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企业内部环境是一个系统,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内部控制环境是其他内部控制组成要素的基础,它的设计与运作,不仅影响企业整体经营方式,而且以企来目标制定与风险评估、控制活运、沟通系统以及监督活动,均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对不同的内部环境相关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企业内部环境 控制制度 风险管理 财务报告
中外许多学者虽都曾对企业内部环境进行过诸多阐述,本文认为,企业内部环境是一个系统,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企业内部环境不直接创造价值,但它是企业价值创造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它对企业价值创造有保障和促进作用。
一、企业内部环境与内部控制制度
(一)企业内部环境管理目标
企业内部环境管理的目标就是为提高企业竟争力,实现企业利润目标营造一个有利的内部条件与内部氛围。具体来说,包括如下三个目标:(1)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2)促进企业竟争优势的形成与提高。(3)保证企业随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二)内部控制的方法
内部控制的方法有:
1. 规划控制。规划控制是对企业组织机构设置、职务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控制。2. 批准控制。授权批准按其形式可分为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3. 素质控制。职工素质控制的目的在于保证职工忠诚、正直、勤奋、有效的工作能力,从而保证其他内部控制有效实施。4. 防范控制。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风险,因此为防范、规避风险,企业应建立风险评估机制。5. 报告控制。常用的内部报告有:(1)资金分析报告。(2)经营分析报告。(3)费用分析报告(4)资产分析报告。(5)投资分析报告。(6)财务分析报告等。6. 内部审计控制。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这是一个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合规、合理和有效的独立评价机构,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
二、企业内部环境与风险管理
(一)企业风险的构成
企业风险管理的构成要素:企业风险管理分为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等八个相互关联的要素,各要素贯穿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之中。
(二)企业内部环境风险管理的途径
1. 建立起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经营风险等风险在内的一体化分析模型。一体化可以确保分析结果互相一致,并可以相互比较以利于决策,如在不同业务间配置资本等;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在市场风险部门经过复杂的评估程序来估算市场风险的同时,信用风险部门也经过相同过程来估算信用风险,这种不必要的重复可出一体化分析所避免。
2. 为了实现全面风险管理,还应在企业内部构建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设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结构所依托的是企业自身的计算机系统和发展迅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架构应当能够将信息技术、定量模型和复杂的业务操作和流程有机地结束合在一起。
3.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要求融入企业的战略、战术决策及各项活动之中,使风险管理成为人们自觉的行为。企业要通过相关的目标、政策、制度使人们明确企业对于风险管理的态度、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及企业的应对原则等等,使人们至少树立面对风险不要害怕而是利用系统的方法去管理它的态度。不同的人或部门以风险的看法及态度不尽相同。因此企业应在企业范围内制定统一的风险及风险管理词汇集以统一人们的语言标准。
三、企业内部环境与财务报告
(一)企业内部环境与财务报告的相关性
企业内部环境与会计上的真实性的相关性;会计上的真实性,是指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交易及事项必须是实际发生的,相反,对未发生的效易及事项加以反映,则构成财务报告的虚假陈述。
(二)改善企业财务报告的积极作用及措施
1. 简化现行财务报表的项目,增加财务数据分析。事实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以使用者对会计信息有所理解或比较熟悉为假定。这一假定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有较为普遍的适用基础。我国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尤其是企业家群体则比较缺乏必备的财务观念和会计知识。因此,在充分调查和论证的基础上,简化会计报表项目,设计精练的会计报表更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2. 增加财务报表附注,鼓励企业披露非财务信息。当前,财务报告已经进入了附注时代。比较而言,现行财务报告中附注的重要性显得不足。基层单位及财务人员也不熟悉附注的写法与含义。
3. 加强对企业现金流量信息的编报和考核。现金流量可以反映企业的变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财务弹性。其可靠性和相关性明显优于其他财务指标,已日益成为重要的会计信息而备受使用者的关注。现金流量表按会计准则的规定是年报,并且只要求编报,不要求考核,这势必会增加编制现金流量表的随意性,降低报表信息质量。
4. 增设财务业绩报表。近年来一些国家的准则制定机构把财务业绩报告的改进放在财务报告改革的首位,比较一致的做法是在传达室统的损益表或收益表之外增加一张新的财务业绩报表,把分散在传统损益表之外的已确认的其他利得和损失集中到第二张财务业绩报表之中,共同反映一个企业的全部业绩。
