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来自乡下的川妹子,当她接受了进步思想的熏陶,接受了黄埔军校和莫斯科中山大学的教育,接受了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锤炼,她就注定会成为非同寻常的人物。不过,她留给后世最难忘的印象,则是她被捕后面对日寇的酷刑坚贞不屈、慷慨赴死的壮烈一幕……
今年10月25日,是革命先烈赵一曼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人们不会忘记这位为中国抗战献出生命的女英雄。
女校精英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字淑宁,1905年10月25日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北部白杨嘴村。赵一曼参加革命后用名一超,在东北从事抗日斗争时化名赵一曼。
赵一曼的父母亲育有六女三男,赵一曼排行为七,八岁时,赵一曼入“私塾”学习,13岁时父亲去世,家里由大哥掌管。
“五四”运动爆发后,赵一曼的大姐夫、革命青年郑佑之在家乡进行革命活动。受姐夫的熏陶,赵一曼接受了新思想,渴望到城里学校读书。这个想法受到哥嫂坚决反对,赵一曼把自己的感受写成一篇题为《被兄嫂剥夺了求学权利的我》的文章,用“一超”的笔名,发表在向警予主编的《妇女周报》上。这篇长达三千多字的文章发表后,受到许多进步青年的声援和支持,当地的共青团组织立即与赵一曼取得了联系。
在团组织和郑佑之的引导下,赵一曼于1924年上半年加入了青年团组织。1925年10月,赵一曼在宜宾白花志正式成立了团支部,并任支部书记。同年12月13日,白花志妇女解放同盟会成立大会召开,赵一曼的二姐李坤杰被推选为会长,赵一曼担任文书,具体负责会务工作。妇女解放同盟会成立后,积极为妇女办事,成立义务女校,受到妇女群众拥护,会员很快发展到180多人。
1926年2月,赵一曼考入宜宾女子中学(现宜宾市第二中学)读书。在宜宾女中,赵一曼思想活跃,积极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并把自己订的《妇女周报》送给大家看,不久就被选为女中学生会常委兼交际股股长。宜宾妇女联合会成立时,她又当选为妇联常委会主席。
此时宜宾开始建立党组织,赵一曼因政治上比较成熟,又担任共青团宜宾地委妇女委员的重要职务,很快又入了党,并担任起宜宾妇联和学联党团书记。之后,适值黄埔军校招生,党组织为培养赵一曼,同意她去投考该校。
赵一曼从此远离家乡。
奔赴东北
1927年1月,赵一曼考入黄埔军校,为第六期学员。不久,按照党组织安排,赵一曼脱下军装,转移到上海。1927年9月,党组织又派她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到莫斯科后,赵一曼和在大学班学习的原黄埔军校学生、中共党员陈达帮接触较多,产生了爱情,并于1928年4月结了婚。
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期间,赵一曼一直患有的肺病加重,身体非常衰弱,党组织考虑苏联寒冷的气候对她的病情不利,同时因国内形势的需要,便决定让她提前回国工作。赵一曼于1928年冬回到上海,接着到湖北宜昌建立地下交通站。
1929年2月1日,赵一曼即将临产,房东老太却撵她搬家。原来宜昌一带有个风俗,妇女在哪里怀的孕,孩子就得生在哪里,否则不吉利。赵一曼无处安身,眼看孩子就要生在街上,此时多亏一位好心的搬运工收留,腾出自己的半间棚子,并让他的妻子护理接生,才使赵一曼平安生下了儿子,赵一曼为儿子取名“宁儿”。
在紧张的工作中,赵一曼感到带着孩子实在不方便,便将孩子送到陈达邦的堂兄陈岳云家里抚养。此后,他们母子天各一方,再也没有见过面。
