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应用不同方式与策略,在引入式阅读中激发学生的课前阅读兴趣,在多样化阅读中提升学生的课堂阅读效果,在开放式阅读中拓宽学生的课外阅读路径,有利于让学生在阅读中真切感受到浓厚的书香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营造一个充满书香味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书香校园;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24-0142-02
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尤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应用不同阅读教学策略,能够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真切感受浓郁的书香味,对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有着突出的作用。
一、引入式阅读,激发学生的课前阅读兴趣
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的阅读面更广,可激发学生兴趣的切入点比比皆是,如文学常识、文化知识、成语故事等。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强,对任何自己不知道的知识都有浓厚的兴趣,只要教师用心设计,就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种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出发点的方法,被称为引入式阅读[1]。
如在四年级上册《繁星》一课的教学前,教师就可以应用引入式阅读,通过关于巴金的小故事、《海行杂记》的创作背景、《繁星》中的精彩段落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多数学生喜欢课文第三自然段中的描写,因为学生发现,这一段不仅仅描写了星空,还有“我”的想象与感受。如“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作者在想象中将星星与萤火虫联系在一起,把一幅群星闪烁的画面描绘得如同童话世界;又如“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作者又将星星和“我”联系在一起,星星与“我”如此亲近,仿佛有了人特有的动作和情感,令人感受到了“海上繁星圖”的静谧与温馨,以及“我”对星空的依恋……学生之所以喜欢这一段,是因为这一段比较精彩,也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另外,学生对创作背景也比较感兴趣,主要原因是笔者根据小学生的认知与兴趣特点对语言进行了加工。所以,教师应尽量使教学语言适合小学生的“胃口”,对于引入的课外资料,也不应强制要求学生阅读,可让学生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速读浏览、跳读选择、精读细品都可以。这样,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进行阅读,哪怕感兴趣的仅仅只有一点,也能够让阅读变得轻松而愉悦,不致于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事实上,引入式阅读涉及的范围较广,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而且增强了语文学习的知识性,在细微之处为书香校园建设增添了精彩的一笔。
二、多样化阅读,提高学生的课堂阅读效果
一直以来,阅读方式过于单一也是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之一。在书香校园建设中,教师应提倡多样化阅读,给学生提供合作式阅读、探究式阅读、对比式阅读等多种阅读方法,从而让书香在阅读中越加浓郁,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一)合作式阅读
合作式阅读是指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分组协作,让学生交流阅读感受,逐步积累阅读方法与技巧,不断提高自身阅读能力和素养。在合作式阅读中,阅读任务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需要多个阅读小组通力合作,引导学生围绕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分享感受。这种阅读方式能够促使不同阅读小组交流不同阅读感受,启发学生阅读思维,开阔学生阅读视野,深化学生阅读理解,丰富学生阅读体验,让学生在合作中生发阅读智慧,提高阅读素养。
如在教学《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时,笔者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式阅读,完成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并分组交流阅读感受,让学生总结理解文章的方法、思路,最终学生在合作中轻松、愉悦、准确地完成了阅读任务。又如教学《观潮》时,笔者首先布置的合作阅读任务是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分组阅读之后,在集体交流时,笔者让一个小组总结课文第1自然段的内容,另一个小组在第一组的基础上理清接下来4个自然段的内容。结果第一组不仅找出了全文的关键句,而且准确、全面地分析了第1自然段的作用:一是点明了作者所观的是钱塘江大潮,二是概括了钱塘江大潮的特点,三是交代了观潮的原因。第二组也完成了阅读任务:后4段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整个观潮过程,通过对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具体而形象的描写,表现了钱塘江大潮与众不同的雄伟气势和壮观景象,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这样的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合作阅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体味阅读的魅力。
(二)探究式阅读
与合作式阅读相比,探究式阅读更进一步,它注重发散学生的思维,令学生不满足于对文意的浅层理解,而是使学生在更深的层面上有所发现。学生在探究式阅读中,在问题的发现、疑惑的解决等过程中,都会产生一种收获感和成就感,从而引导学生带着兴趣参与阅读,发现更多的疑问,主动进行思考。
如在学习《树叶都是绿色的吗》一课时,学生围绕“世界上是不是所有的树叶都是绿色的”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式阅读,得出“树叶并非都是绿色”这一结论。学生带着问题深入思考、研究,并通过阅读解决了相关问题,这对于小学生而言是非常有成就感的。所以,探究式阅读强调的是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有助于激发学生深入阅读的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让学生在专心阅读、乐于想象、善于发现、圆满解决中提升思维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
