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空门背后难以告别的红尘

来源 :紫光阁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ma123ertswe_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門其实从未孤立于世俗生活,事实上,僧人与世俗之间的联系已然成了公开的秘密。
  1982年,一部名叫《少林寺》的影片红遍大江南北,影片在成就了一代“功夫巨星”李连杰的同时,“少林功夫”也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被推向了国际。在影片结尾处,经历过一番快意情仇之后,在受戒仪式上,住持大和尚高声问觉远:“尽形寿不杀生,汝今能持否?”觉远答:“杀心可息,匡扶正义之心不可息。”住持大和尚颔首微笑,又问:“第二,尽形寿不偷盗,汝今能持否?”觉远答:“能持。”当住持问到“第三,尽形寿不淫欲,汝今能持否”时,觉远犹豫了。所谓的“尽形寿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蓄金银财宝”共“十戒”正是出家人必须遵守的清规戒律。
  如果说剃度是从人的外貌上标志着由俗人到佛教徒的转变,那么,“沙弥十戒”则是从人的精神、信仰上标志着这一转变的完成。然而,自佛教传至东土起,佛教就与中原政治有着天然的联系,而在寺院内部,更像是一个“微缩版”的社会,三六九等的人混杂其中,各自怀着不同的目的,有的为了避祸,有的为了赎罪,有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如此,僧人与世俗生活从来就不曾断绝关系。一些僧人虽然削了须发,披起袈裟,戴着念珠,却公然或暗地里追求世俗社会的生活风气,过着既是僧人、又是俗人的生活。
  亦僧亦官——权贵的诱惑
  似乎,佛教与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层人士(包括皇帝在内)有着不解之缘。在它刚刚来到人地两生的中国不久,就使汉明帝的弟弟楚王刘英着魔,继而又使汉明帝对它产生极大的兴趣。派人千里迢迢请来印度和尚,并特地为他们盖起了中国大地上的第一座寺院——白马寺,此后,佛教、寺院、僧人们就与皇家有了天然的联系。
  起初,佛教传入中国,是带着普渡众生的初衷而来,然而佛教想要在中原立足,就无法避免地需要得到官方的支持。于是,佛教的教义也“入乡随俗”以适应中原文化。教义本身就极有利于帝王的统治,佛教宣扬人们应安贫乐道、不争不抢、灭尽人欲、听信命运、苦修来世等等,这些都有益于统治者对民众的管理,所以,当佛教刚刚在中国传播,就得到了帝王的格外看重,一会儿送田送地,一会儿舍金舍银,一会儿又给予种种特权,寺院从此也算是真正交上了好运。
  在中国,历来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说法:有普天下的物力、财力作为后盾,僧人们自然也乐于向帝王朝廷频频递上致意之手,与帝王一拍即合。历史上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帝王召见僧人,待为上宾,甚至活着封官、死了封公封侯的记载。
  帝王的这一手,的确有些搅乱了在寺院中按照清规戒律修行的僧人的心,尤其是那些原本有志于参政,但由于仕途不通才遁入寺院的僧人,心里就不能不重新泛起追求功名富贵的波澜。他们的目光往往也开始由经卷转向了社会,转向了朝廷,寻找着被帝王或王公大臣赏识以及参政的机遇;而朝廷对僧人参与政事,尤其对那些颇有政治头脑的僧人参与政事,相信他们绝不至于因政绩斐然就夺了自己的位子,倒也十分欣赏、十分欢迎。这样,在汉化寺院中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结交帝王、达官贵人、参与政治的,“亦僧亦官,亦官亦僧”的僧人以及追求官方赏识和知遇的独特风气。
  几乎每一个朝代都曾涌现出以参与政事而出人头地的僧人,明代的道衍就曾是一个把此风尚推向极致的僧人。