“九·一八”事变后,党中央派出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从事抗日斗争,赵一曼就是其中一个。1932年春,赵一曼辗转来到沈阳,在大英烟草公司和纺织厂做女工工作。同年秋,党组织又派她到哈尔滨,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1933年10月又兼任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期间赵一曼曾参加领导1933年春天的哈尔滨电车工人大罢工,取得胜利。又与中共海伦县支部书记李辉、抗日游击队负责人孙玉久等一起,组织队伍袭击当地的伪自卫团,击毙团总团占山等十余人,有力地推动了哈北地区抗日斗争。
1934年春,哈尔滨党组织遭到敌人破坏,满洲省委决定赵一曼转移到外地工作。7月,赵一曼到了哈尔滨东南山区的珠河(今尚志)县抗日游击区,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县委特派员和妇女会负责人。
东北农村生活习惯和江南有很多不同,赵一曼尽量克服各种困难,与群众打成一片。她一面在群众家里帮助妇女烧火做饭、看孩子、补衣服,一面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很快把抗日妇女会组织起来,并领导妇女们给抗日游击队做军衣、军鞋、送情报,支援游击队打仗。她还冒着生命危险,进入珠河县城,把地下党从各处弄来的枪支弹药装在大粪车里运到城外,交到游击队手里。
1935年春,赵一曼被任命为哈尔滨铁北区委书记,她深入到滨绥铁道北侯林乡一带,积极发动群众进行抗日斗争,并组织起一支农民自卫队。这支队伍在与日军的交锋中越战越强,不断壮大,后来被改编成地方游击连,配合赵尚志领导的部队作战。同年秋,珠河根据地遭到敌人的残酷烧杀,县委决定将赵一曼带领的游击连编入抗联部队二团,赵一曼担任团政委,率领二团留在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牵制敌人兵力。
落入魔掌
由于敌人的疯狂进攻,二团所处的环境一天比一天困难。1935年11月15日,赵一曼和团长王惠同带领五十多名战士在哈尔滨铁北左撇子沟附近被日军包围,突围时队伍被打散,王团长负伤,赵一曼左手腕负伤。她和几名战友一起,潜入小溪北沟空房里养伤,后被特务探知。11月22日上午,敌人包围了他们的驻地,战斗中战友牺牲,赵一曼左大腿骨打断,昏倒被俘,被敌人用一辆牛车运往县城。
当时,伪滨江省警务厅特务科外事股长大野泰治正在珠河县谋划搜捕抗日人员,他见赵一曼伤势很重,怕她很快死去,就连夜进行审讯。敌人不断地折磨赵一曼,用马鞭子抽打她左腕的伤口,又用鞭杆狠戳赵一曼腿部伤处,赵一曼疼得死去活来。但不管敌人怎样威逼利诱,她丝毫没有动摇。敌人感到对赵一曼这样坚强的人用刑是不会得到什么的,于是便加紧刑讯其他被关押的人,这才初步认定她是“一个以珠河为中心,把三万多农民坚固地组织起来的中心指导者”。
对这样一个重要人物,敌人怎肯轻易放过!5天后,她被带到哈尔滨,关押在伪滨江省警务厅地下室看守所里。伪滨江省警务厅特务科研究了大野审讯赵一曼的情况,知道赵一曼腿部伤口已经溃烂化脓,生命垂危。为了得到重要的口供,日寇把赵一曼送到了哈尔滨市立医院监视治疗。
为赵一曼治伤的张柏岩,是一位有爱国思想的医生,他对赵一曼治疗特别认真。三个月以后,赵一曼的腿伤好转,已能拄着拐杖在院子里散步。敌人见她伤势好转,为了便于审讯,于1936年4月上旬,把她从人多的大病室转移到单人病房。
赵一曼根据几个月的观察和接触,认为三个看守警察中,老实正派、有民族感的董宪勋是可以争取的。于是她便主动和他谈话,向他讲了很多道理,终于把他争取过来。同时,赵一曼也将看护她的女护士、17岁的韩勇义争取过来,然后他们三人到一块,誓约一定共同行动,一切听从赵一曼指挥。
这期间,敌人又对赵一曼进行审讯,不断地毒打她,折磨她。但赵一曼仍旧没有低头,她的坚强精神深深地教育着韩勇义和董宪勋,他们决心帮助她早日逃走。经过周密研究和准备,1936年6月28日夜里,韩勇义和董宪勋把赵一曼背出医院后门,坐上雇来的小汽车,开到郊区文庙附近。下了车,赵一曼又坐上了事先等在这里的小轿子,于第二天早晨来到阿城县境内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董元策的家里。经董元策帮助,当夜他们又坐上该村群众魏玉恒的马车奔往山区去寻找游击队。
