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6.27.120
摘 要:由于學分制的实行和教学计划的不断调整,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课时减少是普遍现象。如何向课堂要效率,在有限的课时内传授众多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如何把实验教学和实践性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对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水泵 课程教学 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c)-0120-02
近三年来,该院开展了《水泵及水泵站》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研究,以培养有理论、愿实践、肯动手、勇创新、满足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为目标,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學习积极性,推行实践性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效果,探索《水泵及水泵站》教学中产学研结合的方法,努力缩小大学教育、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1 《水泵及水泵站》课程体系与教学目标
《水泵及水泵站》是该院水利水电工程和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该专业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水泵及水泵站》被诸多高校采用,曾获得2009年国家精品课程和2010年国家优秀教学团队等殊荣。《水泵及水泵站》课程涉及学科多、内容广,需要有机械、电气和水利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主要介绍叶片泵的类型与构造、能量性能和汽蚀性能,水泵运行工况点的确定与调节,水泵选型和配套,水泵站工程规划,泵站建筑物设计、运行和管理等内容,需要《内燃机》《电机学》《水工制图》《泵站电气设备》《泵站辅助设备与自动化》《水泵安装与检修》《泵站测试技术》《泵站经济运行》《泵站管理》等先开课程和后续课程的支撑。
《水泵及水泵站》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叶片泵的类型及构造,掌握叶片泵的工作原理,熟悉叶片泵的工作参数与基本性能;能够根据所需的扬程、流量及其它有关要求正确选择水泵的类型及型号,并能根据水泵性能曲线和管路特性曲线确定水泵的工作状况及工况点;能够根据泵站及所选水泵的实际工作状况,合理地确定水泵的安装高程及调节方式;能够为选定的水泵正确地选配动力机及有关辅助设备;了解扬水区域划分的一般原则,能够合理地选择排灌泵站的站址,确定有关的设计扬程及设计流量;具有中、小型泵站进、出水流道(管道)水力设计的能力;能够进行泵站建筑物布置的方案比较,合理选择泵房及进、出水建筑物的结构类型;掌握泵房整体稳定与地基应力校核及泵房主要受力构件荷载分析的基本方法;了解泵站水锤计算和防护及运行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通过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 《水泵及水泵站》课程教学现状
(1)《水泵及水泵站》教学原有90个教学课时,经过多次调整,课堂理论教学仅剩40个学时,现采用的教材有15章,在课堂上根本无法讲授全部章节的内容,需要安排学生课后自学,但自学效果差强人意;课堂教学中虽然采用了多媒体配合板书等教学手段,但多为PPT和文字讲解,动画和三维立体演示少,不够生动和直观。(2)实行学分制后,在保证基础课和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教学计划也做了大幅度的调整,原先许多的必修课程变成了选修课程。学生们在达到要求的毕业总学分的情况下,在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和考研等种种压力下,课后时间变得很紧张,许多学生放弃了选修专业相关且毕业后专业工作中可能十分有用的课程。由于选课人数少,这些选修课的开课率很低。社会希望学生掌握机械、电气、水利等多领域的知识,现在主要以水利方面的知识为主,多项变单项,知识结构不全面,难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3)多年来,《水泵及水泵站》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变化不大,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单个学生实验时间短、动手机会少,探索性、拓展性实验不多。以水泵结构和拆装实验为例,需要学生有机械方面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拆装,才能清楚地了解水泵结构和各部件的功能。由于实验时数有限,加之缺少这些专业基础知识,学生拆装过程很笨拙,达不到熟练地进行水泵机组的检修和保养的能力培养目标。(4)实验设备更新少。目前实验设施虽然能满足常规课程试验的要求,但拓展实验和自主实验开设不足;传统实验内容介绍较多,现代测试方法介绍较少,自动测试设备和测试过程演示较少,与泵站实际运行和科学管理的要求有差距;特别是实验课程单独计分后,由于存在实验安排上的一些问题,实验进度易与课堂理论教学产生脱节,实践教学质量缺少有效监控。(5)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型式比较单一,虽然实行一人一题或分组设计,但在设计过程中,或照葫芦画瓢,或闭门造车,缺少独立的设计思路,创新意识不强,设计说明书和图纸大同小异,产学研结合偏少,与实际泵站工程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 《水泵及水泵站》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成效
3.1 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促进知识融汇贯通
