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疼痛教育对跟骨骨折患者疼痛认知及疼痛控制影响的效果分析

来源 :中国现代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ve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跟骨骨折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疼痛教育后对疼痛认知及疼痛控制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住院的119例跟骨骨折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实施个体化疼痛健康教育,对照组59例实施口头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认知情况、疼痛控制满意度、术后各时间点疼痛评分及术后不同镇痛需求。 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疼痛的认知情况、疼痛控制满意度、疼痛评分、SAS及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术后非甾体类镇痛药、弱阿片类镇痛药及呼叫疼痛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均较高(P<0.05)。 结论 跟骨骨折患者实施疼痛教育后,其疼痛认知提高,且能有效控制术后疼痛。
  [关键词] 跟骨骨折;疼痛教育;疼痛认知;疼痛控制
  Effect of perioperative pain education on pain perception and pain control of patients with calcaneal fractures
  QIU Jingzhi1 TIAN Qingxian2
  1.Department of Inpatient Operating Room in Third Floor, Chinese Orthopaedic Traumatology United Hospital of Zhoushan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 Zhoushan 316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Beijing Chaoy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erioperative pain education on pain perception and pain control of patients with calcaneal fracture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19 cases with calcaneal fractures collec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 analyz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order, the observation group (60 cases) were given individualized pain health education, the control group (59 cases) were implemented oral health. The cognitive situation, satisfaction with pain control, postoperative pain scores at each time point and different postoperative analgesic need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perception of pain, the pain control satisfaction, pain scores, SAS and SDS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postoperative non-steroidal analgesics, opioid analgesics and weak pain call the number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Pain education for patients with calcaneal fractures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pain perception, effective control of postoperative pain.
  [Key words] Calcaneal fractures; Pain education; Pain perception; Pain control
  跟骨为足的主要承重骨,是足纵弓的后侧支撑点,与距骨共同承担一半以上足负重量[1,2],跟骨在足部整体功能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跟骨骨折在足部骨折中占大部分,青壮年患者居多,且关节内骨折多见[3],多采用手术治疗,其中患者及家属对疼痛的认知是影响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的一项重要因素,患者如果没有及时将疼痛报告,或者不配合使用镇痛药物均会对疼痛的控制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文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住院的119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实施围手术期疼痛教育,观察对患者疼痛认知及疼痛控制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住院的119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有内科并发症及存在精神障碍的患者。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其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25~71岁,平均(39.2±6.5)岁,损伤原因:高处坠落导致30例,交通事故导致21例,其他原因导致9例,Sanders分型:Ⅱ型25例,Ⅲ型33例,Ⅳ型2例;对照组59例,其中男41例,女18例,年龄27~72岁,平均(38.7±5.9)岁,损伤原因:高处坠落导致31例,交通事故导致20例,其他原因导致8例,Sanders分型:Ⅱ组26例,Ⅲ型30例,Ⅳ型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骨科手术常规护理,术后均使用镇痛泵,将药物的速度控制为2 mL/h。对照组患者实施包括常规疼痛知识及骨科疼痛处理方法等内容在内的口头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个体化疼痛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对象为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具体内容如下。(1)初步评估。患者疼痛治疗知晓情况由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后根据设计的表格内容进行评估,以达到对患者疼痛认知程度及疼痛治疗的需要程度进行详细了解的目的。(2)加强疼痛知识宣教。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后首次对其本人及家属进行疼痛教育,制作并免费发放包括宣教内容的宣传手册,但是教育主要以面授的方式进行,如果患者接受过相关内容的疼痛教育则需要在宣传册上签字,并将教育的效果评定为三个标准,其中优为患者能复述教育内容的70%以上,良为可以复述比例介于50%~70%之间,差为仅可以复述在50%以内。评估过程中如果发现患者对教育内容没有熟练掌握则用红笔在宣传手册上做标注。将疼痛教育内容在手术前进行再次巩固,此次重点的教育内容为红笔所划部分,手术前晚对患者进行回访以确定其掌握良好[4,5]。患者存在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会使患者的疼痛程度加重,而加重的疼痛又反过来影响情绪,反复循环,护理人员应安慰、鼓励患者,动员家庭支持力量关注患者,采用听音乐、看电视等方式使患者的注意力分散,使其情绪保持稳定,放松思想。(3)责任护士术后随访,指导患者及家属对疼痛感觉进行准确评估并保证患者可以正确使用镇痛泵。由于每次宣教的对象均为患者及家属,所以最好是患者的同一家属接受疼痛教育。在每次护患接触时,护理人员均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如果患者没有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或者患者对治疗效果不满意时,要护理人员向医生及时告知以便进行调整。术后评估所有患者的疼痛情况,并间隔4 h进行一次记录,如果长海痛尺评分不低于4分则需要进行处理[6]。
