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对临床PDCA循环护理管理在呼吸内科应用的效果情况进行对比试验的方式以及评价,分析有关方法及管理理念应用之后是否与传统方式有明显不同。方法 选取本院呼吸内科所收治的74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然后按照有关护理方法与管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则开展相应的PDCA循环护理管理。开展相应管理与护理措施干预之后,对两组不同护理管理模式质量情况进行评分,同时观察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是否存在着鲜明效果方面不同之处。结果 临床结果方面可以看得出来,观察组护理操作、风险防范、排班制度和业务能力评分都更高,而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比对照组更加可观(P<0.05),说明有关护理管理等措施所带来成效更加积极一些。结论 临床呼吸内科开展护理工作过程中,传统护理管理模式效果要稍逊色于PDCA循环护理管理,可以结合科室的具体情况开展相应的管理,优化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成效情况。
关键词:PDCA循环;护理管理;呼吸内科;临床护理;管理措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2-251-02
引言:
呼吸内科是临床常见的一个科室,也是诸多内科科室中相对关键、风险较高、病情多样化的一类科室,尤其该科室患者年龄分布广泛,所收治的患者疾病多数以慢性病、感染性疾病为主,迁延不愈也很容易导致急性进展,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都很高,护理效果方面合理提高难度也相对较大[1]。在临床护理管理过程中,不同理论和方法带来的效果也存在着鲜明差异,尤其PDCA循环的方式有助于更好的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计划执行,再检查处理,反复开展与优化相关管理工作。PDCA循环护理管理其本质上围绕着患者现有的健康与疾病情况,从患者身心健康恢复等角度出发,积极进行相应的工作计划,然后进行规范执行,最后反馈检查,并对有关问题进行处理,有助于改善护理质量[2]。本次研究主要是围绕着此类管理模式及方法在呼吸内科应用之后所带来的成效情况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4例患者都是本院呼吸内科所收治患者群体,然后按照对比试验的方法及相关原则要求,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7)。患者疾病包括了肺炎链球菌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症等,对照组38-69岁,平均(52.1±4.7)岁,观察组则39-68歲,平均为(52.3±4.9)岁。受试者都满足了有关诊断标准,经过影像学辅助诊断,伴有咳嗽咯痰等症状问题,从年龄与疾病、症状方面可以看出,患者都满足了对比试验可比性要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由护士长统一安排和调配相关护理工作,按照相关标准要求执行查对制度和医嘱,进行规范化护理工作,做好各项交接工作,积极进行健康宣教。观察组则采取PDCA循环护理管理,具体操作为:①P(Plan计划)阶段。首先科室成立计划与质量控制小组,成员主要由骨干护理人员以及具备较强资历的护理人员组成,组长由护士长担任。小组成员主要是研究分析常见呼吸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例如与技能相关的规范和考核制度,与工作压力相关的排班制度,与专科知识相关的呼吸内科护理操作技术等等,对这些因素进行一定协商和探讨,围绕既往所存在的不足以及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探讨,提出改进措施和相应的护理管理方案[3]。②D(Do实施)阶段。进行全方位的制度制定之后,需要进一步进行执行,着重强调执行过程中的重点和要点,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明确护理人员在现阶段需要掌握的护理操作规范性的内容,明确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性价值和意义。在患者入院后,协助完成相应检查等,对患者疑问进行解答,主动进行交流沟通,遵医嘱进行查对和执行,按照患者具体特点进行相应的护理工作评估与执行,特殊患者则采取相应的支持,规避常见的风险问题。加强日常巡视,放置警示标识,积极给予正确的风险干预措施,对卧床患者定时进行翻身和护理按摩,加强叩背排痰等护理。意识清醒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充分令患者了解自身疾病,明确有关应对措施以及治疗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定期安排进行科室护理人员培训,加强相应日常管理工作,对考核与培训内容进行贴切的优化。③C(Check检查)阶段。定期由护士长进行护理措施和规范性的检查,耐心听取医护人员与患者所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对现存不足进行检查和总结,初步了解相应的问题存在特点。④A(Action 处理)阶段。在处理阶段,积极对相关问题提出有效的系统性解决方案,然后将有关问题解决措施带入到下一个循环中进行计划。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护理管理模式质量评分和护理质量评分情况进行对比,护理管理模式质量评分包括四项,分别为护理操作、风险防范、排班制度和业务能力,每项评分最高分为25分,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质量越高。护理满意度评分方面,采取百分制评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高。
1.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利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表示,采用t和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较为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一阶段临床护理管理等干预之后的结果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四项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质量总分、护理满意度评分都明显更高一些(P<0.05),说明在效果和护患关系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两组患者临床护理质量与满意度评分情况对比详见表1.
