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时代的来临,我国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发展,社区教育已成为国民教育必不可少的部分。新时代下,社区教育既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又面对着很多未知的挑战。基于此,本文就新时代背景下的社区教育创新路径进行深入地研究。
关键词:新时代;社区教育;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及,教育现代化建设更应重视面向人人、更应重视终身学习。社区教育,属于是以服务社区治理、推动文明发展的教育活动,在提高社区成员生活质量及素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 社区教育发展现状
第一,扶持力度较低,社区成员参与意识薄弱。虽然当前社区教育已经获得不错的发展成绩,然而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因为社区教育在国内发展相对较晚,所以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社区教育的价值。部分政府机构在确定教育计划时,通常会将重点放于基础教育上,所以造成社区教育并未得到足够的扶持。第二,社区教育发展失衡现象严重。社区教育与基础教育有着非常多相似的地方,所以在社区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也会暴露出地区发展失衡的问题。有些区域因为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对社区教育没有全面的认识,发展过程缺少合理規划,且并未对社区教育引起高度重视,缺乏对应的政策支持,进而造成社区教育出现较为严重的发展失衡问题。整体而言,西部区域的社区教育显著落后于东部经济发达区域,并且不同社区间也有着很大的差异。
3 新时代背景下社区教育创新路径
3.1 积极转变社区教育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对于新时代下社区教育的全新目标,应积极转变社区教育理念,牢固树立起“为社区成为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新理念,此种理念主要包含三点内容:第一,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第二,提供高质量的学习资源;第三,供给优异的学习服务。应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面向学习者、依赖学习者,以社区成员的诉求为出点发,在社区教育发展过程中,应注重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促使学习变成社区成员的生活方式之一,让学习成为居民的良好习惯。将学习视作人的创造性、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得到保护及不断发展的过程;将学习看作是让人们的身心得到系统发展的过程,重点培育人的主体性,将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作为根本目标。居民是社区教育所面对的主要对象,在工作中应突出以民为本,凸显专业化和人性化需求,让居民可以更加便利的学习。除此以外,还应采取各类举措以引起居民的注意;使居民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不断提高社区教育的质量。
3.2 推动社区教育体制机制的创新
一方面,加强顶层设计。社区教育是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的关键构成部分,其终极目标就是促进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是意义极其重大的公共服务事业。政府部门应全面发挥自身的指引及推进作用,将社区教育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互结合起来。唯有从国家整体发展角度来考虑问题,以全局性视角来看待社区教育的发展问题,采取“线下+线上”的混合式学习方式,才可以将社区教育的重要作用完全发挥出来。以城带乡,对城乡两地的社区教育进行统筹协调,更为重视农村较落后地区的社区教育投入。另一方面,加速立章建制进程。当前,影响社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多元主体动力机制和学习内生动力机制不完善。新时代环境下,社区成员的信息素养逐渐提高,社会、企业等主体参加公共事务的观念日益加强,有助于调动各方资源以及积极性。应当以具体行动执行好党的十九大所明确的“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理念,建立健全关于社区教育的管理体系、监督机制等等。
3.3 不断加大社区教育宣传力度
对于社区教育的宣传,应充分结合社区成员的接受能力,防止出现密集宣传的情况,对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如此则会导致居民产生反感情绪。社区教育工作者应深入到社区中进行调查,掌握社区成员的年龄和文化构成。若社区中年轻家庭占大多数,那么就可以在晚饭后进行社区教育活动的宣传;若老年家庭较占大多数,那么便可选择在上午或午后进行宣传,切实提高宣传效果。社区教育工作者还可与各地的电视台展开合作,以电视节目的形式对社区教育活动进行宣传。在电视节目录制过程中,同样应尽可能将社区教育内容碎片化,将社区教育的所有环节分散开且对其实施压缩以及插播。电视宣传与其他宣传形式相比通常会有比较好的效果,在节目中插播与社区教育相关的内容同样可以降低人们对于社区教育的抵触情绪。
3.4 进一步丰富社区教育的形式
新时代下的社区教育,应进一步丰富教育形式,充分考虑社区教育发展的差异性。尤其是现阶段部分经济发达区域以实体社区教育机构为基础,且打造专业的社区教育团队,通常能够采取开发专题项目、开设专业课程等形式来组织和安排社区教育活动,加快社区教育的专业化步伐。然而,专业化的教育机构往往对于资金有着极大的需求;对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区域来说,过度注重社区教育的专业化和专职化则完全背离当地的发展实际。所以,可考虑由自治化、社会化以及联合化等方面着手以破除困境,比如:大力培育及发展民家工作室、农村学习合作社以及班组学习等各种形式的学习组织。
4 结论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们国家的社区教育仍存在较多的问题。新时代背景下,推动社区教育创新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未来,可通过积极转变社区教育理念、推动社区教育体制机制的创新、不断加大社区教育宣传力度、进一步丰富社区教育的形式等路径,以促进社区教育的创新,从而提高社区教育的效率及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荣卓,刘亚楠.迈向共享治理:新时代社区教育创新实践与发展路向[J].理论月刊,2020(07):117-126.
[2]杨智,潘军.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社区教育的价值再认及其实现理路[J].终身教育研究,2018,29(05):49-55.
[3]丁红玲,都雅男.我国社区教育政策40年:历史回顾、价值逻辑及未来展望[J].当代继续教育,2018,36(04):4-9.
