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响也风流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林黛玉进贾府》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这是对贾宝玉出场的描写,其中,“外面一阵脚步响”,人未到,声先行,就像王熙凤的“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一样,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前者是脚步之声,后者是话语之声,在写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一直以来,由于王熙凤泼辣的话语之声过于经典,而使人们忽略了贾宝玉那急促、有力而且欢畅的脚步声。“声音是世界上最奇妙的东西,无影无踪,无解无存,无体积无重量无定形,却又入耳牵心,移神动性,说不言之言,达意外之意,无为而无不有。”这是作家王蒙对人物话语之外的声音的高度评价。那么宝玉的脚步声说的是什么不言之言,达的又是什么意外之意呢?
  
  第一,以声塑人
  
  声响特点往往与人物的性格紧密关联,如果我们能偱声察人,就可以通过纤毫之微的声响细节深入理解人物。贾宝玉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在他没有出场时文中就有了侧面的描写:王夫人说他是个只能给家人带来灾祸的“孽根祸胎”“混世魔王”,《西江月》评价为“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黛玉之母说他“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这些评价虽来源不同,但观点极其一致,如果说外人的评价是因对宝玉不甚了解,那么王夫人、黛玉之母都是他的至亲,该不会有半句谎言吧!然而他登场亮相时的脚步声却告诉我们:“这一个宝玉”不同于“那一个宝玉”。“外面一阵脚步响”,作者在描写他出场的脚步声时,用了一个看似平常但却非常有表现力的“响”,“响”也就是“声”,但和“声”又不完全相同,它是那种带有回音的“响”,也就是比较大、比较有力的声音。这刺激听觉神经的大而有力的脚步声,是宝玉性格的显现、内质的折射。从这一声响中我们看到了宝玉那颗充满朝气、年轻快乐的心,看到了宝玉尊重人性、追求平等的勇气,看到了宝玉不受封建礼教束缚、向往自由的精神。宝玉不是什么“惫懒人物,懵懂顽童”,他眉目清秀、英俊多情、朝气蓬勃,因此黛玉一见如故,并且产生亲切感,文中对其外貌、服饰、神态的大段描写就是很好的诠释。宝玉追求平等,尊重女性,在他的心目中,似乎少有主仆、尊卑的区别,他亮相时丫鬟的“笑道”和一声“宝玉来了”的禀报,看似毫不经意的叙写,实则暗示出宝玉的平易随和与超尘拔俗。宝玉鄙弃世俗,蔑视礼教,当他得知天仙似的林妹妹没有玉时,就将自己的通灵宝玉狠狠地摔掉,这一摔不仅摔出了宝玉的痴、黛玉的美,摔出了后文多次因玉而生的种种波澜,也摔出了宝玉向往自由、追求自由的可贵精神。因此,这“外面一阵脚步响”,犹如神来之笔,用极为有限的笔墨顷刻间点亮了这个人物,并把对宝玉的喜爱之情传达给了读者。试想,在昏败、堕落、充斥着浊气的贾府里除了宝玉又有谁能有这样阳光的脚步声呢?
  
