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难上,语文课难上,小学语文课更难上。看似一篇简短的文章,真正讲解起来:读、品、抠、挖;分析、咀嚼、回味、体验;互动欣赏、反复讨论、动笔练习、美文摹写……一整套下来,没有这么三、四课时是绝对不行的。这其中还要去掉识字、写字、初读、习作修改的时间,若全算进去,大概至少得要4个小时。无怪有人说:语文课太胖了,让人气喘吁吁。那么,语文课如何减肥呢?
一、语文课“实质内容”减肥
一篇文章,大到选材取材、谋篇布局,小到衔接过渡、遣词造句,无不有其匠心独具之处。而老师慧眼识珠,俯首细看,皆是件件奇珍、颗颗异宝,哪一点也不愿不想不忍放过。于是,这篇文章讲“总分总”结构,那篇文章也讲“总分总”结构;这篇文章讲“比喻拟人”之妙处,那篇文章也分析“比喻拟人”之精妙;这篇文章拓展“思乡诗句”,那篇文章拓展“诚信名人名言”;这篇文章“仿写人物外貌”,那篇文章“仿写人物心理”;这篇文章“体验作者的情绪”,那篇文章“想象当时的情形”……小小的一篇文章被剖划成无数个知识、能力小点,被不断地分解、反复、强调、糅合,让人已经分不清究竟哪些是需要的,哪些是不需要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哪些又是必不可少的。
笔者认为,分析是要适可而止、量力而行的。一篇文章,能够作为小学课文自然有它的奇特之处,作为老师要做的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把最精华的部分拣取出来。学生已经懂了的不去反复强调,学生暂时还没有能力理解的不去拔苗助长,学生能够课后自我整理消化的不在课堂集体讨论。
举个简单的例子,《荷花》是一篇经典的写景文章。说它经典,更多的是它几乎存在于每一套小学语文教材当中,几乎每一个小学毕业生都能流利地背诵其中优美的句段。而文中对于荷花美貌的描写:“有的……有的……有的……”确实也已经成为一种经典句型。所以大凡讲到这篇课文,老师总是不会放过这一段优美文字的分析讲解和欣赏朗读。只是我们常常忘了这样一个事实,在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学生几乎已经耳熟能详、脱口而出了,并且在他们的作文中也早已出现了类似的模仿句段,那么我们还需要对这样的段落分析讲解吗?至于所谓的课文拓展、知识补充,那是语文课外的兴趣所在,可以点拨,但不能作为语文课的必要内容。所以说,语文课内容减肥,最关键的是老师要能够在了解学生具体情况之后,恰到好处地把握课文精妙所在,删繁就简,带领学生汲取内化。
二、语文课“花架子”减肥
所谓“花架子”就是语文课堂上走形式、摆场面的东西。比如课件,本来是帮助学生学习的东西,现在几乎每篇课文都可以拿课件来说事。举个例子,《航天飞机》、《恐龙》之类的说明文,其实就是作者在向小学生介绍某种事物,它们的特点、功用等文章中都讲得一清二楚,学生一读就懂,一看就明白。但是课堂上还要用课件把飞机的照片、恐龙的图案、录像等等搬出来,弄得语文课堂像个展览馆,学生像猎奇的游客“吁吁”声不断,完全抛开了课本。这里的“课件”就是“花架子”。再比如朗读,现在提倡阅读品味,提倡多读多思,但并不是每篇课文都要求学生熟读成诵、深情并茂。像那些简短的寓言、一般的叙事文章等能够读通读流利就是了,若在语文课堂上也一遍一遍地读,一字一句地抠,个读、齐读;分段读、全文读;女生读、男生读……为了读而读,那这里的“读”就是“花架子”。同样的,像“仿写”、“词句拓展”、“情节补充”、“文章空白想象”等,若不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不是从语文课需要出发,都是“花架子”,即使这样的课看起来是多么的新鲜、热闹。
三、语文课“琐碎语言”减肥
小学语文老师,是小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的启蒙者,小学生规范的语言基础就是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中逐渐打磨形成的。所以,老师的语言,尤其是语文课堂上老师的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口头语言不能和书面语言相提并论,不可能句句经得起推敲咀嚼,但起码的完整、简洁还是要能够保证的。像“口头禅”、“重复学生发言”、“讲述啰嗦”……都会成为语文课堂肥胖的主要原因。
举个最为简单的例子,语文课第二课时刚开始时,老师们都要有个开头语。这个开头语有的比较简单,如“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的则比较繁杂,如“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几个生字,并且通读了课文,为课文分了段,这节课我们就按照上一节课的分段来细读课文。”比较一下,其实两种说法起到的作用是一样的,但后一种的前半段回顾显得啰嗦而且没有必要。