(三)对比式阅读
对比式阅读就是通过有意识地对比变化句段的表达效果或同类型、同话题的句段,让学生体味其中的不同,从而增强学生的主观感受,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让阅读教学的效率更高[2]。
如学习《春》时,教师可让学生对比开头一句“春天来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和改写句“春天来了,万物慢慢复苏,所有的景物都开始苏醒过来了”。在仔细比较中,学生就会体味出,尽管这两句所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但是课文原句运用拟人手法将春天复苏的景象细致地表现了出来,其妙处就在于形象、生动、具有细节感、情绪饱满,而改写句则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如此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式阅读,学生通过探究二者表达形式或内容的不同,就能理解哪一种表达方式更好。有了这样的体悟,学生就能对语言的魅力有具体且深切的体会。
三、开放式阅读,拓宽学生课外阅读路径
学以致用对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同样重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能激发其课外阅读的动力,使其在课外阅读中应用所学的阅读方法,拓宽其自由阅读的路径,填补课内阅读的空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开放式阅读就是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选择课外文章,运用课内阅读学到的方法,进行不受限制的阅读。在开放式阅读中,摘抄好词好句、写阅读心得等方法都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
法[3]。当然,为了在开放式阅读中营造充满书香味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与同学或教师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就显得很有必要。笔者会通过网络交流平台推荐学生喜欢的书籍、所写的阅读心得体会,以此使语文学习的书香味更加浓郁,也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总之,在课前阅读、课堂阅读、课外阅读中应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对于建设书香校园的作用极大。同时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使学生感受阅读的魅力,进而营造一个充满书香味儿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王伟.谈小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J].小学教学参考,2008(18).
[2]丁金东.“比较还原分析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实际运用[J].语文学刊,2010(18).
[3]徐向阳.“单篇、群文、整书”阅读教学课型的比较与整合[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6(1).
【作者简介】
张伟(1984~),男,汉族,甘肃平凉人,本科,中小学一
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书香校园;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24-0142-02
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尤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应用不同阅读教学策略,能够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真切感受浓郁的书香味,对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有着突出的作用。
一、引入式阅读,激发学生的课前阅读兴趣
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的阅读面更广,可激发学生兴趣的切入点比比皆是,如文学常识、文化知识、成语故事等。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强,对任何自己不知道的知识都有浓厚的兴趣,只要教师用心设计,就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种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出发点的方法,被称为引入式阅读[1]。
如在四年级上册《繁星》一课的教学前,教师就可以应用引入式阅读,通过关于巴金的小故事、《海行杂记》的创作背景、《繁星》中的精彩段落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多数学生喜欢课文第三自然段中的描写,因为学生发现,这一段不仅仅描写了星空,还有“我”的想象与感受。如“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作者在想象中将星星与萤火虫联系在一起,把一幅群星闪烁的画面描绘得如同童话世界;又如“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作者又将星星和“我”联系在一起,星星与“我”如此亲近,仿佛有了人特有的动作和情感,令人感受到了“海上繁星圖”的静谧与温馨,以及“我”对星空的依恋……学生之所以喜欢这一段,是因为这一段比较精彩,也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另外,学生对创作背景也比较感兴趣,主要原因是笔者根据小学生的认知与兴趣特点对语言进行了加工。所以,教师应尽量使教学语言适合小学生的“胃口”,对于引入的课外资料,也不应强制要求学生阅读,可让学生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速读浏览、跳读选择、精读细品都可以。这样,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进行阅读,哪怕感兴趣的仅仅只有一点,也能够让阅读变得轻松而愉悦,不致于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事实上,引入式阅读涉及的范围较广,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而且增强了语文学习的知识性,在细微之处为书香校园建设增添了精彩的一笔。
二、多样化阅读,提高学生的课堂阅读效果
