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班级文化是学校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阶段这样一个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显得更为重要。通过调动学生参與的内部建设,再配合以物理人文环境,良好人际关系以及班主任的积极引导等外部建设,内外结合、双管齐下,共同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是打造一个健康、文明、有活力的现代班级的有效方式,也是现代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 初中班级;文化建设;学生人格培养
我们知道,要激励一个集体,必须形成大家共同拥有的希望和追求,正是这种追求和希望,能团结大家、激励大家、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当这种局面形成时,这个团体就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毅力。所以在班级建设时,班主任必须引导全班教师和学生共同繁荣班级精神文化。
一、初中班级文化建设
1、建立健全评价体系,正确看待名次。在如今的巨大的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生以及家长过分看重分数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一切以分数的高低为评判标准,这成为了班级文化建设的首当要害。奖罚分明,良性竞争。教职工作者应该努力使得孩子明白分数不是学习唯一的动力,不要有意或无意在班级里过分表扬那些分数极高,名次极高的同学。学生学习的能力参差不齐,对于面对考试的能力也自是自有高低,教师们应该重视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学习的劳动成果,只要有一点进步,便可酌量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们要欣赏学生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只要学生们的行为是诚信,友爱,和善的我们就要鼓励。老师对于的学生的成果肯定至关重要。学生是单纯的,老师的言语用词,深深地影响着学生今后的未来发展。对于学生的评价要综合考虑,不能片面的定论。
2、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学习是一个快乐的过程,不是枯燥乏味的。班级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的舞台,在这个舞台里,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讨问题,一起修养身性。营造出一个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会使得学生真正的“亲其师,信其道”,然后拓宽学生的视野,承认学生的差异,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在班级这一舞台上创造性地学习、生活。同时激发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加强同学之间的团结与进步,当一种“班荣我荣,班辱我辱”的观念在大家的心头暗暗扎根时“,学比先进,迎头赶上”的意识也会与日俱增。
二、关于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1、加强认知教育,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个体调控行为的最高层次的参照系。人格,实质上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日常生活上的“外演”与展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推动优良人格形成的精神动力,也是构成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格教育中如能很好地解决了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问题,也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其人格健康发展的动力机制。
2、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促进学生自我肯定。现代青少年人格结构中普遍地少了进取锐气,其原因就是少了“自尊、自重、自强”,少了对健全人格渴望与追求的最重要的内部动力。所以,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组织有针对性的创造活动、志趣活动以及有助于个体特长发挥的活动,激励和推动学生去获得成功,使他们从小就充满自信心、自豪感和成就欲,逐渐克服和消除他们人格结构中的自卑、懦弱、不敢进取等消极特征。
3、积极组织交往活动,拓宽学生心理空间。人格教育,需要在更广阔范围内组织学生进行交往学习。丰富多彩的交往不仅可以扩充认知领域,优化认知结构,增进相互理解,而且可以开阔胸怀,淡化冲突,净化不良情绪。健全的人格总是离不开交往的,离群独居必然导致心胸狭窄,互不沟通往往滋生疑虑心理和对立情绪。因此,一定要注重学生社交意识和社交能力的培养,可有计划地组织文娱联欢、体育竞赛、社会调查等活动,从中增强他们主动社交的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交习惯,锻炼其社交能力,为形成健全人格奠定基础。
4、增强学生人格建构意识,引导学生自我完善。人格教育是强化与内化的统一,需要学生具备强烈的自我构建意识。人格的塑造过程,实质上就是个体心理结构的“自组织”过程。青少年只有具备了自我建构人格的明确要求和强烈愿望,并主动寻找自身人格中的弱点,积极探索有效方法去攻克这些弱点,教育才卓有成效。为此,应努力设法增强学生人格建构意识,使他们懂得健全人格是个体主动建构的结果;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自我建构的有效方法和技巧,严于解剖自己,再选择有效途径去克服弱点,提出自我改造的设想和措施;指导学生针对自身弱点有选择地投身社会实践,从知行统一的角度来完善人格等。
5、重视对人格缺陷学生的心理辅导与训练,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对于有人格缺陷的学生,学校和教师要给予特殊的关怀和指导,一方面要帮助他们意识到自身有人格缺陷,认识到其深刻危害性,产生致力消除缺陷的信心和紧迫感;还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强化他们的某些心理素质,提高某些心理素质的水平,影响和促进那些不良人格品质向良好方向发展,直至逐渐形成健全人格。
总之,文化是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有自己的特有文化。有文化的国家才会有发展前进的精神动力;有文化的民族才有可能成为优秀的民族;因此一个有强大学习力的班级必是有文化氛围的班级。由此可见,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孟令川.班级文化建设小议[J].黑河教育,
2011(03):64~79
