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整个社会都处于信息化发展的环境之下,教育教学也并不例外。信息技术为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学内容的拓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因此将其运用到语文教学实践中是非常必要的。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从提供丰富形象、抓住教学难点、促进自主学习三个维度出发,系统地分析信息技术与小學语文教学有效融合的基本方法和科学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融合
信息技术是对传统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创新,其根本目的在于优化学生体验,加快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不断促进教学实效的提升。但是目前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还存在诸多问题,这直接影响其作用的发挥。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从根本上革新思想,推进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有效融合,最终才能不断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丰富形象
小学生知识经验比较贫乏,抽象逻辑思维欠缺,对学习材料不易理解,形象思维和无意记忆还占优势,图像记忆比阅读记忆更深刻,对于他们来说,直观化的教学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信息技术能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变为丰富直观的形象,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刺激学生的认知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从根本上转变语言讲解、黑板板书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来导入新课,为学生呈现出各种经典的、丰富的形象,让学生可以体验丰富的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建立起丰富的感官和想象体验,最终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授《大青树下的小学》时,课程开始后,笔者先让学生们对课文进行阅读,让学生们熟悉课文的内容,通过阅读课文,学生们大致了解到了课文所讲述的内容,但是对一些细节并不清楚。这也是小学阶段学生普遍的通病,根据学生们的问题,笔者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如,笔者在学生们阅读后,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们展示了几组图片,通过图片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普遍提升。在展示过程中,笔者还会引入一些课外资料,通过课外资料丰富学生们的知识视野。这样,笔者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丰富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信息技术抓住教学难点
小学语文中不乏一些难点性的知识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消化和掌握,从而影响其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他们的注意力难以集中时,尤其是教学过程中易错点或需要突破的难点之处,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多媒体设备的图片展示、动画演示、视频播放的途径,来有效结合学生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让学生的思维在直观的过程当中,完整地展示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深化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让教学的难点被突破,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增加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授《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时,课程开始后,笔者带领学生们对课文熟读,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结构,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利用信息技术将本节课程的知识点归纳出来,并结合思维导图为学生们展示。随着课程的推进,学生们会遇到一些问题,这时,笔者会根据学生们的问题,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优化,为学生们讲解复杂的知识点,完善学生们的学习过程,降低学生们的学习难度。这样,笔者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抓住教学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自主学习
教师从本质上来说是课堂和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和主人,但传统教学模式却本末倒置,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从而影响了学生的深层次学习和探索。因此,在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构建各种自主性的学习平台,为学生布置各种学习任务,从而让学生自主地搜集资料、以完成学习任务,从被动学习转向自主性、个性化的学习和探索,更加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例如,在教授《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课程开始后,笔者并没有直接展开教学,而是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们展示了几组图片,在图片中介绍本节课程的学习目标以及一些动漫人物,在展示的过程中,笔者会让学生们对学习目标进行学习,掌握本节课程的学习内容,同时,笔者还会给予学生们充足的学习空间,锻炼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笔者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引导,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促进教学实效发展提升的必然结果。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都应当认识到信息技术实践运用的重要性,将其作为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所在,主动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来提供丰富形象、抓住教学难点、促进自主学习,优化并完善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氛围,从而帮助学生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并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叶青.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决策探索(下),2019(12):72.
[2]张国明.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力的途径[J].教育观察,2019,8(42):114-116.
[3]王云香.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139-140.
(作者单位: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第七小学校)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融合
信息技术是对传统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创新,其根本目的在于优化学生体验,加快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不断促进教学实效的提升。但是目前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还存在诸多问题,这直接影响其作用的发挥。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从根本上革新思想,推进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有效融合,最终才能不断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丰富形象
小学生知识经验比较贫乏,抽象逻辑思维欠缺,对学习材料不易理解,形象思维和无意记忆还占优势,图像记忆比阅读记忆更深刻,对于他们来说,直观化的教学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信息技术能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变为丰富直观的形象,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刺激学生的认知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从根本上转变语言讲解、黑板板书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来导入新课,为学生呈现出各种经典的、丰富的形象,让学生可以体验丰富的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建立起丰富的感官和想象体验,最终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授《大青树下的小学》时,课程开始后,笔者先让学生们对课文进行阅读,让学生们熟悉课文的内容,通过阅读课文,学生们大致了解到了课文所讲述的内容,但是对一些细节并不清楚。这也是小学阶段学生普遍的通病,根据学生们的问题,笔者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如,笔者在学生们阅读后,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们展示了几组图片,通过图片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普遍提升。在展示过程中,笔者还会引入一些课外资料,通过课外资料丰富学生们的知识视野。这样,笔者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丰富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信息技术抓住教学难点
小学语文中不乏一些难点性的知识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消化和掌握,从而影响其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他们的注意力难以集中时,尤其是教学过程中易错点或需要突破的难点之处,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多媒体设备的图片展示、动画演示、视频播放的途径,来有效结合学生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让学生的思维在直观的过程当中,完整地展示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深化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让教学的难点被突破,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增加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授《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时,课程开始后,笔者带领学生们对课文熟读,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结构,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利用信息技术将本节课程的知识点归纳出来,并结合思维导图为学生们展示。随着课程的推进,学生们会遇到一些问题,这时,笔者会根据学生们的问题,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优化,为学生们讲解复杂的知识点,完善学生们的学习过程,降低学生们的学习难度。这样,笔者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抓住教学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自主学习
教师从本质上来说是课堂和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和主人,但传统教学模式却本末倒置,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从而影响了学生的深层次学习和探索。因此,在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构建各种自主性的学习平台,为学生布置各种学习任务,从而让学生自主地搜集资料、以完成学习任务,从被动学习转向自主性、个性化的学习和探索,更加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例如,在教授《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课程开始后,笔者并没有直接展开教学,而是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们展示了几组图片,在图片中介绍本节课程的学习目标以及一些动漫人物,在展示的过程中,笔者会让学生们对学习目标进行学习,掌握本节课程的学习内容,同时,笔者还会给予学生们充足的学习空间,锻炼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笔者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引导,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促进教学实效发展提升的必然结果。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都应当认识到信息技术实践运用的重要性,将其作为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所在,主动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来提供丰富形象、抓住教学难点、促进自主学习,优化并完善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氛围,从而帮助学生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并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叶青.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决策探索(下),2019(12):72.
[2]张国明.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力的途径[J].教育观察,2019,8(42):114-116.
[3]王云香.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139-140.
(作者单位: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第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