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东山 海量风光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de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贝丘遗址”“文峰拱秀”“第一奇石”“海上动物园”……
  在福建省东山岛,这座全省第二全国第六大岛之上,目之所及之自然景观,既有古朴之秀又兼具慧中之雅且网络蹿红,不胜枚举,让你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乘著秋高气爽,白露为霜之际,笔者领略了极具文旅特色的东山海量风光。
  一
  这些“海量”的大自然赐予,悉数源自于大海之圣手,不仅可以让你游出盎然兴趣,还可以游来诸多文化意蕴,感知东山岛之神秘、神奇与神圣。东山县宣传部原副部长、文化人李鸿耀如此表达。
  他接着诠释道:有学者断言,无论是发端古远的“南岛语族”,还是佐证宝岛台湾与祖国一家的“东山陆桥”,抑或是“海上动物园”“鱼骨沙洲”,无一不是海之雕塑。
  兀立于海边,静观潮起潮涌,世事沧桑,落日溶金,苍狗白云,被誉为“天下第一奇石”的风动石与一向被文人墨客歌之咏之为“文峰拱秀”的东山第一高峰苏峰山,虽然是一处为巨石,一处为山峰,但无一不是海之神来之笔。
  因此,曾经有人感叹曰:东山,一海一世界!
  距今约4000年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贝丘遗址”,是东山海魂一个极其神奇的世界级音符。
  2007至2008年中美考古专家两度联手,在东山岛的大帽山脚下,再次将1987年秋首次发现的“贝丘遗址”,实施两次发掘,从现场发掘出了新石器时代的石器、陶制品、贝壳、鹿骨等诸多实物。
  这些距今约4500年的古人类聚居点,这些人群来自何方,缘何在此处聚居?当年参与发掘的东山博物馆原馆长、研究馆员陈立群先生介绍说,“贝丘遗址”的发掘发现,初步推断在新石器时代,东山可能生存过古人类“南岛语族”。
  而“南岛语族”,这些以海洋为生,与海洋共存的先民,自20世纪30年代起,就引起了国际考古学界的极大兴趣,考古领域也存在许多各异的假设和推论。当年,经过中美两国考古学者的联手考察,获得了大量宝贵的证据。他们初步分析表明,南岛语族极有可能是中国东南沿海福建一带,经由台湾海峡向大洋岛屿传播扩散的。
  这些饱含着神秘色彩,自然景致与人文景观兼具的双料景点,不得不让人们大开眼界,进而不断求索,以解谜团。
  二
  “文峰拱秀”“第一奇石”“海上动物园”“鱼骨沙洲”,这几处海之雕塑,无不让你叹为观止,游上百遍也不厌。
  位于“面朝大海风光秀美”东山县西埔镇冬古村的苏峰山,因其具有九十九座峰、十八胜景、奇峰异洞,而被美誉为“文峰拱秀”;是文人墨客结伴而来,驻足欣赏的佳处。
  《东山县志》载:“昔江夏侯以此山不减西蜀峨嵋山,故名苏峰山。”蔡潮于明嘉靖五年(1526年)到东山,《铜山志》载:“巡海道蔡潮称此山为漳郡第一文峰。”据传,被称为“中华游圣”的徐霞客曾经拜访过黄道周,这位一生钟情名山大川的“游圣”,对于近在咫尺的苏峰,应该没有不去造访一番的道理。
  重达200多吨,危如累卵,风吹摇晃,号称天下“第一奇石”的东山风动石,兀立于东山古城铜陵镇4A级风动石景区的北门内,举首即见,让人称奇;每位到此游览的中外客人,总想跃跃一试;亲手摸一摸,感受一下它的梦幻;亲自推一推,享受一番它的奇妙;与之合照,留下一幅它的靓影。
  三
