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本教育符合新课程理念,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但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因种种原因导致课堂出现效率低下的现象。通过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及设计有高度、有温度及有厚度的问题链,可以提高课堂亲和力,有效激发学生思维能力,节约课堂空间,有效达成学科育人目标。
[关键词]生本教育;问题链;课堂效率
生本课堂以“少教多学”为核心,以“简单、根本和开放”的前置研究为抓手,打造学生好学又好学的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理念,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在实践中,部分老师会感觉学生完成前置研究费时费力,而课堂合作探究与展示分享受制于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也使课堂进度缓慢,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经过分析发现,课前和课中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前置研究情景的选择、特别是问题的设计不够简单、根本和开放。本文以高一经济生活《市场配置资源》一课为例,尝试以问题链来破解课堂效率难题,尝试设计有高度、有温度和有厚度的前置研究,以期达到“教者有善诱之功,学者有欲罢不能之意”的境界。
一、有高度:对接课标
学科课程标准是指导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最先进教育思想与国家意志的统一。教学必须遵循学科课程标准。根据2017年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需要学会“评析市场机制的优点和局限性,辨析经济运行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教学建议包括“调研某商品的生产和销售或调研某市场,引用经典案例,说明市场如何在资源配置当中发挥决定作用,分析市场调节局限性,就如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出建议”。
依据新课标要求及建议制定本课前置研究目标为,通过对比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感受市场活力,感悟并初步理解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和优点,对投资生产决策等经济行为进行解释与论证,初步理解我国为什么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举例分析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全面认识市场机制的优点和弊端,学习如何辩证地看问题;从不同角度为规范市场秩序提出合理化建议,进一步理解我国为什么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而树立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二、有温度:适合学情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淡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所以在课堂上,教师的设问必须适合学生的实际,切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开启自主探究学习的潜能。
高中学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且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前面的章节已经学习了价格变动的影响、价值规律、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以及企业的经营等相关知识,且在生活中对相关经济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受到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学生对市场经济只具有模糊和感性的认识,对理论性较强的抽象知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更无法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准确而全面地看待计划与市场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就教材内容而言,本课内容包括资源配置、市场调节、市场秩序和市场失灵四个内容,知识点较多,理论性较强,且资源配置问题是现代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在经济生活理论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恰逢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坚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道路。在扣住这一时政热点的基础上将本课的教学策略设定为,以“春天的故事”为议题,展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画卷,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背景下的缩影——仙村大道小面馆为生活情景,创设生活化问题链,并自然融合教学内容,从而开展生本教学。
三、有厚度:激发思维
开展议题教学要通过情境设计,情境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情景设问。情境设问是生活逻辑过渡到理论逻辑的桥梁,它关系到学生能否从情境体验、解读和分析中顺利走向理论的彼岸。依据“简单、根本和开放”的原则,首先情境设问要使学生明白易懂。晦涩的设问表达无法使学生清楚地了解设问的要求,自然无法展开思维活动。其二情景设问要隐含学科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承担学科育人目标和价值;其三问题必须具有开放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有话可说,而且可以由浅入深地说。笔者在《市场配置资源》这一框架中设计了如下情境,并对设问进行了三次修改。
春天的故事之小面馆的出路
仙村大道,全长约2公里,背靠基岗村,两边聚集学校、镇政府、税务、银行、电信及纺织厂等多家单位,更有仙村一号住宅小区正在开工建设。三年前,整条街只有一两家排挡做快餐。小王经调查后,投资10万元在学校对面开首家小面馆,一碗牛肉面能卖上十几块,生意还不错,后来,临街的村民纷纷仿效,路边的餐馆越来越多,出现各式的小饭店,从粤菜到湘菜,从早餐到宵夜,一应俱全,既方便了周邊人们的生活,又丰富了人们的选择。一段时间下来,客源争夺、价格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今年以来,房租、人工、肉类等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利润越来越薄。有的成本还没收回就关门大吉,有的则想出了损招,以次充好、以假乱真。面对此种局面,小王产生了动摇,不知是去还是留。
[问题设计1.0版]
探究一、小王为什么要开这家店?这反映了市场调节具有什么优点?
探究二、仙村大道餐营业的“战局”反映了市场调节具有哪些弊端?
探究三、结合材料中的损招,该如何规范市场秩序,请提出你的建议。
[问题设计2.0版]
探究一、小王为什么决定开这家餐馆,后来为什么又不想开了?你能从中概括出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和优点吗?能根据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来演示这一过程吗?