一直以来,阅读方式过于单一也是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之一。在书香校园建设中,教师应提倡多样化阅读,给学生提供合作式阅读、探究式阅读、对比式阅读等多种阅读方法,从而让书香在阅读中越加浓郁,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一)合作式阅读
合作式阅读是指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分组协作,让学生交流阅读感受,逐步积累阅读方法与技巧,不断提高自身阅读能力和素养。在合作式阅读中,阅读任务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需要多个阅读小组通力合作,引导学生围绕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分享感受。这种阅读方式能够促使不同阅读小组交流不同阅读感受,启发学生阅读思维,开阔学生阅读视野,深化学生阅读理解,丰富学生阅读体验,让学生在合作中生发阅读智慧,提高阅读素养。
如在教学《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时,笔者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式阅读,完成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并分组交流阅读感受,让学生总结理解文章的方法、思路,最终学生在合作中轻松、愉悦、准确地完成了阅读任务。又如教学《观潮》时,笔者首先布置的合作阅读任务是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分组阅读之后,在集体交流时,笔者让一个小组总结课文第1自然段的内容,另一个小组在第一组的基础上理清接下来4个自然段的内容。结果第一组不仅找出了全文的关键句,而且准确、全面地分析了第1自然段的作用:一是点明了作者所观的是钱塘江大潮,二是概括了钱塘江大潮的特点,三是交代了观潮的原因。第二组也完成了阅读任务:后4段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整个观潮过程,通过对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具体而形象的描写,表现了钱塘江大潮与众不同的雄伟气势和壮观景象,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这样的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合作阅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体味阅读的魅力。
(二)探究式阅读
与合作式阅读相比,探究式阅读更进一步,它注重发散学生的思维,令学生不满足于对文意的浅层理解,而是使学生在更深的层面上有所发现。学生在探究式阅读中,在问题的发现、疑惑的解决等过程中,都会产生一种收获感和成就感,从而引导学生带着兴趣参与阅读,发现更多的疑问,主动进行思考。
如在学习《树叶都是绿色的吗》一课时,学生围绕“世界上是不是所有的树叶都是绿色的”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式阅读,得出“树叶并非都是绿色”这一结论。学生带着问题深入思考、研究,并通过阅读解决了相关问题,这对于小学生而言是非常有成就感的。所以,探究式阅读强调的是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有助于激发学生深入阅读的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让学生在专心阅读、乐于想象、善于发现、圆满解决中提升思维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
(三)对比式阅读
对比式阅读就是通过有意识地对比变化句段的表达效果或同类型、同话题的句段,让学生体味其中的不同,从而增强学生的主观感受,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让阅读教学的效率更高[2]。
如学习《春》时,教师可让学生对比开头一句“春天来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和改写句“春天来了,万物慢慢复苏,所有的景物都开始苏醒过来了”。在仔细比较中,学生就会体味出,尽管这两句所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但是课文原句运用拟人手法将春天复苏的景象细致地表现了出来,其妙处就在于形象、生动、具有细节感、情绪饱满,而改写句则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如此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式阅读,学生通过探究二者表达形式或内容的不同,就能理解哪一种表达方式更好。有了这样的体悟,学生就能对语言的魅力有具体且深切的体会。
三、开放式阅读,拓宽学生课外阅读路径
学以致用对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同样重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能激发其课外阅读的动力,使其在课外阅读中应用所学的阅读方法,拓宽其自由阅读的路径,填补课内阅读的空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开放式阅读就是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选择课外文章,运用课内阅读学到的方法,进行不受限制的阅读。在开放式阅读中,摘抄好词好句、写阅读心得等方法都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
法[3]。当然,为了在开放式阅读中营造充满书香味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与同学或教师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就显得很有必要。笔者会通过网络交流平台推荐学生喜欢的书籍、所写的阅读心得体会,以此使语文学习的书香味更加浓郁,也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总之,在课前阅读、课堂阅读、课外阅读中应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对于建设书香校园的作用极大。同时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使学生感受阅读的魅力,进而营造一个充满书香味儿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王伟.谈小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J].小学教学参考,2008(18).
[2]丁金东.“比较还原分析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实际运用[J].语文学刊,2010(18).
[3]徐向阳.“单篇、群文、整书”阅读教学课型的比较与整合[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6(1).
【作者简介】
张伟(1984~),男,汉族,甘肃平凉人,本科,中小学一
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