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煽情艺术巧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c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几何时。本来可以感染学生的语文课堂变成肢解课文的地方,教师不停唠叨的是中心、结构、关键语句。教师面无表情,照本宣科;学生无精打采,瞌睡连连。这不该是我们应有的语文课堂。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自我牺牲让人敬佩的《斑羚飞渡》;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达观豁达:有考白了少年头,中举后喜极而疯的让人悲叹的范进……这些丰富多样的内容,许许多多的经典篇章,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学会适时煽情,通过情感的传递去影响学生,以达到最好的课堂效果。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是心理交换的过程。教师进入意境,情感充沛的讲授,会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
  情感因素首先有利于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教材中选编的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都传达着作者的真情实感,教师要努力运用课文中蕴含的感情去叩击学生的心弦,教者有情趣,学生才会有兴趣。一堂好的语文课,理应是充满“美”的。其次情感因素还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学本是一种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其中师生间存在着两条交织在一起的信息交流回路:知识信息交流回路和情感信息交流回路。只有当两条回路都畅通无阻时,师生间互相信任、尊重与支持,彼此形成一种默契,这样教学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另外,情感因素还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青少年正处在情感迅速发展的时期,需要教师正确地去引导他们去理解一切美好的东西,接受美的熏陶,追求事物的内在美并奋发努力去创造美,学生的全面发展呼唤着情感。
  “煽情”艺术表现在教师根据课堂的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技巧。
  引——引导学生从平静状态进入一个情感涌动的境界。
  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提问、援引现实生活、生动形象的语言等手段唤起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把学生的“情”调动起来,使学生进入积极思维、兴趣高涨的氛围中。
  在上《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时,我问学生至高无上的皇帝应该有什么样的新装?学生大多认为皇帝的新装应该是富丽华贵的。学生回答之后我让学生看捅图,学生很快发现图中的皇帝是没有穿衣服的,继而哄堂大笑。我再让他们去课文中寻找皇帝不穿衣服的原因。于是这节课在学生的笑声中开始,在他们的探求欲中开始。
  传——教师以情传情。让学生在教师情感的感染下乐于学习。
  教师的态势以及语气、语调的各种表现,既是不同教学内容的自然流露,也是教学情感的具体化。根据课文的内容,教师的手势、眼神、表情都可以有不同的变化。讲授情感快乐的课文,教师可以面带微笑,语气轻快。讲授气氛有些凝重的课文,教师神情也应变得严肃,语调随之有相应的变化。比如《最后一课》这篇课文,文章贯穿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还有对即将不能学习自己国家语言的悲痛之情。试想一下,教师如果面带微笑讲解,这与课文的内容就会格格不入,无法让学生正确理解文章主旨。这时教师就应该语气低沉,语速稍缓慢,来突出文章情感。在结尾处韩麦尔先生做了一个手势,教师还可以在此时模拟该手势,再配上相应的表情,把学生带入到具体的情境中去,帮助教学。
  一位教师讲授《变色龙》时泛读课文,他通过言语表情模仿人物的语气、神态,表达内心的情感。同时伴随播放带有笑声的录音,每读到令人发笑之处,复读机里便传出一阵笑声。学生受到感染,在充溢着讽刺喜剧效果的氛围中,学生充分理解了“变色龙”的深刻含义。
  激——不断地激发情感,使课堂教学形成许多小高潮。
  课堂教学内容多,环环相扣,一波三折,节奏感强,教师应抓住时机“激”情,把课堂教学向前推进。
  上《口技》这篇课文时,口技表演分为三个阶段。一家人由睡到醒,观众尚能自持。接着一家人由醒复睡,观众融人情境。最后大火突起,气氛紧张,观众不能自持,“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在讲析中我先让学生疏通文意,有表情朗读。再选出一部分学生模仿口技表演,其余学生扮演观众,表演观众的表现。学生们的模仿虽然达不到演员的水平,可也有模有样,在此基础上再让他们背诵全文就简单多了。最后,我播放了一段口技录音,让学生结合听时感受。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进行片段作文训练,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教师的煽情还可以体现在教室的布置上。我上综合实践课《戏曲大舞台》时,就在教室里贴上了学生在课前制作的脸谱。一进教室,浓郁的戏曲氛围扑面而来。由于是学生亲手制作的,教师展示了他们的作品,他们很高兴,上这节课也就分外认真和开心。
  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在着装上有所讲究。不同的课文配以不同的服饰,也能带动教学。比如《春》,教师可以选择色彩明亮的衣服,比如绿色,生机盎然,与课文意境切合。
