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句是有新意的新文体但非诗歌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nipishiwor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蒋一谈主编的《截句诗丛》[1]的上市,引发了“截句热”,蒋一谈认为截句是一种诗非诗的文体,但是在其命名时又以诗命名,是一种矛盾的说辞。截句不是诗,不该以诗歌的名义冠之。对于截句何处何存,还是处于一个过渡性阶段。
  关键词:截句;诗;新文体
  作者简介:桂影影(1991-),女,汉族,安徽桐城人,研究生,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文学硕士,研究方向:女性主义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6-0-02
  蒋一谈在2015年出版《截句》[2],在2016年出版《截句诗丛》,其中于坚、西川、欧阳江河、周瑟瑟、树才、霍俊明等19位诗人创作的截句诗集都出现在其中。随着这套诗集的到来,截句变得火热起来,很多人都通过微博、微信展示自己的新作。 截句是在蒋一谈的倡导下形成的一种文化热,但是截句在界定时,出现了矛盾的状态,蒋一谈认为截句是一种诗非诗的文体,但是在其命名时又以诗命名,是一种矛盾的说辞。截句目前是一个尚未确定的文体范畴,对于他的行文规范包括基本的概念定义也还处于一个蒙昧状态,过早为截句戴上诗歌的帽子是不妥的,截句是暂时处于尴尬境遇中的新文体,对于其在文学领域的定位还有待后来者对其进行规范化的引导。截句作为一种个人生活情趣的碎片化的诗意记录,对于生活也是一件有意义的兴趣开发。
  一、截句是什么
  ㈠截句的定义
  截句是什么,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倡导人蒋一谈认为截句的特征是没有诗歌题目,且写作在四行之内(最多为四行)完成。这是在表述一种文字的形式,并不能界定截句,在这里以《截句》①中的几句为例:“孤独/一种骄傲”;“满月是一枚婚戒/伸出手指戴一下吧”;“伤感的时候/我会去劳动”、“雨打芭蕉/芭蕉很烦”、“老鱼慢慢游/不惧钓钩”。这些句子没有传统诗歌的题目,以一种类似诗歌形式表达一种情绪或感悟,短小的篇幅,内容带有诗歌的蕴藉。
  截句的创始人蒋一谈认为:“截句是诗歌,截句是一种诗非诗的文体,比俳句的姿态要开放……截句是一种绝然和坦然,是自我与他我的对视和深谈,是看见别人等于看见自己的微妙体验,是不瞻前、不顾后的词语舍身,是抵达单纯目标后的悄然安眠。”[3]
  截句在定义上存在模糊矛盾的状态,“诗非诗”的定义是牵强的,没有一个具体的文体指向,对其的定义是通过对比,以及一种感觉化的描摹,不是在定义,而更像在诉说一种情绪体验。如果所有这种界定不明确,纯属靠个人感受的内容都套入现有文类中,或将其放在新文学的角度去看待,这是一种文学领域的混乱现象。
  ㈡截句不是诗
  目前提倡者对“截句”的定义——所谓“简洁、直接、非传统性”,所谓“瞬间生发”“微妙体验”“现代精神”“开放姿态”,以及“与我们的生活和内心距离更近”,都是大而化之语焉不详的表述;至于“截天截地截自己”之类的表述,更是言过其实。本质而言,诗歌这一文体,大而无当固然不可,篇制过短同样不宜,俗云“一寸短,一寸险”,诗歌创作倘一味推崇灵感喷发,让那些鸡零狗杂的感兴、碎片式的感悟泛滥成灾,以局部代替整体,而不思静心打磨,背离了全局观念和文本意识,势必大大降低诗的门槛。——诗歌史上,那种孟浩然式的才高韵短、李金发式的有句无篇,原本就是值得警惕的。今人若欲凭截句这一身份可疑的新“诗体”来引领诗坛嬗变之风骚、引爆诗界革命之风潮,更其不智。说到底,该类以片言只语的营造为能事的刻意或随意的文字,其套路一旦被掌握则极易操作,到头来,应有的写作难度削平了,格局小、思路浅、气息弱、脉象短等弊端应运而生,沦为一种趣味主义、功利主义主导下的流水线作业和投机式书写;“截句”,也就无可避免地成了江郎才尽的遮羞布。由是,作为微信时代软阅读环境下的产物的“截句”,暂不宜上升到诗学意义和价值层面探讨。截句可以当作一种新文体来看待,作为一个新兴的事物,它还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在其未正名之前将其与诗歌相靠拢,是在无形中降低了诗歌的层次,提升自己的文学空间的一种做法。
