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听障教学过程中,如何呈现与传递教学内容或信息,是一个关乎能否更好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听障生的认知特点的分析和视觉媒体的特征分析,在如何在课件中运用视觉媒体作了一些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媒体 听障 教学 分析
一、听障教学中存在的困境
1、听障学生的认知特点分析
首先,失聪,使听障学生感受不到声音的刺激,他们感知觉活动受到限制,从外界获取的信息完整,由此而构建的知识结构缺失。其次,听障学生主要借助于视觉引起和保持注意,因而导致注意疲劳、稳定性差,注意分配困难,无意注意强于有意注意,注意转移能力弱等注意方面的品质特征。第三,听障学生记忆缺少语言的参与,对具体的形象记忆较好,而不容易记住一些抽象概念。第四,由于语言的形成与发展缓慢,加上感知觉活动的局限性,这些因素严重影响到听觉障碍学生的思维活动的开展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他们的思维水平比较长时间地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阶段,思维活动具有非常明显的形象性特点,而抽象思维水平低下。
上述诸种特点,决定了听障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普遍低下。
2、听障教学的教材分析
现行的教材体系,都是根据国家制定的教学大纲,针对普通学生而编写的,没有专门针对听障教学的教材。而听障教学的对象特殊性,要求在听障教学中使用的教材也应与普通教育所使用的教材有所不同。也就是说,适合于普通教育的教材不太适合用来作为特殊教育-听障教学的教材。
一方面,是由于听障学生在认知上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习上要比正常学生困难;另一方面,从事听障教学的老师,找不到适合听障教学的教材,从而导致教师的教学工作开展困难。听障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这就是听障教学所面临的困境。
那么,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一方面,教师要对现行的针对普通教育的教材进行改良(另有文),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借助于现代多媒体技术,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以期达到改善听障教学效果不好的问题。本文主要想通过对多媒体课件元素的分析,来讨论如何运用课件元素来制作用于听障教学的多媒体课件,以期更好、更合理的呈现教学内容,以利于听障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课件元素的特征分析
听障教学的课件中,可能会用到的视觉媒体主要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和视频以及色彩等。由于听障学生没法听到声音,所以,声音这个非常有效的媒体因素就被排除在了听障教学之外。为了能在缺少声音媒体的情况下,用好视觉媒体的各种因素,我们需要对各种视觉媒体的特点进行分析与了解。
(1)文字
文字是一种最常用的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与情感的符号。其基本特征是高度规范、高度归纳和高度抽象。在文化传承,情感交流,信息传递等社会与生活实践活动中,文字都是不可缺少的。
(2)图形与图像
图是人类最早用于信息交流的媒体之一。它有三个特点:1、形象直观。2、蕴含信息量多且多为隐含信息。3、通用性强。4、用现代照相技术将实景拍摄而成的照片,即图像,还具有逼真的特点。
图形与图像(也包括照片)因其形象、直观、逼真,包含信息量多,且通用性极强,而成为重要的视觉媒体。
(3)动画与视频
将多幅图片(像)有序地快速展示出来,就形成了动画。动画将原来一幅幅静止的图片在时间上进行延续,从而把图变“活”了,因此动画既描述了一个空间的延续,又显现出时间的流逝。而用摄像设备在真实的场景中拍摄下来的动态信息就是视频。其最大特点是它的生动性、形象性、直观性和全面性,视频能够使观众享受到图、文、声、色、动全方位的、立体的感受。
动画与视频作为课件元素时,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渲染效果要比文字、图片(像)来得强。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的对象要比静止的对象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更能刺激激人的中枢神经。二是适合展示事物的演变过程。三是可反复再现,且操作可控。动画与视频一旦制作完成,便可长期保存,反复再现,而且,其播放进度完全由人控制,对重点内容,或者难点内容,或者陌生的操作,可以反复播放、反复观看,直到掌握为止。