《水泵及水泵站》课堂教学只有40学时,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学生必须掌握的机、电、水等方面的知识融汇在课堂教学中,就需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一步优化。教师必须熟悉和掌握教学内容,针对教学大纲中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根据每一章节的的重点和难点,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促进知识融汇贯通,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堂教学,在水泵的分类与结构、水泵选型与配套、泵房等章节中,有意识地增加和补充机电方面的知识,弥补专业分得过细、知识结构单一、面向社会适应性差的缺点,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积极引导课外学习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将来能独立承担中小型泵站机、电、水方面的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修订教学计划与大纲,增加实践教学比重 通過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推进研究性教学进一步向纵深发展,精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注重专业课程的逻辑性,着力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并有专业素养、专业技能和专业思维的创新型人才,在进一步压缩课程的数量和总学分的基础上,增加专业课程实践课时数和自主学习时间。以《水泵及水泵站》为例,为了提高实践课程的地位,让学生重视实践课程的作用,在新一轮教学计划修订中,专门把一系列实验课程从理论教学中分离出来,单列课程,独立计分,单独实验大纲,教学时长也从8个学时增加到16个学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实验室中实验和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消化书本知识,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3.3 调动自主学习积极性,课堂内外教学互补
在课堂教学时数不断减少的大背景下,除了要求教师优化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课堂每一分钟之外,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也显得十分重要,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的互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举。在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时就明确规定,课程自主学习的时间应不少于课程设置总时数的25%,在《水泵及水泵站》教学大纲中,就明确规定了学生自觉的内容。例如,在“水泵工况点的确定与调节”一章中,在课堂讲授了串联和关联运行水泵工况点的确定方法之后,要求学生对已学知识分析、消化和举一反三,自学“水泵在分支管路中运行”一节的内容,利用“水泵并联运行工况点的确定“一节中所学的“横加法”和“折减法”,用图解法确定1台水泵向水力损失”的分支送水时的运行工况点,学会2台水泵从不同的进水池吸水,并经两根很长的输水管路并联向同一出水池送水时工况点的确定方法。通过重点内容课堂精讲,倡导课后复习和自学,教与学并举,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精神,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增强学习信心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研究和创新的意识。
3.4 更新教学手段,推动数字技术和三维立体技术进课堂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目前最常用的课堂教学手段是PPT+板书,属于二维平面教学,在《水泵及水泵站》课堂教学中,对于复杂的水泵结构、装配过程、内部流动、泵站土建施工等内容,如果仅用文字和语言描述,存在不形象、不直观、不易记忆等缺点。因此,笔者进行了让更多的数字化技术进课堂的探索,如把离心泵、混流泵和轴流泵的装配过程做成三维立体动画,实现安装过程逐步分解,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更加直观、更加具体地观看水泵内部的构造和安装顺序,有效地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3.5 加强实践环节研究性教学,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成果的思维习惯和方法,为提供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6 调整评分标准,重视产学研结合
结合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该院加大实验室资金的投入,加速实验设备的更新改造,重视与实际泵站工程中的自动化监控和监测技术接轨。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调整了评分标准,加大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比重。出台政策奖励研究型教学,派专人負责和跟踪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推动产学研结合,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走进企业,把书本知识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科技创新意识,让学习的知识变得更加有用,向社会输送复合型的、科技创新型的水利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旭东,孙仕军,付玉娟,等.水泵及水泵站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9(9):56-58.
[2] 王烨,孙三祥,张济世.水泵及水泵站课程设计教学新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3):117-119.
[3] 陈斌.水泵及水泵站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65-67.
