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宏村秀理》《千户苗寨》《屏山晨雾》到《晚霞》,西安文理学院王葆安教授的水彩画系列作品,多以表现山光云影、村落、民居、古巷等风景为主。在其笔下,水彩画中虽少了西洋油画色彩堆积的厚重感,却有着东方绘画水墨洇晕下的缥缈与空灵,以及中国诗词和绘画中所要表现出来的含蓄、淡泊、幽远的意境。
透过王葆安教授的水彩画系列作品,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自然与人文的知性相遇,更是作为艺术学院教授的全面学养与自然元素的碰撞与交融,是通过再度审视,以哲思般的艺术想象和创造力对自然之景的重构与再现,是在看似安静状态下喷薄出来的无限艺术张力,是深植在内心深处梵音般的旋律的自然流淌。他以对艺术的虔诚之心,在抛却浮华之后以最迷人的姿态在水彩世界里为观者呈现出无尽的大智、大美。
旭日东升照山河
从文化的自觉,到内美的提炼和产生,毋庸置疑,正是这种潜在的因素,促使王葆安教授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地进行着探索和实践。
作为80年代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学生中的佼佼者,在美院期间,王葆安有幸追随国内著名油画大师谌北新、黄乃源、武永年等人学习。西美严格的学院派教学、坚韧刻苦的训练为他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基础,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和艺术学养。而在2001年至2003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生课程班,其间更是得到了著名油画家、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院原院长肖峰以及著名油画家胡振宇、崔晓东、陈宜民等人的悉心指导。尤其幸运的是王葆安教授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杨参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杭州学习的两年间,每逢周末,王葆安教授常常会受邀到杨参军的画室进行现场观摩和学习。中国美术学院前卫一流的教学,浓郁的学习氛围以及与来自全國各地学友的相互学习、借鉴,不但拓宽了王葆安教授的艺术视野,也使他的绘画技艺得到了质的飞跃。多年来,他的脚步更是纵横在俄国、美国、英国等地的高水平的美术展馆里,不断地汲取顶极艺术大师的营养,使其艺术视角、审美倾向和绘画技艺得以突飞猛进。
随着视野面的逐渐打开,近几年来,和英国画家邦宁顿、法国画家杜米埃以及19世纪俄罗斯的油画大师布留诺夫、列宾、苏里柯夫、赛罗夫、弗鲁贝尔等人一样,王葆安教授在油画创作的同时,对水彩画的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迩步开始研习。
如果说西安美术学院吕智凯教授是王葆安从油画进而进军水彩领域的领路人,那么对乌拉圭水彩艺术家阿尔瓦罗和澳大利亚水彩大师约瑟夫的水彩作品的研习,更是将他的水彩画技艺推到了新的高度。
钟爱水彩画的人都知道,乌拉圭水彩艺术家阿尔瓦罗的作品极具鲜明的色彩和强烈的明暗对比,笔触潇洒、有力、流畅,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和视觉冲击力。而澳大利亚水彩画家约瑟夫则是位负责的并且理性的画家,不但拥有精湛的绘画技艺和微妙的平衡感,同时也是为数不多的能够把自己关于绘画的想法融入其绘画语言之中的艺术家之一。在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向国际顶极大师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与阿尔瓦罗和约瑟夫毫无二致,王葆安教授在艺术创作中永远充满着无限的激情。
王葆安教授的水彩画作品往往是一气呵成,色彩明快动人,运笔雄健,干湿结合,层层洇晕,表现充分,浓淡枯润,妙趣横生。在表现手法上,他不拘一格,并能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作品中,让隋感的律动借助水色流淌、扩散而去。其笔下作品兼得中西绘画之情趣,常有“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以及老子所云“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像;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的这种似有若无,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般的虚幻与朦胧。
作为一位崇尚自然且朴素、积极、乐观的现实主义风景画家,王葆安教授善于通过细致的观察来捕捉大自然丰富的光线及色调的微妙变化,并通过对景物的取舍来构建心中理想的家园。
在《屏山村景》中,王葆安教授在技法上主要是采用反复层层叠加的办法,对景物进行细致深入的描绘,同时通过水性的“透明”和“流动”的特点,使画面产生了水色的渗溶,进而使色彩和谐而丰富,并且呈现出一种既浑厚又明快、洗练的画面及艺术效果。
在《屏山晨雾》里,王葆安教授以灰、绿、蓝三种颜色为主基调,通过对色彩的强大弱化、大胆的留白及看似单一的天空背景色彩来烘托主体的河湾、小船、树木、村庄的若隐若现,使薄雾的感觉在虚实相生间表达得恰到好处。而在《晚霞》中,他更是致力于用色彩表达光的效果,使画面有着散淡飘逸、空灵深远的意境,作品生动迷人。
《屏山小巷》《卢村古建》是王葆安教授以自然建筑为对象的水彩画作品,在此他以概括而洗练的造型,果敢与老练的笔触,生动而引人入胜的构图,优雅而干净的色彩,营造出清新雅致的小景,在意境的营造上更是与中国传统水墨写意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长期以来,在教学以外,王葆安教授于闹中取静,进行刻苦的学习、探索和实践,稳其根,固其本,借“水”释怀,以“水”抒情,心照万象,万象由心,因而他的作品表现出清幽高远的意境及物生像外的禅意。
陌上寒烟,本名王丽娟。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等。作家、诗人、画家、艺术评论家。现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文艺理论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陕西人民书画院油画院副秘书长,《安徽文学·诗歌年选》编辑等。