细想起来,语文课堂“琐碎语言”其实并没有一个真正划定的标准,但一个语言简洁干练、恰到好处的课堂必定是受学生欢迎的,而一个语言啰嗦拖沓、重复多余的课堂必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作为一位小学语文老师,规范课堂语言,减少琐碎,应是语文课减肥的必备条件。
一、语文课“实质内容”减肥
一篇文章,大到选材取材、谋篇布局,小到衔接过渡、遣词造句,无不有其匠心独具之处。而老师慧眼识珠,俯首细看,皆是件件奇珍、颗颗异宝,哪一点也不愿不想不忍放过。于是,这篇文章讲“总分总”结构,那篇文章也讲“总分总”结构;这篇文章讲“比喻拟人”之妙处,那篇文章也分析“比喻拟人”之精妙;这篇文章拓展“思乡诗句”,那篇文章拓展“诚信名人名言”;这篇文章“仿写人物外貌”,那篇文章“仿写人物心理”;这篇文章“体验作者的情绪”,那篇文章“想象当时的情形”……小小的一篇文章被剖划成无数个知识、能力小点,被不断地分解、反复、强调、糅合,让人已经分不清究竟哪些是需要的,哪些是不需要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哪些又是必不可少的。
笔者认为,分析是要适可而止、量力而行的。一篇文章,能够作为小学课文自然有它的奇特之处,作为老师要做的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把最精华的部分拣取出来。学生已经懂了的不去反复强调,学生暂时还没有能力理解的不去拔苗助长,学生能够课后自我整理消化的不在课堂集体讨论。
举个简单的例子,《荷花》是一篇经典的写景文章。说它经典,更多的是它几乎存在于每一套小学语文教材当中,几乎每一个小学毕业生都能流利地背诵其中优美的句段。而文中对于荷花美貌的描写:“有的……有的……有的……”确实也已经成为一种经典句型。所以大凡讲到这篇课文,老师总是不会放过这一段优美文字的分析讲解和欣赏朗读。只是我们常常忘了这样一个事实,在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学生几乎已经耳熟能详、脱口而出了,并且在他们的作文中也早已出现了类似的模仿句段,那么我们还需要对这样的段落分析讲解吗?至于所谓的课文拓展、知识补充,那是语文课外的兴趣所在,可以点拨,但不能作为语文课的必要内容。所以说,语文课内容减肥,最关键的是老师要能够在了解学生具体情况之后,恰到好处地把握课文精妙所在,删繁就简,带领学生汲取内化。
二、语文课“花架子”减肥
所谓“花架子”就是语文课堂上走形式、摆场面的东西。比如课件,本来是帮助学生学习的东西,现在几乎每篇课文都可以拿课件来说事。举个例子,《航天飞机》、《恐龙》之类的说明文,其实就是作者在向小学生介绍某种事物,它们的特点、功用等文章中都讲得一清二楚,学生一读就懂,一看就明白。但是课堂上还要用课件把飞机的照片、恐龙的图案、录像等等搬出来,弄得语文课堂像个展览馆,学生像猎奇的游客“吁吁”声不断,完全抛开了课本。这里的“课件”就是“花架子”。再比如朗读,现在提倡阅读品味,提倡多读多思,但并不是每篇课文都要求学生熟读成诵、深情并茂。像那些简短的寓言、一般的叙事文章等能够读通读流利就是了,若在语文课堂上也一遍一遍地读,一字一句地抠,个读、齐读;分段读、全文读;女生读、男生读……为了读而读,那这里的“读”就是“花架子”。同样的,像“仿写”、“词句拓展”、“情节补充”、“文章空白想象”等,若不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不是从语文课需要出发,都是“花架子”,即使这样的课看起来是多么的新鲜、热闹。
三、语文课“琐碎语言”减肥
小学语文老师,是小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的启蒙者,小学生规范的语言基础就是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中逐渐打磨形成的。所以,老师的语言,尤其是语文课堂上老师的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口头语言不能和书面语言相提并论,不可能句句经得起推敲咀嚼,但起码的完整、简洁还是要能够保证的。像“口头禅”、“重复学生发言”、“讲述啰嗦”……都会成为语文课堂肥胖的主要原因。
举个最为简单的例子,语文课第二课时刚开始时,老师们都要有个开头语。这个开头语有的比较简单,如“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的则比较繁杂,如“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几个生字,并且通读了课文,为课文分了段,这节课我们就按照上一节课的分段来细读课文。”比较一下,其实两种说法起到的作用是一样的,但后一种的前半段回顾显得啰嗦而且没有必要。
细想起来,语文课堂“琐碎语言”其实并没有一个真正划定的标准,但一个语言简洁干练、恰到好处的课堂必定是受学生欢迎的,而一个语言啰嗦拖沓、重复多余的课堂必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作为一位小学语文老师,规范课堂语言,减少琐碎,应是语文课减肥的必备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