3.结论
呼吸内科很多疾病都具备着一定特殊性,往往一些细节需要高度关注,而且护理工作本身就具备着一定时效性要求,是波动的,因此需要采取适宜性措施,利用計划、执行、检查和处理的四环节循环方式进行护理管理[4]。传统护理管理模式相对较为单一,管理操作没有进行全方面地操作,很容易导致有关管理不能深入落实,如存在着管理不合理的地方,也不能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而在PDCA循环护理管理过程中,计划阶段就可以对相关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围绕着日常护理工作的风险及潜在影响因素进行相应的操作,同时进一步制定计划执行,执行之后配合相应检查机制,以发现执行的弊端和不足。最后对于有关问题再度进行处理,进入到下一个计划与执行的循环中,全过程合理性和有效性能够得到明显的提高,护理人员自身业务能力得到了成长,也可以更加适应和普遍性优化科室护理工作。例如既往进行护理人员考核的过程中,大多数都会采用较为普遍的知识进行考核,缺乏针对性,而通过这一循环应用之后,就能够找到问题薄弱点,加以有效的干预,从而更好优化有关问题,解决相应的不足,让护理人员自身的业务知识真切实地的进行优化与提高,令其自身考核的内容与工作的内容高度一致,避免出现脱节的问题。由此可见,相关模式及方法具备着一定实际优势,效果也相对较为可观,能起到的作用也相对较为突出。
如上所述,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应用在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有着明确的效果和价值,意义十分明显,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调整科室护理管理,进行有效的实际性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霞.PDCA循环管理模式联合细节护理在普外科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基层医药,2019,26(18):2293-2295.
[2]陈荣萍.危机管理理论在呼吸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9(27):13-15.
[3]戴丽君.分析在康复科患者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的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9(12):67-68.
[4]宋娟丽,曾琨,宋秀婵.基于PDCA循环的护理专科门诊管理体系构建[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0):143-145.
关键词:PDCA循环;护理管理;呼吸内科;临床护理;管理措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2-251-02
引言:
呼吸内科是临床常见的一个科室,也是诸多内科科室中相对关键、风险较高、病情多样化的一类科室,尤其该科室患者年龄分布广泛,所收治的患者疾病多数以慢性病、感染性疾病为主,迁延不愈也很容易导致急性进展,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都很高,护理效果方面合理提高难度也相对较大[1]。在临床护理管理过程中,不同理论和方法带来的效果也存在着鲜明差异,尤其PDCA循环的方式有助于更好的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计划执行,再检查处理,反复开展与优化相关管理工作。PDCA循环护理管理其本质上围绕着患者现有的健康与疾病情况,从患者身心健康恢复等角度出发,积极进行相应的工作计划,然后进行规范执行,最后反馈检查,并对有关问题进行处理,有助于改善护理质量[2]。本次研究主要是围绕着此类管理模式及方法在呼吸内科应用之后所带来的成效情况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4例患者都是本院呼吸内科所收治患者群体,然后按照对比试验的方法及相关原则要求,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7)。患者疾病包括了肺炎链球菌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症等,对照组38-69岁,平均(52.1±4.7)岁,观察组则39-68歲,平均为(52.3±4.9)岁。受试者都满足了有关诊断标准,经过影像学辅助诊断,伴有咳嗽咯痰等症状问题,从年龄与疾病、症状方面可以看出,患者都满足了对比试验可比性要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由护士长统一安排和调配相关护理工作,按照相关标准要求执行查对制度和医嘱,进行规范化护理工作,做好各项交接工作,积极进行健康宣教。观察组则采取PDCA循环护理管理,具体操作为:①P(Plan计划)阶段。首先科室成立计划与质量控制小组,成员主要由骨干护理人员以及具备较强资历的护理人员组成,组长由护士长担任。小组成员主要是研究分析常见呼吸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例如与技能相关的规范和考核制度,与工作压力相关的排班制度,与专科知识相关的呼吸内科护理操作技术等等,对这些因素进行一定协商和探讨,围绕既往所存在的不足以及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探讨,提出改进措施和相应的护理管理方案[3]。②D(Do实施)阶段。