  语文教材是美的天地,是情感的海洋。教师必须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把作者寄寓作品中的情感化为自己的情思,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主持人,可也是主持人。煽情艺术把握得当,会让学生感到自然,情真意切。动情点选得适当,“煽情”适度,体现在教学中就是放与收相结合,放得开,收得拢。语文教师巧用“煽情”艺术,可有四两拨千斤之效。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不同负荷剂量替考拉宁治疗血液病患者合并苹兰阳性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血液科合并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82例随机分成3组.A组(n=28)给予替考拉宁负荷剂量40
摘要:案例教学正在成为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新宠”,它在教师教育领域中有着独特的价值。本文以小学数学教法培训的实践为例,探讨了案例教学在少数民族双语师资培训中的应用,认为案例教学是提高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水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案例教学 双语教师专业发展 途径    提高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水准,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聚焦点。近年来,国际教师教育研究表明:教师培训采用“基本课程+案例教学+实
摘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本文基于对自主学习性质的细致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理念的深入研究,探索了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英语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更应该通过探索吸收现代教学理论和普遍公认的教学理念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通过承担起教学活动中不同场合的多重职责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格,重视自我终身的职业发展。  关键词:自主学习 职业理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活血化瘀方对兔颈动脉内膜损伤后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合成的影响,探讨其确切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球囊导管损伤兔颈动脉复制再狭窄动物模型,运用血管造影、常规病理学、电镜技术和免疫组化法,观察第1、2、4周不同时问点的兔颈总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病理形态、超微结构和对增殖细胞核抗原合成的影响。 结果:模型对照组的内膜损伤程度主要表现为管腔面积缩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新一轮课改的亮点。它适应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价值追求。研究性学习在社会文化和社会期待、新课堂的价值理念,以及教育评价和教育管理等各方面对教师的课堂行为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转变课堂行为。教师必须在角色、课堂教学行为和课堂管理行为做出适应研究性学习的改变。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教师 课堂行为    中国当前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和转型——由
多目标追踪的主要任务是在给定图像序列中,获取每帧图像中目标的信息,并将图像序列中的目标关联起来.在高速公路的视频检测中,需要对视频序列中检测出来的车辆进行追踪,它是车流量统计、异常事件检测等工作的基础.本文提出一种简化高效的多目标追踪方法,在关联运动物体位置、交并比(IOU)的基础上,增加了颜色特征,并且使用无损卡尔曼滤波进行位置修正.这种追踪方法可以有效地处理目标遮挡、丢失问题.算法实现简便、运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之风的吹动下。各个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新课程教学试验,其中搞得风风火火的是很多教师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发展联想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然而,多媒体教学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如何实现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仍然是一个大家都在探索的新课题。  关键词:多媒体 信息技术 矛盾    现在很多老
摘要:本文结合现行的苏教版牛津英语教材的特点,列举了两个课堂和课外活动实例。探讨了对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英语兴趣 苏教版牛津英语教材 课堂实例 课外活动实例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摘要:以培养小学教师为主的小学教育专业。在大专阶段,它的教育目标与教学对象决定了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必须有着自己的特色,教师要因材施教,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和审美教育,变革考试方式。  关键词:小教大专 现当代文学课 教学研究    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重要基地。小教大专培养的学生将来是小学阶段的骨干教师,在大专阶段的教学中。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处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