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NGO发展迅速,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生活在农村山区散居居民由于地域限制难以直接享受NGO提供的服务。积极推动NGO服务农村山区散居居民,有利于解决居民问题、促进资源配置、化解社会矛盾和促进农村治理等。本文通过分析制约NGO持续服务的影响因素,从多角度探讨提供持续性服务的路径。
NGO服务 山区散居居民 可持续性
近年来我国NGO发展急速,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60.6万个。NGO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大多集中于地理位置较好、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和沿海城市。农村NGO由于条件限制,实际发挥的服务作用有限。本文所NGO服务指NGO针对农村山区居民提供的各种服务,即在对居民需求评估的基础上向其提供的各种满足其需求的服务。农村山区散居居民是指长期生活在农村、零散分布在山区且彼此间相对分离的居民群体。这些居民往往远离村庄或者集镇,临近耕地定居。NGO关于特定群体的服务具有针对性,但服务缺乏系统性、长期性和持续有效性,服务往往随项目终止而终止。
NGO持续服务农村山区散居居民的必要性
农村山区散居居民是农村居民中的特殊群体,在农村公共服务需求扩大、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模式单一、供给结构失衡的趋势下,NGO服务具有调节作用。
(1)有利于弥补市场和政府失灵,提高服务效率。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存在失灵现象。NGO作为第三部門能有效地弥补政府失灵。从农村山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提供政府和市场不能提供的服务。
(2)有利于NGO提供针对性服务。需求评估是NGO服务中的重要环节,“家访”是一种直接掌握居民需求及其困难的有效方法。NGO通过专业的评估过程,制定恰当的服务方案,有针对性的提供服务,能更好的满足居民需求。
(3)有利于促进资源分配,缓和社会矛盾。NGO作为资源分配者通过专业渠道整合资源,根据居民的需求选择资源,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工作方法,如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等开展工作,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分配。
制约NGO持续性服务农村山区散居居的影响因素
受制于NGO组织本身、山区环境等因素,NGO持续性服务农村山区散居居民能力有限。
(1)农村NGO发展不完善。农村NGO是指农村中有别于政府与营利组织的、以维护社会公益为目的、非营利的正式组织。我国NGO中活动以市区县为主,专门针对农村服务的NGO组织较少。农村没有建立起专业性的针对农民的NGO,依靠农村NGO向山区散居居民提供持续性服务的能力不足。
(2)NGO资金来源问题。NGO资金来源主要依靠会员缴纳的会费、民间捐款或政府的财政拨款等非营利性收入。充足的资金保障是NGO开展服务的重要支撑。服务山区散居居民需建立更加完善的资金支持体系。
(3)NGO服务队伍和服务项目缺乏专业化。NGO往往通过与高校合作,组建社工志愿服务队伍,协助开展各项服务活动。存在服务队伍缺乏专业性,服务缺乏稳定性,服务效果缺乏持久性。服务缺乏调研,服务方案难以结合实际,难免造成理想化的服务行动。
(4)城乡NGO互动纽带薄弱、缺乏互动。城乡NGO在各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且彼此间互动的纽带薄弱,造成互动缺乏,在服务开展、资金配置和人员合作方面难以达到良好整合效果。
(5)地域限制加大服务提供的成本。地域限制使得提供服务的时间、资金和服务周期等成本加大。部分NGO在提供服务时候采取游击战的方式,这种方式服务投入较大、服务周期短、服务效果评估不完善,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促进NGO持续服务于农村山区散居居民的途径
我国城乡NGO分布不均匀,提供服务配置不平衡。探讨促进NGO持续服务于农村山区散居居民具有现实意义。
