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技术切口疝修补术中应用生物补片的效果观察——单中心5年随访结果分析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huhuhuan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生物补片在杂交技术切口疝修补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1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应用生物补片做杂交技术切口疝修补术(即开腹联合腹腔镜辅助下的切口疝修补术)的14例患者临床和随访资料。术中采用生物补片为美国Cook公司生产的Biodesign Surgisis切口疝补片(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补片),补片大小9 cm × 15 cm~20 cm × 25 cm,术中根据所需大小进行必要的修剪,确保补片覆盖缺损边缘超过5 cm。

结果

14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0例;年龄(67.7±11.6)岁,体质指数(25.5±1.7)kg/m2。腹部手术史:行胃肠肿瘤手术7例,阑尾手术2例,上腹部白线疝修补术1例,子宫切除术1例,胆囊切除术1例,脾切除术加门脉断流术1例,右肾、右侧输尿管全切除加膀胱壁部分切除术1例。腹部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10例。本次切口疝发生病程为1~180(中位数8)个月。2例难复性疝,1例嵌顿性疝,其余11例为可复性疝;切口疝发生位置:右侧腹壁4例、左侧腹壁1例、脐上正中切口2例、脐下正中切口4例、脐周正中3例。中切口疝3例,大切口疝5例,巨大切口疝6例。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0~390(202.5±72.9)min,术中测量疝环缺损的长径为(10.9±4.3)cm,短径为(9.3±3.9)cm。清洁手术11例,潜在污染手术2例,污染手术1例。术中出血量(15.0±4.8)ml。术后24 h疼痛数字评分法(NRS)疼痛评分为5.1±0.9,术后第3天为4.2±0.7,术后第7天为3.7±0.9;术后早期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2.5±0.9)d,早期进流质饮食时间(3.8±1.2)d。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住院时间(21.5±12.0)d;8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术后发热(≥38.5℃)4例,腹腔感染4例,术后伤口并发症8例;术后肠梗阻4例,术后补片下积液5例,肺部感染2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术后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0级3例,Ⅰ级3例,Ⅱ级6例,Ⅲ级1例,Ⅳ级1例。全组共1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2~61.0(33.2±12.3)月;1例患者因脑梗死于术后38个月死亡;术后出现腹壁不适或慢性疼痛4例,术后疝复发5例,复发时间为(11.0±8.3)月。

结论

生物补片能安全有效地用于杂交技术切口疝修补术中,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风险较高,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番茄红素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系COLO16细胞关键信号受体调控的影响。方法COLO16细胞分为0(对照组)、5、10、15、20、25 μmol/L番茄红素6个处理组,处理24 h后进行LDH实验确定对细胞活力的影响。根据LDH分泌量确定细胞死亡水平,选取番茄红素对细胞作用的安全浓度信号受体表达量实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关键信号受体蛋白表达水平。使用SPSS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Tu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痣的皮肤镜和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特征。方法对1例结缔组织痣患者病程1年以内和1年以上的皮损分别进行皮肤镜和RCM观察,结合组织病理进行分析。结果结缔组织痣皮肤镜特征:1年以上的皮损中央呈灰白色斑疹,边界清晰,在灰白色斑疹区域可见白色网纹样结构、棕色小球、红斑、点状或逗状血管,有时可见毳毛及毛周围色素环,在白色斑疹周围环绕较均匀的棕褐色色素,皮损境界清晰;1年以内的皮损中央呈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评价12种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的痤疮丙酸杆菌(P.acnes)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本院2014年8月至2016年4月收集的100株P.acnes,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甲氧苄啶、左氧氟沙星、氯霉素、克林霉素和夫西地酸的敏感率和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米诺环素对P.acnes的MIC90与敏感率分别为8.0 mg/L、66%,多
目的探讨联合运用多种检查方法:体格检查、彩超、X线钼靶摄片、核磁共振和血清分子标记物等,在提高乳腺肿块与病变的体检效果的作用。方法收录在本院进行体检的成年女性,收集病史、既往史,开展规范的乳腺体格检查,结合彩色超声多普勒等方法检查双侧乳腺及引流区域的淋巴结。如果发现结节或病变,加用乳腺X线钼靶摄影(MG)、核磁共振(MRI)等方法进行检查。分析每个乳腺病灶的影像学表现,包括病灶的形态、大小、数目、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治疗基础上,结合平衡针疗法对运动及平衡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组,比较单用虚拟现实技术治疗(对照组,n=40)与联用平衡针疗法治疗(观察组,n=40)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平衡功能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平衡功能评估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均P<0
目的探讨131I清甲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伴肺转移患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14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伴肺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甲状腺术后行131I清甲治疗,评价疗效,并对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首次131I清甲治疗有效94例,有效率为67.14%。全切手术、肿瘤分期低、治疗前残留甲状腺组织<10、TSH水平低、治疗前残留甲状腺组
食管裂孔疝是一种常见病,常与胃食管反流病相伴。现阶段,由于诊断水平的限制,我国食管裂孔疝的检出率一直处于低水平。如何提高此类患者的检出诊断率、提高其生活质量,是影像和临床医生的重要课题。运用外科手段修补食管裂孔疝的由来已久,但对于该手术的本质和重建食管抗反流的机制,仍需要进一步加强认识。食管裂孔疝手术的目的不仅在于修补缺陷,更应关注如何恢复食管下端高压区或食管下端括约肌的作用,重建胃内和腹内压力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