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金融改革是当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对农村银行的试点改革工作,在一些地区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其中,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和改革更是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其对加快改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推动农村金融改革以及建设小康型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农村商业银行是以农村合作社为基础组建起来的,因此在其内部依旧存在着很多阻碍商业银行在农村长远发展的问题。本文基于这样的市场情况,以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为研究对象,对如何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以及怎样实现商业银行的发展目标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阐述,希望能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提拱一定帮助。
关键字:农村商业银行;经济发展;问题简述;目标分析;
前言: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的农业发展改革计划已经被正式列入了国家农业经济发展发展方针中的“八五”计划,自此,中国推进农业进一步发展的脚步一直未曾停歇。2007年,国务院最高农业经济发展院公布了“全国农业金融体系建设规划”,要求进一步将农业信贷资金扶持计划作为农业金融机构的工作方针和非农业金融机构涉足农业金融的基本战略,而这一基本战略可以说是成为了接下来几年里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目标的重要导航。截止到2011年,以农村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已经为我国创造了八千多亿元的经济效益,与2010年同期相比增长率高达29% ,预计在未来的数年内,中国的农业金融体系还将进一步扩大。但我国农业金融体系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同样暴露出各方面的不足之处,尤其是作为农村金融体系主题的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都亟需政府和银行自身进一步加以处理。
一、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简述
1、由地方农村信用社发展而成,竞争劣势较为明显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渐渐形成了以由地方农村信用社发展而成的农村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主体,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共同发展,以社会中额借贷作为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在上世纪90年代,农村商业银行的具体业务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以工商业为主的大额贷款,其主要利用渠道为工业开发和商业金融管理,而另一部分则为农业开发管理相关方面的利用贷款。在二十世纪末,国务院对中国农村商业银行的职能做出了重大改革,将农业开发管理相关方面的利用贷款、以及部分扶贫贷款和棉油企业加工中额贷款及附属业务并入了中国农业银行进行管理,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农业重要分支粮棉油流通的专业领域性和政策性银行加以完善,这就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合作信用社向农村商业银行的进一步转换。但近十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渐改革及国家对于粮食流通体制的宏观调控,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相关战略方针近几年来也有了较大的调整,从单一的农业银行加快了向多层次商业银行改革的深化力度,包括撤销部分乡镇的低效率金融网点,分流裁员,提高经济的面向对象层次等,这使得农业贷款进一步向中型客户倾斜。2011年,中国地区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金融网点共13.4万个,相较于2007年减少了9916个,相关的从业人员为43.8万人,相较于2007年约减少了4万人左右。截止至2011年末,全国大约有1868个乡镇没有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农村商业银行的任何金融机构,大约占了全国乡镇总数的7.09%。另一方面,2012年全行系统累计发放粮棉油的相关流通贷款比2011年同期减少了约146亿元,其中,粮食的相关流通贷款减少62亿元,约占47.1%。可以说,农村商业银行仍然主要是以建立在原有经济基础上的农村信用社发展而成的,无论是发展目标还是内部环境,都面临着与股份制的商业银行不相匹配的诸多约束。虽然部分地区的农村商业银行尝试着在内部制度和外部环境上做出一些改变,但却仍然难以改变面临着国有商业银行和诸多股份制银行的双重压力的困境。
2、农业贷款的风险系数过高,现有风险防范机制还有待于完善
作为支持农村发展的农村商业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等诸多股份制商业银行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农业贷款这一金融行为。由于农业贷款多为农户私人或小型组织发起,与其它类型贷款相比,往往具有风险较高、周期较长、收益与回报不成正比等诸多缺陷。然而,农村商业银行起源于农村合作信用社,农村经济的发展必定与其密不可分,而农业贷款作为农户贷款的首要选择,更是成为了农村商业银行的重要贷款方向。也正是由于农村商业银行不得不加大对这种风险系数过高的农业贷款的贷款投入,才难以进一步拓宽其它的金融服务,其对外扩张能力也因此进一步削弱。此外,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机制起步较晚,针对农业贷款的不良贷款率、信贷投向尚未建立起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也是导致农村商业银行防范农业贷款风险过大的一个主要原因。