慷慨就义
6月29日早晨,敌人发现赵一曼逃走,立刻组织大批人马四处搜查。他们知道赵一曼腿伤未好不能行走,必定得坐车,于是对汽车、马车加紧盘查,终于知道了赵一曼的逃走方向。6月30日凌晨5时,赵一曼等乘坐的马车来到离游击区只有二十多里的李家屯附近,被敌人追上。刚脱离虎口的赵一曼,又落入了敌人的魔掌。
赵一曼等被带回哈尔滨,关进市警察厅刑事科。警察厅特务科的日本特务、特高股长林宽重(外号林大头)亲自出马审讯赵一曼,凶手们施用了各种酷刑想让赵一曼开口,但均未得逞。
1936年7月末,伪滨江省警务厅决定把赵一曼送回她战斗过的珠河县处死“示众”。8月2日凌晨,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的火车,她知道最后的时刻要到了,心情反而很平静。她希望给儿子留下遗言,就从押送她的敌兵那里要了笔纸,写下了如下遗书:
“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就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到了珠河县,赵一曼又被敌人放到了一辆马车上“游街”,最后在在小北门外的刑场上壮烈牺牲。那年,她只有31岁。
新中国成立后,赵一曼的英名传遍全国。她的事迹首先陈列在东北烈士纪念馆里,哈尔滨市将她战斗过的一条街道“山街”改名为一曼大街。朱德、宋庆龄、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都为赵一曼题过词。
赵一曼的家乡——四川宜宾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抗战女英雄,在宜宾翠屏山公园中央修建了赵一曼烈士纪念馆,并将其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此同时,在赵一曼的母校——宜宾市第二中学,赵一曼的塑像矗立在校园内各个醒目的地方,鼓舞着青少年一代从小树立对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整个校园都洋溢着一种爱国主义的精神。
(注:本文部分资料和图片由宜宾市赵一曼烈士纪念馆提供,特此致谢)
今年10月25日,是革命先烈赵一曼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人们不会忘记这位为中国抗战献出生命的女英雄。
女校精英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字淑宁,1905年10月25日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北部白杨嘴村。赵一曼参加革命后用名一超,在东北从事抗日斗争时化名赵一曼。
赵一曼的父母亲育有六女三男,赵一曼排行为七,八岁时,赵一曼入“私塾”学习,13岁时父亲去世,家里由大哥掌管。
“五四”运动爆发后,赵一曼的大姐夫、革命青年郑佑之在家乡进行革命活动。受姐夫的熏陶,赵一曼接受了新思想,渴望到城里学校读书。这个想法受到哥嫂坚决反对,赵一曼把自己的感受写成一篇题为《被兄嫂剥夺了求学权利的我》的文章,用“一超”的笔名,发表在向警予主编的《妇女周报》上。这篇长达三千多字的文章发表后,受到许多进步青年的声援和支持,当地的共青团组织立即与赵一曼取得了联系。
在团组织和郑佑之的引导下,赵一曼于1924年上半年加入了青年团组织。1925年10月,赵一曼在宜宾白花志正式成立了团支部,并任支部书记。同年12月13日,白花志妇女解放同盟会成立大会召开,赵一曼的二姐李坤杰被推选为会长,赵一曼担任文书,具体负责会务工作。妇女解放同盟会成立后,积极为妇女办事,成立义务女校,受到妇女群众拥护,会员很快发展到180多人。
1926年2月,赵一曼考入宜宾女子中学(现宜宾市第二中学)读书。在宜宾女中,赵一曼思想活跃,积极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并把自己订的《妇女周报》送给大家看,不久就被选为女中学生会常委兼交际股股长。宜宾妇女联合会成立时,她又当选为妇联常委会主席。