探究二、如果你是小王的朋友兼“顾问”,请你为小王在众多餐馆中胜出来支招(包括高招和损招)?你能从这些高招中归纳出市场配置的方式和优点吗?能结合价值规律来说明这些高招出炉的理论依据吗? 探究三、从这些损招及闻风而动的追随者的“脚步声”中,分析出市场调节有何弊端?能区分这些弊端吗?市场失灵还有哪些表现?
探究四、如果任由这些损招蔓延,市场会出现什么情况?面对市场上存在的这些损招,为规范市场秩序,国家、生产者和消费者该如何担当?
[问题设计3.0版]
探究:你认为小王是该去还是该留?请说明你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或材料至少说出三条理由)。
问题设计的1.0版可以承擔学科知识,但1.0版设问直接指向学科知识,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不够,学生甚至可以直接从课本中找到问题的答案。2.0版问题的链条设计逻辑比较清晰,从小王的“开”与“不开”的决策中引出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进而分析市场调节的优点,以给小王支招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市场调节的优点和弊端,特别是由“损招”自然过渡到市场秩序,可谓是一气呵成。但其中问题设计过多,开放性也不足,更明显的不足在于让学生提损招,有违“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原则,不利于学生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自信与制度自信。
问题设计3.0版探究的问题虽然只有一个,但问题的设计足够开放,无论学生支持“去”还是“留”都要求至少提出三条理由,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进行一定深度或多角度的思考,而且从学生提出的理由当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地追问和引导,具体预设如下。
设问从情境问题引发,在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甚至是争辩的前提下,将一例到底与一问到底相结合,通过苏格拉底助产式的追问和引导进一步把问题由生活上升到理论,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能,体现出问题设计的质感和厚度,也坚持思政课教学的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通过问题链的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课前学生可以比较充分地参与前置研究,课中学生也能很好地进行合作、展示和质疑探究,环环相扣,水到渠成,有效节约了课堂空间,提升了课堂效率。
从本课例可以看出,要设计出一个好的问题需要坚持高度、温度与厚度的有机统一,在问题设计好的前提下,课堂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要破解生本教育课堂效率难题,除了教师在前置研究的设计上下功夫之外,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及学生的培训等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究。
本文为广州市教育研究院2019年度广州市中小幼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项研究课题《新时代增强高中思政课思想性和亲和力策略研究》(课题编号:GZJYSZ2019-090)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4.
[2]李晓东. 议题式教学设计与实施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19(Z1):25-28.
[3]李勤. 议题设计的“六原则”[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10):38-41.
[关键词]生本教育;问题链;课堂效率
生本课堂以“少教多学”为核心,以“简单、根本和开放”的前置研究为抓手,打造学生好学又好学的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理念,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在实践中,部分老师会感觉学生完成前置研究费时费力,而课堂合作探究与展示分享受制于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也使课堂进度缓慢,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经过分析发现,课前和课中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前置研究情景的选择、特别是问题的设计不够简单、根本和开放。本文以高一经济生活《市场配置资源》一课为例,尝试以问题链来破解课堂效率难题,尝试设计有高度、有温度和有厚度的前置研究,以期达到“教者有善诱之功,学者有欲罢不能之意”的境界。
一、有高度:对接课标
学科课程标准是指导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最先进教育思想与国家意志的统一。教学必须遵循学科课程标准。根据2017年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需要学会“评析市场机制的优点和局限性,辨析经济运行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教学建议包括“调研某商品的生产和销售或调研某市场,引用经典案例,说明市场如何在资源配置当中发挥决定作用,分析市场调节局限性,就如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出建议”。
依据新课标要求及建议制定本课前置研究目标为,通过对比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感受市场活力,感悟并初步理解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和优点,对投资生产决策等经济行为进行解释与论证,初步理解我国为什么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举例分析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全面认识市场机制的优点和弊端,学习如何辩证地看问题;从不同角度为规范市场秩序提出合理化建议,进一步理解我国为什么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而树立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二、有温度:适合学情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淡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所以在课堂上,教师的设问必须适合学生的实际,切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开启自主探究学习的潜能。
