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城市色彩作为城市的最表层皮肤,可以最直观的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文化性格。以城市色彩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可以梳理出城市自身发展内在模式的规律,纠正现存问题,指导城市建设工作。
[关键词] 城市色彩 城市文化 控制 对策
城市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承载着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职能。城市色彩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最直观的体现着一座城市的表情。通过城市色彩,我们能够探寻出这座城市政治、经济的发展脉络,感受到这座城市民俗、历史的文化气息。它能够映射出一所城市的文化内涵、审美趣味以及艺术和技术水准,表达出城市的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程度。
一、城市色彩的形成
所谓城市色彩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一切物体外部色彩的总和,是城市发展过程中自然选择和文化积淀的共同累积结果。
自然选择是指因纬度、地形、地貌、气候等地理条件的制约而自然形成的地域色彩。比如,人们就地取材的造物方式使得不同地理条件地区因材料不同而造成了地域色彩的差异;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因气候不同会导致对色彩的补偿性选择:寒地偏向暖色,热带地区偏向冷色;人们的内在品格、价值趋向也会受到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形成该地区人们较为固定的用色习惯和色彩审美倾向。
文化积淀是指城市色彩会因民俗、信仰、历史、政治、宗教、民族等不同的人文因素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并随历史的发展而沉淀。比如,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们把其统治意志通过可以感知的建筑色彩向臣民做以宣告:宫殿、庙宇建筑可用至尊的金、黄、赤色调,以下等级依次为绿、青、蓝、黑、灰等,民居只能用黑、白、灰等色调。
二、城市色彩的文化内涵
(一)表达城市形态
城市色彩是城市物质形态的最直观的表达,将它称为城市的面孔一点也不为过。人们对一所城市的色彩意象恰恰是这所城市色彩综合相貌的总结,譬如给人沉稳、高雅的灰色调印象的芝加哥,具有优雅米黄色的巴黎,以及白墙黑瓦、清水绿竹、充满着东方文化意蕴的中国古代江南水乡……这些城市映像正是色彩给人们的视觉和心理感受的综合评定。
(二)承载文化信息
城市色彩通过城市建筑色彩、道路色彩、景观色彩、灯光色彩、标示色彩、户外广告色彩等等构成了城市丰富的色彩肌理,承载了大量的文化信息。任何城市的色彩使用和用色的习惯等都会牵涉到当地的文化,它是和城市历史相呼应,和城市文化为一体的。在农耕文化、手工业文化、工业文化、后工业文化并存的世界格局中,城市色彩散发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独有特色。
(三)传达城市精神
透过城市色彩我们能够解读出一所城市的文化和历史,甚至解读出这所城市市民的价值趋向和生活方式。不同时代和地区的人们,把他们所认为的理想与合理的生活方式,对自然与生存的态度,以及人们内心的文化倾向,以可见的形态,通过城市这个巨大的载体,尽可能地向外界传达着城市的文化和精神。
三、中国城市色彩问题
自进入90年代以后的二十年间,中国城建规模呈现出加速度的发展,城市空间伴随着旧城改建、新区开发的步伐正在发生彻底地改变,由于缺乏色彩的管理控制和整体在城市色彩观念上的缺失,中国的城市呈现出新旧色彩交杂并生以及混乱无序的状态,显示出极大的城市文化缺失,这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城市色彩趋同问题
在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中,所有的新城看起来及其相似,要么模仿西方发达国家的建筑风格,要么就是对国内大都市的直接取材,显现出千城一面、色彩趋同的现象。有研究表明,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南等地的17所城市中,采集了近千栋居住建筑的色彩主色,从色相、明度和纯度等方面进行分类,大多以明快、暖色、中低纯度为主,城市色彩差别已不存在,传统民居地域特色已然消失。