动画与视频也是课件中常用的有效的课件元素。好的动画与视频,不仅让听障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听障生的学习兴趣,还能给学生美的享受。
(5)色彩
色彩不仅可以传递一定的信息,而且色彩与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密切相关。因此,在本文中,将色彩归类于视觉媒体范畴。
色彩所蕴藏的信息,需要通过人的心理活动(大脑的分析)的支持才能获得,如我们看到红花,就会明白这花能反射红色。又如渐变和反复的色彩调和能够让人们联想到节奏和韵律。另外,色彩能影响人的情绪,如紫色富给人以高贵、庄严的视觉感受,也容易让人心理上产生不安和忧郁。在课件中运用颜色,主要是使用颜色的联想功能。
三、如何更好地在课件运用视觉媒体元素
首先来看看如何运用文字这个课件元素。
1、文字作为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是课件制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能否在课件中用好文字,是决定课件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那么,在课件中使用文字,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文字的高度规范、高度概括和抽象特点,要求我们在组织文句时要语法规范,成分完整,用字用词要符合语境要求,以便接收者正确理解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其次组织的文句要简明扼要。过度修饰,会使文句变得深奥难懂,从而降低信息的认知度;第三,在课件中使用文字时,要注意文字的锤炼,需要咬文嚼字,逐字斟句。第四,要“慎”用文字。文字不能不用,但不可多用,不能通篇或者连篇累牍的用。那样肯定会降低课件的吸引力,而且也容易引起学生视觉疲劳。第五,如果课件中需要大量的文字作息,可将其保存为其它的文档,然后用超链接的方式进行引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文字的形、色和态都发生了丰富的变化。如在PS中,将文字进行变形处理,可以使文字变得生动有趣;将文字进行内部填充处理,使原本颜色单一的文字变得丰富多彩。对文字进行描边处理,也可使文字变得漂亮起来。我们还可以在Flash中将文字制作成动画,赋予文字以活力,使原本是“死”的文字变“活”了,看起来有了生机。这些处理虽然使得本来既呆板又单调的文字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并且也增加了课件的吸引力。但其蕴含的信息量没有增加,反而可能是减少,所以,要遵守慎用这个原则。变形文字通常作为点缀用。
总之,文字作为课件必需元素,不可不用,但要慎用。
2、图形(像)因其本身蕴含的信息多,通用性强,而且具有形象直观、逼真的特点,成为课件制作中的重要元素。在课件中使用图片(像)不仅能使课件通俗易懂,还能增强课件的可读性,提高对学生吸引力。
首先,在课件中使用图形(像)的主要目的是用来说明问题而非传递信息。所以,在选择图形(像)时,只要能说明问题,无论简单的或复杂的图片(像)都是可取的。其次,选择图形(像)时,要与使用的场合、要求相匹配。如在需要传递正规的信息时候,使用完整、规则图形(像);在要求强调趣味性的地方,或者针对儿童的课件,宜采用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与要求的卡通图片,以激情学生的好奇心理。第三,有些图片(像)的形状和形态也能传递某种信息。如平等四边形蕴含着灵活,在要表现灵活性时,可使用平等四边形。使用流线型的曲线条或放射性直线条,都能反映出动感信息。将图形规则排列与重复,给人一种律动感等等。
使用篇幅较大的图片(像),会压缩版面所承载的信息量,故要少用慎用。另外,图片(像)所蕴含了大量的隐形信息,因此需要配之以必要的文字说明,做到图文并茂,才能使图片(像)发挥最大的传递信息的功效。
从记忆角度讲,中等难度的图形,简明对称的图形,利于记忆。所以,在需要强调记忆的地方,尽量选择中等难度的、简明对称的图形。
图片的来源非常多。通常,在网上就可以搜索到满足要求的相关图片。也可以先用相机把教学对象拍成图片再输入计算机以备使用。实际的课件制作中,经常会用到电脑屏幕的某一部分,此时,可以使用专业的抓屏软件,如SnagIt7或者红蜻蜓等专业抓屏软件,把教学中要用到的内容抓屏在电脑上保存或直接输出到剪贴板中保存以备用。
