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这是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至理名言,也是一般人都知道的常识。从一个人眼中瞳孔的大小、亮度的明暗、视角的俯仰、注视的时间与变化的快慢等,都可看出他内心的疑问、好恶,及态度的真诚与否。在人类的历史上,眼睛一直对人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它是人与人沟通中最清楚、最正确的讯号。眼睛是人生的焦点,并且人的瞳孔是不能自己控制的,在亮度不变的情况下,瞳孔的放大和缩小则表示一个人的态度或心情,如果一个人在感到兴奋时,他的瞳孔会扩张到比平时大四倍并显得闪烁发光。相反,对生气或情绪低落时,人的瞳孔回收缩到很小。所以,在进行感情交流时,只要注视对方的眼睛,彼此的沟通就会建立起来。教师在课堂上艺术而科学地用好眼睛,对于辅助教学语言,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首先,教师要学会看懂学生的表情,即从学生的面部表情及眼神变化中(这实际上是一种信息反馈),看出自己教学的效果,辨析学生听讲的状况,然后对症下药,或调节教学的速度,或唤醒学生的注意。
其次,“看眼色行事”,运用好自己的眼神,也是教学中的一门艺术。换句话说,根据学生的眼神反馈出的信息,报之以相应的眼神,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具体来说,可有如下做法:
1、用目光控制学生分心。
许多教师遇到学生偷看小说、杂志,做小动作、听耳机、窃窃私语这些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时,普遍的做法是用批评来控制学生的分心。这种做法不妥,因为用语言批评学生,即使唤回了一两个人的注意,但由于教师的新异行为,使大家把注意都转移到受批评者身上,反而分散了更多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既影响了教学进度,又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要及时再集中这些学生的注意力,较好的方法是运用一种无声的目光交流。当发现这些违纪行为时,教师可以暂时停止讲课,用目光给予暗示。根据注意的规律:刺激物的作用突然停止,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对于不太专心的学生来说,尽管没有注意老师究竟讲了些什么,但老师讲课的声音是感受到了的。当这种一直持续着的声音突然消失时,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抬头观望何故,而老师也正用严肃的目光注视着他,四目相对,虽然彼此不言,但却心领神会,此时无声胜有声。而其他的同学却不一定知道老师的行为意图和具体指向。
2、用目光消除“教学死角”。
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喜欢只看某一个地方的学生,或只看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出现了一部分学生不能引起老师注意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教学死角”。课堂上一旦造成“教学死角”,就会打击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处于“教学死角”的学生容易成为思维的懒汉,并与教师产生情感隔阂。
正确的做法是,教师要善于用亲切和蔼的目光主动地捕捉学生视线,有计划的不漏过每一个学生。这样做,在心理学上有三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用目光巡视,可以使学生感到教师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进而得到鼓励和信任。教师经常与学生目光交流,正好满足了学生自尊心的需要。
第二、用目光巡视,可以及时发现那些上课不积极主动发言的学生的动态,注意让他们参与教学活动。通过提出问题,来控制学生的分心。
第三、当老师经常用亲切和蔼的目光与学生交流时,往往会无意中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学生也似乎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接受与肯定,从而上课时更加集中注意,与老师亲密合作。
对此,加拿大心理学家江绍伦建议:“如果你忽视了某学生,最好的补救方法是下次上课时注意这个学生。”
3、提问和课堂讨论时,对不同的情形采用不同的目光交流。
对被叫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老师切忌用怀疑和审问的目光,而应报以信任的目光和亲切的微笑。这样,可在相当程度上减轻学生的紧张度。使其充满信心,大胆回答。
当学生回答不流畅时,老师应用期待、专注的目光,使学生用心思考,力求回答准确,而不能显得不耐烦。如果学生回答跑了题,教师的目光应带着安抚和惋惜,而不是取笑、指责,让学生下不了台。当学生的发言富有创造性时,教师应投以赞许、激励的目光,以激发他们的进取心。此时,一切冷漠和不屑一顾的目光是绝不允许出现的。在课堂讨论时,出现分歧是难免的。面对这一情形从老师眼里表现出的态度应是民主的、开放的,以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大胆阐述自己的见解,而不能用目光去传递老师对某一方的袒护或压制。对于老师的讲课,学生有权提出不同的意见。对此,切忌以烦躁、敌视或不以为然的目光相对,而应报以高兴、宽容的目光,以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和能力。
无论何种情形,不管什么目光,教师的眼睛里流露出的应是老师爱的情怀!
