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生态城市的特点,生态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对如何做好生态城市规划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十分严峻。因而建设生态城市是全人类在2l世纪努力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生态城市则是一个新兴的词汇和规划理念。生态城市建设不仅要高水平、高质量地做好生态城市规划,而且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在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同时也要保证城市建筑在整体规划设计中的协调及统一。
在最初的生态城市概念提出之前,就有过这个思想的雏形,如钱学森从中国山水画和古园林建筑中得到启发,提出了山水城市,提倡人与自然需在精神和物质的均达到和谐,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城市概念。城市的用处不只利于人类,还利于同在一片天空下的其他生物。
一、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和价值 .
生态城市规划是基于城市生态学和环境经济学提出的新概念,以环境保护为关键,以城市管理为方法,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以城市规划为背景,建立政府导向、公众参与和市场推进新机制,建设社会和生态保持和谐的新型城市。由此可以这样概括生态城市规划的目标,即促进城市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以及破甫社会、经济和生态关系的协调发展。进行生态城市规划所要依据的基本原则如图1。
提出此概念的价值在于:
(1)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自然整体系统的协调,保证城市发展速度和发展的质量同时达标,既满足城市发展对环境的需求,同时也满足居民对环境的需求,达到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2)有利于缓解自然资源及环境问题对城市发展的阻碍;(3)有利于改造传统产业,使之生态化。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态产业结构;(4)有利于形成符合社会经济与生态协调运作的发展模式——利用本地资源条件为基础;(5)有利于加快城乡经济发展,建立良好的人居环境,形成浓厚的生态文化氛围;(6)有利于
构建与城乡体系平衡的自然生态体系(以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生态承载力为依托);(7)有利于凸显生态经济的强势地位,保持经济发展的高速运行;(8)有利于解决人地矛盾、污染物排放及生态破坏等重点环境问题,形成良好的生活及创业环境;(9)有利于培育健康文明的生产消费方式,建立健康的自然与社会的生态关系,构造综合传统与现代文明的生态文明体系。
二、生态城市的主要特点
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比较,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1.和谐性。
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不仅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人共生、人回归自然、自然融于城市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反映在人与人的关系上。
2.高效性。
生态城市能提高一切资源的利用效率: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尽其才、各施其能、各得其所,使物质、能量得到多层次分级利用,废弃物循环再生,使各行业、各部门之间共生关系得以协调。
3.可持续性。
生态城市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同时兼顾不同时间、空间,合理配置资源。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叉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保证其健康、持续、协调的发展。
4.整体性。 :
生态城市不是单纯追求环境的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不仅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更注重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在整体协调的秩序下寻求发展。
5.区域性。
生态城市作为城乡统一体,其本身即为一区域概念,是建立于区域平衡基础之上的。而城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只有平衡协调的区域才有平衡协调的生态城市。
三、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1.水污染问题。
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掉,致使水环境严重污染。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2oo多条河流中,850多条受到污染,在七大水系中,辽河、海河、淮河污染严重,全国78% 的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
2.城市大气质量严重恶化。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逐步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资排人大气层,使大气层严重恶化,导致全国绝大多数城市出现酸雨,给工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3.垃圾泛滥成灾。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废物,全国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不仅有碍雅观、侵占土地、传染疾病,而且在自身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加强了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
4.噪声扰民现象普遍存在。
随着我国城市工业、交通运输和文化娱乐事业的快速发展,噪声扰民的现象也很突出。
5.缺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城市建设对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古迹缺乏保护意识,随意拆除破坏的现象较为严重。像福州著名的清代建筑群三坊七巷被开发成了商业街,舟山在旧城改造中把有几百年历史的定海古城破坏殆尽,引起了市民状告政府的官司;上海的浦东已经是高楼林立一派现代化的景象,但甚至没有把宋庆龄先生的出生地保留下来许多城市传统的面目几乎已经完全看不到了,城市的文脉、城市的记忆就从此消失了。早在50年代初围绕着北京旧城的存废问题就产生过一场非常著名的争论,曾经作为人类建筑的景伟大的文化遗产之一的北京古城,基本上就在人们的面前消失了。要做好作为城市历史和传统文化载体的古迹的保护工作,除了要树立起强烈的保护意识外。还应该组织专家对现存的古迹逐一加以认真甄别,建立起保护名录、档案,从城市规划阶段就开始加以保护。为进一步加强保护,各地应尽早考虑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进行立法。
四、生态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1.生态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城市生态学和环境经济学为理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城市规划为蓝本,以环境保护为重点,以城市管理为手段,建立政府主导、市场推进、执法监督、公众参与的新机制,建设经济、社会、生态三者保持高度和谐的城市。
2.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是:创建清洁、优美、安静的城市,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高效的生态产业和人们的需求与愿望得到满足、和谐的生态文化与功能相整合的生态景观,实现自然、农业和人居环境的有机结合。具体应该实现以下转变:
