐顶渣向钢液增氧因素分析[J].钢铁,2009,44(3):28.
[2] 刘柏松,朱国森,李本海,等.高效RH脱碳工艺参数的优化[J].特殊钢,2009,30(1):33.
[关键词]超低碳 夹杂物控制 顶渣改质 RH真空
中图分类号:TF761+.2 文献标识码:TF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2―0396―01
RH真空精炼炉是生产冷轧超低碳钢的关键设备,是生产洁净钢很有效的方法,对改善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占领高级别钢市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生产超低碳冷轧深冲钢、汽车面板、IF钢、X80管线钢等高级钢种不可缺少的精炼设备。邯钢根据市场需要,利用RH真空炉开发了冷轧超低碳钢,冶炼过程主要问题是连铸钢水的浇铸性能不良,通过优化顶渣改质工艺和RH真空炉控制,提高了钢水洁净度,改善了浇铸性能。
1、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冷轧超低碳钢的钢种成分为w[C]<80×10-6,w[Si]<0·01%,w[Mn]<0·2%,w[P]<0·01%,w[S]<0·008%。冶炼工艺流程:250t铁水脱硫→250t顶底复吹转炉→250t RH真空精炼→2150连铸。实际成品成分平均为w[C]= 40×10-6,w[Si]=0·0067%,w[Mn]=0·158%,w[P]=0·0077%,w[S]=0·008%。成分控制基本能满足要求。
前期生产超低碳钢时,在连铸浇注过程中出现了塞棒上涨现象,通过在连铸取钢样进行分析,钢中全铝与酸溶铝差值分别为43·7×10-6和45·6×10-6,折合全氧量分别为38·8×10-6和40·5×10-6,表明大量三氧化二铝夹杂物没有上浮去除,在浇注过程中不断粘附在水口内壁,从而导致塞棒上涨。在RH取渣样分析,w(FeO)+w(MnO)在12%左右,因炉渣中w(FeO)+w(MnO)在小于5%时其吸附夹杂能力较强。由于顶渣脱氧效果差,渣中氧质量分数高,造成炉渣中的氧向钢水中扩散(大约扩散200×10-6),最终造成脱碳终氧质量分数高,铝脱氧后氧化铝产物急剧增加,直接影响了钢水纯净度。另外,RH吹氧升温也使钢水脱碳终氧质量分数达到了700×10-6~800×10-6,需要加入大量的铝(两炉钢分别为570kg和650kg)脱氧,脱氧产生的氧化铝需要大量时间上浮去除,第2炉钢纯脫气时间较短,不利于夹杂物上浮去除,降低钢水的纯净度。RH吹氧也破坏了顶渣成分与结构,使顶渣吸收夹杂物能力变差,也是钢中氧化铝量高、浇铸性能不良的原因。
由于该钢种只经过RH处理,没有经过LF造还原性高碱度顶渣,且出钢后顶渣改质效果不好,渣中氧还会源源不断地向钢水供氧,从而对钢水造成二次污染。转炉出钢温度控制不准确,导致RH被迫吹氧升温,也降低了钢水质量。因此,要有效控制钢中夹杂物,必须从顶渣改质和真空过程控制2方面去改进。
先期用铝粉和石灰进行顶渣改质,改质效果差,铝粉的铺展性较差,且炉渣成分不利于吸附夹杂,浇注过程塞棒上涨。
用铝粉和石灰作为顶渣改质剂,在炉后出钢后适量加入,取渣样分析见表1。
用铝粉作为顶渣改质剂,连铸出现塞棒上涨情况,说明钢水流动性较差。
2、主要改进措施和效果
用铝渣代替铝粉作为顶渣改质剂,出钢后适量加入。
顶渣改质剂AM40的物理化学指标见表2。
AM40加入前后顶渣成分见表3。
3、稳定RH真空炉的过程控制,是减少夹杂物的重要措施