此时宜宾开始建立党组织,赵一曼因政治上比较成熟,又担任共青团宜宾地委妇女委员的重要职务,很快又入了党,并担任起宜宾妇联和学联党团书记。之后,适值黄埔军校招生,党组织为培养赵一曼,同意她去投考该校。
赵一曼从此远离家乡。
奔赴东北
1927年1月,赵一曼考入黄埔军校,为第六期学员。不久,按照党组织安排,赵一曼脱下军装,转移到上海。1927年9月,党组织又派她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到莫斯科后,赵一曼和在大学班学习的原黄埔军校学生、中共党员陈达帮接触较多,产生了爱情,并于1928年4月结了婚。
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期间,赵一曼一直患有的肺病加重,身体非常衰弱,党组织考虑苏联寒冷的气候对她的病情不利,同时因国内形势的需要,便决定让她提前回国工作。赵一曼于1928年冬回到上海,接着到湖北宜昌建立地下交通站。
1929年2月1日,赵一曼即将临产,房东老太却撵她搬家。原来宜昌一带有个风俗,妇女在哪里怀的孕,孩子就得生在哪里,否则不吉利。赵一曼无处安身,眼看孩子就要生在街上,此时多亏一位好心的搬运工收留,腾出自己的半间棚子,并让他的妻子护理接生,才使赵一曼平安生下了儿子,赵一曼为儿子取名“宁儿”。
在紧张的工作中,赵一曼感到带着孩子实在不方便,便将孩子送到陈达邦的堂兄陈岳云家里抚养。此后,他们母子天各一方,再也没有见过面。
“九·一八”事变后,党中央派出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从事抗日斗争,赵一曼就是其中一个。1932年春,赵一曼辗转来到沈阳,在大英烟草公司和纺织厂做女工工作。同年秋,党组织又派她到哈尔滨,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1933年10月又兼任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期间赵一曼曾参加领导1933年春天的哈尔滨电车工人大罢工,取得胜利。又与中共海伦县支部书记李辉、抗日游击队负责人孙玉久等一起,组织队伍袭击当地的伪自卫团,击毙团总团占山等十余人,有力地推动了哈北地区抗日斗争。
1934年春,哈尔滨党组织遭到敌人破坏,满洲省委决定赵一曼转移到外地工作。7月,赵一曼到了哈尔滨东南山区的珠河(今尚志)县抗日游击区,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县委特派员和妇女会负责人。
东北农村生活习惯和江南有很多不同,赵一曼尽量克服各种困难,与群众打成一片。她一面在群众家里帮助妇女烧火做饭、看孩子、补衣服,一面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很快把抗日妇女会组织起来,并领导妇女们给抗日游击队做军衣、军鞋、送情报,支援游击队打仗。她还冒着生命危险,进入珠河县城,把地下党从各处弄来的枪支弹药装在大粪车里运到城外,交到游击队手里。
1935年春,赵一曼被任命为哈尔滨铁北区委书记,她深入到滨绥铁道北侯林乡一带,积极发动群众进行抗日斗争,并组织起一支农民自卫队。这支队伍在与日军的交锋中越战越强,不断壮大,后来被改编成地方游击连,配合赵尚志领导的部队作战。同年秋,珠河根据地遭到敌人的残酷烧杀,县委决定将赵一曼带领的游击连编入抗联部队二团,赵一曼担任团政委,率领二团留在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牵制敌人兵力。
落入魔掌
由于敌人的疯狂进攻,二团所处的环境一天比一天困难。1935年11月15日,赵一曼和团长王惠同带领五十多名战士在哈尔滨铁北左撇子沟附近被日军包围,突围时队伍被打散,王团长负伤,赵一曼左手腕负伤。她和几名战友一起,潜入小溪北沟空房里养伤,后被特务探知。11月22日上午,敌人包围了他们的驻地,战斗中战友牺牲,赵一曼左大腿骨打断,昏倒被俘,被敌人用一辆牛车运往县城。