  第二,以声显境
  
  声响能够揭示人物的身份地位,彰显人物所处的环境。黛玉来到贾府,亲眼见到了这个“诗礼簪缨之族”的繁文缛节。然而,不守家庭礼法的却大有人在,先是一个被称为“凤辣子”的王熙凤,而后又有一个贾宝玉。“外面一阵脚步响”,贾宝玉在一阵噼啪作响的脚步声中走进了贾母的居所,走入了读者的视线,这脚步声与贾府的习惯、氛围如此相背,可谓没有规矩,没有礼数,但作者恰恰是通过这一声响细节彰显了宝玉由于贾母的宠爱而“无人敢管”的特殊身份和地位。在贾府,贾母是荣宁二府这一贵族宗法之家的宝塔尖儿,是祖辈硕果仅存的老祖宗,她辈份最高、名位最尊,是贾府的真正掌权者,贾府上下都以她的意志为意志。她宠爱宝玉,是因为宝玉来历不小,一生下来嘴里就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极其迷信的她认为这是天降大富大贵于贾家的象征;她宠爱宝玉是因为宝玉极像他那九死一生挣下家业的曾祖父荣国公,她幻想着宝玉这个荣国府唯一的合法继承人能秉承荣国公的衣钵;她宠爱宝玉是因为宝玉“聪明乖觉”,“百个不及他一个”,在宝玉身上她寄托了别的儿孙们身上所没有的期望。贾母一怒满座惊,贾母一爱满堂喜。由于贾母的宠爱宝玉才不守家庭礼法,脚下生响,由于贾母的庇护宝玉才拥有众多的特权,如和姐妹们住在一起、不受贾政的制裁。得以自由自在成长的贾宝玉,于是滋生出一些越出封建礼教界限的思想和行为,如不喜欢读书、不喜欢和达官贵人交往、不喜欢仕途,喜欢并尊重少女、和黛玉“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止同息”……所以说,贾母这一特殊的现实环境是宝玉性格形成、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其思想意识赖以产生、深化的基地,是他和黛玉爱情萌芽、绽放的温床。“一阵脚步响”,字少而义广,急促而欢畅,它不仅点出宝玉赶着回来给贾母请安的孝顺行为,也活画出宝玉离开贾政回到贾母身边的快乐心情。可见,没有贾母为宝玉所营造的典型环境,就没有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贾宝玉。
  
