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州园林名录》中102号嘉树堂和103号维摩精舍均属王惠康名下。他是苏州本地人,科班出身,专事园林和建筑设计工作。
三百年老宅重生
东山嘉树堂,历经300多年,原本属于东山普通大户人家宅园后花园的一路。2002年,王惠康偶然看到房子脊桁上有彩绘,判定建筑的历史至少在清乾隆以前。后面天井里两株素心腊梅,树龄也近300年,便将前厅嘉树堂买下,开始了慢慢修复。
初见时满地违章建筑,像杂草般滋满每个角落,全部拆除,恢复原本的旧貌;租来数十个千斤顶,将房屋的木结构整个抬高,以适应周边道路;然后慢慢细磨,一点一点丰盈。
园子里真是处处隐藏江南的园林文化和文人趣味。首先,王惠康本人就是位花草种植高手,嘉树堂里也隐着4样很值得一看的植物。宅子只有一扇小小的边门,很窄。小门一开,小天井,一对高大的红豆树。红豆生南国,苏州的红豆老树屈指可数。嘉树堂的两棵百把年历史,未见过开花结果,但王惠康说,“一般红豆树开花结果都不太好,要么大旱,要么大潮。”不开得好。
进门侧转身,从走廊入前院。前院有假山,水池和侧亭被做成船坊状,金鱼在“船”底穿梭嬉戏,侧亭成了小小的船厅。为了避让船厅,短短的廊道走了個弯,又有了些许生动。前厅嘉树堂,门厅正对着前院。绕过前厅到天井。两颗素心腊梅盘口1米多粗,为六角形的泥潭中加一圈条石,古梅就“松”了口气。
后厅一侧有个小花园,假山、水池、亭子、绿木,统统都有。小小的半亭临池而立,三面玻璃花窗,冬日孵太阳,春日赏春雨,夏日看乌龟半浮水面,秋日就看落叶飘舞。
半亭一侧,一株藤和平顺墙而上。据说繁衍于当年法国总统蓬皮杜送给周恩来总理的一株。湖石间还有一株孩儿莲,原产印度,云南、广西一带也有分布,系由清代洞庭东山人翁汉津,在顺治十八年任云南河西县令后带回家乡繁衍的古莲一系。
苏州园林内,匾额对联、所配字画尤其重要,是其文化的重要一支。王惠康对此也做了精心搭配。前厅的对联、匾额均为俞樾手书。后厅,匾额来自黎元洪,对联出自翁同龢。另外,前厅的花园、书房配了张大千、董其昌等人的字画。
十年一期饬修整
嘉树堂近1400平米,房屋占据了近六七百平方。三年前,王惠康就说过,做园子总是因房而异。园子本身有缺憾,有棱有角,不完美,顺势而为,搭出诗情画意的是高手,硬做强弄,总归不灵。2008年,嘉树堂修建完毕。10年后,他将前厅嘉树堂正面的假山重新做了修改。
重叠的由来也源于他的朋友圈。都是建园林的人,大家伙儿坐下来品评,认为假山的上下山石纹理不完美,因不一致略显突兀。王惠康心里就有“疙瘩”了。“有时候叠假山不能满足要求,无外乎几个因素,与叠石师傅的水平有关,与干活时间是否宽裕有关,与石头的来源质量是否可靠有关,再有就是文化上的认识。”
2018年,他下定决心,请来也是叠石行家里手的同学一起重整。将原先的石头重理了一遍纹理,又新买了近10吨湖石,理好山势,新叠了这座假山。
这次重叠,还有了创新和突破。
嘉树堂从厅门到后墙的距离,只有5米,这也是厅前平台加上搭建假山的所有空间。作为比较,嘉树堂的大小大致与拙政园藕香榭相近,空间却捉襟见肘,当时2.5米的距离空间给了平台,2.5米给了山水。
重新叠石时,把假山引至平台,平台再挑到假山处,于是,坐于平台边沿,即可触手摸及山石,但并不突兀。制作的关键点在于要让石头看着像是先天长成这样的。
这种做法在苏州园林中没有。但在中国古建筑营造上是有的,建房遇到山石,就让山石成为房子的一部分。“这个点子最初并没想到,当时干了再说,当大家坐下来观赏聊天时,就有了灵感。”