(二)城市文脉断裂问题
城市色彩是城市历史记忆的一个缩影,是城市文化最直接的外在体现,也是探寻城市综合文化渊源的最有效的途径。而在当前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对于城市的历史记忆正在大规模的城市拆迁中逐渐模糊乃至彻底消失,代替传统建筑格局的是所谓的欧美风格与现代风格甚至是魔幻现实主义风格,重建的城市已经成为了被割断了文化脉络、毫无文化根性的水泥丛林了。
(三)城市色彩混乱问题
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驱动下,城市色彩应用混乱,居住环境变得杂乱无章,视觉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这些现象主要体现在乱涂、乱贴的小广告混合成的肮脏色;突出自己、夺人眼球的广告狰狞色;五颜六色闪动频率极快的霓虹灯扰民色;在交通道路两侧使司机视觉神经疲劳不堪的危险色等等。
四、城市色彩问题控制对策
要想改变我国目前城市色彩趋同、无文化根性和秩序混乱的局面,应从两个方面着手解决:一是对老城区已有的城市色彩进行改造、管理,二是对新开发城区色彩科学地规划和设计。
(一)老城区色彩控制对策
1.注重城市色彩调查,建立城市色彩数据库
色彩数据库的建立要通过大量的色彩采集,形成城市色彩总谱,展现出城市色彩的总体概括。通过色彩总谱,分析城市色彩现状的成因,发现问题所在,了解文化形态,挖掘沉淀其中的民俗色彩观,按照学理和規律把那些与城市本色不相容的杂色去掉,把能够被这个城市所接纳的新颜色保留下来,形成城市色彩的基本色谱,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色谱的衍生,在不改变基调的前提下丰富色谱,建立完备的色彩数据库。城市色彩数据库是城市色彩管理立法的重要依据,也是城市建筑用色的指导原则。
2.梳理城市历史文脉,注重城市人文历史景观的保护
在老城区的色彩规划中,要尊重城市已有的历史,熟知她曾经有的文化产物,寻找到城市的文化之根,在以后的建设中尽量体现出城市自身特有的文化内涵,要注重老城区人文历史景观的保护,要建立和完善相关保护法规。法规不仅要有明确的保护对象,还要有对保护对象具体范围的确定方式、保护管理机构的设置与运行程序、监督和反馈机构的设置,保护资金的来源与金额比例以及违章处罚等具体规定,使其不但具有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更有可操作性。
3.建立城市色彩立法机制,加强色彩管理法规,清除视觉污染
目前,我国还未形成城市色彩立法的机制,也缺乏地方色彩管理的法规,再加上行政领导和广大民众缺乏基本的色彩文化修养及公共精神,因此,在进行科学规划的同时,更需要各地方出台管理规范予以保障,加强色彩控制的立法,是保证城市色彩协调发展的根本。
(二)新开发城区色彩规划原则
1.找寻自然景观色彩特质,围绕城市定位,创造城市个性色彩
在规划中,应当仔细分析新开发城区的自然地况、地貌和气候等条件,找到属于当地特有的自然景观色彩特质,确定出能够突出这种特质美并与之相和谐的色彩范围。根据城市定位确定相应的色彩意象范围,以此来引领其属下分区的色彩,使得每个划分区域的主色调都向其靠拢,形成一种多样统一色彩的大趋势。在规划中,着力点要放在与其它城市的不同之处上,只有不同,才能在城市美学上找到其合理存在的依据,城市色彩才会有个性,也更会有魅力。
2.设立城市色彩设计导则,指导色彩建设
新开发城区不仅要有科学的规划,还要形成城市色彩设计导则,来指导和规范日后城市色彩的建设行为,使之纳入法治管理的轨道。同时还应建立相应的专家参与、决策机制,随时掌控城市建设的过程和节奏,从而加强对整个城市色彩建设的宏观指导。应该说,科学的规划结合法制化的管理是新开发城区色彩规划的重要原则。
当我们面对着一座陌生的城市时,会获得一个初步的色彩映像,而正是这映像,能够引导我们深入城市的内里,感受这座城市所蕴藏着的文化内涵,正如建筑家伊利尔·沙里宁说的那样: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的追求是什么了。
参考文献:
[1]尹思谨.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2]郗海飞.中国设计批评——城市的表情[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6
[3]宋建明.试论中国城市色色彩调研方法.新设计丛集[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6