(1)构建服务提供主体之间的联动机制,整合服务资源。资金作为服务提供的重要支持,应建立完善的资金配置机制,不仅依靠政府资金支持,NGO也需强化公益性,积极募集资金。城乡NGO、NGO与政府之间互动缺乏,应通过相关项目开展搭建起互动纽带,加强互动,增强信任。通过高校合作建立优良服务团队,引进人才,优化队伍结构。政府作为资金支持者,高校作为人才输送者,NGO作为服务制定和执行者,服务提供主体各尽其职、有效联动。
(2)提升服务专业性以及NGO的适应性。NGO的专业性不仅体现在人才上,还体现在服务方法的多样性和专业性上。服务的持续性更多的是建立在专业性以及环境的适应性基础之上。服务的专业性又集中体现在环境的适应性,NGO需因地制宜,NGO服务人员也需提高环境适应性。
(3)筹建服务基地、组建民间服务团队,拓宽服务辐射范围。以服务基地为起点开展辐射于山区散居居民的服务。选择恰当农村社区作为服务基地地址,组建专业性服务团队,通过社会行动筹建本地自愿性服务团队,作为辅助单元。以农村社区为基础,社区居民为主体,通过自愿性的服务活动以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4)创新NGO服务提供方式,挑战跨越空间提供服务。空间限制成为NGO向山区散居居民提供服务的重要障碍。跨空间服务主要是指服务机构在不到达或者很少到达服务目的地的情况下,通过远程的方式,有效的组织服务所需要的资金、人员和物资等,以达到提供服务的目的。跨空间服务需要面临以下挑战:前期调研、人员组织、资金配备、服务执行、服务监督、服务评估等问题,同时还要防止服务过程中出现寻租情况。跨空间服务情况复杂,首先是完全跨空间服务,NGO完全未进入服务地区而向其提供服务,执行困难,成本大,效果难以保障;其次是半跨空间服务,是指NGO以半进入服务地区的状态,达到向服务地区提供服务的目的,这种方式通过服务基地等提供服务更容易得到有效的实现。
作者简介:黄俊瑞 1992 男 汉族 四川 西南交通大学 硕士 研究生 四川省成都市 行政管理 社会工作
[1]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4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
[2] 赵应昌(2006).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研究.
[3] 赵瑞涛(2009).黑龙江省农村N G O的功能作用和发展现状——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例.安徽农业科学. 37(34):17 155—17158
[4] 祝建兵,陈娟娟(2009).农村NGO的发展与公共产品供给.乡镇经济.(1):33-37
NGO服务 山区散居居民 可持续性
近年来我国NGO发展急速,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60.6万个。NGO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大多集中于地理位置较好、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和沿海城市。农村NGO由于条件限制,实际发挥的服务作用有限。本文所NGO服务指NGO针对农村山区居民提供的各种服务,即在对居民需求评估的基础上向其提供的各种满足其需求的服务。农村山区散居居民是指长期生活在农村、零散分布在山区且彼此间相对分离的居民群体。这些居民往往远离村庄或者集镇,临近耕地定居。NGO关于特定群体的服务具有针对性,但服务缺乏系统性、长期性和持续有效性,服务往往随项目终止而终止。
NGO持续服务农村山区散居居民的必要性
农村山区散居居民是农村居民中的特殊群体,在农村公共服务需求扩大、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模式单一、供给结构失衡的趋势下,NGO服务具有调节作用。
(1)有利于弥补市场和政府失灵,提高服务效率。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存在失灵现象。NGO作为第三部門能有效地弥补政府失灵。从农村山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提供政府和市场不能提供的服务。
(2)有利于NGO提供针对性服务。需求评估是NGO服务中的重要环节,“家访”是一种直接掌握居民需求及其困难的有效方法。NGO通过专业的评估过程,制定恰当的服务方案,有针对性的提供服务,能更好的满足居民需求。
(3)有利于促进资源分配,缓和社会矛盾。NGO作为资源分配者通过专业渠道整合资源,根据居民的需求选择资源,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工作方法,如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等开展工作,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分配。