  道衍从14岁时即剃度出家为僧,后来明太祖朱元璋选高僧侍奉诸王,道衍便跟随燕王朱棣,在北平庆寿寺做住持,每日出入燕王府。朱元璋死后,惠帝立,道衍密劝燕王起兵作乱,并在后苑为其操练兵丁,不料燕王起兵初战不利,欲就此罢手,道衍又极力怂恿,终于使燕王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成为明朝的第三代皇帝,即明成祖。《明史·姚广孝传》说朱棣“用兵有天下,道衍力为多,论功以为第一”,是毫不夸张的。朱棣做皇帝后,道衍也跟着荣耀起来,先做了僧录司左善世,后又拜赞善大夫、太子少师。为使道衍一心从政,明成祖复其原姓姚,赐名广孝,呼为少师,令之蓄发,并送上两位美貌宫女。可道衍似乎并不想放弃“亦僧亦官”的身份,所以他只接受了明成祖赐予的官位,其他则一概拒之。仍居于庆寿寺中,每日上朝则身着官服,退朝回寺院仍换袈裟,成了典型的“亦僧亦官,亦官亦僧”的一身二任的角色。道衍圆寂时,成祖为表示对其哀悼,辍视朝二日,命有司按照僧礼治丧,追赠推诚辅国协谋宣力文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谥恭靖,并亲自制神道碑以记其功。在中国古代寺院中,大概极少有像道衍享有如此多的封号、名爵的僧人了。
  虽然佛教教义要灭绝人的一切功名利禄之心,但从心理学上说,名誉之心是人类本能的一个需要层次,是不可能彻底灭绝的。
  亦僧亦俗——情欲的诱惑
  “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也”。一个饮食,一个男女,这大概是人最本能的两种生存欲望,也是世俗社会中对人的最大诱惑了。从原则上说,寺院的僧人绝不能沾“饮食男女”这两大欲的边,但这并不等于僧人就不想沾或不敢沾。人的本能,人的七情六欲,并非一进寺院剃了头,念上几卷经就可以根除,也并不是任何外力的强制所能强制得了的。只要是人,是正常的人,对饮食男女之事就会有所渴求。
  历史上,鸠摩罗什是一个伟大的译经师。他的翻译事业,堪称独步空前。他不仅第一次有系统地翻译和介绍大乘空宗的理论,而且在翻译文体上也一变过去朴拙的古风,创造出一种具有外来语和华语调和之美的新文体。
  虽然鸠摩罗什是一代高僧,但却曾有过两次婚姻经历。第一次是在前秦的时候,当时前秦将领吕光率兵攻破龟兹,在龟兹的鸠摩罗什也被俘虏。后来,在吕光的授意之下,他与龟兹王的女儿结婚。
  如果说这一次还有被迫的成分,而后来数女同居则完全出于主动。鸠摩罗什被吕光俘获后,—直在吕光的控制之下。后来吕光建后凉,他自然又成为后凉的臣民。后凉灭亡,鸠摩罗什再归后秦。后秦皇帝姚兴对鸠摩罗什仰慕已久,待以国师之礼。有一天,鸠摩罗什在草堂寺讲经,姚兴及大臣僧侣等千余人出席。但正当大家都肃容观听之时,鸠摩罗什却忽然从讲台上走了下来,对姚兴说:“有两个小儿站在我的肩上,要让他们消失,必须用妇人。”于是姚兴就宣召一个宫女去陪鸠摩罗什,“一交而生二子”。姚兴认为像鸠摩罗什这样“聪明超悟,天下莫二”的人,如果没有后代实在可惜,因此,后来又进一步赐给鸠摩罗什伎女10人,而且还不住僧坊,别立廨舍。   像鸠摩罗什这样的高僧,尚且能被欲念的洪涛所击垮,受到世俗生活的诱惑,成为世俗享乐之风的俘虏,更何况那些普通僧人。人的本性与欲求的诱惑,是最为强有力、最难抗拒的诱惑。在这种诱惑下,汉化寺院中那些对渺茫的西方极乐世界失去了信心的僧人,偷尝“禁果”,过起了“亦僧亦俗,亦俗亦僧”的生活。
  而到了唐朝时期,社会的开放程度可谓空前绝后,女子以丰硕露胸为美。而此时,由于最高统治者推崇佛法,皇室人员与僧人之间的来往更为密切。于是,传出了不少宫闱与寺院间的风流韵事。一代女皇武则天曾宠幸和尚薛怀义,唐太宗爱女高阳公主与会昌寺和尚辩机私通。
  从宋朝开始,理学盛行,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提出“从天理、泯人欲”,然而他自己也无法真正做到“泯人欲”。宋宁宗庆元二年十二月(公元1196年)监察御史沈继祖对朱熹弹劾,罪状共有十条,其中包括“诱引尼姑二人以为宠妾,每之官则与之偕行”。
  到了明朝中后期,随着手工业的繁荣,商品经济的萌芽。压抑太久的中国人对私欲的宣泄与追求,体现在大量的“黄色小说”中,《金瓶梅》、《三言二拍》就是这个时期典型的文学作品,也反映了整个社会的风气。而僧人贪求世俗“饮食男女”之大欲风气,更是一发而不可收拾。明代大量小说戏剧作品中,大多反映了当时僧人身在寺院,心却在世俗、受世俗诱惑的情景。如《古今小说》卷三十五《简帖僧巧骗皇甫妻》,写一和尚见到皇甫松妻子貌美,便买通一小贩,特地选了个皇甫松在家的日子,让小贩给其妻送去一对落索环儿,两只短金钗子,一个简帖儿。结果害得皇甫松家破人散,而僧人却趁机娶了其妻。
