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30%H2O2溶液、35%HNO3溶液和10%KOH溶液对生物组织和塑料进行消解。结果表明,选取40℃作为对生物组织和塑料消解能力的温度是恰当的。生物组织消解中,3种试剂消解24 h的消解率显著高于消解1 h的消解率。在1 h时长下,35%HNO_3溶液的消解率最高,为(77.05±2.86)%;30%的H2O2溶液消解率最低,为(73.76±0.63)%。在时长24 h下,10%KOH溶液消解
由于g-C
3N
4存在着表面积小、光生载流子复合严重等问题,限制了光催化材料的光催化活性,故以g-C
3N
4/TiO
2光催化复合材料为实验对象,提出g-C
3N
4/TiO
2光催化复合材料光催化活性提升路径研究。选取适当的实验试剂与仪器,并对试剂进行一定的处理,制备g-C_3N_4纳米片、TiO
2纳米片与g-C
为探究果色和成熟度对樱桃番茄果实挥发物的影响,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育种自交系材料金珠(橙)、黑樱桃1(紫)、1号(粉)、红珍珠(红)在绿熟期、转色期和红熟期的挥发物。分析发现,橙色番茄挥发物明显高于红色和粉色番茄。橙色番茄在绿熟期,紫色番茄在转色期和红熟期挥发物最高,而粉色番茄挥发物始终最低。气味强度由挥发物质量浓度和嗅觉阈值决定。3-甲基-丁醛、(E,E)-2,4-庚二烯醛、1-戊烯-3-酮、己醛、苯甲醛和(Z)-3-己烯-1-醇对番茄气味贡献较大。红色、橙色和紫色番茄分别在绿熟期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和文冠果活性炭(XSBAC)为原料,制备文冠果活性炭水凝胶(XSBACH),并应用于亚甲基蓝(MB)的吸附。利用比表面积分析仪(BET)、红外光谱仪(FTIR)等设备对XSBACH的结构进行表征。探讨了亚甲基蓝溶液的浓度、pH值、温度及时间对XSBACH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吸附时间为120 min, MB溶液浓度为500 mg/L,反应温度为303 K时,XSBACH对MB的吸附量最大,为295.36 mg/g。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
以副产物4,4’-双(三氯甲基)联苯为原料,经碱性水解一步反应合成出4,4’-联苯二甲酸。考察反应物料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4,4’-联苯二甲酸产品收率的影响,得到优化工艺条件:氯苯为溶剂,4,4’-双(三氯甲基)联苯与10%氢氧化钠溶液的摩尔比为1∶9,反应温度为105℃,反应时间为14 h。在上述条件下,4,4’-联苯二甲酸的收率为95.25%,纯度可达99.20%,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通过多隔层根际箱培养实验研究了磺胺类抗生素磺胺甲恶唑(SMZ)和磺胺甲基嘧啶(SM1)对油菜种植土壤不同根际微域的土壤脱氢酶(DHA)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影响。结果显示,SMZ胁迫下,低浓度处理组促进了根际及近根际区的DHA活性,而高浓度处理组则抑制了其DHA活性。同时,各浓度处理组均抑制了主体土壤区及近主体土壤区中DHA的活性。各浓度处理组均诱导了根际及近根际区的CAT活性,却抑制了主体及近主体区的CAT的活性。SM1胁迫下,各浓度处理组均诱导了近根际区的DHA活性,却抑制了根际区及主体土壤区及近主
用硅烷偶联剂KH590对氧化石墨烯进行功能化改性,得到的功能化氧化石墨烯再通过乳液共混和机械共混等工艺制备了丁腈橡胶/功能化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表征分析了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的结构和表面形态,研究了丁腈橡胶/功能化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结果显示,与氧化石墨烯相比,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的亲水性和表面形态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与丁腈橡胶形成的复合材料与丁腈橡胶/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相比,拉伸强度提高的幅度更大且断裂伸长率降低的幅度更小。
归纳总结了近年来关于微泡钻井液基本特性的研究进展,包括微泡的结构与尺寸、微泡的稳定性、独特的架桥封堵机理以及流变性,以时间为线索综述了国内抗温微泡钻井液体系的优化
通过特殊的分子设计和配方设计,采用改性固化剂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得到一种高性能环氧高分子材料。该材料具有优异的耐候性、耐水耐碱性、耐低温开裂、突出的防滑性,附着力等性能。UV老化测试15周,拉伸强度仅从14 MPa降低至13 MPa,断裂伸长率仅从40%降低至30%,明显强于国外同类型竞品(拉伸强度下降了10 MPa,断裂伸长率下降幅度更大,从42%降低至15%),性能稳定。耐水耐碱耐低温涂膜均无异常;附着力(划圈法)1级;抗滑值(BPN)达到70,属于高防滑型。该高性能环氧高分子材料对填料以及固化剂用量
关于可供替代外碳源的研究引起了许多学者和从业人员的关注,以期发现或研发出新碳源弥补传统碳源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综述了传统碳源在实际应用的局限及在实验室研究中的潜在问题和可供替代碳源的研究发展现状及其作为反硝化碳源的优劣势,并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碳源和可供替代碳源建立了相关评价体系,为污水厂选择适合自身的外碳源提供参考。指出污水厂外碳源的研发趋势主要包括新物质开发,复合碳源研发和废物(液)预处理工艺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