(1)从污染治理的需求上升到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需求。
(2)从物理空间的需求上升到人的生活质量的需求。
(3)從面向形象的城市美化到面向过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
(4)从城市绿化需求到生态服务功能需求。
概括成一句话,就是要引进天人合一的系统观,道法天然的自然观,巧夺天工的经济观和以人为本的人文观,实现城市建设的系统化、自然化、经济化和人性化。
五、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对策
如何科学规划生态城市是当前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要有一个科学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态城市规划,而且要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同时在规划和设计实施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编制生态城市规划,就是要建立由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要素构成的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城市规划要做好以下几点:
1.用科技创新改善涉及人居环境的有关领域。
城镇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地,也是各类污染集中的地区。建设规划工作必须围绕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研究气象环境与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努力控制城乡建设活动可能造成的污染。在污水资源化、建筑节能、化学建材、建筑用钢、智能交通、住宅产业现代化等影响和制约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几个关键领域,加强科研攻关,加强技术集成,加大技术推广应用力度。
2.城市建设规划要具有特色性。
中国城市建设文化走向。风情各异、不同特色的城市景象已不复存在,代之以“千人一面”的再造城市。高大的玻璃幕墙建筑、点缀着假山、假石、喷泉、罗马柱的大广场,有着各式各样路灯,加上中间绿化隔离带的大马路、穿行在城市中的高架桥等,几乎成了城市现代化的标志。在趋同化的大潮中,曾经熟悉的城市面孔,城市记忆已经被淹没。城市建设并不等于城市表面形象的建设,高楼?大厦并不等于现代化。照搬照抄、拿来主义,人有我也要有的城市建设思维只会导致城市传统文化、城市特色的丧失失去了传统文化的城市就缺少了灵魂和活力,没有特色的城市就没有了发展的竞争力。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环境,山水特征、地质资源、物产资源、气候特征等等都是丰富多彩的,这些就是独特的地理文化;每一個地方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审美情趣、价值追求等人文精神内容也不尽相同,这无不与当地的城市文化基因、传统个性都有着必然的密切的联系,这些人文内容也就形成了当地的独特的社会文化。
3.用绿化建设大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城市中心区的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化水平。要制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严格划定绿化用地面积,科学安排绿化布局,加强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形成乔、灌、花、草相结合,点、线、面、环相衔接的绿地系统。推进城市绿化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
六、生态城市规划的具体方案
生态城市建设是一种渐进、有序的系统发育和功能完善过程。为处理和协调好城市建设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做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维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提倡全民参与,提高生态意识。就是使人们知道自己环境中的位置和环境责任,改变坏的消费方式,从而保障城市生态系统的运行。使人们向可持续发展思想进行转变,具体有:从追求直接的近期的经济利益转向追求间接地长期的经济效果;从追求单一的经济高效率状态转向追求经济与生态兼顾的高效率状态,这些基本的认识上的转变是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思想基础。要重视起来。
(2)制定生态城市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并加强加强城市间合作。应整体、全面、系统地理解社会和文化间的相互关系,形成评价指标体系,用它来衡量城市生态规划态势,并在此评价指标体系下编制各种城市规划条例。城市间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城市之间不断地在进行着物质、能量及信息等的交换,因此生态城市的建设特别要强调城市间的分工协作。以期共同发展。
(3)在规划中融人人性化元素。为方便居民考虑,城市建筑物要限高;减少空中架线;人流、物流中转站应集中放在一个区域;减少移动带来的能源消耗;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
(4)以绿色城市为目标,以节约型城市为方向。充分利用街道,使之成为贯穿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消解城市废弃物等,使之在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方面起到主干作用。城市绿化用植物选择要尽量选用本土的物种,此外还要有耐旱及抗病虫等性能的植物。要树立节约观念,并融人城市规划中去;要从法规上完善对于城市规划的监督,如有问题要追究规划施工单位责任;要最大限度地进行能源循环利用,达到清洁生产的目标。
(5)展现城市自己的特色。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只有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建设生态城市,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
(6)鼓励大众接近大自然,看清自己生存城市的现状。使城市居民接近大自然元素和大自然发生过程,城市生活中的污水处理厂和发电厂等系统被有意识地遮掩,使人们看不清环境的现状。也无从关心生态环境的现状而对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约束。
七、总结
只有我们逐步实现了思想的转变、意识提高、观念更新、理论深化、标准统一就有了扎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再通过实施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完善体系、协调监控、推进市场、公众参与等有力措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将会稳健有序的进行。
注:文章内的图表、公式请到PDF格式下查看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十分严峻。因而建设生态城市是全人类在2l世纪努力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生态城市则是一个新兴的词汇和规划理念。生态城市建设不仅要高水平、高质量地做好生态城市规划,而且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在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同时也要保证城市建筑在整体规划设计中的协调及统一。
在最初的生态城市概念提出之前,就有过这个思想的雏形,如钱学森从中国山水画和古园林建筑中得到启发,提出了山水城市,提倡人与自然需在精神和物质的均达到和谐,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城市概念。城市的用处不只利于人类,还利于同在一片天空下的其他生物。
一、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和价值 .
