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乡村社区革新定位的扫盲教育:P.弗莱雷人类学模式

来源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bx1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弗莱雷扫盲模式的理论基础即行动性教育人类学,包括批判性的文化人类学和解放被压迫者教育学,其实践运用即"弗莱雷方法",这一教育人类学模式值得我们合理地借鉴.针对我国乡村扫盲教育较普遍存在与当地社会和个人发展未能密切结合的现象,不难发现当地文化主体的自觉、民众意识的提升、经验的运用等策略,对乡村扫盲实践和研究革新的意义.
其他文献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这门学科有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时,他们才会愿意学,才会主动学
幸福感是一种人格特质.它具有某种神经生理结构,决定着个人的行为,是一种可以与其他特质相对区别的人格特质,是健全人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幸福感也可以表现为个人的心理状态,因
我从教小学三十二年,几乎都是教授小学高年级语文。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没有教过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老师,不是一个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师。于是我决定挑战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岗位。为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大难题,不少学生“谈文色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缺乏作文兴趣造成的。研究表明,得不到激励、对事情不感兴趣的人,在实践中只能发挥自己能力的20%—30%;而得到激励、对事情感兴趣的人,他的能力却可以发挥到80%—90%。学生若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非常注重练笔写作,“作文难”的问题就可以找到解决的突破口。那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