高中学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且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前面的章节已经学习了价格变动的影响、价值规律、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以及企业的经营等相关知识,且在生活中对相关经济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受到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学生对市场经济只具有模糊和感性的认识,对理论性较强的抽象知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更无法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准确而全面地看待计划与市场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就教材内容而言,本课内容包括资源配置、市场调节、市场秩序和市场失灵四个内容,知识点较多,理论性较强,且资源配置问题是现代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在经济生活理论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恰逢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坚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道路。在扣住这一时政热点的基础上将本课的教学策略设定为,以“春天的故事”为议题,展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画卷,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背景下的缩影——仙村大道小面馆为生活情景,创设生活化问题链,并自然融合教学内容,从而开展生本教学。
三、有厚度:激发思维
开展议题教学要通过情境设计,情境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情景设问。情境设问是生活逻辑过渡到理论逻辑的桥梁,它关系到学生能否从情境体验、解读和分析中顺利走向理论的彼岸。依据“简单、根本和开放”的原则,首先情境设问要使学生明白易懂。晦涩的设问表达无法使学生清楚地了解设问的要求,自然无法展开思维活动。其二情景设问要隐含学科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承担学科育人目标和价值;其三问题必须具有开放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有话可说,而且可以由浅入深地说。笔者在《市场配置资源》这一框架中设计了如下情境,并对设问进行了三次修改。
春天的故事之小面馆的出路
仙村大道,全长约2公里,背靠基岗村,两边聚集学校、镇政府、税务、银行、电信及纺织厂等多家单位,更有仙村一号住宅小区正在开工建设。三年前,整条街只有一两家排挡做快餐。小王经调查后,投资10万元在学校对面开首家小面馆,一碗牛肉面能卖上十几块,生意还不错,后来,临街的村民纷纷仿效,路边的餐馆越来越多,出现各式的小饭店,从粤菜到湘菜,从早餐到宵夜,一应俱全,既方便了周邊人们的生活,又丰富了人们的选择。一段时间下来,客源争夺、价格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今年以来,房租、人工、肉类等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利润越来越薄。有的成本还没收回就关门大吉,有的则想出了损招,以次充好、以假乱真。面对此种局面,小王产生了动摇,不知是去还是留。
[问题设计1.0版]
探究一、小王为什么要开这家店?这反映了市场调节具有什么优点?
探究二、仙村大道餐营业的“战局”反映了市场调节具有哪些弊端?
探究三、结合材料中的损招,该如何规范市场秩序,请提出你的建议。
[问题设计2.0版]
探究一、小王为什么决定开这家餐馆,后来为什么又不想开了?你能从中概括出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和优点吗?能根据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来演示这一过程吗?
探究二、如果你是小王的朋友兼“顾问”,请你为小王在众多餐馆中胜出来支招(包括高招和损招)?你能从这些高招中归纳出市场配置的方式和优点吗?能结合价值规律来说明这些高招出炉的理论依据吗? 探究三、从这些损招及闻风而动的追随者的“脚步声”中,分析出市场调节有何弊端?能区分这些弊端吗?市场失灵还有哪些表现?
探究四、如果任由这些损招蔓延,市场会出现什么情况?面对市场上存在的这些损招,为规范市场秩序,国家、生产者和消费者该如何担当?
[问题设计3.0版]
探究:你认为小王是该去还是该留?请说明你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或材料至少说出三条理由)。
问题设计的1.0版可以承擔学科知识,但1.0版设问直接指向学科知识,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不够,学生甚至可以直接从课本中找到问题的答案。2.0版问题的链条设计逻辑比较清晰,从小王的“开”与“不开”的决策中引出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进而分析市场调节的优点,以给小王支招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市场调节的优点和弊端,特别是由“损招”自然过渡到市场秩序,可谓是一气呵成。但其中问题设计过多,开放性也不足,更明显的不足在于让学生提损招,有违“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原则,不利于学生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自信与制度自信。
问题设计3.0版探究的问题虽然只有一个,但问题的设计足够开放,无论学生支持“去”还是“留”都要求至少提出三条理由,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进行一定深度或多角度的思考,而且从学生提出的理由当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地追问和引导,具体预设如下。
设问从情境问题引发,在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甚至是争辩的前提下,将一例到底与一问到底相结合,通过苏格拉底助产式的追问和引导进一步把问题由生活上升到理论,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能,体现出问题设计的质感和厚度,也坚持思政课教学的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通过问题链的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课前学生可以比较充分地参与前置研究,课中学生也能很好地进行合作、展示和质疑探究,环环相扣,水到渠成,有效节约了课堂空间,提升了课堂效率。
从本课例可以看出,要设计出一个好的问题需要坚持高度、温度与厚度的有机统一,在问题设计好的前提下,课堂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要破解生本教育课堂效率难题,除了教师在前置研究的设计上下功夫之外,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及学生的培训等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究。
本文为广州市教育研究院2019年度广州市中小幼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项研究课题《新时代增强高中思政课思想性和亲和力策略研究》(课题编号:GZJYSZ2019-090)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4.
[2]李晓东. 议题式教学设计与实施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19(Z1):25-28.
[3]李勤. 议题设计的“六原则”[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10):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