3、动画与视频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动画与视频,主要是要利用动画与视频的“活”的特性,来展示事物从发生到结束这么一个变化的过程、发展的流程。另外,视频与动画这一媒体,不仅适合在课堂上展示,更适合学生在课余时候观看使用。一般来说,在课堂上展示的动画与视频,容量宜小不宜大,如果要用到容量较大的动画与视频,可通过超链接的方式,在课件中置入一个指向该动画与视频的超链接。对适合学生在课余时候让学生观摩的动画与视频,容量可相对大些,但也不宜过大,一般不要超过半个小时,最好在十分钟左右为宜。
动画与视频特别适合计算机软件教学。教师可以用专门的屏幕录制软件,把老师对软件的操作过程录下来,然后输出某种格式的视频,放给学生看,这样,学生可以边看边操作,与教师在旁边手把手指导非常类似。老师在录制视频时,必须在事先有充分准备,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写好剧本,再根据剧本进行屏幕的录制,最后进行必要的演练,在连贯性和流畅性满足要求后,进行正式的屏幕录制,这样可使避免录制的视频出现差错。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老师的教学过程拍成视频,学生看视频学习与老师亲临上课有着同样效果。有时候,看到电影或者其它视频中有好的片段,也可以用专门的视频处理软件,把好的片段截取下来稍作修改,当然这需要有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也可以直接在网上搜索与下载相关的教学视频进行相应的修改。
对于一些小动画,可以用Firework或ID等软件来制作。对相对比较专业的动画与视频,可以用Flash或Authorware来制作完成,但这需要掌握这些软件的使用。
4、色彩
色彩可以让原本平淡无味的东西变得漂亮、美丽起来。自然,色彩在美化课件方面也是别树一帜。由于色彩与人的心理感受密切相关,所以,在使用色彩时,要充分利用色彩带给人的视觉效果与心理感受。这里略举如下。
·要调动学生的情绪,宜用红色;若想营造一个相对放松与安静的环境,则用蓝色做底。
·黄色等暖色给人温暖感;青色等冷色则让人们感到寒冷。
·在要表现扩大、膨胀、靠近的感觉,一般暖色、纯色、高明度色、强烈对比色、大面积色、集中色等;而相反,冷色,浊色、低明度色、弱对比色、小面积色、分散色等有显小、收缩、后退的感觉。
·要反映某种节奏或变化或运动感,最好使用渐变色;要提高关注度,尽量用鲜艳的色彩或者使用对比色;在强调差别的地方,肯定需要使用以对比色。
·要表现华丽、辉煌的效果,可使用明度高、纯度高的色彩,并可使色彩带上某种光泽,而在展现质朴与古雅,则需要明度、纯度都相对低的单色调色彩。
另外,由于年龄、性别、爱好、生活环境、教育等方面的差异,人们对色彩的记忆、接受度、爱好度都有所不同,所以,课件使用的色彩要考虑受教育的对象。对少年儿童,可使用艳丽的、甚至夸张的色彩,以期能引起儿童的注意力和好奇心理;对年轻人,总体来说,可以用亮丽、明快,象征着积极向上的暖色调;对中老年人,则使用偏稳重的灰色调比较好。
将色彩的各个要素进行合理的搭配与使用,能增加人们对课件所展示信息的记忆。如提高色彩的饱和度或明度,有助于大脑的记忆,暖色调被记忆的可能性要比冷色调的色彩高。
可见,色彩不能像文字那样准确准确传递信息,但它在课件中所起的效果并不比文字、图片(像)、动画与视频等媒体元素要弱。为了能使课件起到更加好的效果,我们要善于使用色彩。
以上我们分析了视觉媒体的一些基本特征,也讨论了在课件中运用这些媒体时应该注意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在制作课件时,要针对教育对象的身心特征,结合种类视觉媒体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视觉媒体,让制作的课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有足够的理由来关注我们的教学课件,这样,课件在教学中才能起到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下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教育技术》 顾明远主编 谢邦同、乌美娜副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3、《学与教的心理学》 邵瑞珍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色彩心理学》 潼本孝雄、藤浕英昭(日)著 成同社译、区和坚校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5、《平面设计基础》 王亚非主编、子侗编 辽宁美术出版社