  1.3调查工具
  本次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完成,患者的疼痛认知及住院期间疼痛情况调查问卷由本院自行设计,问卷共包括8道题,均回答是、否,术后由责任护士用相同的指导语对患者术后疼痛及镇痛的认知度、疼痛控制满意度、不同镇痛需求等情况进行评估,并以回答正确的题目百分率计算知识得分。患者术后疼痛情况采用“长海痛尺”进行评分,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10分,分别代表无疼痛感及无法忍受的剧烈疼痛,介于0~10分之间的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严重,反之,分数越低则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轻[7]。抑郁情绪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焦虑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量表评分越低代表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越轻,反之,越高则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干预前及手术前分别评定一次[8]。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同组内不同时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疼痛的认知情况及疼痛控制满意度比较
  患者疼痛的认知情况:观察组主动要求镇痛、了解术后常用镇痛方法、了解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而忍无可忍才用药、术后使用镇痛药物会成瘾、疼痛会影响睡眠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亲人在身边时会感觉疼痛减轻、使用非药物治疗能缓解疼痛方面的认知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控制满意度:观察组在控制疼痛教育、控制或减轻疼痛方法及照料和家属协助等方面的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在术后24 h、48 h、72 h呈降低趋势,且观察组术后24 h、48 h、72 h的疼痛评分与对照组相同时间比较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术后不同镇痛需求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非甾体类镇痛药、弱阿片类镇痛药及呼叫疼痛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阿片镇痛药使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SAS及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患者疼痛的认知情况中观察组主动要求镇痛、了解术后常用镇痛方法、了解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而忍无可忍才用药、术后使用镇痛药物会成瘾、疼痛会影响睡眠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亲人在身边时会感觉疼痛减轻、使用非药物治疗能缓解疼痛方面的认知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疼痛教育能够提高患者疼痛认知水平。有效镇痛的最重要的主宰者是患者,只有将患者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更有效地控制疼痛,使患者对疼痛治疗的相关知识进行深入了解、掌握。大部分的骨折患者均缺乏疼痛的相关知识,因此实施疼痛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表1显示,观察组及对照组中绝大部分均认为家属在身边时会感觉疼痛减轻,所占比例高达96.67%、89.83%,提示患者家属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疼痛的控制,干预后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由于恐惧手术、疼痛等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本次研究观察组在骨科手术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本人及家属共同实施个体化疼痛健康教育,不仅使患者正确认识疼痛,系统地了解疼痛相关知识,患者本人及家属共同作为疼痛教育的对象,通过家属与患者多交流使其焦虑、抑郁情绪减轻,对患者积极应对方式的选取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使患者对疼痛控制的自主性显著提高[9,10]。另一方面,当患者家属将疼痛评分熟练掌握后可以将患者的情况及时向医务人员报告,从而有效避免了不能及时评估疼痛的出现[7]。   观察组在控制疼痛教育、控制或减轻疼痛方法及照料和家属协助等方面的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对跟骨骨折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疼痛教育能够显著提高疼痛控制满意度。医院治疗效果及医疗服务质量可以通过患者的满意度反映,疼痛程度、疼痛缓解度及医患关系融洽度等均会影响疼痛控制满意度。治疗性因素、患者本身因素及服务性因素为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的影响因子,三个因素中对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有严重影响的首要因素为治疗性因素,其次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为患者本身的因素,最后,包括是否进行疼痛知识的健康宣教、护士的反应速度等服务性因素也可以较大地影响患者疼痛的控制[11]。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在术后24 h、48 h、72 h呈降低趋势,并且观察组术后24 h、48 h、72 h的疼痛评分与对照组相同时间比较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跟骨骨折患者实施疼痛教育后能够使术后疼痛程度减轻,推测可能是因为患者及家属学习了疼痛相关知识,提高了疼痛的认知导致。当患者出现剧烈疼痛时会将这一信息反馈给医务人员从而通过实施镇痛措施而减轻疼痛。患者的疼痛管理直接受到其对疼痛认知、评估及控制的影响,患者的疼痛旧观念通过接受疼痛教育后发生改变,患者的疼痛知识也进行了更新,从而术后镇痛效果也有了显著提高,并且大部分患者由于缺乏疼痛相关知识,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影响了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从而使内源性抑痛物质生成降低,提高了对疼痛的敏感性[7,12-14]。观察组患者术后非甾体类镇痛药、弱阿片类镇痛药及呼叫疼痛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阿片镇痛药使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患者术后非阿片类镇痛药的不同需求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经过疼痛教育后丰富了患者的疼痛认知情况,认为及时有效、正确地使用镇痛药物可使疼痛明显减轻,患者有疼痛感觉出现时会积极主动地要求治疗,治疗过程中根据需要联合使用各种不同作用方式的镇痛药物,将给药方式转变为按时给药,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使药物的镇痛效果最佳。
  综上所述,跟骨骨折患者在实施疼痛教育后,其疼痛认知提高,且能有效控制术后疼痛。
  [参考文献]
  [1] 阳建清. 跟骨骨折患者的护理[J]. 医学信息,2012,25(12):335-336.