  第三,以声串珠
  
  作为一种主观感觉,声音细节的描写常常被用为一种叙述工具和手段,为小说叙事述景的调度、情节的衔接转换等贡献着虽微小却不容忽视的力量。在《林黛玉进贾府》中,作者以林黛玉这一核心人物为线索,串连起所有的人和事,可谓人是她眼中的人,事是她眼中的事,景是她眼中的景,桩桩件件都以她为核心。但其中场景的切换、人物的登场、情节的衔接又有多种手法,用声响串连不相关的情节就是方法之一。
  宝玉出场是在贾府吃完晚饭,黛玉和贾母等聊天之时,这是作者的精心安排,可谓恰到好处。首先,在黛玉拜见王夫人时读者就已得知,宝玉“因庙里还愿去了”,晚间才能回来,这为宝玉在众人争相亮相之后最后一个出场作了充分的铺垫,因此当与黛玉关系最深、感情最厚的他最后一个出现在读者面前时,合情合理,没有任何斧凿之痕。其次,作品在黛玉和贾母等未聊天之前,关于林家和贾家的基本情况均已有了充分的叙述,而在聊天之时又补写了一个重要细节,即黛玉曾经读过书,有着深厚的文学修养,此时本节的目的已经达到,情节已相当饱满,若再写下去应属画蛇添足。那么如何结束这次叙事以全其首尾又可尽快进入下一情节呢?作者巧妙地安插了“外面一阵脚步响”这样的声音细节。脚步声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脚步声引出了宝玉,而故事情节也就由聊天自然而然地跳到以宝玉为中心的新的情节的叙述上。这样才有了后文黛玉眼中英俊潇洒、让人备感亲切的宝玉,才有了宝玉眼中神仙似的、看着面善的黛玉,才有了他们之间摔玉的第一出交手戏,也才有了以后的相知、相爱。
  “外面一阵脚步响”,虽然只是一句话,一个小小的细节,但由于作者选用了具有强大表现张力的词语,从而调动了读者的想象以及再创作的积极性,就使有限的字句产生了神奇的魅力,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高超境界,正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参考资料: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2〕王蒙《我的喝酒》,成都出版社1993年版。
  〔3〕许程明《惨淡经营的音响之维——〈红楼梦〉写声艺术探微》,《红楼梦学刊》2004年第4辑。
  〔4〕沈少容《贾母——宝黛爱情悲剧的罪魁》,《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4期。
其他文献
一、文本简析    《秋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课文,是一首诗歌,它描写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课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语言优美生动,易于朗读和背诵,教学时要联系学生的生动实际,充分发挥想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课文片断(第四、五自然段)    苹果嚷着冷了,玉米举着红缨乐了,  要穿红袄;忘掉一个夏天
对于普通人来说,爱情是浪漫缠绵,是日日夜夜的相伴相守。可对于周国仁与杨丽琼来说,他们的“墨脱爱情故事”却讲述了一种别样的坚守与感动。  西藏墨脱,地处雅鲁藏布江下游的林芝市,被数座雪山封闭环绕,每年8个月的大雪封山期,让进山的路困难重重,是我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只有白雪融化的时候,才有机会进出,被誉为“地球上的最后秘境”。周国仁是西藏军区“墨脱戍边模范营”的三级军士长,还是林芝市墨脱县众多门巴孩
跨界整合是一种跨越边界、融通整合的学习方式,如何运用跨界理念丰富课堂内涵,提升课堂品质,以更优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全面生长的需要,实现学科育人的价值,这是一个极具探究价值的话题。  一、基于儿童,探寻最佳融合点  选择“鹅”作为主题学习的关键词,源于丰子恺大师的《白鹅》,它带给我很多的思考与启迪。在全人视角下看“鹅”,可以看到鹅的前世今生:中国驯养鹅最早,起于距今约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非
出轨被抓受要挟  刘方平毕业于一所重点大学。大四时,他认识了小自己3岁的学妹葛秀萍,双方很快发展成恋爱关系。2007年5月按揭货款购买房屋一套,并于2010年4月结清按揭抵押贷款。  这年,葛秀萍大学毕业。房子有了,工作有了,很快两人就结婚。次年,儿子出生。2015年8月,刘方平还花费30多万元购买了一辆奥迪车,登记在自己名下。  2017年1月8日晚,刘方平入住南京大酒店,不久就被葛秀萍发现。1
《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为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因此,“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更多的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素材,以此生成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    一、直面生活,从现实生活中撷取    现在,我们的学生不是没有多彩的生活,而是缺乏教师有效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憧
[摘 要]指向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所在。指向语用的随文练笔,从文本的内容出发,从文本的写作特点出发,能够实现真正的一练一得。这样的随文练笔应做到:平淡留深痕,抒情出新意,独白添趣味。  [关键词]语文教学 随文练笔 语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4-071  随文练笔是写作训练的有效手段之一。相较于每单元一
对方的肯定很重要  每年回家,我都得充当父母之间的调解员。  这一次母亲又气呼呼地念叨:“我这一辈子努力上班,孝顺公婆,可如今,你爸居然说要赶我出去!”我默默地听着。虽然我们几个孩子对母亲赞誉多多,但她最想要得到的是父亲的肯定。这太难了,父亲是一个倔脾气。  母亲说着说着,情绪激动起来:“我当时就说,要走也是你走,这屋子有我的一大半,儿女们是我生、我养的。”我心想,完了,父亲这么要面子的人,哪里受
在第十八届“教海探航”特级教师优课展示活动中,薛法根老师执教了《我和祖父的园子》(五年级下)一课。他仅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让学生沉浸在语文学习中,如痴如醉。不仅读懂了课文,读出了语感,理解了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提升了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培养了一种良好的思维和学习习惯。薛老师课堂教学的效率之高,让我有了这样的感悟:倡简,语文课堂教学“回家”的路。    一、多维的教学目标因选准了教的落脚点而简 
姜姓的起源很清楚,也非常有意思。  最主要的起源是炎帝神农氏之后。《说文解字》记载:“神农居姜水,因以为氏。”炎帝神农氏住在一条叫姜水的河边,就以姜为姓了。还有一种说法是炎帝生于姜水边上。姜水在哪儿?在今天的陕西岐山县。  第二,桓氏改姓,这个相对不多,但是也很昌盛。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唐朝上元年间,经高宗李治批准,大司徒桓庭昌改为姜姓,其子孙世代称姜姓至今。  第三,其他民族改姓。尤以羌族最
教材解读    《月光启蒙》是著名作家、诗人孙友田写的一篇叙事散文。文章回忆了母亲在美丽宁静的夏夜,伴着明月星光,为儿时的“我”唱歌谣童谣、讲神话故事、说谜语的动人情景。文章以“文学的启蒙”为线索,语言优美,其中的民歌民谣明快、流畅,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读来耐人寻味。教学中着力凭借课文清新素雅的语言。创设诗情画意的农家月夜场景,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品味民间文学所散发的泥土芳香,感受深厚的母子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