摘 要:由于學分制的实行和教学计划的不断调整,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课时减少是普遍现象。如何向课堂要效率,在有限的课时内传授众多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如何把实验教学和实践性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对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水泵 课程教学 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c)-0120-02
近三年来,该院开展了《水泵及水泵站》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研究,以培养有理论、愿实践、肯动手、勇创新、满足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为目标,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學习积极性,推行实践性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效果,探索《水泵及水泵站》教学中产学研结合的方法,努力缩小大学教育、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1 《水泵及水泵站》课程体系与教学目标
《水泵及水泵站》是该院水利水电工程和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该专业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水泵及水泵站》被诸多高校采用,曾获得2009年国家精品课程和2010年国家优秀教学团队等殊荣。《水泵及水泵站》课程涉及学科多、内容广,需要有机械、电气和水利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主要介绍叶片泵的类型与构造、能量性能和汽蚀性能,水泵运行工况点的确定与调节,水泵选型和配套,水泵站工程规划,泵站建筑物设计、运行和管理等内容,需要《内燃机》《电机学》《水工制图》《泵站电气设备》《泵站辅助设备与自动化》《水泵安装与检修》《泵站测试技术》《泵站经济运行》《泵站管理》等先开课程和后续课程的支撑。
《水泵及水泵站》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叶片泵的类型及构造,掌握叶片泵的工作原理,熟悉叶片泵的工作参数与基本性能;能够根据所需的扬程、流量及其它有关要求正确选择水泵的类型及型号,并能根据水泵性能曲线和管路特性曲线确定水泵的工作状况及工况点;能够根据泵站及所选水泵的实际工作状况,合理地确定水泵的安装高程及调节方式;能够为选定的水泵正确地选配动力机及有关辅助设备;了解扬水区域划分的一般原则,能够合理地选择排灌泵站的站址,确定有关的设计扬程及设计流量;具有中、小型泵站进、出水流道(管道)水力设计的能力;能够进行泵站建筑物布置的方案比较,合理选择泵房及进、出水建筑物的结构类型;掌握泵房整体稳定与地基应力校核及泵房主要受力构件荷载分析的基本方法;了解泵站水锤计算和防护及运行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通过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 《水泵及水泵站》课程教学现状
(1)《水泵及水泵站》教学原有90个教学课时,经过多次调整,课堂理论教学仅剩40个学时,现采用的教材有15章,在课堂上根本无法讲授全部章节的内容,需要安排学生课后自学,但自学效果差强人意;课堂教学中虽然采用了多媒体配合板书等教学手段,但多为PPT和文字讲解,动画和三维立体演示少,不够生动和直观。(2)实行学分制后,在保证基础课和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教学计划也做了大幅度的调整,原先许多的必修课程变成了选修课程。学生们在达到要求的毕业总学分的情况下,在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和考研等种种压力下,课后时间变得很紧张,许多学生放弃了选修专业相关且毕业后专业工作中可能十分有用的课程。由于选课人数少,这些选修课的开课率很低。社会希望学生掌握机械、电气、水利等多领域的知识,现在主要以水利方面的知识为主,多项变单项,知识结构不全面,难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3)多年来,《水泵及水泵站》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变化不大,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单个学生实验时间短、动手机会少,探索性、拓展性实验不多。以水泵结构和拆装实验为例,需要学生有机械方面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拆装,才能清楚地了解水泵结构和各部件的功能。由于实验时数有限,加之缺少这些专业基础知识,学生拆装过程很笨拙,达不到熟练地进行水泵机组的检修和保养的能力培养目标。(4)实验设备更新少。目前实验设施虽然能满足常规课程试验的要求,但拓展实验和自主实验开设不足;传统实验内容介绍较多,现代测试方法介绍较少,自动测试设备和测试过程演示较少,与泵站实际运行和科学管理的要求有差距;特别是实验课程单独计分后,由于存在实验安排上的一些问题,实验进度易与课堂理论教学产生脱节,实践教学质量缺少有效监控。(5)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型式比较单一,虽然实行一人一题或分组设计,但在设计过程中,或照葫芦画瓢,或闭门造车,缺少独立的设计思路,创新意识不强,设计说明书和图纸大同小异,产学研结合偏少,与实际泵站工程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 《水泵及水泵站》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成效
3.1 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促进知识融汇贯通