表1:我国农户主要贷款来源(数据来源: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私人贷款 银行及信用社贷款 其他贷款
农户贷款比 51% 46% 3%
二、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经济发展目标分析
1、加强商业化运作,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金融服务应该是普及全社会的服务,然而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普世价值在金融领域无法得以很好的体现。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金融服务之于全社会的重要性,新兴的普惠性金融体系框架也认为只有认同的是只有将囊括为穷人在内服务的金融才是现代的、科学的金融机构。而这其中,便利于贫困农村地区的农村商业化银行运作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商业化将会更为浓郁,这既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各种社会力量博弈的结局。要保证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面对经济市场化的现实,面对金融机构商业化运作的现实。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也只有通过对现有支农业务和转贷业务的创新,进一步提升金融业务的发展壮大,方能真正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2、实现多元化的信贷转贷业务,真正服务农村经济发展
多元化是避免金融不正当竞争的有效渠道,对农村商业银行中的金融信贷业务来说亦是如此。因此,农村商业银行需要加大信贷机构多元化的步伐,建立起包含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其他金融组织等多种形式的农村金融体系。通过政府扶持、加大放开市场准入条件和市场引导等多种措施,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信贷机构的多元化发展。如此以来,农村商业银行的农村信贷的渠道更为广泛,除了更好地避免金融不正当竞争以外,也可以真正实现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
3、强化农村地区信用文化建设,降低农业贷款风险系数
信用文化建设之于金融市场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信誉度是维持资金链运行和市场交易顺利进行的保证,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而言,信用文化是金融业扎根于农村的土壤。只有加强农户的信用文化建设,农业贷款的风险系数才会有所降低,农村商业银行也才有更大的核心竞争力去拓展更多的金融业务。农村商业银行需要通过宣传、法律、政策、教育等多种手段,着力改变目前农村信贷的农业贷款业务中存在的农户信誉意识薄弱的状态,通过建立农户信用评级、村落信用评级等方式,为农村金融项目运行提供良好的信贷土壤。例如,目前贵州省三穗县的农村商业银行对被评级为信用村、镇的农户给予贷款利率优惠,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农户的信用意识,增强了农户共建信用社区的信心和兴趣。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商业银行也开始着眼于提高自身的核心市场竞争力。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支柱作用。虽然现阶段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实施,随着农村商业银行自身的不断开拓创新,农村商业银行将会取得更为优秀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云魁,辛瑞.浅谈农村商业银行预算管理及其发展方向[J].安徽农业科学,2010,14:27-30.
[2]赵利娜.杨凌农村商业银行发展问题及对策[J].农村金融研究,2010,09:72-77.
关键字:农村商业银行;经济发展;问题简述;目标分析;
前言: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的农业发展改革计划已经被正式列入了国家农业经济发展发展方针中的“八五”计划,自此,中国推进农业进一步发展的脚步一直未曾停歇。2007年,国务院最高农业经济发展院公布了“全国农业金融体系建设规划”,要求进一步将农业信贷资金扶持计划作为农业金融机构的工作方针和非农业金融机构涉足农业金融的基本战略,而这一基本战略可以说是成为了接下来几年里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目标的重要导航。截止到2011年,以农村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已经为我国创造了八千多亿元的经济效益,与2010年同期相比增长率高达29% ,预计在未来的数年内,中国的农业金融体系还将进一步扩大。但我国农业金融体系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同样暴露出各方面的不足之处,尤其是作为农村金融体系主题的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都亟需政府和银行自身进一步加以处理。
一、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简述
1、由地方农村信用社发展而成,竞争劣势较为明显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渐渐形成了以由地方农村信用社发展而成的农村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主体,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共同发展,以社会中额借贷作为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在上世纪90年代,农村商业银行的具体业务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以工商业为主的大额贷款,其主要利用渠道为工业开发和商业金融管理,而另一部分则为农业开发管理相关方面的利用贷款。在二十世纪末,国务院对中国农村商业银行的职能做出了重大改革,将农业开发管理相关方面的利用贷款、以及部分扶贫贷款和棉油企业加工中额贷款及附属业务并入了中国农业银行进行管理,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农业重要分支粮棉油流通的专业领域性和政策性银行加以完善,这就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合作信用社向农村商业银行的进一步转换。