6、《特殊教育概论》 刘春玲 江琴娣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7、《听觉障碍青少年心理咨询》 刘盈江编 华夏出版社
关键词:媒体 听障 教学 分析
一、听障教学中存在的困境
1、听障学生的认知特点分析
首先,失聪,使听障学生感受不到声音的刺激,他们感知觉活动受到限制,从外界获取的信息完整,由此而构建的知识结构缺失。其次,听障学生主要借助于视觉引起和保持注意,因而导致注意疲劳、稳定性差,注意分配困难,无意注意强于有意注意,注意转移能力弱等注意方面的品质特征。第三,听障学生记忆缺少语言的参与,对具体的形象记忆较好,而不容易记住一些抽象概念。第四,由于语言的形成与发展缓慢,加上感知觉活动的局限性,这些因素严重影响到听觉障碍学生的思维活动的开展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他们的思维水平比较长时间地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阶段,思维活动具有非常明显的形象性特点,而抽象思维水平低下。
上述诸种特点,决定了听障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普遍低下。
2、听障教学的教材分析
现行的教材体系,都是根据国家制定的教学大纲,针对普通学生而编写的,没有专门针对听障教学的教材。而听障教学的对象特殊性,要求在听障教学中使用的教材也应与普通教育所使用的教材有所不同。也就是说,适合于普通教育的教材不太适合用来作为特殊教育-听障教学的教材。
一方面,是由于听障学生在认知上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习上要比正常学生困难;另一方面,从事听障教学的老师,找不到适合听障教学的教材,从而导致教师的教学工作开展困难。听障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这就是听障教学所面临的困境。
那么,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一方面,教师要对现行的针对普通教育的教材进行改良(另有文),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借助于现代多媒体技术,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以期达到改善听障教学效果不好的问题。本文主要想通过对多媒体课件元素的分析,来讨论如何运用课件元素来制作用于听障教学的多媒体课件,以期更好、更合理的呈现教学内容,以利于听障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课件元素的特征分析
听障教学的课件中,可能会用到的视觉媒体主要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和视频以及色彩等。由于听障学生没法听到声音,所以,声音这个非常有效的媒体因素就被排除在了听障教学之外。为了能在缺少声音媒体的情况下,用好视觉媒体的各种因素,我们需要对各种视觉媒体的特点进行分析与了解。
(1)文字
文字是一种最常用的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与情感的符号。其基本特征是高度规范、高度归纳和高度抽象。在文化传承,情感交流,信息传递等社会与生活实践活动中,文字都是不可缺少的。
(2)图形与图像
图是人类最早用于信息交流的媒体之一。它有三个特点:1、形象直观。2、蕴含信息量多且多为隐含信息。3、通用性强。4、用现代照相技术将实景拍摄而成的照片,即图像,还具有逼真的特点。
图形与图像(也包括照片)因其形象、直观、逼真,包含信息量多,且通用性极强,而成为重要的视觉媒体。
(3)动画与视频
将多幅图片(像)有序地快速展示出来,就形成了动画。动画将原来一幅幅静止的图片在时间上进行延续,从而把图变“活”了,因此动画既描述了一个空间的延续,又显现出时间的流逝。而用摄像设备在真实的场景中拍摄下来的动态信息就是视频。其最大特点是它的生动性、形象性、直观性和全面性,视频能够使观众享受到图、文、声、色、动全方位的、立体的感受。
动画与视频作为课件元素时,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渲染效果要比文字、图片(像)来得强。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的对象要比静止的对象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更能刺激激人的中枢神经。二是适合展示事物的演变过程。三是可反复再现,且操作可控。动画与视频一旦制作完成,便可长期保存,反复再现,而且,其播放进度完全由人控制,对重点内容,或者难点内容,或者陌生的操作,可以反复播放、反复观看,直到掌握为止。