总的来说,课堂教学中老师眼神的运用由以上几种常用的方法,“像一阵细雨洒落我心底,那感觉如此神秘”。让我们用美妙的眼神滋润学生的心灵,使之扬起生命的风帆。
靳柯,语文教师,现居山东邹城。
首先,教师要学会看懂学生的表情,即从学生的面部表情及眼神变化中(这实际上是一种信息反馈),看出自己教学的效果,辨析学生听讲的状况,然后对症下药,或调节教学的速度,或唤醒学生的注意。
其次,“看眼色行事”,运用好自己的眼神,也是教学中的一门艺术。换句话说,根据学生的眼神反馈出的信息,报之以相应的眼神,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具体来说,可有如下做法:
1、用目光控制学生分心。
许多教师遇到学生偷看小说、杂志,做小动作、听耳机、窃窃私语这些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时,普遍的做法是用批评来控制学生的分心。这种做法不妥,因为用语言批评学生,即使唤回了一两个人的注意,但由于教师的新异行为,使大家把注意都转移到受批评者身上,反而分散了更多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既影响了教学进度,又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要及时再集中这些学生的注意力,较好的方法是运用一种无声的目光交流。当发现这些违纪行为时,教师可以暂时停止讲课,用目光给予暗示。根据注意的规律:刺激物的作用突然停止,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对于不太专心的学生来说,尽管没有注意老师究竟讲了些什么,但老师讲课的声音是感受到了的。当这种一直持续着的声音突然消失时,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抬头观望何故,而老师也正用严肃的目光注视着他,四目相对,虽然彼此不言,但却心领神会,此时无声胜有声。而其他的同学却不一定知道老师的行为意图和具体指向。
2、用目光消除“教学死角”。
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喜欢只看某一个地方的学生,或只看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出现了一部分学生不能引起老师注意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教学死角”。课堂上一旦造成“教学死角”,就会打击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处于“教学死角”的学生容易成为思维的懒汉,并与教师产生情感隔阂。
正确的做法是,教师要善于用亲切和蔼的目光主动地捕捉学生视线,有计划的不漏过每一个学生。这样做,在心理学上有三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用目光巡视,可以使学生感到教师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进而得到鼓励和信任。教师经常与学生目光交流,正好满足了学生自尊心的需要。
第二、用目光巡视,可以及时发现那些上课不积极主动发言的学生的动态,注意让他们参与教学活动。通过提出问题,来控制学生的分心。
第三、当老师经常用亲切和蔼的目光与学生交流时,往往会无意中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学生也似乎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接受与肯定,从而上课时更加集中注意,与老师亲密合作。
对此,加拿大心理学家江绍伦建议:“如果你忽视了某学生,最好的补救方法是下次上课时注意这个学生。”
3、提问和课堂讨论时,对不同的情形采用不同的目光交流。
对被叫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老师切忌用怀疑和审问的目光,而应报以信任的目光和亲切的微笑。这样,可在相当程度上减轻学生的紧张度。使其充满信心,大胆回答。
当学生回答不流畅时,老师应用期待、专注的目光,使学生用心思考,力求回答准确,而不能显得不耐烦。如果学生回答跑了题,教师的目光应带着安抚和惋惜,而不是取笑、指责,让学生下不了台。当学生的发言富有创造性时,教师应投以赞许、激励的目光,以激发他们的进取心。此时,一切冷漠和不屑一顾的目光是绝不允许出现的。在课堂讨论时,出现分歧是难免的。面对这一情形从老师眼里表现出的态度应是民主的、开放的,以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大胆阐述自己的见解,而不能用目光去传递老师对某一方的袒护或压制。对于老师的讲课,学生有权提出不同的意见。对此,切忌以烦躁、敌视或不以为然的目光相对,而应报以高兴、宽容的目光,以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和能力。
无论何种情形,不管什么目光,教师的眼睛里流露出的应是老师爱的情怀!
总的来说,课堂教学中老师眼神的运用由以上几种常用的方法,“像一阵细雨洒落我心底,那感觉如此神秘”。让我们用美妙的眼神滋润学生的心灵,使之扬起生命的风帆。
靳柯,语文教师,现居山东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