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认知倾向,它是学习动机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学生主动构建、取得成功的内在强大力量,也是我们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扮演好“导”的角色,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不断探究,让他们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是化学课堂的前奏,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该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好的导入犹如舞台剧的序幕一样,它能把学生引到学习探究的最佳状态上来,吸引住学生的目光,开启思维的大门,促使学生产生高涨的求知热情,“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坎上”。
“万事开头难”,教师在设计课案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教学内容,仔细揣摩,巧妙导入。开场白可以是生活中具体的事例,可以是形象的实物,也可以是故意设置的悬念……例如在教学《分子和原子》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在课前故意往身上洒了点香水。刚走进教室,学生就感觉到了,香水好香啊!学生很想知道其中的奥妙,讨论交流后,得出结论原来是香水挥发了。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常见的现象,冰糖放入水杯中,水怎么也会有甜味?夏天开空调时,为什么房间里总喜欢放一盆水?科学家们经过实验研究、科学分析,解决了困惑,认为一些微小的粒子构成了物质,这些微小粒子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分子和原子》。又如在教学《酸碱指示剂》这节课时,新课开始,教师可以和学生玩一玩魔术。把白色的花儿用事先准备好的“水”淋湿后,放入“空瓶”中,和学生一起见证奇迹的时刻。学生眼见着花儿变红了,目瞪口呆后啧啧称赞,转而让老师揭开谜团。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猜想。这样,课伊始趣亦生。一整节课下来,学生的情绪亢奋,思维也很活跃,观察敏锐而丰富,脸上始终洋溢着甜蜜的笑容。
二、多彩活动,发展兴趣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说过:“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初三的学生学习比较紧张,对课外的活动充满着向往与期待。如果教师能适时地开展一些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让学生“动”起来,手脑并用,其教育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活动是发展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随着化学活动的不断充实,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日益浓厚。
化学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不拘一格。如在学校内利用闲暇时间,举行化学游戏晚会,猜一猜化学谜语,开展化学知识讲座等等。比如组织《金属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我们周围的空气》专题知识讲座,学生比较感兴趣,也比较方便操作。也可根据教学内容以及身边的教学资源,找准活动与化学知识的契合点,走出校门,开展一些综合实践活动。例如在教学《开启化学之门》这部分内容后,教师和学生一同参观访问当地的化工厂,感受化学的神秘以及带给我们的财富。教学《燃料及其燃烧》这部分内容后,可以分组进行模拟灭火演示,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实践活动是书本知识的有效补充与拓展,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进行,趣愈浓。学生将会忘我地投入到化学学习的活动中,迸发出生命的活力,在活动中体验到化学知识的产生、运用,发展了兴趣,增长了才干。
三、尊重学生,巩固兴趣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使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自信心。”教师应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学生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教师要充分利用“情感的纽带”,创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欣赏学生的点滴创意与进步,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营造出宽松、融洽的学习氛围。另外,教师还应该尊重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从学生的视角来设计教学案,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化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鼓励学生之间的争论,倡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只有教师敢于放手,学生才敢于施展,勇于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学《碱金属元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大胆放手,让学生猜测哪些物质能与金属钾产生化学反应,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来验证猜想。课虽然结束了,趣犹存。化学课堂的学习过程将会变得丰富而且富有个性,教育教学活动也会成为学生真正向往的生活。
古人云:“启其蒙而引其趣。”兴趣是我们化学教学的生命力所在,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教师应多钻研,多思考,让我们的化学课堂充满情趣与快乐,让学生在化学的世界里尽情遨游!
(作者单位:江苏省姜堰市张甸初级中学)
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是化学课堂的前奏,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该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好的导入犹如舞台剧的序幕一样,它能把学生引到学习探究的最佳状态上来,吸引住学生的目光,开启思维的大门,促使学生产生高涨的求知热情,“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坎上”。
“万事开头难”,教师在设计课案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教学内容,仔细揣摩,巧妙导入。开场白可以是生活中具体的事例,可以是形象的实物,也可以是故意设置的悬念……例如在教学《分子和原子》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在课前故意往身上洒了点香水。刚走进教室,学生就感觉到了,香水好香啊!学生很想知道其中的奥妙,讨论交流后,得出结论原来是香水挥发了。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常见的现象,冰糖放入水杯中,水怎么也会有甜味?夏天开空调时,为什么房间里总喜欢放一盆水?科学家们经过实验研究、科学分析,解决了困惑,认为一些微小的粒子构成了物质,这些微小粒子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分子和原子》。又如在教学《酸碱指示剂》这节课时,新课开始,教师可以和学生玩一玩魔术。把白色的花儿用事先准备好的“水”淋湿后,放入“空瓶”中,和学生一起见证奇迹的时刻。学生眼见着花儿变红了,目瞪口呆后啧啧称赞,转而让老师揭开谜团。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猜想。这样,课伊始趣亦生。一整节课下来,学生的情绪亢奋,思维也很活跃,观察敏锐而丰富,脸上始终洋溢着甜蜜的笑容。
二、多彩活动,发展兴趣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说过:“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初三的学生学习比较紧张,对课外的活动充满着向往与期待。如果教师能适时地开展一些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让学生“动”起来,手脑并用,其教育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活动是发展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随着化学活动的不断充实,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日益浓厚。
化学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不拘一格。如在学校内利用闲暇时间,举行化学游戏晚会,猜一猜化学谜语,开展化学知识讲座等等。比如组织《金属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我们周围的空气》专题知识讲座,学生比较感兴趣,也比较方便操作。也可根据教学内容以及身边的教学资源,找准活动与化学知识的契合点,走出校门,开展一些综合实践活动。例如在教学《开启化学之门》这部分内容后,教师和学生一同参观访问当地的化工厂,感受化学的神秘以及带给我们的财富。教学《燃料及其燃烧》这部分内容后,可以分组进行模拟灭火演示,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实践活动是书本知识的有效补充与拓展,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进行,趣愈浓。学生将会忘我地投入到化学学习的活动中,迸发出生命的活力,在活动中体验到化学知识的产生、运用,发展了兴趣,增长了才干。
三、尊重学生,巩固兴趣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使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自信心。”教师应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学生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教师要充分利用“情感的纽带”,创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欣赏学生的点滴创意与进步,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营造出宽松、融洽的学习氛围。另外,教师还应该尊重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从学生的视角来设计教学案,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化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鼓励学生之间的争论,倡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只有教师敢于放手,学生才敢于施展,勇于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学《碱金属元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大胆放手,让学生猜测哪些物质能与金属钾产生化学反应,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来验证猜想。课虽然结束了,趣犹存。化学课堂的学习过程将会变得丰富而且富有个性,教育教学活动也会成为学生真正向往的生活。
古人云:“启其蒙而引其趣。”兴趣是我们化学教学的生命力所在,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教师应多钻研,多思考,让我们的化学课堂充满情趣与快乐,让学生在化学的世界里尽情遨游!
(作者单位:江苏省姜堰市张甸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