当时,伪滨江省警务厅特务科外事股长大野泰治正在珠河县谋划搜捕抗日人员,他见赵一曼伤势很重,怕她很快死去,就连夜进行审讯。敌人不断地折磨赵一曼,用马鞭子抽打她左腕的伤口,又用鞭杆狠戳赵一曼腿部伤处,赵一曼疼得死去活来。但不管敌人怎样威逼利诱,她丝毫没有动摇。敌人感到对赵一曼这样坚强的人用刑是不会得到什么的,于是便加紧刑讯其他被关押的人,这才初步认定她是“一个以珠河为中心,把三万多农民坚固地组织起来的中心指导者”。
对这样一个重要人物,敌人怎肯轻易放过!5天后,她被带到哈尔滨,关押在伪滨江省警务厅地下室看守所里。伪滨江省警务厅特务科研究了大野审讯赵一曼的情况,知道赵一曼腿部伤口已经溃烂化脓,生命垂危。为了得到重要的口供,日寇把赵一曼送到了哈尔滨市立医院监视治疗。
为赵一曼治伤的张柏岩,是一位有爱国思想的医生,他对赵一曼治疗特别认真。三个月以后,赵一曼的腿伤好转,已能拄着拐杖在院子里散步。敌人见她伤势好转,为了便于审讯,于1936年4月上旬,把她从人多的大病室转移到单人病房。
赵一曼根据几个月的观察和接触,认为三个看守警察中,老实正派、有民族感的董宪勋是可以争取的。于是她便主动和他谈话,向他讲了很多道理,终于把他争取过来。同时,赵一曼也将看护她的女护士、17岁的韩勇义争取过来,然后他们三人到一块,誓约一定共同行动,一切听从赵一曼指挥。
这期间,敌人又对赵一曼进行审讯,不断地毒打她,折磨她。但赵一曼仍旧没有低头,她的坚强精神深深地教育着韩勇义和董宪勋,他们决心帮助她早日逃走。经过周密研究和准备,1936年6月28日夜里,韩勇义和董宪勋把赵一曼背出医院后门,坐上雇来的小汽车,开到郊区文庙附近。下了车,赵一曼又坐上了事先等在这里的小轿子,于第二天早晨来到阿城县境内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董元策的家里。经董元策帮助,当夜他们又坐上该村群众魏玉恒的马车奔往山区去寻找游击队。
慷慨就义
6月29日早晨,敌人发现赵一曼逃走,立刻组织大批人马四处搜查。他们知道赵一曼腿伤未好不能行走,必定得坐车,于是对汽车、马车加紧盘查,终于知道了赵一曼的逃走方向。6月30日凌晨5时,赵一曼等乘坐的马车来到离游击区只有二十多里的李家屯附近,被敌人追上。刚脱离虎口的赵一曼,又落入了敌人的魔掌。
赵一曼等被带回哈尔滨,关进市警察厅刑事科。警察厅特务科的日本特务、特高股长林宽重(外号林大头)亲自出马审讯赵一曼,凶手们施用了各种酷刑想让赵一曼开口,但均未得逞。
1936年7月末,伪滨江省警务厅决定把赵一曼送回她战斗过的珠河县处死“示众”。8月2日凌晨,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的火车,她知道最后的时刻要到了,心情反而很平静。她希望给儿子留下遗言,就从押送她的敌兵那里要了笔纸,写下了如下遗书:
“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就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到了珠河县,赵一曼又被敌人放到了一辆马车上“游街”,最后在在小北门外的刑场上壮烈牺牲。那年,她只有31岁。
新中国成立后,赵一曼的英名传遍全国。她的事迹首先陈列在东北烈士纪念馆里,哈尔滨市将她战斗过的一条街道“山街”改名为一曼大街。朱德、宋庆龄、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都为赵一曼题过词。
赵一曼的家乡——四川宜宾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抗战女英雄,在宜宾翠屏山公园中央修建了赵一曼烈士纪念馆,并将其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此同时,在赵一曼的母校——宜宾市第二中学,赵一曼的塑像矗立在校园内各个醒目的地方,鼓舞着青少年一代从小树立对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整个校园都洋溢着一种爱国主义的精神。
(注:本文部分资料和图片由宜宾市赵一曼烈士纪念馆提供,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