但近十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渐改革及国家对于粮食流通体制的宏观调控,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相关战略方针近几年来也有了较大的调整,从单一的农业银行加快了向多层次商业银行改革的深化力度,包括撤销部分乡镇的低效率金融网点,分流裁员,提高经济的面向对象层次等,这使得农业贷款进一步向中型客户倾斜。2011年,中国地区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金融网点共13.4万个,相较于2007年减少了9916个,相关的从业人员为43.8万人,相较于2007年约减少了4万人左右。截止至2011年末,全国大约有1868个乡镇没有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农村商业银行的任何金融机构,大约占了全国乡镇总数的7.09%。另一方面,2012年全行系统累计发放粮棉油的相关流通贷款比2011年同期减少了约146亿元,其中,粮食的相关流通贷款减少62亿元,约占47.1%。可以说,农村商业银行仍然主要是以建立在原有经济基础上的农村信用社发展而成的,无论是发展目标还是内部环境,都面临着与股份制的商业银行不相匹配的诸多约束。虽然部分地区的农村商业银行尝试着在内部制度和外部环境上做出一些改变,但却仍然难以改变面临着国有商业银行和诸多股份制银行的双重压力的困境。
2、农业贷款的风险系数过高,现有风险防范机制还有待于完善
作为支持农村发展的农村商业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等诸多股份制商业银行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农业贷款这一金融行为。由于农业贷款多为农户私人或小型组织发起,与其它类型贷款相比,往往具有风险较高、周期较长、收益与回报不成正比等诸多缺陷。然而,农村商业银行起源于农村合作信用社,农村经济的发展必定与其密不可分,而农业贷款作为农户贷款的首要选择,更是成为了农村商业银行的重要贷款方向。也正是由于农村商业银行不得不加大对这种风险系数过高的农业贷款的贷款投入,才难以进一步拓宽其它的金融服务,其对外扩张能力也因此进一步削弱。此外,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机制起步较晚,针对农业贷款的不良贷款率、信贷投向尚未建立起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也是导致农村商业银行防范农业贷款风险过大的一个主要原因。
表1:我国农户主要贷款来源(数据来源: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私人贷款 银行及信用社贷款 其他贷款
农户贷款比 51% 46% 3%
二、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经济发展目标分析
1、加强商业化运作,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金融服务应该是普及全社会的服务,然而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普世价值在金融领域无法得以很好的体现。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金融服务之于全社会的重要性,新兴的普惠性金融体系框架也认为只有认同的是只有将囊括为穷人在内服务的金融才是现代的、科学的金融机构。而这其中,便利于贫困农村地区的农村商业化银行运作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商业化将会更为浓郁,这既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各种社会力量博弈的结局。要保证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面对经济市场化的现实,面对金融机构商业化运作的现实。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也只有通过对现有支农业务和转贷业务的创新,进一步提升金融业务的发展壮大,方能真正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2、实现多元化的信贷转贷业务,真正服务农村经济发展
多元化是避免金融不正当竞争的有效渠道,对农村商业银行中的金融信贷业务来说亦是如此。因此,农村商业银行需要加大信贷机构多元化的步伐,建立起包含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其他金融组织等多种形式的农村金融体系。通过政府扶持、加大放开市场准入条件和市场引导等多种措施,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信贷机构的多元化发展。如此以来,农村商业银行的农村信贷的渠道更为广泛,除了更好地避免金融不正当竞争以外,也可以真正实现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
3、强化农村地区信用文化建设,降低农业贷款风险系数
信用文化建设之于金融市场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信誉度是维持资金链运行和市场交易顺利进行的保证,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而言,信用文化是金融业扎根于农村的土壤。只有加强农户的信用文化建设,农业贷款的风险系数才会有所降低,农村商业银行也才有更大的核心竞争力去拓展更多的金融业务。农村商业银行需要通过宣传、法律、政策、教育等多种手段,着力改变目前农村信贷的农业贷款业务中存在的农户信誉意识薄弱的状态,通过建立农户信用评级、村落信用评级等方式,为农村金融项目运行提供良好的信贷土壤。例如,目前贵州省三穗县的农村商业银行对被评级为信用村、镇的农户给予贷款利率优惠,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农户的信用意识,增强了农户共建信用社区的信心和兴趣。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商业银行也开始着眼于提高自身的核心市场竞争力。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支柱作用。虽然现阶段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实施,随着农村商业银行自身的不断开拓创新,农村商业银行将会取得更为优秀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云魁,辛瑞.浅谈农村商业银行预算管理及其发展方向[J].安徽农业科学,2010,14:27-30.
[2]赵利娜.杨凌农村商业银行发展问题及对策[J].农村金融研究,2010,09: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