  这类抨击僧人破色戒害人,揭露寺院中丑恶现象的作品,当时出现了很多。作品既真实反映了佛门受世俗风气影响的情况,也尖锐抨击了一些僧人的无耻。又如《醒世恒言》卷三十九《汪大尹火焚宝莲寺》中所写的僧人,就更完全败坏了寺院的风气。小说写宝莲寺中的子孙堂最为灵验,凡是妇女不孕,只要斋戒七日,到宝莲寺烧香求嗣,在寺内特意安排的净室中睡上一夜,回家准能怀孕。由于跟随来的亲人仆从就睡在门外看守,所以从来没有人怀疑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其实,这并非真的是神佛灵验,原来是僧人在作怪:那净窒虽然紧密,但有暗道可入,俟至钟声定后,妇女睡热,便来奸宿。那妇女醒觉时,已被轻薄,欲待声秣,又恐反壞名头,只得忍羞而就。一则妇女身无疾病;二则僧人少年精壮,又重价修合种子丸药,送与辛归吞服,故此多有胎孕,十发九中。
  这真是色胆包天,淫荡无耻到了极点!当然,在寺院中犯色戒的僧人大都是单个行事,像这种全寺僧人合谋犯色戒的事并不多,但由此也可见出僧人们偷吃禁果的现象是多么普遍了。
  一千多年来,汉化寺院的世俗生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有些习俗随着时代的演变而消亡了,新的习俗又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产生。即便在今天,寺院的生活习俗也不断在变化,在寺院的古风之中,也融进了今日商品经济的“新风”,比如把守山门的僧人成了收门票的检票员,僧人乐意为游人做导游等等。
  改革开放之后,寺院的高墙早已挡不住来自商品经济社会的各种诱惑,僧人与俗世之间的联系已然成了公开的秘密。
  上世纪90年代,某出版社的编辑出版一套有关少林寺拳谱的书籍时,拜访一位少林寺武僧未遂,寺里的小和尚竟告诉编辑,主事的僧人在山下的老婆家里。“现在不是一百多年前了,干嘛非要拿一百多年前跟现在作对比?”一位年轻和尚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拿个手机,大家觉得不可思议,我开个车,大家说和尚开什么车啊。可我们也是人呐。”
  (本文选自:东西南北 2015年21期)
其他文献
哪些非主流意识形态在搅局  【摘要】 当前,中国意识形态领域总体上趋于稳定,主流意识形态“基本盘”相对稳固,但杂音、噪音仍然存在。形形色色的声音交锋、交汇、交织,形成了众声喧哗的热闹场面。其中,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表达较为活跃,以非主流意识形态尤甚,但其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对主流意识形态“基本盘”未形成颠覆性的威胁。这是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常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格局不会改变。  【关
期刊
贞观年间,有一个叫做李好德的人,编造妖言,四处散播,搞得人心惶惶。官府将他抓起来,问成重罪,上报到中央审判机构的大理寺。大理寺的副长官张蕴古亲自审理这个案子后,向唐太宗汇报,说李好德是个癫痫病人。唐朝法律上有残疾人豁免的规定,所以,李好德不应治罪。唐太宗私底下同意宽大处理,张蕴古很高兴,跑到监牢里和李好德下棋玩耍。唐朝对官员的监督甚严,随即就有监察部门的官员弹劾张蕴古,揭发张蕴古的家乡在相州,而李
期刊
1941年12月2日,在获悉东京已经命令其在华盛顿、伦敦、中国香港、新加坡、巴达维亚和马尼拉的外交机构破坏他们所拥有的密码机和主要密码之后,那些能接收到全部MAGIC破解电文文件的华盛顿官方人士都如坐针毡。在国际外交惯例中,这样的命令相当于发出了战争的信号。其中所列出的城市暗示了日本方面将要对这些国家开战:英国、美国和荷兰。  据那一天前流传的一条东京与柏林之间的通信透露,日本认为其与英美之间的关
期刊