3.1 转炉后,进站前
转炉在出钢过程中底吹氩并加入适量石灰,在出完钢后关闭底吹氩,再加入铝渣(根据下渣情况)进行顶渣改质,控制好挡渣操作,减少下渣,进站氧要求在500×10-6~800×10-6,碳控制在600×10-6以下。在冶炼超低碳钢之前必须用高温低碳钢钢水进行洗槽处理,洗槽次数大于2次,深真空大环流量操作,环流气流量控制在3000L/min左右,洗槽的目的是防止槽内冷钢及氧化物污染钢水。全程禁止底吹氩操作,防止渣钢混合使钢中氧进入渣层,造成顶渣变性,使顶渣吸附夹杂能力减弱,影响钢水的可浇性。
3.2 RH真空脱碳处理
自然脱碳直接采用深真空模式,强制脱碳在吹氧期间采用真空控制模式,真空度控制在7000Pa,在真空度达到15 000 Pa时开始吹氧,吹氧完毕切换至深真空模式。为了防止渣层结壳,导致测温取样困难,真空处理前加入发热剂。当废气分析仪检测的一氧化碳质量分数降至20%时测温定氧取超低碳样,当废气分析仪检测的一氧化碳质量分数降至10%时,测温定氧,根据定氧值计算加铝量,对钢水进行脱氧并将铝控制到目标值。图1的曲线1和曲线2分别是RH废气分析一氧化碳浓度曲线和RH真空压力曲线。
如图1所示,抽真空开始后2min,真空度达到8500Pa左右,开始发生碳氧反应,随着真空度下降,碳氧反应加剧,3~4min时一氧化碳浓度达到顶峰,之后一氧化碳浓度下降,在加入高碳锰铁后,因为合金中含有碳,碳氧反应二次加剧,达到顶峰后随着真空度的下降一氧化碳浓度逐渐降低,直至15min后脱碳终了加铝合金化。加铝后保证纯脱气8min,有利于夹杂物上浮去除。
前期碳氧反应剧烈,废气量大,真空度下降缓慢,直至5min后,随着碳氧反应速度减缓,废气量减少,真空度迅速下降,最终到达70Pa以下,进一步促进碳氧反应,将碳脱至20×10-6以下[2]。
3.3 RH顶吹氧量控制
根据钢中初始碳质量分数及氧质量分数判断是否进行吹氧强制脱碳,若需要强制脱碳,则要求顶枪枪位控制在560cm,氧气流量2500m3/h,钢水增氧量按每吹入100m3氧气增氧350×10-6左右计算,若对应初始碳质量分数,初始氧质量分数偏高,则应加入适量的铝质脱氧剂在脱碳前期将多余的氧脱掉,以保证脱碳终了氧质量分数,防止后期产生大量氧化铝夹杂不易上浮,污染钢水。
3.4 RH温度控制
进站温度高,要在脱碳前期加入小废钢进行调整,不要在脱氧合金化后加入,以防增碳污染钢水,整个冶炼过程温降:真空槽第1炉按1℃/min计算,连续冶炼温降可按0·6~0·8℃/min计算,小废钢降温按7℃/t计算。若进站温度偏低,则需要化学升温,升温速度按每吹入100m3氧钢水升温12~15℃计算,最大吹氧量不允许超过200m3,防止产生大量氧化铝夹杂污染钢水,影响连铸钢水的可浇性。
3.5 RH脱氧合金化
脱碳结束后定氧,根据氧质量分数计算加铝量,将铝控制在目标值,加铝完毕循环3min后取超低碳样,根据试样成分进行合金成分微调,成分按目标值控制。但是含碳合金必须在脱碳前期加入,以防后期增碳。
4、结语
1)使用适量铝渣作为顶渣改质剂和优化RH真空炉的过程控制,夹杂物得到控制,取得较好效果。
2)为进一步开发更高级的冷轧超低碳钢种积累了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 李德刚,万雪峰,廖相巍,等.大罐顶渣向钢液增氧因素分析[J].钢铁,2009,44(3):28.
[2] 刘柏松,朱国森,李本海,等.高效RH脱碳工艺参数的优化[J].特殊钢,2009,3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