进行全方位的制度制定之后,需要进一步进行执行,着重强调执行过程中的重点和要点,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明确护理人员在现阶段需要掌握的护理操作规范性的内容,明确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性价值和意义。在患者入院后,协助完成相应检查等,对患者疑问进行解答,主动进行交流沟通,遵医嘱进行查对和执行,按照患者具体特点进行相应的护理工作评估与执行,特殊患者则采取相应的支持,规避常见的风险问题。加强日常巡视,放置警示标识,积极给予正确的风险干预措施,对卧床患者定时进行翻身和护理按摩,加强叩背排痰等护理。意识清醒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充分令患者了解自身疾病,明确有关应对措施以及治疗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定期安排进行科室护理人员培训,加强相应日常管理工作,对考核与培训内容进行贴切的优化。③C(Check检查)阶段。定期由护士长进行护理措施和规范性的检查,耐心听取医护人员与患者所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对现存不足进行检查和总结,初步了解相应的问题存在特点。④A(Action 处理)阶段。在处理阶段,积极对相关问题提出有效的系统性解决方案,然后将有关问题解决措施带入到下一个循环中进行计划。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护理管理模式质量评分和护理质量评分情况进行对比,护理管理模式质量评分包括四项,分别为护理操作、风险防范、排班制度和业务能力,每项评分最高分为25分,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质量越高。护理满意度评分方面,采取百分制评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高。
1.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利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表示,采用t和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较为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一阶段临床护理管理等干预之后的结果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四项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质量总分、护理满意度评分都明显更高一些(P<0.05),说明在效果和护患关系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两组患者临床护理质量与满意度评分情况对比详见表1.
3.结论
呼吸内科很多疾病都具备着一定特殊性,往往一些细节需要高度关注,而且护理工作本身就具备着一定时效性要求,是波动的,因此需要采取适宜性措施,利用計划、执行、检查和处理的四环节循环方式进行护理管理[4]。传统护理管理模式相对较为单一,管理操作没有进行全方面地操作,很容易导致有关管理不能深入落实,如存在着管理不合理的地方,也不能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而在PDCA循环护理管理过程中,计划阶段就可以对相关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围绕着日常护理工作的风险及潜在影响因素进行相应的操作,同时进一步制定计划执行,执行之后配合相应检查机制,以发现执行的弊端和不足。最后对于有关问题再度进行处理,进入到下一个计划与执行的循环中,全过程合理性和有效性能够得到明显的提高,护理人员自身业务能力得到了成长,也可以更加适应和普遍性优化科室护理工作。例如既往进行护理人员考核的过程中,大多数都会采用较为普遍的知识进行考核,缺乏针对性,而通过这一循环应用之后,就能够找到问题薄弱点,加以有效的干预,从而更好优化有关问题,解决相应的不足,让护理人员自身的业务知识真切实地的进行优化与提高,令其自身考核的内容与工作的内容高度一致,避免出现脱节的问题。由此可见,相关模式及方法具备着一定实际优势,效果也相对较为可观,能起到的作用也相对较为突出。
如上所述,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应用在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有着明确的效果和价值,意义十分明显,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调整科室护理管理,进行有效的实际性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霞.PDCA循环管理模式联合细节护理在普外科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基层医药,2019,26(18):2293-2295.
[2]陈荣萍.危机管理理论在呼吸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9(27):13-15.
[3]戴丽君.分析在康复科患者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的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9(12):67-68.
[4]宋娟丽,曾琨,宋秀婵.基于PDCA循环的护理专科门诊管理体系构建[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0):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