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伪满建筑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既是日本建筑师对先进建筑文明与本国传统文化的探索,同时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符号,潜移默化地对民众灌输新的文化观念,变相地进行文化侵略。
关键词:伪满建筑;文化侵略;传播符号;建筑理念
中图分类号:TU-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225-01
日本国内从明治维新以来开始引进西方文明,当时的大型公共建筑普遍采用了当时欧洲的样式。20世纪初,全世界正处于一个思想迸发、新旧交替的时代,同时建筑领域也正经历翻天覆地的变革,经历了现代主义运动等多种不同艺术风格的洗礼后,衍生出众多建筑流派,例如构成主义、芝加哥建筑学派等流派,建筑理论也取得极大地发展。伴随着日本众多建筑师留学海外,开始接触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建筑理论,并为日本建筑界带回先进的现代主义设计理念,在日本本土引起了建筑界的革新。归国的建筑师们积极开展深入的理论研究,并且在现实中进行了尝试与实践。此时,日本国内流行的“帝冠式”建筑式样,它是一种始于明治、盛于昭和的折衷式的建筑样式,①象征着日本传统的大屋顶与西洋风格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体现了当时“和魂洋才”的建筑理念。
伴随着日本侵略东北,在伪满洲国首都新京的规划过程中,为了展现“欣欣向荣”的新景象,伪满建筑在外观和样式上更接近西方,脱离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样式形态。在日本建筑师影响之下,建国之初的建筑大多是多层的楼房和两层或三层的别墅,具有明显的西方古典式建筑的特征,高大而宽敞,墙壁的外层多有浮雕、壁柱,建筑也多修有尖顶或者巴洛克式的拱门和曲线。②在新建的伪满建筑中,样式都以西方样式为主,大量采用西方古典样式中的高圆柱如伪满洲国的中央银行就采用了多利安式的门柱。③
在学习西方建筑外观的同时,日本建筑师同样强调日本传统建筑文化的地位,探索形成了一种以日本传统建筑文化为主、融合西方古典建筑艺术和新艺术风格以及东北地区文化元素的建筑样式。当时的建筑以日本传统的和式建筑样式为主,融入西方当时先进的建筑理念,形成了独具特点的“满洲式建筑”,例如以伪满洲国国务院为代表的伪满官厅建筑就被称作“以东洋文化为基调的近代式”, 它采用了日本传统的和式屋顶和西方建筑的样式,是一种近代西方建筑与东洋传统建筑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在有意的推行之下,伪满洲国境内出现了大批西方建筑样式与日本传统建筑样式相结合的建筑,无论是政府的官厅建筑或是普通的民用住宅,都充分融合了西方与东方建筑文化,这种折中的建筑样式是伪满时期建筑文化变迁的重要表现。
在华的日本建筑师秉承理念,最终形成了以伪满八大部为代表的独具时代特色的伪满建筑。它作为殖民建筑,是日本建筑师在受到西方先进建筑思想的熏陶后,融合日本传统建筑风格,试图探索并达到二者之间的巧妙平衡,最终形成了具有现代建筑风格的产物。它实际上是两种文明作用下的产物,一方面是殖民时期日本文化在东北的延伸,另一方面还体现着日本对先进西欧文明的模仿与对新时期建筑思想的深入探索实践。
伪满建筑不仅是日本建筑师对日本传统建筑文化和西方先进建筑思想二者之间合理共存的探讨,在当时殖民统治的时代背景下,它兼具浓厚的殖民色彩。日本妄图把日本传统文化借由建筑形式强加给中国民众,割裂伪满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之间的关系,潜移默化地淡化民众对传统的认同和归属感,巩固日本在伪满洲国的殖民统治,最终达到不费一兵一卒就瓦解殖民地人民的目的。
在新京建设中,对街道的命名体现出了一种浓郁的殖民气息,如大同大街、顺天大街,兴安大路、兴仁大路等,以及各种小街道名在这方面的表现更是层出不穷,例如安达、昌平、天宝、春光、兴隆、丰乐等,都反映了日本殖民者希望在东北地区能够长治久安,淡化民众对侵略者的反抗的目的。