5. 改进中期报告,重视分部报告。按照国际惯例, 期财务报告通常既能让使用者及时了解被投资企业前期经营成果,又能通过连续迅速的相关资料对今后完成或实现全年经营目标合理预期,及时调整目前及时性将来的投资与信贷决策,降低未来面对的不确定性风险。分部报告作为股份有限公司对外提供的四个附表之一,重点披露重要信息,便于使用者从浩瀚的报告资料中更容易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提高了报告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企业内部环境 控制制度 风险管理 财务报告
中外许多学者虽都曾对企业内部环境进行过诸多阐述,本文认为,企业内部环境是一个系统,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企业内部环境不直接创造价值,但它是企业价值创造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它对企业价值创造有保障和促进作用。
一、企业内部环境与内部控制制度
(一)企业内部环境管理目标
企业内部环境管理的目标就是为提高企业竟争力,实现企业利润目标营造一个有利的内部条件与内部氛围。具体来说,包括如下三个目标:(1)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2)促进企业竟争优势的形成与提高。(3)保证企业随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二)内部控制的方法
内部控制的方法有:
1. 规划控制。规划控制是对企业组织机构设置、职务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控制。2. 批准控制。授权批准按其形式可分为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3. 素质控制。职工素质控制的目的在于保证职工忠诚、正直、勤奋、有效的工作能力,从而保证其他内部控制有效实施。4. 防范控制。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风险,因此为防范、规避风险,企业应建立风险评估机制。5. 报告控制。常用的内部报告有:(1)资金分析报告。(2)经营分析报告。(3)费用分析报告(4)资产分析报告。(5)投资分析报告。(6)财务分析报告等。6. 内部审计控制。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这是一个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合规、合理和有效的独立评价机构,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
二、企业内部环境与风险管理
(一)企业风险的构成
企业风险管理的构成要素:企业风险管理分为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等八个相互关联的要素,各要素贯穿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之中。
(二)企业内部环境风险管理的途径
1. 建立起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经营风险等风险在内的一体化分析模型。一体化可以确保分析结果互相一致,并可以相互比较以利于决策,如在不同业务间配置资本等;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在市场风险部门经过复杂的评估程序来估算市场风险的同时,信用风险部门也经过相同过程来估算信用风险,这种不必要的重复可出一体化分析所避免。
2. 为了实现全面风险管理,还应在企业内部构建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设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结构所依托的是企业自身的计算机系统和发展迅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架构应当能够将信息技术、定量模型和复杂的业务操作和流程有机地结束合在一起。
3.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要求融入企业的战略、战术决策及各项活动之中,使风险管理成为人们自觉的行为。企业要通过相关的目标、政策、制度使人们明确企业对于风险管理的态度、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及企业的应对原则等等,使人们至少树立面对风险不要害怕而是利用系统的方法去管理它的态度。不同的人或部门以风险的看法及态度不尽相同。因此企业应在企业范围内制定统一的风险及风险管理词汇集以统一人们的语言标准。
三、企业内部环境与财务报告
(一)企业内部环境与财务报告的相关性
企业内部环境与会计上的真实性的相关性;会计上的真实性,是指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交易及事项必须是实际发生的,相反,对未发生的效易及事项加以反映,则构成财务报告的虚假陈述。
(二)改善企业财务报告的积极作用及措施
1. 简化现行财务报表的项目,增加财务数据分析。事实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以使用者对会计信息有所理解或比较熟悉为假定。这一假定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有较为普遍的适用基础。我国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尤其是企业家群体则比较缺乏必备的财务观念和会计知识。因此,在充分调查和论证的基础上,简化会计报表项目,设计精练的会计报表更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2. 增加财务报表附注,鼓励企业披露非财务信息。当前,财务报告已经进入了附注时代。比较而言,现行财务报告中附注的重要性显得不足。基层单位及财务人员也不熟悉附注的写法与含义。
3. 加强对企业现金流量信息的编报和考核。现金流量可以反映企业的变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财务弹性。其可靠性和相关性明显优于其他财务指标,已日益成为重要的会计信息而备受使用者的关注。现金流量表按会计准则的规定是年报,并且只要求编报,不要求考核,这势必会增加编制现金流量表的随意性,降低报表信息质量。
4. 增设财务业绩报表。近年来一些国家的准则制定机构把财务业绩报告的改进放在财务报告改革的首位,比较一致的做法是在传达室统的损益表或收益表之外增加一张新的财务业绩报表,把分散在传统损益表之外的已确认的其他利得和损失集中到第二张财务业绩报表之中,共同反映一个企业的全部业绩。
5. 改进中期报告,重视分部报告。按照国际惯例, 期财务报告通常既能让使用者及时了解被投资企业前期经营成果,又能通过连续迅速的相关资料对今后完成或实现全年经营目标合理预期,及时调整目前及时性将来的投资与信贷决策,降低未来面对的不确定性风险。分部报告作为股份有限公司对外提供的四个附表之一,重点披露重要信息,便于使用者从浩瀚的报告资料中更容易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提高了报告的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