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相应的促进了我国教育教学的发展。教师通过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进一步提高了教学的质量,满足了社会对人才需求。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于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即,“2+1”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水平
前 言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专业,如果在教学中,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会出现学生理论性知识学习的较为扎实,但是实践技能缺乏的现象。因此,需要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工作进行不断的改革,结合如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运用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建筑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这样才能够实现最佳的人才培养效果。下面进行具体的分析。
1 “2+1”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所谓的“2+1”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就是指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时间分成2个阶段,即,2年和1年。在前2年中,学生主要以学习理论性知识,培养专业素养为主,通过教师的专业化教学,使学生能够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理论性知识有一个较为全面掌握,待学生对理论性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之后,在第三年对患者开展有计划化的实践,一般是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到企业中去顶岗实习,并且在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中,由专门的教师和企业的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进而使学生能够将在学校学习到的理论性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并且转化成为专业技能。“2+1”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和教师都有着较高的要求[1]。对教师来说,教师需要对学生的3年学习生涯进行科学的教学规划,在前2年的理论性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如今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水平,将先进的建筑工程技术融入到教学当中,并且应该开展系统性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打下夯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而在最后1年的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积极的联系适合学生的企业,使学生在最后一年能够实现专业技能上的提高。对于学生来说,学生应该在3年的学习生涯中积极的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并且根据教师的要求掌握相应的知识,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能够加强与教师的联系,进而及时的解决实习中的疑惑,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将理论性知识转化成为实践技能,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2]。
2 “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2.1 改革教学内容,突出职业性和实践性
由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性和实践性较强。因此,教师应该结合现今教学内容中的不足,改革教学内容,进一步突出职业性和实践性。像,可以将原来的《建筑制图》、《房屋建筑学》、《建筑工程CAD课程》改为《建筑程图识读与绘制》,将原来《建筑材料》课程改为《建筑材料检测》,新开设《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课程围绕相关任务让学生学习有关的力学、制图、材料、结构、构造、施工技术及机具等应知应会知识,进而有助于充分的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使教师在教学中也更加具有针对性,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建筑工程技术的水平,实现学生对专业技术的良好掌握。
2.2 顶岗实习阶段需要进行柔性管理
学生在进行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这个阶段,也就是“2+1”人才培养模式中的“1”阶段,需要对学生进行柔性管理。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到企业进行实习的经验,在很多方面无法做的具体和全面,如果没有专门的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将会影响到学生实习的效果,不利于学生的良好发展[3]。因此,学校应该根据学生实习的情况,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管理。教师可以将学生学习的第三年分成2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里,主要以学生进入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为主,并且教师对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进行跟踪,如果发现问题及时的进行管理。而在第二个阶段,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管理。很多学生由于忙于顶岗实习而忽略了毕业设计,进而耽误了学生的毕业。教师应该让学生在顶岗实习之后,结合在企业实习的情况,自主的选择设计的课题,并且由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实现学生的良好毕业。
2.3 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选择合适的合作企业
由于“2+1”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强调的就是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組织机构,并且选择合适的合作企业,促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开展。在组织机构方面,应该由学校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对“2+1”人才培养模式的组织形式进行良好的管理和协调,为“2+1”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开展提供多种渠道。在选择合作企业方面,由于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2+1”人才培养模式中,需要让学生到相应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因此,学校应该选择合适的企业进行合作,在选择企业的过程中,具体应该满足如下几点要求[4]:①合作的企业必须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完全对口的企业,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能够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也才能够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②合作的企业应该选择一些在社会中影响力较大,资金力量雄厚,技术水平较高,设备较先进的企业,学生在这样的企业实习能够学习到更多的技能,使学生具有相应的工作经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2.4 推进三个导师队伍建设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2+1”人才培养模式中还需要推进三个导师的队伍建设。所谓的三个导师队伍建设主要就是指,学生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应该由三个导师进行指导:首先,是学校的指导教师,教师跟随学生到企业中,为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习中的困难,解决学生的疑惑,对于学生理论性知识薄弱的地方,帮助学生进一步进行夯实[5]。其次,学校还应该让相应的辅导员参与到学生的顶岗实习中,帮助学生解决思想方面和心理方面的问题,主要就是学生刚从校园走向企业,无法及时的从学生转变成为员工,甚至一些学生无法适应这种角色的转变,导致很多的学生出现心理上和思想上的问题,影响到学生实习的效果,通过辅导员的及时帮助,使学生走出思想上的误区,能够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再次,企业应该选派高水平的技术人员指导学生的实际工作。由于企业的员工具有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这对于刚步入企业实习的学生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通过技术人员的精心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技能[6]。
3 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了解到,在进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2+1”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显著的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有助于在学生日后的激烈社会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敏,李林海,杜鹏,陈丽丹,王文敬,石玉玲,黎诚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职教论坛.2011(S1).
[2]徐广舒,李素萍,杨宏友,王震,吕蓉,郭晓婕,王超,邢昕,刘忠.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2).
[3]张志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习领域《建筑材料检测》整体设计[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
[4]史美东.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J].科技资讯.2011(02).