《水泵及水泵站》课堂教学只有40学时,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学生必须掌握的机、电、水等方面的知识融汇在课堂教学中,就需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一步优化。教师必须熟悉和掌握教学内容,针对教学大纲中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根据每一章节的的重点和难点,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促进知识融汇贯通,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堂教学,在水泵的分类与结构、水泵选型与配套、泵房等章节中,有意识地增加和补充机电方面的知识,弥补专业分得过细、知识结构单一、面向社会适应性差的缺点,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积极引导课外学习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将来能独立承担中小型泵站机、电、水方面的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修订教学计划与大纲,增加实践教学比重 通過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推进研究性教学进一步向纵深发展,精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注重专业课程的逻辑性,着力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并有专业素养、专业技能和专业思维的创新型人才,在进一步压缩课程的数量和总学分的基础上,增加专业课程实践课时数和自主学习时间。以《水泵及水泵站》为例,为了提高实践课程的地位,让学生重视实践课程的作用,在新一轮教学计划修订中,专门把一系列实验课程从理论教学中分离出来,单列课程,独立计分,单独实验大纲,教学时长也从8个学时增加到16个学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实验室中实验和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消化书本知识,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3.3 调动自主学习积极性,课堂内外教学互补
在课堂教学时数不断减少的大背景下,除了要求教师优化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课堂每一分钟之外,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也显得十分重要,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的互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举。在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时就明确规定,课程自主学习的时间应不少于课程设置总时数的25%,在《水泵及水泵站》教学大纲中,就明确规定了学生自觉的内容。例如,在“水泵工况点的确定与调节”一章中,在课堂讲授了串联和关联运行水泵工况点的确定方法之后,要求学生对已学知识分析、消化和举一反三,自学“水泵在分支管路中运行”一节的内容,利用“水泵并联运行工况点的确定“一节中所学的“横加法”和“折减法”,用图解法确定1台水泵向水力损失”的分支送水时的运行工况点,学会2台水泵从不同的进水池吸水,并经两根很长的输水管路并联向同一出水池送水时工况点的确定方法。通过重点内容课堂精讲,倡导课后复习和自学,教与学并举,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精神,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增强学习信心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研究和创新的意识。
3.4 更新教学手段,推动数字技术和三维立体技术进课堂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目前最常用的课堂教学手段是PPT+板书,属于二维平面教学,在《水泵及水泵站》课堂教学中,对于复杂的水泵结构、装配过程、内部流动、泵站土建施工等内容,如果仅用文字和语言描述,存在不形象、不直观、不易记忆等缺点。因此,笔者进行了让更多的数字化技术进课堂的探索,如把离心泵、混流泵和轴流泵的装配过程做成三维立体动画,实现安装过程逐步分解,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更加直观、更加具体地观看水泵内部的构造和安装顺序,有效地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3.5 加强实践环节研究性教学,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成果的思维习惯和方法,为提供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6 调整评分标准,重视产学研结合
结合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该院加大实验室资金的投入,加速实验设备的更新改造,重视与实际泵站工程中的自动化监控和监测技术接轨。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调整了评分标准,加大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比重。出台政策奖励研究型教学,派专人負责和跟踪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推动产学研结合,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走进企业,把书本知识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科技创新意识,让学习的知识变得更加有用,向社会输送复合型的、科技创新型的水利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旭东,孙仕军,付玉娟,等.水泵及水泵站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9(9):56-58.
[2] 王烨,孙三祥,张济世.水泵及水泵站课程设计教学新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3):117-119.
[3] 陈斌.水泵及水泵站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