透过王葆安教授的水彩画系列作品,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自然与人文的知性相遇,更是作为艺术学院教授的全面学养与自然元素的碰撞与交融,是通过再度审视,以哲思般的艺术想象和创造力对自然之景的重构与再现,是在看似安静状态下喷薄出来的无限艺术张力,是深植在内心深处梵音般的旋律的自然流淌。他以对艺术的虔诚之心,在抛却浮华之后以最迷人的姿态在水彩世界里为观者呈现出无尽的大智、大美。
旭日东升照山河
陌上含烟
从文化的自觉,到内美的提炼和产生,毋庸置疑,正是这种潜在的因素,促使王葆安教授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地进行着探索和实践。
作为80年代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学生中的佼佼者,在美院期间,王葆安有幸追随国内著名油画大师谌北新、黄乃源、武永年等人学习。西美严格的学院派教学、坚韧刻苦的训练为他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基础,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和艺术学养。而在2001年至2003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生课程班,其间更是得到了著名油画家、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院原院长肖峰以及著名油画家胡振宇、崔晓东、陈宜民等人的悉心指导。尤其幸运的是王葆安教授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杨参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杭州学习的两年间,每逢周末,王葆安教授常常会受邀到杨参军的画室进行现场观摩和学习。中国美术学院前卫一流的教学,浓郁的学习氛围以及与来自全國各地学友的相互学习、借鉴,不但拓宽了王葆安教授的艺术视野,也使他的绘画技艺得到了质的飞跃。多年来,他的脚步更是纵横在俄国、美国、英国等地的高水平的美术展馆里,不断地汲取顶极艺术大师的营养,使其艺术视角、审美倾向和绘画技艺得以突飞猛进。
随着视野面的逐渐打开,近几年来,和英国画家邦宁顿、法国画家杜米埃以及19世纪俄罗斯的油画大师布留诺夫、列宾、苏里柯夫、赛罗夫、弗鲁贝尔等人一样,王葆安教授在油画创作的同时,对水彩画的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迩步开始研习。
如果说西安美术学院吕智凯教授是王葆安从油画进而进军水彩领域的领路人,那么对乌拉圭水彩艺术家阿尔瓦罗和澳大利亚水彩大师约瑟夫的水彩作品的研习,更是将他的水彩画技艺推到了新的高度。
钟爱水彩画的人都知道,乌拉圭水彩艺术家阿尔瓦罗的作品极具鲜明的色彩和强烈的明暗对比,笔触潇洒、有力、流畅,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和视觉冲击力。而澳大利亚水彩画家约瑟夫则是位负责的并且理性的画家,不但拥有精湛的绘画技艺和微妙的平衡感,同时也是为数不多的能够把自己关于绘画的想法融入其绘画语言之中的艺术家之一。在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向国际顶极大师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与阿尔瓦罗和约瑟夫毫无二致,王葆安教授在艺术创作中永远充满着无限的激情。
王葆安教授的水彩画作品往往是一气呵成,色彩明快动人,运笔雄健,干湿结合,层层洇晕,表现充分,浓淡枯润,妙趣横生。在表现手法上,他不拘一格,并能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作品中,让隋感的律动借助水色流淌、扩散而去。其笔下作品兼得中西绘画之情趣,常有“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以及老子所云“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像;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的这种似有若无,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般的虚幻与朦胧。
作为一位崇尚自然且朴素、积极、乐观的现实主义风景画家,王葆安教授善于通过细致的观察来捕捉大自然丰富的光线及色调的微妙变化,并通过对景物的取舍来构建心中理想的家园。
在《屏山村景》中,王葆安教授在技法上主要是采用反复层层叠加的办法,对景物进行细致深入的描绘,同时通过水性的“透明”和“流动”的特点,使画面产生了水色的渗溶,进而使色彩和谐而丰富,并且呈现出一种既浑厚又明快、洗练的画面及艺术效果。
在《屏山晨雾》里,王葆安教授以灰、绿、蓝三种颜色为主基调,通过对色彩的强大弱化、大胆的留白及看似单一的天空背景色彩来烘托主体的河湾、小船、树木、村庄的若隐若现,使薄雾的感觉在虚实相生间表达得恰到好处。而在《晚霞》中,他更是致力于用色彩表达光的效果,使画面有着散淡飘逸、空灵深远的意境,作品生动迷人。
《屏山小巷》《卢村古建》是王葆安教授以自然建筑为对象的水彩画作品,在此他以概括而洗练的造型,果敢与老练的笔触,生动而引人入胜的构图,优雅而干净的色彩,营造出清新雅致的小景,在意境的营造上更是与中国传统水墨写意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长期以来,在教学以外,王葆安教授于闹中取静,进行刻苦的学习、探索和实践,稳其根,固其本,借“水”释怀,以“水”抒情,心照万象,万象由心,因而他的作品表现出清幽高远的意境及物生像外的禅意。
陌上寒烟,本名王丽娟。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等。作家、诗人、画家、艺术评论家。现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文艺理论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陕西人民书画院油画院副秘书长,《安徽文学·诗歌年选》编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