动画与视频也是课件中常用的有效的课件元素。好的动画与视频,不仅让听障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听障生的学习兴趣,还能给学生美的享受。
(5)色彩
色彩不仅可以传递一定的信息,而且色彩与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密切相关。因此,在本文中,将色彩归类于视觉媒体范畴。
色彩所蕴藏的信息,需要通过人的心理活动(大脑的分析)的支持才能获得,如我们看到红花,就会明白这花能反射红色。又如渐变和反复的色彩调和能够让人们联想到节奏和韵律。另外,色彩能影响人的情绪,如紫色富给人以高贵、庄严的视觉感受,也容易让人心理上产生不安和忧郁。在课件中运用颜色,主要是使用颜色的联想功能。
三、如何更好地在课件运用视觉媒体元素
首先来看看如何运用文字这个课件元素。
1、文字作为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是课件制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能否在课件中用好文字,是决定课件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那么,在课件中使用文字,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文字的高度规范、高度概括和抽象特点,要求我们在组织文句时要语法规范,成分完整,用字用词要符合语境要求,以便接收者正确理解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其次组织的文句要简明扼要。过度修饰,会使文句变得深奥难懂,从而降低信息的认知度;第三,在课件中使用文字时,要注意文字的锤炼,需要咬文嚼字,逐字斟句。第四,要“慎”用文字。文字不能不用,但不可多用,不能通篇或者连篇累牍的用。那样肯定会降低课件的吸引力,而且也容易引起学生视觉疲劳。第五,如果课件中需要大量的文字作息,可将其保存为其它的文档,然后用超链接的方式进行引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文字的形、色和态都发生了丰富的变化。如在PS中,将文字进行变形处理,可以使文字变得生动有趣;将文字进行内部填充处理,使原本颜色单一的文字变得丰富多彩。对文字进行描边处理,也可使文字变得漂亮起来。我们还可以在Flash中将文字制作成动画,赋予文字以活力,使原本是“死”的文字变“活”了,看起来有了生机。这些处理虽然使得本来既呆板又单调的文字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并且也增加了课件的吸引力。但其蕴含的信息量没有增加,反而可能是减少,所以,要遵守慎用这个原则。变形文字通常作为点缀用。
总之,文字作为课件必需元素,不可不用,但要慎用。
2、图形(像)因其本身蕴含的信息多,通用性强,而且具有形象直观、逼真的特点,成为课件制作中的重要元素。在课件中使用图片(像)不仅能使课件通俗易懂,还能增强课件的可读性,提高对学生吸引力。
首先,在课件中使用图形(像)的主要目的是用来说明问题而非传递信息。所以,在选择图形(像)时,只要能说明问题,无论简单的或复杂的图片(像)都是可取的。其次,选择图形(像)时,要与使用的场合、要求相匹配。如在需要传递正规的信息时候,使用完整、规则图形(像);在要求强调趣味性的地方,或者针对儿童的课件,宜采用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与要求的卡通图片,以激情学生的好奇心理。第三,有些图片(像)的形状和形态也能传递某种信息。如平等四边形蕴含着灵活,在要表现灵活性时,可使用平等四边形。使用流线型的曲线条或放射性直线条,都能反映出动感信息。将图形规则排列与重复,给人一种律动感等等。
使用篇幅较大的图片(像),会压缩版面所承载的信息量,故要少用慎用。另外,图片(像)所蕴含了大量的隐形信息,因此需要配之以必要的文字说明,做到图文并茂,才能使图片(像)发挥最大的传递信息的功效。
从记忆角度讲,中等难度的图形,简明对称的图形,利于记忆。所以,在需要强调记忆的地方,尽量选择中等难度的、简明对称的图形。
图片的来源非常多。通常,在网上就可以搜索到满足要求的相关图片。也可以先用相机把教学对象拍成图片再输入计算机以备使用。实际的课件制作中,经常会用到电脑屏幕的某一部分,此时,可以使用专业的抓屏软件,如SnagIt7或者红蜻蜓等专业抓屏软件,把教学中要用到的内容抓屏在电脑上保存或直接输出到剪贴板中保存以备用。