  截句不是诗,但其中不乏诗意,以《截句诗丛》②中的作品为例:“蚯蚓避雨/蘑菇撑伞”、“那几株白玉兰/瞞着邻居开放了”,只有心中对生活存有温柔的人才能体悟到生活之美;“雪卧孤村/满眼尽是/垂老人”,饱含人性的悲悯;“天上有虚云/梦里见长老”、“闭上老眼/钟声即渡船”、“尘世落在身上/慢慢变成了僧袍”,流露无限的禅思;“人到中年小说始”、“人生充满痛苦/我们有幸来过”,又好一副豁达的人生姿态;“半片冷月牙/今晚的茶点”、“孤独的人坐在一起/连眼神都是多余的”、“独眠人的枕头/长出了青苔”,写出了无尽的寂寥之感;……
  截句是包含了有诗意的内容,有诗意的文字不一定就是诗,散文也有诗意,但散文是属于另一个文体。截句的问题反映了不应该在文学领域轻易给新事物戴帽子。
  二、截句带来的问题
  截句表达的多是一种碎片化的瞬时感悟,如:“屋顶的雨滴 ∕跳跃的小鱼”③、“女儿对我说∕爸爸,你比猿人∕漂亮一点点”④、“她一边嗑瓜子一边想:/瓜子是古人留给今人的词语吗?”⑤……这种零碎的诗意言说,最多算是诗歌的半成品,在今天流行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流行现场直播的时代,这种不加整理的“原生态”写作迎合了不少人对文学猎奇的口味,倘若让这种风尚蔓延下去,将是歪曲人们对于写作的理解。将截句代入诗歌的领域里,本是错误,这种对截句的误解,会给诗歌写作带来弊端。截句会削弱诗歌写作难度,这种碎片式的灵感创作,对于文学造诣要求不高,在诗歌领域假若任由这种文化现象盛行,不利于文学的良性发展。
  三、截句该走向何处
  ㈠界定截句的文体
  将截句规范化,使之成为一种规范式的创作文体。“由此看来,截句已经在诗歌阅读与传播领域刮起了一阵新风,且尚在持续升发的过程中,它并非意义的结束,而恰恰是意义的开始。如果截句写作能够在坚持经验提纯、难度运思的基础上警惕软性语言以及格言警句的渗入,自我否定与自我建构同步生长,那么它当可被视为新世纪诗学的又一重要节点而具备更多独立研究的价值。”[4]截句若是想要在文学之路上有所前进,必须为自己正名,为自己立规范,才能为其发展找到一个适宜发展的定位。
  ㈡截句作为生活的诗意栖居方式
  将截句作为一种生活体验的方式,以一种非正统的方式,但带有诗意的写作记录下个人生活的足迹,将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趣味,而没有必要非得将其带入某种文体范畴中去思考,“截句”事件,可视为浮躁时代喧嚣诗坛的真实投影:思维的活跃和命名的急切,渴望不朽的梦想和跑马圈地的野心,以及对终南捷径的执念与追逐。
  截句可以作为生活的诗意的栖居方式,蒋一谈也认可其生活中的意义,他认为,截句的最大意义在于告诉人们,心里有诗意就把它写出来,写得好坏没有关系。“截句是一种生活方式,或者说是一种和生活贴得很近的写作。”[5]他以自己写的截句举例,当他看到杯中喝剩的酒时写道,“杯中残酒/死水微澜⑥”坐在火车的路上也会心生感慨:“火车以缓慢的速度行进/好让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旅程。”⑦。某一天他看着女儿,心生感触,“我的女儿十八岁了/我时常以为她是我的外孙女⑧”。就如杨庆祥在其诗集后记中所表述的:“哪怕是最日常的生活,只要细细咀嚼,总能咂出些淡淡的滋味。前提是,你还可以静坐几个小时,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说:停。让词语和感性重新笼罩你的心灵。”[6]截句是将生活诗意化,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去体会生活中的诗意。
  参考文献:
  [1]蒋一谈.《截句诗丛》[M].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黄山书社,2016.
  [2]蒋一谈.截句[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5.
  [3][5]蒋一谈:截句是中国人日常生活里的诗心启蒙[J].《中国教育报》2016年7月8日第4版
  [4]卢桢.简约而不简单:新世纪“截句”写作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7(1):21-27.
  [6]杨庆祥.这些年,在人间[M].合肥:黄山书社,2016.