不仅前厅的假山。前后厅中间的天井内,仅有两棵古腊梅,有时也显单调,于是王惠康在中间甬道上配只缸,上面搭配一块红木台,就可喝茶、做事。仍觉单调,怎么办?他在两边配上汉白玉的底座,置两组水石盆景,分别以太湖山水的远近景为蓝本,取材灵璧石和玉石。细细琢磨,慢慢调整,嘉树堂打造得越来越精致。
融汇当代的园林视角
外人憧憬的,其实是苏州的园林文化,这是常年在外主持园林和建筑设计工作的王惠康的体会,“精髓在于文化中对山水的处理,对景观的建造和组合,比如选择主景、配景、景中景等,而绝不是单纯地生搬硬套其中的苏州古建筑或某一部分。”
当代人造园,很多都是被最终的功能所左右。比如民宿功能,咖啡室或餐厅功能,以及生意交际功能。而当他建造自己的宅园时,就希望原汁原味地体现苏州园林传承千年的历史与文脉。
苏州园林的四个要素,山、水、建筑、植物,王惠康认为,其中的建筑不光指粉墙黛瓦,还包括了木结构装潢、地方出产的金山石、水磨方砖等,把这些都省去,是怎么都达不到明清园林的那种感觉的。评判一个园林的好坏,并不以空间的大小论,而是通过诸多要素综合评价。例如还有建筑内部的陈设是否典型的苏派风格。再有匾额对联、厅堂陈设、戏曲文化等,“这些都是苏州园林的组成部分,不可或缺。”王惠康说。
而从古至今,园林也一直处于不断的更新换代之中,无论哪一座苏州古典园林,都经历过多次维修调整。根据修理痕迹推测,环秀山庄的假山从明末清初至今,也经历了七八次维修。树木长大,山体就会开裂,叠好的山石就会坍塌下来。期间不乏拆烂糊的匠人,更缩短了两次维修之间的年限。而整个园林风貌最漂亮的时候,往往是八五成新到六五成新时。
明朝传统园林回到“舒适”的概念。退隐的文人士大夫,不是像陶渊明那般选择“采菊东篱下”,而是选择在舒适的江南造园归隐,一边制造出隐匿情怀,一边还得生活舒适。嘉树堂的厢房也安了地暖,铺了实木地板,置办了盥洗用具,以舒适为中心。人人艳羡的后花园半亭,也安装了空调。从后花园的假山拾级而上,凉亭外江湖万里,凉亭内则可以抽身江湖。
三百年老宅重生
东山嘉树堂,历经300多年,原本属于东山普通大户人家宅园后花园的一路。2002年,王惠康偶然看到房子脊桁上有彩绘,判定建筑的历史至少在清乾隆以前。后面天井里两株素心腊梅,树龄也近300年,便将前厅嘉树堂买下,开始了慢慢修复。
初见时满地违章建筑,像杂草般滋满每个角落,全部拆除,恢复原本的旧貌;租来数十个千斤顶,将房屋的木结构整个抬高,以适应周边道路;然后慢慢细磨,一点一点丰盈。
园子里真是处处隐藏江南的园林文化和文人趣味。首先,王惠康本人就是位花草种植高手,嘉树堂里也隐着4样很值得一看的植物。宅子只有一扇小小的边门,很窄。小门一开,小天井,一对高大的红豆树。红豆生南国,苏州的红豆老树屈指可数。嘉树堂的两棵百把年历史,未见过开花结果,但王惠康说,“一般红豆树开花结果都不太好,要么大旱,要么大潮。”不开得好。
进门侧转身,从走廊入前院。前院有假山,水池和侧亭被做成船坊状,金鱼在“船”底穿梭嬉戏,侧亭成了小小的船厅。为了避让船厅,短短的廊道走了個弯,又有了些许生动。前厅嘉树堂,门厅正对着前院。绕过前厅到天井。两颗素心腊梅盘口1米多粗,为六角形的泥潭中加一圈条石,古梅就“松”了口气。
后厅一侧有个小花园,假山、水池、亭子、绿木,统统都有。小小的半亭临池而立,三面玻璃花窗,冬日孵太阳,春日赏春雨,夏日看乌龟半浮水面,秋日就看落叶飘舞。
半亭一侧,一株藤和平顺墙而上。据说繁衍于当年法国总统蓬皮杜送给周恩来总理的一株。湖石间还有一株孩儿莲,原产印度,云南、广西一带也有分布,系由清代洞庭东山人翁汉津,在顺治十八年任云南河西县令后带回家乡繁衍的古莲一系。
苏州园林内,匾额对联、所配字画尤其重要,是其文化的重要一支。王惠康对此也做了精心搭配。前厅的对联、匾额均为俞樾手书。后厅,匾额来自黎元洪,对联出自翁同龢。另外,前厅的花园、书房配了张大千、董其昌等人的字画。
