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学生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所谓数学素养,就是在人的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到后天的数学教育,通过个体自身的认知和实践活动,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和品质素养。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的数学素养主要表现在能够积极主动、有兴趣地学习数学,养成良好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维,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数学观念和优良的数学品质。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对于小学生学好数学、培养其思维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本文立足生源薄弱学校,搭建“每日一讲”平台,开展了小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实践与探索,以期为其他学校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提供借鉴。
一、生源薄弱学校小学生数学素养问题及对策
生源薄弱学校的学生一般表现为家庭教育跟不上,知识基础不牢,阅读能力不强,特别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难以提升。究其原因,在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没有形成合力,学生的数学素养养成不够。如何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品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成了摆在生源薄弱学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小学数学“每日一讲”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体验教学,促使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每日一讲”的思维灵感来源于美国爱德加·戴尔教授的“学习金字塔”理论,他用数字形象地展示了学习者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在24小时后的平均学习保持率,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理论。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教授别人”或者“立即运用”,24小时后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可见,在众多的学习方法中,为别人讲解所学知识不失为一种最佳的学习方法。在给别人讲解的过程中,知识在讲解者的大脑中再现,重新组合,建立稳定的知识联系,这种方式促使讲解者进一步思考、验证及填补现有认识的漏洞。
二、搭建“每日一讲”平台,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聚焦生源薄弱学校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问题,我们搭建“每日一讲”平台,开展了小学生数学素养提升课题研究。课题组以“每日一讲”为抓手,一方面重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另一方面利用微信平台,通过学生完成每天的家庭作业:讲一道题,实现对当天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1.研究学情,组建团队。深入分析所在生源薄弱学校的小学生数学素养现状,基于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认知程度、表达能力等因素,确定在小学中高学段组建课题研究团队,每个年级确定一个试点班级。
2. 搭建平台,课堂实践。在试点班级搭建小学数学“每日一讲”平台,制定“每日一讲”方案。课堂上通过同桌互讲、小组合作、班级展示等形式,引导学生把他们对题目的理解及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等思维过程讲出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展示机会。通过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等形式,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使其持续改进,不断提高。
3.设置讲题,查阅点评。自课题研究以来,坚持在学生的每日家庭作业中设置一个视频讲题环节,要求学生当一名小老师,把理解题意、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给家长讲出来,并录制成视频发到作业群。班级中以每8人为一个大组建立家庭作业微信群(老师进群),8名学生再分成2个小组,每小组4人(含一名小组长)。群内作业查阅方式为:①两个小组长的视频讲题作业互相检查。②小组长查阅3个组员的视频讲题作业。③小组长检查作业时,需要肯定优点、指出问题、督促改正,每个学生要有错必改。④为了规范检查环节,在每天晚上规定时间之前发来的视频作业由小组长查阅,之后发来的由老师检查。
4.悉心指導,关注学生。建群初期,教师亲自组织并示范讲题,提醒学生知识要运用正确、讲题要思路清晰、画图要规范美观、语言要准确简洁。教师在检查视频作业时,注意指导小组长工作要仔细认真,听组员讲题时要注意听思路、听方法,以便准确判断视频作业的优点和不足。教师每天坚持关注群里动态,对优秀视频作业和学生好的做法要给予肯定和表扬,遇到完成质量较差或者小组长点评有误的情况,要及时进行指导和评价。每天检查完视频作业和小组长点评后,要写下鼓励的话语,并和孩子们道声晚安,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孩子“我时刻和你们在一起”。教师的参与、关注和悉心指导,为学生创设了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进取之心,鼓足了他们前进的动力。
5.评比表彰,创先争优。在“每日一讲”实践过程中建立创先争优机制,小组每日推荐代表参加小组间的“争章”评比,激励小组成员奋勇当先;每周开展“群星璀璨”优秀作品展示活动,表扬学生在“每日一讲”学习活动中展现出来的优秀品质,激励学生争先创优,促进他们良好数学素养的养成。
三、“每日一讲”实践活动的成效与推广
本课题的核心在于“每日一讲”,即通过课内课外两个平台引导学生坚持“每天讲一道题”,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学生解决问题时的积极探究、流畅表达及灵活应用,使学生在读题中理解题意,在讲题中厘清思路,在坚持中提升素养。