作者简介:吴娅玲(1971—),女,汉族,浙江慈溪人,慈溪市浒山街道社区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终身教育与社区教育。
关键词:新时代;社区教育;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及,教育现代化建设更应重视面向人人、更应重视终身学习。社区教育,属于是以服务社区治理、推动文明发展的教育活动,在提高社区成员生活质量及素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 社区教育发展现状
第一,扶持力度较低,社区成员参与意识薄弱。虽然当前社区教育已经获得不错的发展成绩,然而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因为社区教育在国内发展相对较晚,所以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社区教育的价值。部分政府机构在确定教育计划时,通常会将重点放于基础教育上,所以造成社区教育并未得到足够的扶持。第二,社区教育发展失衡现象严重。社区教育与基础教育有着非常多相似的地方,所以在社区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也会暴露出地区发展失衡的问题。有些区域因为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对社区教育没有全面的认识,发展过程缺少合理規划,且并未对社区教育引起高度重视,缺乏对应的政策支持,进而造成社区教育出现较为严重的发展失衡问题。整体而言,西部区域的社区教育显著落后于东部经济发达区域,并且不同社区间也有着很大的差异。
3 新时代背景下社区教育创新路径
3.1 积极转变社区教育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对于新时代下社区教育的全新目标,应积极转变社区教育理念,牢固树立起“为社区成为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新理念,此种理念主要包含三点内容:第一,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第二,提供高质量的学习资源;第三,供给优异的学习服务。应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面向学习者、依赖学习者,以社区成员的诉求为出点发,在社区教育发展过程中,应注重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促使学习变成社区成员的生活方式之一,让学习成为居民的良好习惯。将学习视作人的创造性、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得到保护及不断发展的过程;将学习看作是让人们的身心得到系统发展的过程,重点培育人的主体性,将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作为根本目标。居民是社区教育所面对的主要对象,在工作中应突出以民为本,凸显专业化和人性化需求,让居民可以更加便利的学习。除此以外,还应采取各类举措以引起居民的注意;使居民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不断提高社区教育的质量。
3.2 推动社区教育体制机制的创新
一方面,加强顶层设计。社区教育是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的关键构成部分,其终极目标就是促进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是意义极其重大的公共服务事业。政府部门应全面发挥自身的指引及推进作用,将社区教育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互结合起来。唯有从国家整体发展角度来考虑问题,以全局性视角来看待社区教育的发展问题,采取“线下+线上”的混合式学习方式,才可以将社区教育的重要作用完全发挥出来。以城带乡,对城乡两地的社区教育进行统筹协调,更为重视农村较落后地区的社区教育投入。另一方面,加速立章建制进程。当前,影响社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多元主体动力机制和学习内生动力机制不完善。新时代环境下,社区成员的信息素养逐渐提高,社会、企业等主体参加公共事务的观念日益加强,有助于调动各方资源以及积极性。应当以具体行动执行好党的十九大所明确的“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理念,建立健全关于社区教育的管理体系、监督机制等等。
3.3 不断加大社区教育宣传力度
对于社区教育的宣传,应充分结合社区成员的接受能力,防止出现密集宣传的情况,对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如此则会导致居民产生反感情绪。社区教育工作者应深入到社区中进行调查,掌握社区成员的年龄和文化构成。若社区中年轻家庭占大多数,那么就可以在晚饭后进行社区教育活动的宣传;若老年家庭较占大多数,那么便可选择在上午或午后进行宣传,切实提高宣传效果。社区教育工作者还可与各地的电视台展开合作,以电视节目的形式对社区教育活动进行宣传。在电视节目录制过程中,同样应尽可能将社区教育内容碎片化,将社区教育的所有环节分散开且对其实施压缩以及插播。电视宣传与其他宣传形式相比通常会有比较好的效果,在节目中插播与社区教育相关的内容同样可以降低人们对于社区教育的抵触情绪。
3.4 进一步丰富社区教育的形式
新时代下的社区教育,应进一步丰富教育形式,充分考虑社区教育发展的差异性。尤其是现阶段部分经济发达区域以实体社区教育机构为基础,且打造专业的社区教育团队,通常能够采取开发专题项目、开设专业课程等形式来组织和安排社区教育活动,加快社区教育的专业化步伐。然而,专业化的教育机构往往对于资金有着极大的需求;对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区域来说,过度注重社区教育的专业化和专职化则完全背离当地的发展实际。所以,可考虑由自治化、社会化以及联合化等方面着手以破除困境,比如:大力培育及发展民家工作室、农村学习合作社以及班组学习等各种形式的学习组织。
4 结论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们国家的社区教育仍存在较多的问题。新时代背景下,推动社区教育创新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未来,可通过积极转变社区教育理念、推动社区教育体制机制的创新、不断加大社区教育宣传力度、进一步丰富社区教育的形式等路径,以促进社区教育的创新,从而提高社区教育的效率及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荣卓,刘亚楠.迈向共享治理:新时代社区教育创新实践与发展路向[J].理论月刊,2020(07):117-126.
[2]杨智,潘军.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社区教育的价值再认及其实现理路[J].终身教育研究,2018,29(05):49-55.
[3]丁红玲,都雅男.我国社区教育政策40年:历史回顾、价值逻辑及未来展望[J].当代继续教育,2018,36(04):4-9.
作者简介:吴娅玲(1971—),女,汉族,浙江慈溪人,慈溪市浒山街道社区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终身教育与社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