十年一期饬修整
嘉树堂近1400平米,房屋占据了近六七百平方。三年前,王惠康就说过,做园子总是因房而异。园子本身有缺憾,有棱有角,不完美,顺势而为,搭出诗情画意的是高手,硬做强弄,总归不灵。2008年,嘉树堂修建完毕。10年后,他将前厅嘉树堂正面的假山重新做了修改。
重叠的由来也源于他的朋友圈。都是建园林的人,大家伙儿坐下来品评,认为假山的上下山石纹理不完美,因不一致略显突兀。王惠康心里就有“疙瘩”了。“有时候叠假山不能满足要求,无外乎几个因素,与叠石师傅的水平有关,与干活时间是否宽裕有关,与石头的来源质量是否可靠有关,再有就是文化上的认识。”
2018年,他下定决心,请来也是叠石行家里手的同学一起重整。将原先的石头重理了一遍纹理,又新买了近10吨湖石,理好山势,新叠了这座假山。
这次重叠,还有了创新和突破。
嘉树堂从厅门到后墙的距离,只有5米,这也是厅前平台加上搭建假山的所有空间。作为比较,嘉树堂的大小大致与拙政园藕香榭相近,空间却捉襟见肘,当时2.5米的距离空间给了平台,2.5米给了山水。
重新叠石时,把假山引至平台,平台再挑到假山处,于是,坐于平台边沿,即可触手摸及山石,但并不突兀。制作的关键点在于要让石头看着像是先天长成这样的。
这种做法在苏州园林中没有。但在中国古建筑营造上是有的,建房遇到山石,就让山石成为房子的一部分。“这个点子最初并没想到,当时干了再说,当大家坐下来观赏聊天时,就有了灵感。”
不仅前厅的假山。前后厅中间的天井内,仅有两棵古腊梅,有时也显单调,于是王惠康在中间甬道上配只缸,上面搭配一块红木台,就可喝茶、做事。仍觉单调,怎么办?他在两边配上汉白玉的底座,置两组水石盆景,分别以太湖山水的远近景为蓝本,取材灵璧石和玉石。细细琢磨,慢慢调整,嘉树堂打造得越来越精致。
融汇当代的园林视角
外人憧憬的,其实是苏州的园林文化,这是常年在外主持园林和建筑设计工作的王惠康的体会,“精髓在于文化中对山水的处理,对景观的建造和组合,比如选择主景、配景、景中景等,而绝不是单纯地生搬硬套其中的苏州古建筑或某一部分。”
当代人造园,很多都是被最终的功能所左右。比如民宿功能,咖啡室或餐厅功能,以及生意交际功能。而当他建造自己的宅园时,就希望原汁原味地体现苏州园林传承千年的历史与文脉。
苏州园林的四个要素,山、水、建筑、植物,王惠康认为,其中的建筑不光指粉墙黛瓦,还包括了木结构装潢、地方出产的金山石、水磨方砖等,把这些都省去,是怎么都达不到明清园林的那种感觉的。评判一个园林的好坏,并不以空间的大小论,而是通过诸多要素综合评价。例如还有建筑内部的陈设是否典型的苏派风格。再有匾额对联、厅堂陈设、戏曲文化等,“这些都是苏州园林的组成部分,不可或缺。”王惠康说。
而从古至今,园林也一直处于不断的更新换代之中,无论哪一座苏州古典园林,都经历过多次维修调整。根据修理痕迹推测,环秀山庄的假山从明末清初至今,也经历了七八次维修。树木长大,山体就会开裂,叠好的山石就会坍塌下来。期间不乏拆烂糊的匠人,更缩短了两次维修之间的年限。而整个园林风貌最漂亮的时候,往往是八五成新到六五成新时。
明朝传统园林回到“舒适”的概念。退隐的文人士大夫,不是像陶渊明那般选择“采菊东篱下”,而是选择在舒适的江南造园归隐,一边制造出隐匿情怀,一边还得生活舒适。嘉树堂的厢房也安了地暖,铺了实木地板,置办了盥洗用具,以舒适为中心。人人艳羡的后花园半亭,也安装了空调。从后花园的假山拾级而上,凉亭外江湖万里,凉亭内则可以抽身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