1.全员参与,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每日一讲”实践活动中,要求学生全员参与,改变以往只有优秀学生发言和展示的现状,从部分学生特别是学困学生的不适应逐渐转变为人人主动参与、人人争先创优的良好局面,为内向学生、学困学生提供展示平台,体现面向全体学生、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2.锻炼能力,促进良好素养的养成。通过“每日一讲”的实践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明显提升,逐渐养成了边阅读边理解分析的良好习惯,学会了读懂文字背后所包含的意思,“见到文字题绕着走”的窘迫也得到明显改观,在现实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均得到明显提升。
3.家长参与,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学生在完成“每日一讲”家庭视频作业时,需要家长的参与和配合,特别是对于生源薄弱学校的学生家长,在帮助孩子拍照片、发视频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参与其中,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帮助孩子克服具体困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日一讲”搭建了家校共管共育的桥梁,畅通了家校沟通合作的渠道,家长更因此收获了教育孩子的方法和信心,家校关系变得更为融洽。
4.坚持不懈,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每日一讲”实施两年来,始终坚持、不断提升。教师的持续跟踪和精心指导为活动的持续开展提供了保障,学生也在活动中找到了自我、增强了信心。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两年来,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得到提升,学习成绩稳步提高。
5.推广应用,掀起“每日一讲”热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每日一讲”实践成果引起了学校和教师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兴趣,很快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得到普及开展,一些班级还将“每日一讲”拓展为朗读、背诵、讲故事等,这些举措不断丰富着“每日一讲”的实践成果内涵,推动着实践成果在更大范围内的应用。
6.表彰展示,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为了检验“每日一讲”实践成果,培养学生大胆清楚地说数学、讲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小学数学教学从“大课堂”走向“小讲堂”,课题组在全校举办了“讲数学、爱数学、提素养”和“能动数学展风采”等系列讲题比赛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喜悦。这些举措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浓厚兴趣,极大地促进了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开展小学数学“每日一讲”活动,为生源薄弱学校的学生搭建了一个主动参与、展示自我、张扬个性、提升能力的平台,形成了家校共管共育的良好局面。
开展小学数学“每日一讲”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有兴趣地学习数学。该活动不仅对生源薄弱学校培养学生主动阅读、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对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维、提升其独立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断养成和提升自身数学素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朝阳路学校
一、生源薄弱学校小学生数学素养问题及对策
生源薄弱学校的学生一般表现为家庭教育跟不上,知识基础不牢,阅读能力不强,特别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难以提升。究其原因,在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没有形成合力,学生的数学素养养成不够。如何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品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成了摆在生源薄弱学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小学数学“每日一讲”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体验教学,促使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每日一讲”的思维灵感来源于美国爱德加·戴尔教授的“学习金字塔”理论,他用数字形象地展示了学习者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在24小时后的平均学习保持率,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理论。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教授别人”或者“立即运用”,24小时后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可见,在众多的学习方法中,为别人讲解所学知识不失为一种最佳的学习方法。在给别人讲解的过程中,知识在讲解者的大脑中再现,重新组合,建立稳定的知识联系,这种方式促使讲解者进一步思考、验证及填补现有认识的漏洞。
二、搭建“每日一讲”平台,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聚焦生源薄弱学校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问题,我们搭建“每日一讲”平台,开展了小学生数学素养提升课题研究。课题组以“每日一讲”为抓手,一方面重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另一方面利用微信平台,通过学生完成每天的家庭作业:讲一道题,实现对当天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1.研究学情,组建团队。深入分析所在生源薄弱学校的小学生数学素养现状,基于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认知程度、表达能力等因素,确定在小学中高学段组建课题研究团队,每个年级确定一个试点班级。