作者简介:
李玉(1972-),女,硕士,讲师,辽东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关键词] 城市色彩 城市文化 控制 对策
城市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承载着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职能。城市色彩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最直观的体现着一座城市的表情。通过城市色彩,我们能够探寻出这座城市政治、经济的发展脉络,感受到这座城市民俗、历史的文化气息。它能够映射出一所城市的文化内涵、审美趣味以及艺术和技术水准,表达出城市的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程度。
一、城市色彩的形成
所谓城市色彩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一切物体外部色彩的总和,是城市发展过程中自然选择和文化积淀的共同累积结果。
自然选择是指因纬度、地形、地貌、气候等地理条件的制约而自然形成的地域色彩。比如,人们就地取材的造物方式使得不同地理条件地区因材料不同而造成了地域色彩的差异;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因气候不同会导致对色彩的补偿性选择:寒地偏向暖色,热带地区偏向冷色;人们的内在品格、价值趋向也会受到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形成该地区人们较为固定的用色习惯和色彩审美倾向。
文化积淀是指城市色彩会因民俗、信仰、历史、政治、宗教、民族等不同的人文因素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并随历史的发展而沉淀。比如,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们把其统治意志通过可以感知的建筑色彩向臣民做以宣告:宫殿、庙宇建筑可用至尊的金、黄、赤色调,以下等级依次为绿、青、蓝、黑、灰等,民居只能用黑、白、灰等色调。
二、城市色彩的文化内涵
(一)表达城市形态
城市色彩是城市物质形态的最直观的表达,将它称为城市的面孔一点也不为过。人们对一所城市的色彩意象恰恰是这所城市色彩综合相貌的总结,譬如给人沉稳、高雅的灰色调印象的芝加哥,具有优雅米黄色的巴黎,以及白墙黑瓦、清水绿竹、充满着东方文化意蕴的中国古代江南水乡……这些城市映像正是色彩给人们的视觉和心理感受的综合评定。
(二)承载文化信息
城市色彩通过城市建筑色彩、道路色彩、景观色彩、灯光色彩、标示色彩、户外广告色彩等等构成了城市丰富的色彩肌理,承载了大量的文化信息。任何城市的色彩使用和用色的习惯等都会牵涉到当地的文化,它是和城市历史相呼应,和城市文化为一体的。在农耕文化、手工业文化、工业文化、后工业文化并存的世界格局中,城市色彩散发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独有特色。
(三)传达城市精神
透过城市色彩我们能够解读出一所城市的文化和历史,甚至解读出这所城市市民的价值趋向和生活方式。不同时代和地区的人们,把他们所认为的理想与合理的生活方式,对自然与生存的态度,以及人们内心的文化倾向,以可见的形态,通过城市这个巨大的载体,尽可能地向外界传达着城市的文化和精神。
三、中国城市色彩问题
自进入90年代以后的二十年间,中国城建规模呈现出加速度的发展,城市空间伴随着旧城改建、新区开发的步伐正在发生彻底地改变,由于缺乏色彩的管理控制和整体在城市色彩观念上的缺失,中国的城市呈现出新旧色彩交杂并生以及混乱无序的状态,显示出极大的城市文化缺失,这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城市色彩趋同问题
在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中,所有的新城看起来及其相似,要么模仿西方发达国家的建筑风格,要么就是对国内大都市的直接取材,显现出千城一面、色彩趋同的现象。有研究表明,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南等地的17所城市中,采集了近千栋居住建筑的色彩主色,从色相、明度和纯度等方面进行分类,大多以明快、暖色、中低纯度为主,城市色彩差别已不存在,传统民居地域特色已然消失。
(二)城市文脉断裂问题