在当时,国内近代建筑形式的主要类型是“中国固有式”,而在东北地区,在日本建筑师的主导下,作为基本同时期对建筑复古的探索的“满洲式”和“中国固有形式”既相似又不同,长春“满洲式”建筑形式对当时同时期的中国建筑师在建筑设计方面产生了很明显的影响。这种影响历经多年,使长春人对当年日本先进的建筑工艺和施工技术有了切身的感受,有的工艺和技术变成了长春建筑的潜在标准,并推动了长春建筑的发展。
由此可见,伪满建筑作为特定时期的产物,其文化内涵具有明显的复杂性。一方面,日本建筑师受西方先进建筑思想影响,开始了对现代建筑风格、建筑理念的探索,这种探索不仅体现在日本国内“帝冠式”建筑的盛行,更伴随着日本侵略的步伐,日本建筑师将日本传统建筑形态与西方建筑理念相结合,互为借鉴,形成了伪满建筑别具一格的现代建筑风格,这无疑是对建筑理念、建筑形式的一种合理探讨。长春众多“满洲式”建筑是当年一批日本来华建筑大师将西方建筑艺术的新潮与日本、中国等的建筑艺术传融汇为一体的实验产物。然而,另一方面,建筑作为一种传播符号,在伪满时期成为了日本进行文化侵略的工具,它企图以伪满建筑的现代性淡化其侵略本质。
不可否认,伪满建筑在当时代表着建筑的高水平,是建筑师们对现代建筑风格的实践与探索,但它无法磨灭在修建过程中对长春人民的侵害、所体现的阶级性和种族性,并且其作为一种符号,长久传递着日本的侵略野心。在今天,应该努力消除伪满建筑中消极的影响,以全新的文化替代旧文化,将他们为我所用,把这些建筑符号转换为符合时代特征的新内容,全面分析和把握其文化内涵,以发展的、全面的眼光看待伪满建筑。
注释:
①聂兰生,《建筑创作浅谈-传统与日本现代建筑》,《建筑学报》1985年09期
②刘威,《伪满建国初期的建筑文化变迁---以<满洲建筑杂志>为中心》,《史学集刊》2011年06期
③姚璐,《浅析伪满建筑的欧洲式样》,吉林日报2014 年6 月11 日第 005 版
参考文献:
[1]刘威,《伪满建国初期的建筑文化变迁———以<满洲建筑杂志>为中心》,《史学集刊》 2011年06期
[2]聂兰生,《建筑创作浅谈—传统与日本现代建筑》,《建筑学报》1985年09期
[3]姚璐,《浅析伪满建筑的欧洲式样》,吉林日报2014 年6 月11 日第 005 版
[4]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史第四版2000
[5]长春史志,长春文物出版社1992
作者简介:彭缘(1995-),女,民族:土家族,籍贯:湖南省龙山县,吉林大学文学院新闻学本科生。
关键词:伪满建筑;文化侵略;传播符号;建筑理念
中图分类号:TU-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225-01
日本国内从明治维新以来开始引进西方文明,当时的大型公共建筑普遍采用了当时欧洲的样式。20世纪初,全世界正处于一个思想迸发、新旧交替的时代,同时建筑领域也正经历翻天覆地的变革,经历了现代主义运动等多种不同艺术风格的洗礼后,衍生出众多建筑流派,例如构成主义、芝加哥建筑学派等流派,建筑理论也取得极大地发展。伴随着日本众多建筑师留学海外,开始接触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建筑理论,并为日本建筑界带回先进的现代主义设计理念,在日本本土引起了建筑界的革新。归国的建筑师们积极开展深入的理论研究,并且在现实中进行了尝试与实践。此时,日本国内流行的“帝冠式”建筑式样,它是一种始于明治、盛于昭和的折衷式的建筑样式,①象征着日本传统的大屋顶与西洋风格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体现了当时“和魂洋才”的建筑理念。
伴随着日本侵略东北,在伪满洲国首都新京的规划过程中,为了展现“欣欣向荣”的新景象,伪满建筑在外观和样式上更接近西方,脱离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样式形态。在日本建筑师影响之下,建国之初的建筑大多是多层的楼房和两层或三层的别墅,具有明显的西方古典式建筑的特征,高大而宽敞,墙壁的外层多有浮雕、壁柱,建筑也多修有尖顶或者巴洛克式的拱门和曲线。②在新建的伪满建筑中,样式都以西方样式为主,大量采用西方古典样式中的高圆柱如伪满洲国的中央银行就采用了多利安式的门柱。③