其他文献
你们说远方是新的天堂,鸟儿要高飞才不辜负了翅膀,那一刻我起程飞翔,却没有看到你眼角的泪光。  火车通往远方的异乡,父亲他将千里迢迢把唯一的孩子送去读陌生的学校。轰隆轰隆火车上阿姨推着的餐车上卖的油炸鸡腿闻着香喷喷,看着金灿灿令人垂涎。卖鸡腿的阿姨说八元,他一溜转回来。揣递了一个给我。他开心地说自己不饿,可我知道他舍不得。我小心翼翼地吃,看着他开心的笑,心里却酸酸的在心脏某个地方。我的记忆里他好辛苦
期刊
我总会在某些时刻感到,我们的社会跑得太快,奔得太急了。仿佛一个幼稚的孩童,向某个目标跑去,便丢三落四地将口袋里的东西悉数扔下。那扔了遍地的,便是他的爷爷奶奶塞给他的祖传宝贝——他血统根源的文化。  爷爷总说,作为一个中文教授,他最爱的一句诗,便是杜甫杜子美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我于是时常想象他的生活:秋意正浓,玉蟾稍缺,沏一壶清茶,坐小院树下,听校园中欢声与落叶残损之声相融,却闭眼
期刊
浮躁,已经成为我们现代人的一种流行病,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有些人总是为别人而活,太在意别人的目光,爱攀比,过于虚荣,急功近利,不能静下心,越来越变得浮躁;我们应学会放下浮躁,宁静致远。  在这个快节奏,竞争激烈的社会,人们过多的追求物质生活,不断的欲望给人们增加了无形的压力,让一些人浮躁得宛若热锅上的蚂蚁。归根结底就是缺少一些静气。浮躁,让人们变得心力交瘁,打破了人们心灵中那片宁静的港湾,让许多人失
期刊
正确测定尖晶石相橄榄岩的T-P关系,对于了解岩石圈地幔的许多基本性质和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根据Ca在共存的橄榄石和辉石之间的分配而建立的适用于尖晶石相橄榄岩的第一个定量
目的:参莲颗粒由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人参三味中药组成,在肺癌的辅助治疗方面,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拟将其开发为中药新药。本论文是参莲颗粒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可
摘 要:《金锁记》是张爱玲在1943年所作的小说,小说描写的是一个出身于小商家的女子七巧,为了金钱嫁给姜家的常年卧病在床的二少爷,内心很自卑,用强势的姿态来保护自己,像疯子一样度过了她的一生。在如此封建社会的冲刷下,七巧葬送了自己,性格也被扭曲变得十分偏激,不仅毁掉了儿女的人生,而且一生都被金钱困住。  关键词:金锁记;张爱玲;七巧;悲剧  作者简介:丁妍伶(1996-),女,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
摘 要:迟子建以一位女作家敏感的生存体验写出了女性日常生活的酸甜苦辣。她笔下的女性或温顺或优雅,或善良或浪漫,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分为四个部分:性格悲剧、爱情悲剧、婚姻悲剧和社会悲剧。女性在人生中同时扮演着妻子、儿媳、母亲的角色,演绎着身为女性的无奈与悲哀。  关键词:迟子建;小说;女性悲剧  作者简介:李霜霜(1992-),女,汉族,河南省信阳市人,延安大学文学院2015级中国现当代文学
研究目的:本文的标准是针对非吸入气雾剂中的抛射剂建立的,而上世纪国内外气雾剂中抛射剂使用最多的是氟利昂(CFCs),因为其不论从价格还是性质来讲都比较符合制药生产厂家的要求,但
作者简介:谢汶君(2000.4-),女,汉族,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人,湖南省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高三学生。  1  “证件。”一个面无表情的男人对我说。我迟疑了一下,将手中被我捏得满是皱痕的“通行证”给了他。男人接过“通行证”,在上面画了一笔,粗暴地塞给我,说:“左转第三间。”我转过头,朝我进来时的那扇门望了望,玻璃门外是一列整齐的队伍——都是学生。他们看上去有些奇怪,苍白的脸颊上不带一丝表情。  穿
期刊
摘 要:把《李白与杜甫》定性为一部纯粹的学术著作,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书中充满矛盾的话语,主观性的判断,牵强的阶级分析印记,都让这本书受到质疑与诟病。即使郭沫若曾亲自回应称其只是“千家注杜,太求甚解;一家注李,太不求甚解”,只是“反对的是把杜甫当为‘圣人’”。而这样的翻案也因为注入了诗人气质的郭沫若自我的生命反思而变得更为复杂,诗人与政客的双重灵魂共驻一体,郭老在《李白与杜甫》书写中剥开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