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铁纺织城站3线换乘方案研究

来源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asd123qweqw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合西安地铁1号线、6号线和临潼线的建设实际,分析了将纺织城站设置为3线换乘站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结合纺织城站最大断面客流量预测和分析成果,通过分析客流流线和车站周边控制因素,分别提出了3种3线换乘布置形式.通过比选确定采用地下二层3线平面双向同台换乘的方案.结合车站客流仿真模拟和布局优化,对车站客流疏散的薄弱环节进行补强,以克服3线换乘车站的弱点.
其他文献
以某国产跨座式单轨车辆为研究对象,采用动力学仿真软件建立跨座式单轨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液压减振器不同失效工况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重点考察了倾覆系数、水平轮径向力、车体侧滚角和运行平稳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车辆在曲线轨道运行过程中,液压减振器不同位置失效工况下车辆的倾覆稳定性、抗脱轨稳定性与运行安全性均会变差,且发生工况五或工况六时,动力学性能最差,此时会严重影响到车辆的稳定运行,应减速停车疏散乘客;而车辆在直线轨道以最高运行车速75 km/h运行时,液压减振器不同的失效工况下车辆的横向和垂向平稳性
高速公路由于交通事件的发生,常产生瓶颈区域致使车辆频繁换道.为提高高速公路瓶颈区车辆通行效率与安全性能,讨论车路协同环境的优越性,提出了车路协同环境下高速公路瓶颈车辆换道引导方法,通过建立离散选择模型的形式定义传统车辆与智能车辆的换道考虑因素,根据车辆所处位置定义自由换道与强制换道的效用函数,考虑宏观交通流不同渗透率下的速度密度关系,求解期望换道概率并将其引入考虑横向交通流的元胞传输模型以模拟宏观交通流换道行为,从而对瓶颈上游的智能车辆进行引导.利用车辆换道引导方法对宏观交通流进行数值仿真,并设置5组不同
为完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简为“安防”)标准体系,基于国办发[2018]13号《关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意见》的指导意见,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安防地方标准的需求,指出了制定城市轨道交通安防地方标准的注意事项,提出从标准适用范围、防范对象、重点目标及部位分级、防范措施等级划分、安防系统配置要求及安防技术系统性能要求等6个要素考虑制定安防地方标准.
以青岛地铁3号线工程为依托,针对浅埋硬质花岗岩地层,采用现场实测与统计回归方法分析了试验段横通道爆破振动监测数据,较为系统地研究了钻爆法施工条件下地表最大振动速度、最大单响药量、主频分布的相关关系,总结了适应于该地层的振动衰减经验公式,并通过现场实测数据拟合预测出本段爆破施工最大单响药量.主要研究结论如下:隧道爆破过程中竖向振动速度最大,振动速度随传播距离的增加呈指数规律衰减;掏槽眼爆破受围岩夹制作用最强烈,产生的振动最大,分段起爆能很好地控制爆破振动波的能量分布;爆破振动主频多分布于20~ 70 Hz范
为进一步提高自由活塞发动机(FPE)运行频率、指示效率及稳定性等性能指标,提出了一种带有储能弹簧的FPE内燃发电系统设计方案.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系统动力学-缸内热力学耦合计算模型,并试验验证了模型有效性.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了储能弹簧对FPE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储能弹簧刚度增大,FPE活塞位移与速度趋于正弦变化曲线,进气口与排气口打开时刻推后;储能弹簧刚度越大,缸内峰值压力与机械效率越低,活塞速度峰值、系统运行频率及输出功率越高,储能弹簧刚度在100~200 kN/m时指示效率较高;此
为避免城市新区后期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对管线迁改和道路破复的影响,需将部分轨道交通车站和区间土建部分与城市道路、市政管线、综合管廊等工程同期实施.以石家庄正定新区地铁1号线二期市政预留工程4站、3区间为例,对该线路预留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包括预留的原则与标准,以及主体及附属工程等的封堵措施、盾构端头加固的做法、换乘节点的预留、附属与市政工程接驳及周边规划商业的预留、设备的预留预埋等进行了研究.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突发大客流对线路正常运营带来的较大冲击,运用“运营前置”的思想,以西安地铁16号线为例,从突发大客流特征、配线设置方案、临时交路方案、列车停站方案、车站设计方案等方面进行相关研究,为通车后疏解突发大客流奠定良好基础.
介绍了国内某有轨电车制动系统的组成和防滑控制的工作原理.针对其在防滑试验过程中出现的低速误检滑行和滑行轮速度跌落过多的问题,对滑行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分别提出了模拟轴减速度和液压控制的优化方案.
以南京地铁5号线下穿3号线为例,采用ABAQUS软件建立四孔交叠隧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列车动荷载作用下的土体动应力,并结合经验模型预测交叠隧道的长期沉降量.结果 显示,交叠隧道最大沉降量达16.3 mm,曲率半径为13589 m,相对变曲为1/1100,均超出规范要求,须采取沉降控制措施.现场拟在5号线隧道施工期采用壁后注浆加固措施.结果 显示,采用地层加固措施后运营期交叠隧道的最大沉降量降低至10.4 mm,曲率半径增大至18750 m,相对变曲减小至1/2575,均满足规范要求.地层加固措施可有效
针对由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推广带来的风险,安全评估作为重要的监督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在对重庆与纽约2个典型城市的互联互通CBTC系统架构分析的基础上,从安全评估标准、风险评估方法、安全认证过程及活动等3个方面对二者的安全评估进行详细对比.结合二者自身互联互通CBTC系统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制定了相适应的安全评估规则,并通过不同方法和途径实现了系统既定的安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