  而惟妙惟肖,犹如神兽,镇守东山岛门户的“海上动物园”是指那四座宛如龙虎狮象的小岛屿,一旦你乘船观之,虎啸龙吟,狮子扬鬃,象鼻吸水,无不令人称奇,惊叹为鬼斧神工;犹如魟鱼、鲸鱼、虎鱼的“鱼骨沙洲”,神奇无比,惊为神作,誉之闽南秘境。
  此处名扬世界的“网红”地点在哪?尽出东海与南海交汇处的陈城镇岐下村“金凤湾”。
  近年来,东山县的宣传、文化旅游等相关部门,不仅做好这些原生态的旖旎风光的保护、修复以及整合,同时加强调研,开发抖音、自拍、微信等多种文旅衔接、文旅融合、文旅共进的产品,同时邀请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前来拍摄相关文旅专集,实现电视媒体、融媒体、传统媒体的海量播发;还采取省级、市县地方电视专题传送方式,达到文旅宣传的一个新高潮,得到中外来宾的高度认可,游客蜂拥而至。
  近日,东山县委主要领导带队前往陈城镇岐下村,实地调研“鱼骨沙洲”景区建设规划工作,现场研讨和协调有关具体事项。当地有关部门介绍,这是一处由闻名遐迩的“网红景点”,升格为高规格开发建设的景区。该县一位媒体人介绍道,像“鱼骨沙洲”这种文旅兼具,且人气旺盛的景区景点,东山至今已开发开放还有苏峰山“网红”环山路等系列景点。
  除此之外,东山还不断开发出“海滨音乐”体验、苏峰山环山游、红色旅游专线、“百里木麻黄”观光、岩雅观日出、冬古赏美景等一系列文旅产品;一年四季,均可以让游客享尽快乐,尽情畅游!
  其实,这些列举的大自然杰作,仅仅是东山这座神秘海岛上不胜枚举的自然景观之惊鸿一瞥而已。还有那“渔翁垂钓”“猴子摘桃”“石僧拜塔”“石观音”“贵子石”“钓鳌台”“水仙童隩”“美小娘洞”……不仅让你大饱眼福,更令你叹为观止。
  来吧,文旅东山,海量风光,任你遨游!你还犹豫啥呢?
其他文献
蚵仔煎是闽南语的俗称,普通话叫海蛎煎,它是福建沿海,漳州,台湾,潮汕等地区经典的传统小吃之一,是家家餐桌上一道常见的家常菜。  据民间传闻,蚵仔煎还有一则有趣的历史故事。1661年3月,郑成功从鹿儿门率领军队攻入台湾,意欲收复失土。郑军攻进台湾前,荷兰侵略军就已经把粮食藏匿起来。郑军在缺乏粮食的情况下急中生智,索性就地取材将台湾的特产蚵仔、番薯粉混合加水搅拌,再煎成大饼充饥。结果出乎意料,这道味美
期刊
2014年6月26日,诏安县被中国老年学学会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的称号,这在漳州市属首个,在福建省是第三个。这是诏安继“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青梅之乡”“中国海峡硒都”之后又一块响当当、沉甸甸、金灿灿的招牌。  如今,更值得骄傲的是,2019年5月20日,在联合国老龄所总部欧洲马耳他召开的“人口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国际会议”上,福建省诏安县被认证为“世界长寿乡”。从此,诏安拥有了第一张国际名片。而
期刊
“一月炒米香,二月炒韭菜,三月锵锵滚,四月炒米粉……”  这首童谣是我小时候最常挂在嘴边的,长大后,它也一直记在我的心里,现如今,它已经牢牢地镌刻在我的脑海里了。  近年来,每当一个人散步经过小溪的中山公园,我总会情不自禁地在临河的原小溪码头位置上驻足片刻。凝望那平静的河水,内心瞬间思潮涌动,眼前就会浮现出幼小的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坐在码头台阶上,拍着小手快乐地吟唱童谣的情景。  说起那小溪码头,老小
期刊
