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幼儿成长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启蒙阶段,幼儿阶段的习惯养成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走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学前教育工作者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父母的行为习惯更是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既是幼儿园的责任,又是家庭的义务,家园合作已成为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最有效途径。
【关键词】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行为习惯
“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因素是方方面面的的,幼儿园阶段教育是幼儿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是人生取得成功的启蒙教育。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仅靠幼儿园阶段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家庭是孩子最开始的活动场所,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对象,父母在家庭中的行为习惯就成了孩子的行为规范,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因而,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最大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形成有机的家园合作是做好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为了孩子能更好地成长,应该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养态度。老师要帮助家长认识到行为习惯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主动配合老师,共同巩固教育效果。同时引导家长正确理解对孩子的爱和严格要求,把它们有区别的结合起来。放纵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过度的溺爱和包办孩子的所有事都不是真正的爱孩子,而是对他们的伤害。现在绝大多数孩子的生活环境都是养尊处优,长辈们把最多的关心和照顾都给了孩子,这导致孩子在家中缺乏了一起分享物质和情感的意识,玩具零食都讓孩子一人独享了,家长对孩子是单向的爱,只有奉献,却不求回报,长久以来,孩子就会变得任性和霸道,只知道向别人索取,不懂得为他人付出,养成了自私自利的不良性格。大部分刚入幼儿园的孩子,自己不会吃饭、不会大小便、不会穿脱衣服,也不懂帮助同伴,好吃好玩的都想着自己一人独享,要是其他孩子过来想与之分享,很多孩子就会拿着东西走开不愿分享,更有胜者抡起小拳头就打,或是张嘴就咬,因为孩子在家里时,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家长不会让孩子们去做任何事情,只会把家里的好玩好吃全给他一个人,这样就让孩子们的性格很任性,没有自理能力,行为习惯很差。
我曾带过的班里有一个孩子,父母不在身边,孩子一直由爷爷奶奶带着,爷爷奶奶一天到晚都是围着孩子转,对孩子的所有要求都是完全满足,孩子上幼儿园的第一天,是奶奶带着过来的,我挪了一把椅子请奶奶坐下,孩子却在奶奶即将坐下的时候抽开了椅子,奶奶直接就坐到了地上,孩子得意地笑了起来,奶奶也附和的跟着一起笑。这件事让我很震撼,孩子这样下去将来怎么办?后来,我找孩子爷爷奶奶沟通了几次,让老人家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对孩子已经养成的恶习要严格要求,坚决改正,将其扼杀在萌芽里,当孩子的良好表现,就应该及时加以鼓励和奖赏。老人家表示愿意多和老师沟通,用正确的方式引导教育孩子,努力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2 幼儿园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学前教育不仅是幼儿个性倾向与是非观念形成的萌芽期,更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黄金期。幼儿园学习和生活的各个环节都渗透了教育因素,积极开展家长和孩子参与的主题实践活动,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幼儿教育中来,和老师共同承担幼儿教育的责任,分享幼儿教育的快乐。组织“幼儿自理能力比赛”主题活动,孩子们在系鞋带、穿衣、叠被子、擦桌子的具体活动体现自己的能力,并从自己动手做事的过程中得到快乐和成就感,树立自己事自己做的主人翁意识。父母在活动中对孩子做的优秀的地方给予鼓励,并发现孩子的不足欠缺的地方,与老师共同帮助孩子成长。组织“关爱老人”主题活动,组织孩子走进老人福利、敬老中心,为老人表演节目、给老人捶背、按摩,在活动中享受到助人为乐的乐趣,并自觉地孝敬父母长辈。召开形式多样的家长会,通过不同孩子出现的教育问题和家长的需要,召开座谈会、联欢会等形式多样的家长会,有针对性地为家长体现孩子的快乐成长,指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还存在的问题,并向家长科学系统的讲授育儿知识,切实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密切家园合作,共同做好幼儿教育。
3 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
家园相互配合、实现同步教育,就是让家长树立参与幼儿教育的意识,认识到家庭幼儿教育的重要性,给家长宣传科学教育幼儿、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的知识,是为了家长能更好教育孩子,使家园实现配合一致地进行幼儿教育,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通过家长会、调查问卷、个别谈话、家访等多种形式宣传科学教育幼儿的知识,让家长更多的认识到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家长园地上开设专栏,每周一篇相关文章,为家长提供行动指南。家长了解和掌握了科学教育幼儿的知识,并长期按照这些知识要求孩子的言行,就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召开家长会、开设宣传栏是完全必要的,但仅仅做这些工作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做好家园间的联系沟通工作,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和更加细致入微的态度做好家长工作,才能做到家园相互配合、实现同步教育,达到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的目的。
4 结束语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和取得人生成功的奠基石。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一定的反复性、持久性,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持久一致的关注,更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相互配合,持之以恒地正确引导和督促。对幼儿的教育不能是一味的说教,更应该对他们的言行表现出鲜明的态度,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提出适当的批评和具体的改正要求,家长和老师更要以身作则,用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孩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孩子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家长和老师要通力合作,家园联手,利用好一切教育良机,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相互沟通借鉴,促进孩子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敏智.谈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03):107.
[2]王宏霞.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5(16):9-10.
[3]谢仕英.家园合作发挥合力——浅议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J].文理导航(中旬),2014(07):91.
[4]闫三会.试论家园合作对幼儿良好行为方式与习惯的培养[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5):51-52.