世界上可能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民众如英国人一样热衷于关心和谈论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阶层,并且持之以恒地对“上流社会”的生活充满好奇。在这个国家,一个人的口音、穿着,就读过的学校,甚至是走路的姿态,无不暴露出他所出身的家庭和所处的阶层。在英国社会的不同阶层之间不仅区别显著,而且鸿沟深重,在英国,想要跨越不同阶层之间的界限,乃至想要保住自己所处的阶层优势,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育在英国社会的阶层分化
期刊
朱自清是现代著名散文家,所作《背影》《荷塘月色》等文长期被收入中学语文教科书,脍炙人口。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朱自清在北平。鲁迅的友好沈雁冰、郑振铎、叶圣陶、夏丏尊等都曾撰文追悼,但一直未见朱自清的纪念文字。他俩之间其实是有些文字交的,编纂《中国新文学大系》时,鲁迅主编《小说二集》,朱自清主编《诗集》,即为代表性的一例。以朱自清为人之忠厚诚恳,与鲁迅又从无过节,他怎么会毫无表示呢?
期刊
特殊的演出场合——酒宴歌席,特殊的演唱者——娇柔女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宋词的风格,必然偏于婉约柔媚。  新音乐与诗教传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后世点唱率最高的一首词,大概要数苏东坡的这首《水调歌头》,不但为《水浒传》中的歌女所唱,时至今日仍被不断搬演翻唱。不同版本的传唱,在不经意间提醒我们,宋词虽早已被视为一代之文学的案头之作,但实则作为两宋通俗音乐配唱的歌词而繁盛一时。  以词来配合
期刊
【人社部】  今年国考招人多与公务员流失无关  今年国考计划招录人数超2.7万人,为近5年来计划招录人数最多的一年,这是否因为公务员队伍出现流失,而导致了岗位空缺呢?10月27日上午,在人社部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李忠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今年招人多主要因为几个大的中央直属机构退休人员比较多。  李忠解释称,今年几个人数较多的、大的中央直属机构,由于历史的原因,达到退休年龄的人数比较集中,
期刊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优良作风,古代帝王贵为天子,九五之尊,也常常拿起“自我批评”的武器,对自己的言行深刻地反省。受限于认识水平,古人多把自然灾害、天象变化同人间的祸福相连,把这些当作是“天谴”、“天戒”。所以 “觉悟”比较高的帝王,也常做自我批评。  最早进行自我批评的帝王是大禹。相传,大禹登上了帝位后,有一次看到了犯罪之人,竟忍不住伤心地哭了起来。左右问他原因,大禹回答说:“尧舜之时,民皆用尧舜之心
期刊
知识分子与革命,革命与自由,是林贤治写作一以贯之的宏大主题和寻思对象;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写作之所以丧失原创力的病因在哪里?他认为关键在于“革命精神”的衰微乃至丧失;在于“告别革命”的精神误导和“革命者燃烧般的灵魂的寂灭”。因此,要重新找回知识分子写作的生命活力,惟有从革命那里。革命使写作者“血脉贲张”。它不仅应当和仍在“继续”,而且它也一直在其精神境域中永不止息地高亢地“继续”着。毫无疑问,“革命”
期刊
在津巴布韦,一场庆典没有鸡肉配米饭,就不能称之为一场庆典。无论是婚礼、毕业典礼、生日派对还是圣诞夜,鸡肉配米饭都是最受欢迎的菜。在津巴布韦还叫罗得西亚的时候出生的人大多已经在35岁以上了,鸡肉配米饭总是能在他们心中唤起某种特殊的共鸣。去年圣诞节,我去了一趟哈拉雷(津巴布韦首都),我雇用的出租车司机特莱森告诉我,现在他的孩子们已经不像他和他的兄弟那样对圣诞节充满喜悦的期待,这让他很伤心。“你看,他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