少年时总是反复做一个梦,梦见妈妈躺在一个星星编织成的水晶床上,那床散发出美丽的蓝光,妈妈安详温和地朝我笑。星星那梦幻般的光芒给了梦中的我一个恬静的世界,让我沉醉在唯美的遐想之中。  有人常说梦是心灵的反应,与现实相反。现在想来,大抵是那时的母亲对我太严厉,总要求我考第一名而且是100分。母亲是老师。有一回我考97分,是第一名。我兴高采烈地向母亲报喜,谁知母亲一看分数立刻皱起眉头,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
期刊
几次想动笔,写一些有关母亲的文字,因只身一人,在医院照顾因脑梗塞,导致左手、左脚瘫痪的母亲,随时被她的话语打断,而迟迟不能动笔。一会儿要挪一下身子,一会儿要弄一下被单,一会儿把她的手摆正一下,一会儿口渴了要喝水……总之,病床上的母亲,躺了几天,已经被病痛折磨得浮躁不安。  刚刚,看到母亲斜靠在床垫上,口中念诵着什么,右手在胸前,摆出拜佛的手势,她应该是在念经祈福吧?  记得刚住院的翌日早晨,已病恹
期刊
天方盘,一座刻有符号的大石盘,其中的奥秘数百年来尚未解开。这神奇之物何人所建?他就是明代大学问家黄道周。  明万历十三年(1585),黄道周出生于福建漳浦县铜山深井村。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少詹事。南明隆武(1645-1646)时,任武英殿大学士(首辅),兼吏部、兵部尚书。 1646年殉国,四年后归葬漳浦北山。黄道周一生著述宏富,书画作品独具一格,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品。而他
期刊
在我平生有限的出国经历中,参加过公务接待、也跟团出行过,但自驾游还是第一次,觉得新鲜,因此有了感想。  我此行是参加意大利南部城镇,马耳他,希腊19天自由行,是由一位旅游达人网名叫和谐的人组织的,由妻子将我纳入。之前,妻子跟着他已经分别游历了5个国家:美国、土耳其、以色列、加拿大、秘鲁(包括玻利維亚)。  我们一行18人(包括聘请一位当地就读的华人研究生当导游,主要是在语言上的沟通),抵达罗马后,
期刊
那一天,是午后,春日迟迟天晴好。琴姐从地铁口出来,戴着大口罩,提着保温袋。那里面,是卤鸡蛋,卤莲藕,卤豆干,还有轩最爱吃的卤牛肉。厨艺欠佳,常为一日三餐发愁,挑嘴的孩子们需要多种类换花样,而花样我最搞不来。  琴姐的那袋卤料,解决了那一天的晚餐,我跟轩和媛,一人一把凳子,一人一个卤蛋,坐阳台居高临下,看买菜的人们行色匆匆。小口慢品,大口咀嚼,连平时不喜的蛋黄都舔得精光。口味各异的母子三人,在晚霞满
期刊
時大时小的风雨没有扫掉游人的兴致,拎雨伞穿雨衣的游客排着长龙,一个跟一个列队进入风动石景区的时候,来了一群抬着神像游行的信徒。走在前边的我们什么也不知道,听到有人在后边嚷嚷的嘈杂声,才醒悟难怪一直有锣鼓乐声不断,转身看见一律身着蓝色长袍白色衣领的抬着神轿的信徒们一脸虔诚,游客们也即时肃穆无声,站在一边观看,信徒身上挂繁体字“龙潭关帝庙进香团”牌子,轿子上坐着的是关帝爷神像,背后插五色黑白红绿黄五面
期刊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日子跌进腊月,我的心就开始抛锚,禁不住思念起每年都给我送年豆腐的父母。虽然父亲已过世,可是那份情,却一直相思在我的心中。  自从我在城里工作后,每年过年,父母都会给我送家乡的年豆腐。父亲当年是生产队里做豆腐行家,做的年豆腐不是城里的那个味儿,它劲道、柔嫩、还带字,且又环保美味,是五乡四邻出了大名的年豆腐。  记得小时候,生产队里因為没有一星半点开支钱,做队长的大伯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