作者单位
四川省汉源县九襄镇幼儿园四川汉源 四川省汉源县 625302
【关键词】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行为习惯
“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因素是方方面面的的,幼儿园阶段教育是幼儿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是人生取得成功的启蒙教育。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仅靠幼儿园阶段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家庭是孩子最开始的活动场所,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对象,父母在家庭中的行为习惯就成了孩子的行为规范,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因而,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最大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形成有机的家园合作是做好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为了孩子能更好地成长,应该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养态度。老师要帮助家长认识到行为习惯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主动配合老师,共同巩固教育效果。同时引导家长正确理解对孩子的爱和严格要求,把它们有区别的结合起来。放纵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过度的溺爱和包办孩子的所有事都不是真正的爱孩子,而是对他们的伤害。现在绝大多数孩子的生活环境都是养尊处优,长辈们把最多的关心和照顾都给了孩子,这导致孩子在家中缺乏了一起分享物质和情感的意识,玩具零食都讓孩子一人独享了,家长对孩子是单向的爱,只有奉献,却不求回报,长久以来,孩子就会变得任性和霸道,只知道向别人索取,不懂得为他人付出,养成了自私自利的不良性格。大部分刚入幼儿园的孩子,自己不会吃饭、不会大小便、不会穿脱衣服,也不懂帮助同伴,好吃好玩的都想着自己一人独享,要是其他孩子过来想与之分享,很多孩子就会拿着东西走开不愿分享,更有胜者抡起小拳头就打,或是张嘴就咬,因为孩子在家里时,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家长不会让孩子们去做任何事情,只会把家里的好玩好吃全给他一个人,这样就让孩子们的性格很任性,没有自理能力,行为习惯很差。
我曾带过的班里有一个孩子,父母不在身边,孩子一直由爷爷奶奶带着,爷爷奶奶一天到晚都是围着孩子转,对孩子的所有要求都是完全满足,孩子上幼儿园的第一天,是奶奶带着过来的,我挪了一把椅子请奶奶坐下,孩子却在奶奶即将坐下的时候抽开了椅子,奶奶直接就坐到了地上,孩子得意地笑了起来,奶奶也附和的跟着一起笑。这件事让我很震撼,孩子这样下去将来怎么办?后来,我找孩子爷爷奶奶沟通了几次,让老人家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对孩子已经养成的恶习要严格要求,坚决改正,将其扼杀在萌芽里,当孩子的良好表现,就应该及时加以鼓励和奖赏。老人家表示愿意多和老师沟通,用正确的方式引导教育孩子,努力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2 幼儿园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学前教育不仅是幼儿个性倾向与是非观念形成的萌芽期,更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黄金期。幼儿园学习和生活的各个环节都渗透了教育因素,积极开展家长和孩子参与的主题实践活动,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幼儿教育中来,和老师共同承担幼儿教育的责任,分享幼儿教育的快乐。组织“幼儿自理能力比赛”主题活动,孩子们在系鞋带、穿衣、叠被子、擦桌子的具体活动体现自己的能力,并从自己动手做事的过程中得到快乐和成就感,树立自己事自己做的主人翁意识。父母在活动中对孩子做的优秀的地方给予鼓励,并发现孩子的不足欠缺的地方,与老师共同帮助孩子成长。组织“关爱老人”主题活动,组织孩子走进老人福利、敬老中心,为老人表演节目、给老人捶背、按摩,在活动中享受到助人为乐的乐趣,并自觉地孝敬父母长辈。召开形式多样的家长会,通过不同孩子出现的教育问题和家长的需要,召开座谈会、联欢会等形式多样的家长会,有针对性地为家长体现孩子的快乐成长,指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还存在的问题,并向家长科学系统的讲授育儿知识,切实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密切家园合作,共同做好幼儿教育。
3 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
家园相互配合、实现同步教育,就是让家长树立参与幼儿教育的意识,认识到家庭幼儿教育的重要性,给家长宣传科学教育幼儿、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的知识,是为了家长能更好教育孩子,使家园实现配合一致地进行幼儿教育,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通过家长会、调查问卷、个别谈话、家访等多种形式宣传科学教育幼儿的知识,让家长更多的认识到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家长园地上开设专栏,每周一篇相关文章,为家长提供行动指南。家长了解和掌握了科学教育幼儿的知识,并长期按照这些知识要求孩子的言行,就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召开家长会、开设宣传栏是完全必要的,但仅仅做这些工作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做好家园间的联系沟通工作,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和更加细致入微的态度做好家长工作,才能做到家园相互配合、实现同步教育,达到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的目的。
4 结束语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和取得人生成功的奠基石。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一定的反复性、持久性,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持久一致的关注,更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相互配合,持之以恒地正确引导和督促。对幼儿的教育不能是一味的说教,更应该对他们的言行表现出鲜明的态度,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提出适当的批评和具体的改正要求,家长和老师更要以身作则,用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孩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孩子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家长和老师要通力合作,家园联手,利用好一切教育良机,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相互沟通借鉴,促进孩子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敏智.谈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03):107.
[2]王宏霞.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5(16):9-10.
[3]谢仕英.家园合作发挥合力——浅议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J].文理导航(中旬),2014(07):91.
[4]闫三会.试论家园合作对幼儿良好行为方式与习惯的培养[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5):51-52.
作者单位
四川省汉源县九襄镇幼儿园四川汉源 四川省汉源县 62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