生态城市规划是基于城市生态学和环境经济学提出的新概念,以环境保护为关键,以城市管理为方法,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以城市规划为背景,建立政府导向、公众参与和市场推进新机制,建设社会和生态保持和谐的新型城市。由此可以这样概括生态城市规划的目标,即促进城市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以及破甫社会、经济和生态关系的协调发展。进行生态城市规划所要依据的基本原则如图1。
提出此概念的价值在于:
(1)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自然整体系统的协调,保证城市发展速度和发展的质量同时达标,既满足城市发展对环境的需求,同时也满足居民对环境的需求,达到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2)有利于缓解自然资源及环境问题对城市发展的阻碍;(3)有利于改造传统产业,使之生态化。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态产业结构;(4)有利于形成符合社会经济与生态协调运作的发展模式——利用本地资源条件为基础;(5)有利于加快城乡经济发展,建立良好的人居环境,形成浓厚的生态文化氛围;(6)有利于
构建与城乡体系平衡的自然生态体系(以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生态承载力为依托);(7)有利于凸显生态经济的强势地位,保持经济发展的高速运行;(8)有利于解决人地矛盾、污染物排放及生态破坏等重点环境问题,形成良好的生活及创业环境;(9)有利于培育健康文明的生产消费方式,建立健康的自然与社会的生态关系,构造综合传统与现代文明的生态文明体系。
二、生态城市的主要特点
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比较,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1.和谐性。
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不仅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人共生、人回归自然、自然融于城市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反映在人与人的关系上。
2.高效性。
生态城市能提高一切资源的利用效率: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尽其才、各施其能、各得其所,使物质、能量得到多层次分级利用,废弃物循环再生,使各行业、各部门之间共生关系得以协调。
3.可持续性。
生态城市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同时兼顾不同时间、空间,合理配置资源。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叉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保证其健康、持续、协调的发展。
4.整体性。 :
生态城市不是单纯追求环境的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不仅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更注重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在整体协调的秩序下寻求发展。
5.区域性。
生态城市作为城乡统一体,其本身即为一区域概念,是建立于区域平衡基础之上的。而城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只有平衡协调的区域才有平衡协调的生态城市。
三、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1.水污染问题。
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掉,致使水环境严重污染。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2oo多条河流中,850多条受到污染,在七大水系中,辽河、海河、淮河污染严重,全国78% 的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
2.城市大气质量严重恶化。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逐步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资排人大气层,使大气层严重恶化,导致全国绝大多数城市出现酸雨,给工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3.垃圾泛滥成灾。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废物,全国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不仅有碍雅观、侵占土地、传染疾病,而且在自身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加强了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
4.噪声扰民现象普遍存在。
随着我国城市工业、交通运输和文化娱乐事业的快速发展,噪声扰民的现象也很突出。
5.缺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城市建设对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古迹缺乏保护意识,随意拆除破坏的现象较为严重。像福州著名的清代建筑群三坊七巷被开发成了商业街,舟山在旧城改造中把有几百年历史的定海古城破坏殆尽,引起了市民状告政府的官司;上海的浦东已经是高楼林立一派现代化的景象,但甚至没有把宋庆龄先生的出生地保留下来许多城市传统的面目几乎已经完全看不到了,城市的文脉、城市的记忆就从此消失了。早在50年代初围绕着北京旧城的存废问题就产生过一场非常著名的争论,曾经作为人类建筑的景伟大的文化遗产之一的北京古城,基本上就在人们的面前消失了。要做好作为城市历史和传统文化载体的古迹的保护工作,除了要树立起强烈的保护意识外。还应该组织专家对现存的古迹逐一加以认真甄别,建立起保护名录、档案,从城市规划阶段就开始加以保护。为进一步加强保护,各地应尽早考虑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进行立法。
四、生态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1.生态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城市生态学和环境经济学为理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城市规划为蓝本,以环境保护为重点,以城市管理为手段,建立政府主导、市场推进、执法监督、公众参与的新机制,建设经济、社会、生态三者保持高度和谐的城市。
2.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是:创建清洁、优美、安静的城市,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高效的生态产业和人们的需求与愿望得到满足、和谐的生态文化与功能相整合的生态景观,实现自然、农业和人居环境的有机结合。具体应该实现以下转变:
(1)从污染治理的需求上升到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需求。
(2)从物理空间的需求上升到人的生活质量的需求。
(3)從面向形象的城市美化到面向过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
(4)从城市绿化需求到生态服务功能需求。
概括成一句话,就是要引进天人合一的系统观,道法天然的自然观,巧夺天工的经济观和以人为本的人文观,实现城市建设的系统化、自然化、经济化和人性化。
五、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对策
如何科学规划生态城市是当前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要有一个科学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态城市规划,而且要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同时在规划和设计实施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编制生态城市规划,就是要建立由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要素构成的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城市规划要做好以下几点:
1.用科技创新改善涉及人居环境的有关领域。
城镇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地,也是各类污染集中的地区。建设规划工作必须围绕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研究气象环境与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努力控制城乡建设活动可能造成的污染。在污水资源化、建筑节能、化学建材、建筑用钢、智能交通、住宅产业现代化等影响和制约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几个关键领域,加强科研攻关,加强技术集成,加大技术推广应用力度。
2.城市建设规划要具有特色性。
中国城市建设文化走向。风情各异、不同特色的城市景象已不复存在,代之以“千人一面”的再造城市。高大的玻璃幕墙建筑、点缀着假山、假石、喷泉、罗马柱的大广场,有着各式各样路灯,加上中间绿化隔离带的大马路、穿行在城市中的高架桥等,几乎成了城市现代化的标志。在趋同化的大潮中,曾经熟悉的城市面孔,城市记忆已经被淹没。城市建设并不等于城市表面形象的建设,高楼?大厦并不等于现代化。照搬照抄、拿来主义,人有我也要有的城市建设思维只会导致城市传统文化、城市特色的丧失失去了传统文化的城市就缺少了灵魂和活力,没有特色的城市就没有了发展的竞争力。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环境,山水特征、地质资源、物产资源、气候特征等等都是丰富多彩的,这些就是独特的地理文化;每一個地方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审美情趣、价值追求等人文精神内容也不尽相同,这无不与当地的城市文化基因、传统个性都有着必然的密切的联系,这些人文内容也就形成了当地的独特的社会文化。
3.用绿化建设大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城市中心区的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化水平。要制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严格划定绿化用地面积,科学安排绿化布局,加强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形成乔、灌、花、草相结合,点、线、面、环相衔接的绿地系统。推进城市绿化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
六、生态城市规划的具体方案
生态城市建设是一种渐进、有序的系统发育和功能完善过程。为处理和协调好城市建设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做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维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提倡全民参与,提高生态意识。就是使人们知道自己环境中的位置和环境责任,改变坏的消费方式,从而保障城市生态系统的运行。使人们向可持续发展思想进行转变,具体有:从追求直接的近期的经济利益转向追求间接地长期的经济效果;从追求单一的经济高效率状态转向追求经济与生态兼顾的高效率状态,这些基本的认识上的转变是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思想基础。要重视起来。
(2)制定生态城市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并加强加强城市间合作。应整体、全面、系统地理解社会和文化间的相互关系,形成评价指标体系,用它来衡量城市生态规划态势,并在此评价指标体系下编制各种城市规划条例。城市间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城市之间不断地在进行着物质、能量及信息等的交换,因此生态城市的建设特别要强调城市间的分工协作。以期共同发展。
(3)在规划中融人人性化元素。为方便居民考虑,城市建筑物要限高;减少空中架线;人流、物流中转站应集中放在一个区域;减少移动带来的能源消耗;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
(4)以绿色城市为目标,以节约型城市为方向。充分利用街道,使之成为贯穿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消解城市废弃物等,使之在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方面起到主干作用。城市绿化用植物选择要尽量选用本土的物种,此外还要有耐旱及抗病虫等性能的植物。要树立节约观念,并融人城市规划中去;要从法规上完善对于城市规划的监督,如有问题要追究规划施工单位责任;要最大限度地进行能源循环利用,达到清洁生产的目标。
(5)展现城市自己的特色。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只有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建设生态城市,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
(6)鼓励大众接近大自然,看清自己生存城市的现状。使城市居民接近大自然元素和大自然发生过程,城市生活中的污水处理厂和发电厂等系统被有意识地遮掩,使人们看不清环境的现状。也无从关心生态环境的现状而对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约束。
七、总结
只有我们逐步实现了思想的转变、意识提高、观念更新、理论深化、标准统一就有了扎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再通过实施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完善体系、协调监控、推进市场、公众参与等有力措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将会稳健有序的进行。
注:文章内的图表、公式请到PDF格式下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