城市色彩是城市历史记忆的一个缩影,是城市文化最直接的外在体现,也是探寻城市综合文化渊源的最有效的途径。而在当前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对于城市的历史记忆正在大规模的城市拆迁中逐渐模糊乃至彻底消失,代替传统建筑格局的是所谓的欧美风格与现代风格甚至是魔幻现实主义风格,重建的城市已经成为了被割断了文化脉络、毫无文化根性的水泥丛林了。
(三)城市色彩混乱问题
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驱动下,城市色彩应用混乱,居住环境变得杂乱无章,视觉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这些现象主要体现在乱涂、乱贴的小广告混合成的肮脏色;突出自己、夺人眼球的广告狰狞色;五颜六色闪动频率极快的霓虹灯扰民色;在交通道路两侧使司机视觉神经疲劳不堪的危险色等等。
四、城市色彩问题控制对策
要想改变我国目前城市色彩趋同、无文化根性和秩序混乱的局面,应从两个方面着手解决:一是对老城区已有的城市色彩进行改造、管理,二是对新开发城区色彩科学地规划和设计。
(一)老城区色彩控制对策
1.注重城市色彩调查,建立城市色彩数据库
色彩数据库的建立要通过大量的色彩采集,形成城市色彩总谱,展现出城市色彩的总体概括。通过色彩总谱,分析城市色彩现状的成因,发现问题所在,了解文化形态,挖掘沉淀其中的民俗色彩观,按照学理和規律把那些与城市本色不相容的杂色去掉,把能够被这个城市所接纳的新颜色保留下来,形成城市色彩的基本色谱,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色谱的衍生,在不改变基调的前提下丰富色谱,建立完备的色彩数据库。城市色彩数据库是城市色彩管理立法的重要依据,也是城市建筑用色的指导原则。
2.梳理城市历史文脉,注重城市人文历史景观的保护
在老城区的色彩规划中,要尊重城市已有的历史,熟知她曾经有的文化产物,寻找到城市的文化之根,在以后的建设中尽量体现出城市自身特有的文化内涵,要注重老城区人文历史景观的保护,要建立和完善相关保护法规。法规不仅要有明确的保护对象,还要有对保护对象具体范围的确定方式、保护管理机构的设置与运行程序、监督和反馈机构的设置,保护资金的来源与金额比例以及违章处罚等具体规定,使其不但具有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更有可操作性。
3.建立城市色彩立法机制,加强色彩管理法规,清除视觉污染
目前,我国还未形成城市色彩立法的机制,也缺乏地方色彩管理的法规,再加上行政领导和广大民众缺乏基本的色彩文化修养及公共精神,因此,在进行科学规划的同时,更需要各地方出台管理规范予以保障,加强色彩控制的立法,是保证城市色彩协调发展的根本。
(二)新开发城区色彩规划原则
1.找寻自然景观色彩特质,围绕城市定位,创造城市个性色彩
在规划中,应当仔细分析新开发城区的自然地况、地貌和气候等条件,找到属于当地特有的自然景观色彩特质,确定出能够突出这种特质美并与之相和谐的色彩范围。根据城市定位确定相应的色彩意象范围,以此来引领其属下分区的色彩,使得每个划分区域的主色调都向其靠拢,形成一种多样统一色彩的大趋势。在规划中,着力点要放在与其它城市的不同之处上,只有不同,才能在城市美学上找到其合理存在的依据,城市色彩才会有个性,也更会有魅力。
2.设立城市色彩设计导则,指导色彩建设
新开发城区不仅要有科学的规划,还要形成城市色彩设计导则,来指导和规范日后城市色彩的建设行为,使之纳入法治管理的轨道。同时还应建立相应的专家参与、决策机制,随时掌控城市建设的过程和节奏,从而加强对整个城市色彩建设的宏观指导。应该说,科学的规划结合法制化的管理是新开发城区色彩规划的重要原则。
当我们面对着一座陌生的城市时,会获得一个初步的色彩映像,而正是这映像,能够引导我们深入城市的内里,感受这座城市所蕴藏着的文化内涵,正如建筑家伊利尔·沙里宁说的那样: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的追求是什么了。
参考文献:
[1]尹思谨.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2]郗海飞.中国设计批评——城市的表情[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6
[3]宋建明.试论中国城市色色彩调研方法.新设计丛集[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6
作者简介:
李玉(1972-),女,硕士,讲师,辽东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