制约NGO持续性服务农村山区散居居的影响因素
受制于NGO组织本身、山区环境等因素,NGO持续性服务农村山区散居居民能力有限。
(1)农村NGO发展不完善。农村NGO是指农村中有别于政府与营利组织的、以维护社会公益为目的、非营利的正式组织。我国NGO中活动以市区县为主,专门针对农村服务的NGO组织较少。农村没有建立起专业性的针对农民的NGO,依靠农村NGO向山区散居居民提供持续性服务的能力不足。
(2)NGO资金来源问题。NGO资金来源主要依靠会员缴纳的会费、民间捐款或政府的财政拨款等非营利性收入。充足的资金保障是NGO开展服务的重要支撑。服务山区散居居民需建立更加完善的资金支持体系。
(3)NGO服务队伍和服务项目缺乏专业化。NGO往往通过与高校合作,组建社工志愿服务队伍,协助开展各项服务活动。存在服务队伍缺乏专业性,服务缺乏稳定性,服务效果缺乏持久性。服务缺乏调研,服务方案难以结合实际,难免造成理想化的服务行动。
(4)城乡NGO互动纽带薄弱、缺乏互动。城乡NGO在各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且彼此间互动的纽带薄弱,造成互动缺乏,在服务开展、资金配置和人员合作方面难以达到良好整合效果。
(5)地域限制加大服务提供的成本。地域限制使得提供服务的时间、资金和服务周期等成本加大。部分NGO在提供服务时候采取游击战的方式,这种方式服务投入较大、服务周期短、服务效果评估不完善,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促进NGO持续服务于农村山区散居居民的途径
我国城乡NGO分布不均匀,提供服务配置不平衡。探讨促进NGO持续服务于农村山区散居居民具有现实意义。
(1)构建服务提供主体之间的联动机制,整合服务资源。资金作为服务提供的重要支持,应建立完善的资金配置机制,不仅依靠政府资金支持,NGO也需强化公益性,积极募集资金。城乡NGO、NGO与政府之间互动缺乏,应通过相关项目开展搭建起互动纽带,加强互动,增强信任。通过高校合作建立优良服务团队,引进人才,优化队伍结构。政府作为资金支持者,高校作为人才输送者,NGO作为服务制定和执行者,服务提供主体各尽其职、有效联动。
(2)提升服务专业性以及NGO的适应性。NGO的专业性不仅体现在人才上,还体现在服务方法的多样性和专业性上。服务的持续性更多的是建立在专业性以及环境的适应性基础之上。服务的专业性又集中体现在环境的适应性,NGO需因地制宜,NGO服务人员也需提高环境适应性。
(3)筹建服务基地、组建民间服务团队,拓宽服务辐射范围。以服务基地为起点开展辐射于山区散居居民的服务。选择恰当农村社区作为服务基地地址,组建专业性服务团队,通过社会行动筹建本地自愿性服务团队,作为辅助单元。以农村社区为基础,社区居民为主体,通过自愿性的服务活动以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4)创新NGO服务提供方式,挑战跨越空间提供服务。空间限制成为NGO向山区散居居民提供服务的重要障碍。跨空间服务主要是指服务机构在不到达或者很少到达服务目的地的情况下,通过远程的方式,有效的组织服务所需要的资金、人员和物资等,以达到提供服务的目的。跨空间服务需要面临以下挑战:前期调研、人员组织、资金配备、服务执行、服务监督、服务评估等问题,同时还要防止服务过程中出现寻租情况。跨空间服务情况复杂,首先是完全跨空间服务,NGO完全未进入服务地区而向其提供服务,执行困难,成本大,效果难以保障;其次是半跨空间服务,是指NGO以半进入服务地区的状态,达到向服务地区提供服务的目的,这种方式通过服务基地等提供服务更容易得到有效的实现。
作者简介:黄俊瑞 1992 男 汉族 四川 西南交通大学 硕士 研究生 四川省成都市 行政管理 社会工作
[1]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4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
[2] 赵应昌(2006).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研究.
[3] 赵瑞涛(2009).黑龙江省农村N G O的功能作用和发展现状——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例.安徽农业科学. 37(34):17 155—17158
[4] 祝建兵,陈娟娟(2009).农村NGO的发展与公共产品供给.乡镇经济.(1):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