3、动画与视频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动画与视频,主要是要利用动画与视频的“活”的特性,来展示事物从发生到结束这么一个变化的过程、发展的流程。另外,视频与动画这一媒体,不仅适合在课堂上展示,更适合学生在课余时候观看使用。一般来说,在课堂上展示的动画与视频,容量宜小不宜大,如果要用到容量较大的动画与视频,可通过超链接的方式,在课件中置入一个指向该动画与视频的超链接。对适合学生在课余时候让学生观摩的动画与视频,容量可相对大些,但也不宜过大,一般不要超过半个小时,最好在十分钟左右为宜。
动画与视频特别适合计算机软件教学。教师可以用专门的屏幕录制软件,把老师对软件的操作过程录下来,然后输出某种格式的视频,放给学生看,这样,学生可以边看边操作,与教师在旁边手把手指导非常类似。老师在录制视频时,必须在事先有充分准备,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写好剧本,再根据剧本进行屏幕的录制,最后进行必要的演练,在连贯性和流畅性满足要求后,进行正式的屏幕录制,这样可使避免录制的视频出现差错。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老师的教学过程拍成视频,学生看视频学习与老师亲临上课有着同样效果。有时候,看到电影或者其它视频中有好的片段,也可以用专门的视频处理软件,把好的片段截取下来稍作修改,当然这需要有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也可以直接在网上搜索与下载相关的教学视频进行相应的修改。
对于一些小动画,可以用Firework或ID等软件来制作。对相对比较专业的动画与视频,可以用Flash或Authorware来制作完成,但这需要掌握这些软件的使用。
4、色彩
色彩可以让原本平淡无味的东西变得漂亮、美丽起来。自然,色彩在美化课件方面也是别树一帜。由于色彩与人的心理感受密切相关,所以,在使用色彩时,要充分利用色彩带给人的视觉效果与心理感受。这里略举如下。
·要调动学生的情绪,宜用红色;若想营造一个相对放松与安静的环境,则用蓝色做底。
·黄色等暖色给人温暖感;青色等冷色则让人们感到寒冷。
·在要表现扩大、膨胀、靠近的感觉,一般暖色、纯色、高明度色、强烈对比色、大面积色、集中色等;而相反,冷色,浊色、低明度色、弱对比色、小面积色、分散色等有显小、收缩、后退的感觉。
·要反映某种节奏或变化或运动感,最好使用渐变色;要提高关注度,尽量用鲜艳的色彩或者使用对比色;在强调差别的地方,肯定需要使用以对比色。
·要表现华丽、辉煌的效果,可使用明度高、纯度高的色彩,并可使色彩带上某种光泽,而在展现质朴与古雅,则需要明度、纯度都相对低的单色调色彩。
另外,由于年龄、性别、爱好、生活环境、教育等方面的差异,人们对色彩的记忆、接受度、爱好度都有所不同,所以,课件使用的色彩要考虑受教育的对象。对少年儿童,可使用艳丽的、甚至夸张的色彩,以期能引起儿童的注意力和好奇心理;对年轻人,总体来说,可以用亮丽、明快,象征着积极向上的暖色调;对中老年人,则使用偏稳重的灰色调比较好。
将色彩的各个要素进行合理的搭配与使用,能增加人们对课件所展示信息的记忆。如提高色彩的饱和度或明度,有助于大脑的记忆,暖色调被记忆的可能性要比冷色调的色彩高。
可见,色彩不能像文字那样准确准确传递信息,但它在课件中所起的效果并不比文字、图片(像)、动画与视频等媒体元素要弱。为了能使课件起到更加好的效果,我们要善于使用色彩。
以上我们分析了视觉媒体的一些基本特征,也讨论了在课件中运用这些媒体时应该注意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在制作课件时,要针对教育对象的身心特征,结合种类视觉媒体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视觉媒体,让制作的课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有足够的理由来关注我们的教学课件,这样,课件在教学中才能起到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下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教育技术》 顾明远主编 谢邦同、乌美娜副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3、《学与教的心理学》 邵瑞珍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色彩心理学》 潼本孝雄、藤浕英昭(日)著 成同社译、区和坚校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5、《平面设计基础》 王亚非主编、子侗编 辽宁美术出版社
6、《特殊教育概论》 刘春玲 江琴娣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7、《听觉障碍青少年心理咨询》 刘盈江编 华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