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人,从小学生做起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IN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更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美的熏陶,使学生能感知并体会到作品的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这对美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感意志特别是健康人格的塑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陶冶情感;美化心灵;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我们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美之所在,借助它触动儿童心灵最隐蔽的角落。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想方设法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进入情境感受美
  美,隐藏在万事万物之中,在平凡中。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文学作品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我们只有细心地观察、观察、再观察,才能充分地感知它的形体美、线条美、色彩美。语文课本中,配有众多的插图,它既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好助手,又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时机。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利用彩色挂图、投影、录像等资料让学生仔细观察,从多方面作出辨析和判断,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由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发出内心的赞叹,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审美兴趣,在总体上感受审美对象的美。我在教《美丽的呼伦湖》时,先引导学生观看呼伦湖的课件,体会它的辽阔无垠、美丽如画,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学生带入具体的情境,从总体上感受呼伦湖一年四季景象的神奇。由于创设了审美的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情不自禁地被课文吸引,引入美的境界。
  二、用心观察发现美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语文课开展一些内容丰富、情趣盎然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生机盎然、气象万千的大自然为美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为人们创造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在语文课上,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四季的变化,倾听小草的诉说,引导学生走入艺术的殿堂,欣赏古今中外的艺术佳作,体现其中的情感,感悟作品的底蕴,让学生走向社会,去发现社会生活中美的人,美的事,美的物……如《风筝》一课,是记叙儿童们放风筝的欢乐的情景,写得很美。但学生不一定有放风筝的经历,因而就不能充分领略文章所表现的情趣。我针对这一情况,先组织了一次放风筝的活动,然后再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就可以凭借亲身经历展开丰富的想象,再结合课件,在脑海中浮现各种造型奇异、色彩斑斓的风筝,或翩翩起舞,或互相追逐,由此产生更多的美感。再如,在口语交际《春天里的发现》的训练中,我提前布置任务给学生,请家长先带着学生在大自然里走走,观察春天表现在哪些地方?你发现了什么?春天美吗?课堂上通过提问,让学生带着思考,通过认真的观察、专注的倾听、深入的探究,仔细的体味,使学生在日常事物中发现美,并把它用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
  三、对比分析鉴赏美
  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每一篇课文都体现着各自不同的美的内容。一个感人的形象,可以激发起千百万人向善向上的崇高信念;一个丑恶的形象,能让千百万人痛斥丑恶,憎恨虚假。形象越鲜明,对学生思想的影响就越强烈、越深刻。学生受到了美好形象的感染,必然能诱发情感的产生,从而萌生一种学习人物内心美好的激情与行为。
  教师应该及时抓住它们的不同点进行比较,使学生懂得美与丑、善与恶的本质区别在哪里。例如,《美丽的公鸡》一课,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进行两次对比:一是把爱夸耀自己美的公鸡与爱帮人们做事的啄木鸟、小蜜蜂、小青蛙等比一比,看谁的行为美;二是将公鸡以前的表现和后来的表现比一比,看什么才是真正的美。这样的对比,对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再如,在《狼和小羊》一文中,将狼的凶狠、狡猾和小羊的善良作比较,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分明。因此,引导学生多接触最美或比较美的事物,树立优秀的审美典型,并将它加以比较,能使审美标准明确、美丑分明。
  四、动手实践创造美
  审美教育不仅要求我们引导学生感受美、品味美、鉴赏美,同时还要训练学生去表达美、创造美,以达到发展语言的目的。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我们要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由地、无拘无束地展开神奇的想象,创造出自己喜爱的美好事物,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应当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想象的世界中翱翔。如,杜甫的《绝句》,描写了四川成都杜甫草堂周围美丽的景色。“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让学生根据诗中描述展开想象,口述想象的情景,再引导学生绘出诗中表现的画面,并自由想象上色。学生的画虽然未必高明,但却可以从想象中体会诗的妙处,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让学生在初步建立美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在想象的推动下进一步丰富美感,从而感受美的意境。
  总之,审美是语文教学的宗旨,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生动活泼、易被学生接受的手段和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感性教育、趣味教育和人格教育,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帮助他们形成初步的正确的审美观,使他们成为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仪表美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王国健.论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J].教育研究,2001(08).
  [2]严昭柱.如何正确认识和实施学校美育[J].中小学管理,1999(09).
  作者简介:池迎丽,女,1974年11月出生,本科,就职于石家庄裕华路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信息教学,主要围绕翻转小学信息课堂谈一些想法和见解。
合理宽度区段煤柱对保持巷道稳定性、减少矿山灾害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FLAC3D数值软件模拟某矿22采区4种不同宽度区段煤柱的稳定性,在分析煤柱塑性区范围、围岩变形量
【案例1】  师:小朋友们,请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们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知道了小兰家栽了2行桃树,每行6棵。  生2:我知道了小芳家栽了2行桃树,一行6棵,一行4棵。  师:要知道哪家栽的桃树多?必须知道什么?  生3:要我们比较谁家栽的桃树多?多几棵?  生4:必须知道小兰家栽了多少棵,小芳家栽了多少棵。  师:小朋友们很爱动脑筋,那你们会列式求小兰家和小芳家各栽了多少棵桃树吗?  生
摘 要:抵触上幼儿园,对于初上幼儿园的幼儿来说,是因为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接触的人发生改变,从而产生恐惧心理。但对于上过幼儿园已有一段时间的幼儿来说,原因就比较复杂。教师要深究原因,对症下药。  关键词:幼儿;抵触;情绪  一、探究幼儿抵触情绪的成因  1.生理因素  当幼儿健康状况发生改变,如,饥饿、口渴、疼痛、发烧等都可能使幼儿产生消极情绪。年龄越小的孩子,越不懂得表达自己的感受,越希望留在家
基于大佛寺煤矿近距离厚煤层开采过程中,在开采保护层和不开采保护层两种不同情况,利用束管监测手段,分析了解放层煤层回采时采空区甲烷、氧气和CO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解放
临床上,Fisher氏综合征少见,在格林-巴利综合征中约占5%。现将遇见的三例分析如下;例1:男,55岁,入院前2周始出现四肢酸痛,次日出现复视,头晕脑胀,四肢无力,左侧明显,走路似醉酒样,本市中医
摘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情感化教学、多样化教学、生活化教学、前沿化教学等一系列的教学形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一系列手段,在课堂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开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学习获得了成功,取得了好成绩。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习兴趣;激发  由于我市初中中考各学科分值的计算方法不同,语数英是大科,生物等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成为新型元素活跃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作为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更好地整合成为教师探讨的主题。但是,目前
太阳光照、直射点的移动、昼夜及时差、正午太阳高度、晨昏线(圈)、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等问题,是“地球运动”中的重点,也是难点。长期以来,同学们提起这方面的问题,就感到头疼,难以理解,使高一一开始,同学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受到极大挫折,以至于产生学习地理的胆怯心理。对此,老师虽然费尽口舌,但还是收效甚微,带着这样的问题,我经过多年的摸索与思考,产生了制作“太阳光照板”的想法,现在把其有关问题整理出
摘要:随着科学救赎的飞速发展,城市居民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从物质需求的逐步上升为精神物质上层需要,对城市建设中个中基础设施的需求也在逐步的增大。给排水管道的改造已逐步成为当前城市市政建设的主要因素。对现有的城市管网进行改造,早已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之一,在当前的地下管网设施的改造和更新的过程中,一般都采用不开挖技术或者少开挖技术。本文通过当前城市发展中给排水工程非开挖技术的施工利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