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比较中国和澳大利亚高校学术诚信教育,需要对国内外学术诚信教育认识的误区予以审视.通过对学术诚信现象的考察,剖析中澳高校学术诚信教育的差异与共识,从中西方高校学生的学业发展过程中找出差异产生的根源.对我国高校学术诚信教育的理念定位进行再思考,从而从中国高校实际的视角出发,思考澳大利亚高校学术诚信教育的合理要素如何被创新性吸收.
【机 构】
: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较中国和澳大利亚高校学术诚信教育,需要对国内外学术诚信教育认识的误区予以审视.通过对学术诚信现象的考察,剖析中澳高校学术诚信教育的差异与共识,从中西方高校学生的学业发展过程中找出差异产生的根源.对我国高校学术诚信教育的理念定位进行再思考,从而从中国高校实际的视角出发,思考澳大利亚高校学术诚信教育的合理要素如何被创新性吸收.
其他文献
随着移动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学习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针对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利用物联网优势,文章构建了一种混合式移动学习模式,以提高学习者的移动学习效果,满足学习者交流合作和个性化学习需求.并以物联网混合式移动学习模式为指导,构建了一个更为科学、个性和智能的混合式移动学习平台,该平台不仅集成了在线教学、自主学习、视频通信、分组学习、统计分析等多种功能,还构建了多维教学评价指标,从而实现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近年来,学业负担过重、校外培训课程过多,引发青少年身体健康状况下滑、心理问题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逐年攀升等问题,随之而来的还有家长的巨大经济、精神压力和教育培训机构的“内卷化”、过度资本化,“双减”政策势在必行.“双减”政策不仅给学生减负、家长减压,更是对教育格局和教育观念的大变革,是坚持义务教育社会主义方向和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有效推进“双减”政策落地、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必须打好组合拳:政府、教育部门坚持统筹规划、综合施策;学校重视提质增效、彰显特色;民办教育回归教育初心、探索教育新模式;家庭与社
敦煌文献《故圆鉴大师二十四孝押座文》体现了唐末五代乃至北宋初年的民间孝道观念.其作者圆鉴大师大力倡导子女应当尽孝于自己的父母,为此他特别重视处理好父母与妻子、兄弟与亲戚、生养与死葬等几种家庭关系,并将孝心视为真菩萨、大道场、成佛之本.这篇《押座文》具有强烈的儒佛融合意蕴,同时也反映了这种孝道观念从中原向西域的传播.
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横空出世,再次燃起了国人对国产动画的信心.它重现了西游故事,但是在孙悟空的外形、性格以及斗争精神等的设定上,与《大闹天宫》有着明显差异,赋予曾经“大义至上”的完美英雄孙悟空更多“人性”和“个性”,使其成为最具现代意义和精神价值的猴王形象.
对“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的内涵,历代名家注释均认为是子女必须坚持父亲强加于子女之志来行事,才能称为孝.本文结合《论语》全文中关于“道”“仁”“学”“志”等的内容,将孝纳入孔子“仁”之思想来分析,得出孔子的孝是以仁为旨归,注重的是养志之孝,而养志之孝就必须首先通过学习,加强自身的修身养性,然后志于学、志于道、志于仁,才能真正实现“人之大行”.由此认为,此句的涵义乃是指子女在三年守丧期间,不改父亲在世时,自身所志之道,这就可成为孝了.
莎士比亚在《亨利四世》中赋予福斯塔夫以浓墨重彩,让人们把更多的注意力聚焦在了福斯塔夫身上.就连亨利四世本人,在《亨利四世》中也不过屈占寥寥几笔.莎士比亚此番笔触恰是其真正意图的隐身.从亨利四世到亨利五世所描述的过程是神圣秩序的破坏与重建的过程,福斯塔夫和霍茨波不过是哈尔王子借以蓄势的工具人,他们的喧闹声无法掩盖的是逐渐壮大起来的亨利五世的魅影.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批评来看,以湖北工程学院为主要拍摄地的青春励志公益电影《毕业之前说再见》刻画了面临高考的男主人公温柏欢由于父母离异造成家庭创伤,心灵充满偏激与仇恨,如何在诸多外在因素的帮助下,最终完成心灵修复.创伤具有延宕与重复的特点.创伤的延宕性体现为父母离异使男主人公养成偏激与攻击性的性格,使他对创伤给其人生造成后果的危害性浑然不觉.创伤的重复性体现为男主人公永远执着于过去的创伤性事件而无法健康成长并对世界充满仇恨.最后男主人公通过朦胧爱情、温暖友情与温馨亲情的帮助,因父母离异造成的心灵创伤最终完
莫言娴熟运用互文性情节的目的 ,在于意义蕴涵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对照.这种互文性表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现文本与“他者”文本的情节互文的相向性,指的是正在创作的小说中的某个情节与“他者”文本中的情节互文上;二是现文本与“他者”文本的情节互文的相斥性,采取对立或反讽的方式,对相关的互文情节进行逆向的反思和评判;三是前后文本的情节互文的自我指涉性,即指体现在目前自己创作的与以前发表的小说之间情节的互文上.在理解莫言的互文性情节的时候,也要在真实的文本和虚构的文本、社会的大文本与文学的小文本、前文本与后文本之
红色文化微党课作为新兴的党课教育形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党课缺乏生动性、吸引力和实效性低等弊端,而且可以丰富微党课的内容,使党课形式新颖.本研究通过重新思考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结合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探索红色文化微党课实践育人的新路径,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为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新思路.
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下,社交媒体出现,为大学生获取海量信息资源提供了新渠道,成为大学生获取政治信息、进行政治交流的主要平台,对大学生政治认同产生深远的影响.政治认同是日常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在复杂多样的社交媒体境遇下深化大学生政治认同,需要社会各个系统共同发力,利用社交媒体的优势来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水平.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对于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社交媒体环境下及时把握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特点,有效引导大学生正向的政治认同,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