[5]王建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12(11).
[6]陈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J].学习月刊.2011(24).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水平
前 言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专业,如果在教学中,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会出现学生理论性知识学习的较为扎实,但是实践技能缺乏的现象。因此,需要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工作进行不断的改革,结合如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运用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建筑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这样才能够实现最佳的人才培养效果。下面进行具体的分析。
1 “2+1”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所谓的“2+1”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就是指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时间分成2个阶段,即,2年和1年。在前2年中,学生主要以学习理论性知识,培养专业素养为主,通过教师的专业化教学,使学生能够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理论性知识有一个较为全面掌握,待学生对理论性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之后,在第三年对患者开展有计划化的实践,一般是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到企业中去顶岗实习,并且在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中,由专门的教师和企业的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进而使学生能够将在学校学习到的理论性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并且转化成为专业技能。“2+1”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和教师都有着较高的要求[1]。对教师来说,教师需要对学生的3年学习生涯进行科学的教学规划,在前2年的理论性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如今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水平,将先进的建筑工程技术融入到教学当中,并且应该开展系统性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打下夯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而在最后1年的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积极的联系适合学生的企业,使学生在最后一年能够实现专业技能上的提高。对于学生来说,学生应该在3年的学习生涯中积极的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并且根据教师的要求掌握相应的知识,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能够加强与教师的联系,进而及时的解决实习中的疑惑,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将理论性知识转化成为实践技能,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2]。
2 “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2.1 改革教学内容,突出职业性和实践性
由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性和实践性较强。因此,教师应该结合现今教学内容中的不足,改革教学内容,进一步突出职业性和实践性。像,可以将原来的《建筑制图》、《房屋建筑学》、《建筑工程CAD课程》改为《建筑程图识读与绘制》,将原来《建筑材料》课程改为《建筑材料检测》,新开设《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课程围绕相关任务让学生学习有关的力学、制图、材料、结构、构造、施工技术及机具等应知应会知识,进而有助于充分的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使教师在教学中也更加具有针对性,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建筑工程技术的水平,实现学生对专业技术的良好掌握。
2.2 顶岗实习阶段需要进行柔性管理
学生在进行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这个阶段,也就是“2+1”人才培养模式中的“1”阶段,需要对学生进行柔性管理。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到企业进行实习的经验,在很多方面无法做的具体和全面,如果没有专门的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将会影响到学生实习的效果,不利于学生的良好发展[3]。因此,学校应该根据学生实习的情况,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管理。教师可以将学生学习的第三年分成2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里,主要以学生进入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为主,并且教师对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进行跟踪,如果发现问题及时的进行管理。而在第二个阶段,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管理。很多学生由于忙于顶岗实习而忽略了毕业设计,进而耽误了学生的毕业。教师应该让学生在顶岗实习之后,结合在企业实习的情况,自主的选择设计的课题,并且由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实现学生的良好毕业。
2.3 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选择合适的合作企业
由于“2+1”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强调的就是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組织机构,并且选择合适的合作企业,促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开展。在组织机构方面,应该由学校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对“2+1”人才培养模式的组织形式进行良好的管理和协调,为“2+1”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开展提供多种渠道。在选择合作企业方面,由于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2+1”人才培养模式中,需要让学生到相应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因此,学校应该选择合适的企业进行合作,在选择企业的过程中,具体应该满足如下几点要求[4]:①合作的企业必须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完全对口的企业,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能够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也才能够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②合作的企业应该选择一些在社会中影响力较大,资金力量雄厚,技术水平较高,设备较先进的企业,学生在这样的企业实习能够学习到更多的技能,使学生具有相应的工作经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2.4 推进三个导师队伍建设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2+1”人才培养模式中还需要推进三个导师的队伍建设。所谓的三个导师队伍建设主要就是指,学生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应该由三个导师进行指导:首先,是学校的指导教师,教师跟随学生到企业中,为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习中的困难,解决学生的疑惑,对于学生理论性知识薄弱的地方,帮助学生进一步进行夯实[5]。其次,学校还应该让相应的辅导员参与到学生的顶岗实习中,帮助学生解决思想方面和心理方面的问题,主要就是学生刚从校园走向企业,无法及时的从学生转变成为员工,甚至一些学生无法适应这种角色的转变,导致很多的学生出现心理上和思想上的问题,影响到学生实习的效果,通过辅导员的及时帮助,使学生走出思想上的误区,能够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再次,企业应该选派高水平的技术人员指导学生的实际工作。由于企业的员工具有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这对于刚步入企业实习的学生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通过技术人员的精心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技能[6]。
3 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了解到,在进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2+1”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显著的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有助于在学生日后的激烈社会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敏,李林海,杜鹏,陈丽丹,王文敬,石玉玲,黎诚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职教论坛.2011(S1).
[2]徐广舒,李素萍,杨宏友,王震,吕蓉,郭晓婕,王超,邢昕,刘忠.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2).
[3]张志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习领域《建筑材料检测》整体设计[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
[4]史美东.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J].科技资讯.2011(02).
[5]王建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12(11).
[6]陈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J].学习月刊.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