  [2] 余志才,王利. 跟骨骨折临床研究进展[J]. 当代医学,2013, 19(14):11-13.
  [3] 李桂英. 跟骨骨折35例的护理[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 12(12):3080.
  [4] 冀云涛,信英杰. 跟骨骨折患者的护理[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8,40(10):1268-1269.
  [5] 谢芳. 跟骨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11,20(1):113.
  [6] 张艳. 80例跟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 医学信息,2013,26(6):418.
  [7] 何丹,胡三莲,周玲,等. 围手术期疼痛教育对跟骨骨折患者疼痛认知及疼痛控制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0):3653-3656.
  [8] 管学妹,陈伟红,金紫云,等. 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在髋部骨折手术者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118-119.
  [9] 林健兴. 86例跟骨骨折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J]. 中国医学创新,2009,6(29):90-92.
  [10] 刘玉芬. 跟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5):72-73.
  [11] 罗佩凤. 跟骨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医学卷,2009,6(3):173-174.
  [12] 耿玲,吴美兰,朱晓明. 65例跟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16(4):127-128.
  [13] 魏志珍. 42例跟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9):152-153.
  [14] 吴勇成. 跟骨骨折的治疗现状及其进展[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2):288-290.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无症状期间的心率变异(HRV),研究心率变异(HRV)对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本院诊断为不明原因晕厥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行直立倾斜试验(HUTT)检查,将研究对象分为阳性组32例(VVS组)、阴性组28例(非VVS组),两组于无任何不适症状期间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 结果 两组24 h HRV时域及频域指标值后比
[摘要] 目的 研究硫酸依替米星致药物性肾损害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应用硫酸依替米星提供参考依据,减少肾损害的发生。 方法 查询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住院使用硫酸依替米星患者病历,共计789例。筛除不合格病例,最终入选63例。根据阿姆斯特丹AKI诊断标准,按治疗前、后Scr结果将出现急性肾损伤患者分为1组(n=6)和未发生急性肾损患者为2组(n=57)。采用 SPSS 16.0软
民国九年(1920年)二月初二这一天,是嘉善县干窑镇的龙庄讲寺的庙会日,善男信女们络绎不绝地涌进了寺庙,拜佛烧香,佛号不绝于耳。其中一个相貌诚朴的中年男人格外不同,他衣着整洁,礼数格外周到恭谨。他在各大殿礼佛完毕,又来到偏殿的一间禅房,禅房里一位老僧看见他后,立即稽首问好,看样子与客人非常熟悉。  这位老僧就是龙庄讲寺明性禅师,已经年过六旬。那位香客,却是一个日本人,名叫三田和一郞,是做中日贸易的
[摘要] Mov10 蛋白属于RNA 解旋酶超家族-1,是 RNA-诱导沉默复合体的组成成分之一。Mov10 蛋白在介导miRNA/siRNA基因沉默中有积极的作用,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研究证实,Mov10 蛋白具有广泛和有效的抗逆转录病毒活性,能在多阶段抑制HIV-1复制,包括病毒产生、Gag 蛋白水解程序、逆转录过程;同时也可降低其他逆转录病毒如猿类免疫缺陷病毒、鼠白血病病毒和马传染性贫血病毒
[摘要]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功能及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方法 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诊治的68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曲美他嗪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缺血性心肌病治疗,曲美他嗪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口服进行治疗,疗程6个月,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左心功能指标和Q-T离散度指标的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曲美他嗪组患者左室舒张末
【Abstract】Creating the“Silk Road Economic Belt”brand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for radio and television stations to seize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of the times. Taking the Silk Road as the focus,cr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循月换夜班法与传统性排班法两种排班模式对护士身心健康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肿瘤科、骨科、眼科3个病区2012年6~11月实施传统性排班模式为对照组,另选相同病区2013年6~11月改革实施小循月换夜班法为实验组,采取自身对照的方式。由我院心理咨询师自行设计量表,对3个病区67名护士在2012年6~11月和2013年6~11月从困倦、疲劳、情绪、精力等心理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对
[摘要] 目的 探讨肿瘤间质活化的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在垂体泌乳素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2012年2月~2015年1月间我院60例泌乳素腺瘤的患者标本。根据术前影像资料和术中所见将其分为肿瘤侵袭组和肿瘤非侵袭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间质中FAP的表达,并用IPP7.0图像分析软件统一定量分析两组标本免疫组化图片的光密度值(OD值)。 结果 FAP在侵袭组表达率为87.5%(21
[摘要] 目的 探讨SimMan 综合模拟人在上消化道出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将我校2011级4个班护生共122人分为实验组(n=58)和对照组(n=64)。2013年10月实验组采用SimMan综合模拟人开展上消化道出血实验教学4学时;除实验操作考核评价外,进行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100%,并总结分析。 结果 实验组技能考核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摘要] 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对微创胃肠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2月于我科行腹腔镜胃肠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根据住院号的奇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 结果 对照组T2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糖、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水平均较T1时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