[2] 陈瑞琳.新课改下如何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J].内蒙古教育,2009(22):25~36
[3] 高茹.润物细无声——班级文化建设例说
[J].教书育人,2011(16):46~77
[4] 田恒平.谈班级标识文化的建设[J].班主任,2009(02):24~42
关键词: 初中班级;文化建设;学生人格培养
我们知道,要激励一个集体,必须形成大家共同拥有的希望和追求,正是这种追求和希望,能团结大家、激励大家、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当这种局面形成时,这个团体就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毅力。所以在班级建设时,班主任必须引导全班教师和学生共同繁荣班级精神文化。
一、初中班级文化建设
1、建立健全评价体系,正确看待名次。在如今的巨大的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生以及家长过分看重分数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一切以分数的高低为评判标准,这成为了班级文化建设的首当要害。奖罚分明,良性竞争。教职工作者应该努力使得孩子明白分数不是学习唯一的动力,不要有意或无意在班级里过分表扬那些分数极高,名次极高的同学。学生学习的能力参差不齐,对于面对考试的能力也自是自有高低,教师们应该重视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学习的劳动成果,只要有一点进步,便可酌量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们要欣赏学生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只要学生们的行为是诚信,友爱,和善的我们就要鼓励。老师对于的学生的成果肯定至关重要。学生是单纯的,老师的言语用词,深深地影响着学生今后的未来发展。对于学生的评价要综合考虑,不能片面的定论。
2、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学习是一个快乐的过程,不是枯燥乏味的。班级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的舞台,在这个舞台里,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讨问题,一起修养身性。营造出一个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会使得学生真正的“亲其师,信其道”,然后拓宽学生的视野,承认学生的差异,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在班级这一舞台上创造性地学习、生活。同时激发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加强同学之间的团结与进步,当一种“班荣我荣,班辱我辱”的观念在大家的心头暗暗扎根时“,学比先进,迎头赶上”的意识也会与日俱增。
二、关于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1、加强认知教育,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个体调控行为的最高层次的参照系。人格,实质上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日常生活上的“外演”与展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推动优良人格形成的精神动力,也是构成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格教育中如能很好地解决了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问题,也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其人格健康发展的动力机制。
2、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促进学生自我肯定。现代青少年人格结构中普遍地少了进取锐气,其原因就是少了“自尊、自重、自强”,少了对健全人格渴望与追求的最重要的内部动力。所以,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组织有针对性的创造活动、志趣活动以及有助于个体特长发挥的活动,激励和推动学生去获得成功,使他们从小就充满自信心、自豪感和成就欲,逐渐克服和消除他们人格结构中的自卑、懦弱、不敢进取等消极特征。
3、积极组织交往活动,拓宽学生心理空间。人格教育,需要在更广阔范围内组织学生进行交往学习。丰富多彩的交往不仅可以扩充认知领域,优化认知结构,增进相互理解,而且可以开阔胸怀,淡化冲突,净化不良情绪。健全的人格总是离不开交往的,离群独居必然导致心胸狭窄,互不沟通往往滋生疑虑心理和对立情绪。因此,一定要注重学生社交意识和社交能力的培养,可有计划地组织文娱联欢、体育竞赛、社会调查等活动,从中增强他们主动社交的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交习惯,锻炼其社交能力,为形成健全人格奠定基础。
4、增强学生人格建构意识,引导学生自我完善。人格教育是强化与内化的统一,需要学生具备强烈的自我构建意识。人格的塑造过程,实质上就是个体心理结构的“自组织”过程。青少年只有具备了自我建构人格的明确要求和强烈愿望,并主动寻找自身人格中的弱点,积极探索有效方法去攻克这些弱点,教育才卓有成效。为此,应努力设法增强学生人格建构意识,使他们懂得健全人格是个体主动建构的结果;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自我建构的有效方法和技巧,严于解剖自己,再选择有效途径去克服弱点,提出自我改造的设想和措施;指导学生针对自身弱点有选择地投身社会实践,从知行统一的角度来完善人格等。
5、重视对人格缺陷学生的心理辅导与训练,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对于有人格缺陷的学生,学校和教师要给予特殊的关怀和指导,一方面要帮助他们意识到自身有人格缺陷,认识到其深刻危害性,产生致力消除缺陷的信心和紧迫感;还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强化他们的某些心理素质,提高某些心理素质的水平,影响和促进那些不良人格品质向良好方向发展,直至逐渐形成健全人格。
总之,文化是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有自己的特有文化。有文化的国家才会有发展前进的精神动力;有文化的民族才有可能成为优秀的民族;因此一个有强大学习力的班级必是有文化氛围的班级。由此可见,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孟令川.班级文化建设小议[J].黑河教育,
2011(03):64~79
[2] 陈瑞琳.新课改下如何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J].内蒙古教育,2009(22):25~36
[3] 高茹.润物细无声——班级文化建设例说
[J].教书育人,2011(16):46~77
[4] 田恒平.谈班级标识文化的建设[J].班主任,2009(02):2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