在学习西方建筑外观的同时,日本建筑师同样强调日本传统建筑文化的地位,探索形成了一种以日本传统建筑文化为主、融合西方古典建筑艺术和新艺术风格以及东北地区文化元素的建筑样式。当时的建筑以日本传统的和式建筑样式为主,融入西方当时先进的建筑理念,形成了独具特点的“满洲式建筑”,例如以伪满洲国国务院为代表的伪满官厅建筑就被称作“以东洋文化为基调的近代式”, 它采用了日本传统的和式屋顶和西方建筑的样式,是一种近代西方建筑与东洋传统建筑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在有意的推行之下,伪满洲国境内出现了大批西方建筑样式与日本传统建筑样式相结合的建筑,无论是政府的官厅建筑或是普通的民用住宅,都充分融合了西方与东方建筑文化,这种折中的建筑样式是伪满时期建筑文化变迁的重要表现。
在华的日本建筑师秉承理念,最终形成了以伪满八大部为代表的独具时代特色的伪满建筑。它作为殖民建筑,是日本建筑师在受到西方先进建筑思想的熏陶后,融合日本传统建筑风格,试图探索并达到二者之间的巧妙平衡,最终形成了具有现代建筑风格的产物。它实际上是两种文明作用下的产物,一方面是殖民时期日本文化在东北的延伸,另一方面还体现着日本对先进西欧文明的模仿与对新时期建筑思想的深入探索实践。
伪满建筑不仅是日本建筑师对日本传统建筑文化和西方先进建筑思想二者之间合理共存的探讨,在当时殖民统治的时代背景下,它兼具浓厚的殖民色彩。日本妄图把日本传统文化借由建筑形式强加给中国民众,割裂伪满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之间的关系,潜移默化地淡化民众对传统的认同和归属感,巩固日本在伪满洲国的殖民统治,最终达到不费一兵一卒就瓦解殖民地人民的目的。
在新京建设中,对街道的命名体现出了一种浓郁的殖民气息,如大同大街、顺天大街,兴安大路、兴仁大路等,以及各种小街道名在这方面的表现更是层出不穷,例如安达、昌平、天宝、春光、兴隆、丰乐等,都反映了日本殖民者希望在东北地区能够长治久安,淡化民众对侵略者的反抗的目的。
在当时,国内近代建筑形式的主要类型是“中国固有式”,而在东北地区,在日本建筑师的主导下,作为基本同时期对建筑复古的探索的“满洲式”和“中国固有形式”既相似又不同,长春“满洲式”建筑形式对当时同时期的中国建筑师在建筑设计方面产生了很明显的影响。这种影响历经多年,使长春人对当年日本先进的建筑工艺和施工技术有了切身的感受,有的工艺和技术变成了长春建筑的潜在标准,并推动了长春建筑的发展。
由此可见,伪满建筑作为特定时期的产物,其文化内涵具有明显的复杂性。一方面,日本建筑师受西方先进建筑思想影响,开始了对现代建筑风格、建筑理念的探索,这种探索不仅体现在日本国内“帝冠式”建筑的盛行,更伴随着日本侵略的步伐,日本建筑师将日本传统建筑形态与西方建筑理念相结合,互为借鉴,形成了伪满建筑别具一格的现代建筑风格,这无疑是对建筑理念、建筑形式的一种合理探讨。长春众多“满洲式”建筑是当年一批日本来华建筑大师将西方建筑艺术的新潮与日本、中国等的建筑艺术传融汇为一体的实验产物。然而,另一方面,建筑作为一种传播符号,在伪满时期成为了日本进行文化侵略的工具,它企图以伪满建筑的现代性淡化其侵略本质。
不可否认,伪满建筑在当时代表着建筑的高水平,是建筑师们对现代建筑风格的实践与探索,但它无法磨灭在修建过程中对长春人民的侵害、所体现的阶级性和种族性,并且其作为一种符号,长久传递着日本的侵略野心。在今天,应该努力消除伪满建筑中消极的影响,以全新的文化替代旧文化,将他们为我所用,把这些建筑符号转换为符合时代特征的新内容,全面分析和把握其文化内涵,以发展的、全面的眼光看待伪满建筑。
注释:
①聂兰生,《建筑创作浅谈-传统与日本现代建筑》,《建筑学报》1985年09期
②刘威,《伪满建国初期的建筑文化变迁---以<满洲建筑杂志>为中心》,《史学集刊》2011年06期
③姚璐,《浅析伪满建筑的欧洲式样》,吉林日报2014 年6 月11 日第 005 版
参考文献:
[1]刘威,《伪满建国初期的建筑文化变迁———以<满洲建筑杂志>为中心》,《史学集刊》 2011年06期
[2]聂兰生,《建筑创作浅谈—传统与日本现代建筑》,《建筑学报》1985年09期
[3]姚璐,《浅析伪满建筑的欧洲式样》,吉林日报2014 年6 月11 日第 005 版
[4]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史第四版2000
[5]长春史志,长春文物出版社1992
作者简介:彭缘(1995-),女,民族:土家族,籍贯:湖南省龙山县,吉林大学文学院新闻学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