2. 搭建平台,课堂实践。在试点班级搭建小学数学“每日一讲”平台,制定“每日一讲”方案。课堂上通过同桌互讲、小组合作、班级展示等形式,引导学生把他们对题目的理解及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等思维过程讲出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展示机会。通过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等形式,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使其持续改进,不断提高。
3.设置讲题,查阅点评。自课题研究以来,坚持在学生的每日家庭作业中设置一个视频讲题环节,要求学生当一名小老师,把理解题意、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给家长讲出来,并录制成视频发到作业群。班级中以每8人为一个大组建立家庭作业微信群(老师进群),8名学生再分成2个小组,每小组4人(含一名小组长)。群内作业查阅方式为:①两个小组长的视频讲题作业互相检查。②小组长查阅3个组员的视频讲题作业。③小组长检查作业时,需要肯定优点、指出问题、督促改正,每个学生要有错必改。④为了规范检查环节,在每天晚上规定时间之前发来的视频作业由小组长查阅,之后发来的由老师检查。
4.悉心指導,关注学生。建群初期,教师亲自组织并示范讲题,提醒学生知识要运用正确、讲题要思路清晰、画图要规范美观、语言要准确简洁。教师在检查视频作业时,注意指导小组长工作要仔细认真,听组员讲题时要注意听思路、听方法,以便准确判断视频作业的优点和不足。教师每天坚持关注群里动态,对优秀视频作业和学生好的做法要给予肯定和表扬,遇到完成质量较差或者小组长点评有误的情况,要及时进行指导和评价。每天检查完视频作业和小组长点评后,要写下鼓励的话语,并和孩子们道声晚安,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孩子“我时刻和你们在一起”。教师的参与、关注和悉心指导,为学生创设了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进取之心,鼓足了他们前进的动力。
5.评比表彰,创先争优。在“每日一讲”实践过程中建立创先争优机制,小组每日推荐代表参加小组间的“争章”评比,激励小组成员奋勇当先;每周开展“群星璀璨”优秀作品展示活动,表扬学生在“每日一讲”学习活动中展现出来的优秀品质,激励学生争先创优,促进他们良好数学素养的养成。
三、“每日一讲”实践活动的成效与推广
本课题的核心在于“每日一讲”,即通过课内课外两个平台引导学生坚持“每天讲一道题”,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学生解决问题时的积极探究、流畅表达及灵活应用,使学生在读题中理解题意,在讲题中厘清思路,在坚持中提升素养。
1.全员参与,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每日一讲”实践活动中,要求学生全员参与,改变以往只有优秀学生发言和展示的现状,从部分学生特别是学困学生的不适应逐渐转变为人人主动参与、人人争先创优的良好局面,为内向学生、学困学生提供展示平台,体现面向全体学生、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2.锻炼能力,促进良好素养的养成。通过“每日一讲”的实践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明显提升,逐渐养成了边阅读边理解分析的良好习惯,学会了读懂文字背后所包含的意思,“见到文字题绕着走”的窘迫也得到明显改观,在现实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均得到明显提升。
3.家长参与,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学生在完成“每日一讲”家庭视频作业时,需要家长的参与和配合,特别是对于生源薄弱学校的学生家长,在帮助孩子拍照片、发视频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参与其中,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帮助孩子克服具体困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日一讲”搭建了家校共管共育的桥梁,畅通了家校沟通合作的渠道,家长更因此收获了教育孩子的方法和信心,家校关系变得更为融洽。
4.坚持不懈,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每日一讲”实施两年来,始终坚持、不断提升。教师的持续跟踪和精心指导为活动的持续开展提供了保障,学生也在活动中找到了自我、增强了信心。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两年来,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得到提升,学习成绩稳步提高。
5.推广应用,掀起“每日一讲”热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每日一讲”实践成果引起了学校和教师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兴趣,很快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得到普及开展,一些班级还将“每日一讲”拓展为朗读、背诵、讲故事等,这些举措不断丰富着“每日一讲”的实践成果内涵,推动着实践成果在更大范围内的应用。
6.表彰展示,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为了检验“每日一讲”实践成果,培养学生大胆清楚地说数学、讲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小学数学教学从“大课堂”走向“小讲堂”,课题组在全校举办了“讲数学、爱数学、提素养”和“能动数学展风采”等系列讲题比赛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喜悦。这些举措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浓厚兴趣,极大地促进了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开展小学数学“每日一讲”活动,为生源薄弱学校的学生搭建了一个主动参与、展示自我、张扬个性、提升能力的平台,形成了家校共管共育的良好局面。
开展小学数学“每日一讲”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有兴趣地学习数学。该活动不仅对生源薄弱学校培养学生主动阅读、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对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维、提升其独立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断养成和提升自身数学素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朝阳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