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大社会问题,也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用多维视角和发展观的思维审视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不难看出现象的背后有很多令人深思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多是发展中、前进中出现的。清醒地分析、科学地把握会找到多渠道解决的方案和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对策
一、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一)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具备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要求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和能力,掌握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以及敏锐、广阔的视野。但是,从目前大多数高校反映的情况来看,很多高校仍然紧紧抓住专业教育不放,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予重视,尽管开展了一些课外体育活动、学术讲座、社团活动、辩论赛等。但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效果根本不理想,现在用人单位在对高校大学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覺悟提出较高要求的同时,也对大学生能力素质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大学生懂技术、会管理,而且要求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是用人单位看好的主要方面。
(二)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首先,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其次,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供过于求,导致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然而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三)大学生自身认识不清,定位不对。首先,学生不能对自己有一个科学客观的认识。当前有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不清,就业期望值过高,自己对就业的定位欠准确且不合理,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缺乏了解,以至于在求职时茫然而不知所措。其次,学生的相关专业素质与自身素质同就业单位提出的工作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而实际知识应用率不高,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最后,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毕业生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但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同时,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部分大学生观念落后,相互攀比,等待观望,结果错过了就业机会。
(四)企事业单位不合理的用人制度及不规范、不健全的人才市场机制。随着就业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期望也水涨船高,出现了互相攀比,盲目提高录用标准的现象。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苛刻,不管实际岗位是否需要,动辄要求应聘学生通过英语六级,更有甚者,把身高、长相、气质都作为选拔的条件。另外,有的单位把工作经验作为应聘条件之一,更是限制了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
二、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一)社会及政府方面。首先,政府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判断。政府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大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其次,扩大毕业生入伍人数,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让部分优秀毕业生加入人民解放军,既有利于提高军队素质,同时解决部分大学生就业。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延缓大学生就业时间,也为社会创造了财富。
(二)高校方面。首先,高校应该转变观念,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积极培养大学生知识和能力,培养具有不断追求真理、追求科学精神的综合素质优秀的大学生。其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最后,应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指导服务、培训服务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为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掌握竞争技巧,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三)学生自身方面。第一,大学生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良好的心理素质,过硬的身体素质。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第二,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第三,正确就业定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四)社会用人单位方面。用人单位应树立科学实际的人才观,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其次,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最后,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用人单位的聘用制度合理将能够更好地增加用人单位与求职大学生之间的了解,有利于单位招到理想的人才,求职者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
大学毕业生身上凝聚着巨大的人力资本,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如果较大规模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实现就业,不仅是对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也将打击社会和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热情,降低人们参加教育与培训的积极性,对劳动力市场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王昭.大学生就业问题[J].青年与社会,2014(2):60-60.
[2]黎大志,姜新生.困境与出路: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理性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09(5):77-80.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对策
一、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一)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具备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要求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和能力,掌握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以及敏锐、广阔的视野。但是,从目前大多数高校反映的情况来看,很多高校仍然紧紧抓住专业教育不放,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予重视,尽管开展了一些课外体育活动、学术讲座、社团活动、辩论赛等。但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效果根本不理想,现在用人单位在对高校大学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覺悟提出较高要求的同时,也对大学生能力素质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大学生懂技术、会管理,而且要求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是用人单位看好的主要方面。
(二)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首先,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其次,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供过于求,导致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然而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三)大学生自身认识不清,定位不对。首先,学生不能对自己有一个科学客观的认识。当前有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不清,就业期望值过高,自己对就业的定位欠准确且不合理,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缺乏了解,以至于在求职时茫然而不知所措。其次,学生的相关专业素质与自身素质同就业单位提出的工作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而实际知识应用率不高,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最后,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毕业生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但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同时,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部分大学生观念落后,相互攀比,等待观望,结果错过了就业机会。
(四)企事业单位不合理的用人制度及不规范、不健全的人才市场机制。随着就业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期望也水涨船高,出现了互相攀比,盲目提高录用标准的现象。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苛刻,不管实际岗位是否需要,动辄要求应聘学生通过英语六级,更有甚者,把身高、长相、气质都作为选拔的条件。另外,有的单位把工作经验作为应聘条件之一,更是限制了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
二、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一)社会及政府方面。首先,政府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判断。政府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大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其次,扩大毕业生入伍人数,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让部分优秀毕业生加入人民解放军,既有利于提高军队素质,同时解决部分大学生就业。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延缓大学生就业时间,也为社会创造了财富。
(二)高校方面。首先,高校应该转变观念,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积极培养大学生知识和能力,培养具有不断追求真理、追求科学精神的综合素质优秀的大学生。其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最后,应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指导服务、培训服务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为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掌握竞争技巧,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三)学生自身方面。第一,大学生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良好的心理素质,过硬的身体素质。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第二,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第三,正确就业定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四)社会用人单位方面。用人单位应树立科学实际的人才观,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其次,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最后,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用人单位的聘用制度合理将能够更好地增加用人单位与求职大学生之间的了解,有利于单位招到理想的人才,求职者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
大学毕业生身上凝聚着巨大的人力资本,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如果较大规模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实现就业,不仅是对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也将打击社会和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热情,降低人们参加教育与培训的积极性,对劳动力市场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王昭.大学生就业问题[J].青年与社会,2014(2):60-60.
[2]黎大志,姜新生.困境与出路: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理性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09(5):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