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价值链理论是现代成本管理理论的重要创新成果,为企业开展有效的成本管理工作指出了新的方向。本文结合纵向价值链理论研究成果,立足食品企业具体成本管理问题,对纵向价值链在食品类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了讨论和分析。根据文章的论述,希望能够为食品类企业减少成本投放、获得更好经济收益,取得更大市场发展优势提供理论参考与科学指导。
【关键词】价值链成本管理 企业管理 纵向价值链 食品企业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企业的发展市场和发展空间在不断扩大。同时,食品工艺和技术的提升,也给食品企业产品多样化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了条件。但是,在食品企业巨大的发展空间背后,同样存在着日益增长的人工成本、原料成本和环境成本等问题,给企业的发展、经济效益提升和市场的销售拓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如何结合当前经济和市场发展的具体情况,做好食品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成为了企业面临的头等问题。价值链成本理论是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成果,对实现企业传统成本管理向战略成本管理过渡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因此,笔者结合纵向价值链理论和自身在食品企业中的实际工作经验,对纵向价值链成本管理方法在食品企业中的应用做出了分析、总结和探讨。
二、纵向价值链成本概要及作用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对控制产品质量、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价值链成本管理办法是在现代企业和产业链基础上形成的科学成本管理理论。价值链成本理论则是将企业的生产经营看做一个完整的链条,其中包括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等不同增值环节。通过对产业链中各个增值环节中的具体成本耗费和控制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能够找到成本管理控制与产品利润增值的关键点,从而方便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成本管理工作。纵向价值链成本管理则是将企业在外部整个产业链都对位成本管理的对象,包括上游的原料供应商、分销商、销售服务机构等都是企业纵向价值链成本的管理方面。通过纵向价值链成本管理办法,有利于实现企业对所在的产业链进行整合,从外部资源入手,以减少企业产品的成本投放,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实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以笔者所在的食品企业来看,生产经营内容主要专注于优质家禽产品的生产与营销,包括清远麻鸡、麻鸡初生蛋、冰鲜鸭等内容,通过纵向价值链成本管理,可以突破传统的企业成本管理思路,将管理工作拓展到禽苗采购、市场销售等环节中去,为企业挖掘新的成本控制点和利润增长点。
三、目前食品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成本管理战略意识不强
目前,企业成本管理战略意识不强是阻碍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开展与创新的首要原因之一。从传统的成本管理办法来看,成本管理同俭省节约的概念是分不开的。这种狭隘的管理思路就容易导致企业管理者的成本管理意识受到限制,将成本管理的核心和重点放在财务工作上。尤其是针对食品企业来看,大多数企业的管理者会更加重视企业品牌的经营、食品生产与产品质量的提升、产品的市场销售等活动,却忽略了这一过程中的成本管理问题。最终导致了成本管理工作同食品生产项目的脱节,成本管理无法上升到战略决策的层面,就只能采用节约资金、限制投入的方式,起不到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反而可能会限制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使其陷入成本控制的恶性循环。
(二)成本信息處理能力偏弱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大数据的发展带给了企业更大的经济发展动力。然而,随着信息数量爆炸式地增长,信息价值和有效信息密度在不断下降。为了给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真实有效的市场和企业发展信息,提高信息的处理、分析能力和效率是现阶段决定了企业管理和发展能力的重要层面。现阶段企业的成本管理中缺乏对于整个产业链情况、企业竞争对手情况的精准分析和认识,导致了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多数集中在企业内部和生产管理阶段,成本控制局限性大,管理目标、成本规划不精确,难以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
(三)成本管理方法及落实情况不佳
但是由于食品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偏向传统,对有效成本信息的处理和管理能力较弱,导致了企业成本预算、核算和管理方式都比较陈旧,通常是采用分步法、事后核算等成本管理方法,成本管理缺少精细化和科学化,管理粗放,难以满足越来越复杂的成本核算管理的需要。再加上企业的成本执行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考核评价控制机制,使得成本控制责任难以落实,放松了对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实际监管。
四、纵向价值链成本管理在食品企业中的应用
(一)建立纵向价值链成本管理的战略理念
根据价值链成本管理理论,企业可以完成对自身成本管理战略目标的重塑。通过对比我国当前食品行业产业链结构和其他老牌资本主义食品行业产业链结构,不断发现产业链中可以进行资源优化的方式,并站在企业战略发展与管理的角度上,制定相应的成本管理与控制环节,积极调整企业自身的成本管理办法、整合企业外部资源,以消费者市场为导向制定企业采购、生产、分销、售后等不同阶段的产品投入情况,帮助企业在保持并提高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优化产业链上的成本投放。
(二)根据纵向价值链内容,分别控制产品研发、采购、生产、营销和管理阶段成本。
对企业产业链的成本管理优化是开展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出发点,企业应结合当前的市场定位实现对企业产品研发成本、采购活动成本、生产制造成本、产品营销成本、企业管理成本的优化控制,正确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例如,以笔者所在的食品企业为例,企业通过开展集家禽育种、种苗繁育、饲料生产、养殖管理、禽病监控、食品加工、产品销售于一体的生产经营模式,实现了优质家禽产品“从种源到餐桌”的一条龙封闭生产经营的链条,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企业格局。在这种管理格局下,企业可以通过开展全面动态预算管理,实现资金的集中调配,采用ERP财务信息系统实现研、产、销的对接,方便企业管理并控制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从而有利于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商业流程,增强企业整条价值链的增值能力。
(三)梳理企业上下游合作伙伴,实现成本管理的市场化
为了在减少成本投放的基础上扩大企业的产品市场份额和盈利水平,还要坚持对企业所处产业链中上下游伙伴的梳理工作。笔者所在企业采用了深入实施“公司+基地+标准化+品牌营销”的一体化模式,设立养殖分(子)公司以及服务站点等方式,拓宽纵向产业链的占有率和利润增长点。在这一模式下,企业还通过与合作商和供销商进行长期合作合同的签订,提高企业原材料的采购质量和采购效率,并建立战略型的产业合作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企业采购风险、供销问题的发生,为企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提供必要的保障,并缩短了企业产品从原材料到消费者手中的流通环节,减少了不必要的成本投放,并提高了企业的产品利润收益。
(四)根据价值链增值情况,积极开展成本管理考核工作
为了确保企业价值链成本管理的有效推行,企业还应根据价值链成本管理实施的具体情况开展相应的成本管理考核工作。通过分析得出价值链上的成本管理关键环节和增值情况,企业应将成本管理与控制责任落实到具体的经营环节和经营岗位上,确保成本管理工作能够同企业每一个职工的具体工作情况相联系,采用绩效考评和奖惩机制的方式,提高企业员工参与成本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成本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
参考文献
[1]殷洁萍.企业全价值链成本管理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4(09):53+188.
[2]张敏思.基于价值链的企业成本管理研究[J].商业经济,2013(23):26-27+60.
[3]吕云霞.价值链分析在战略成本管理中应用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5.
[4]袁志忠,翟利艳,高青春.纵向价值链的战略分析[J].社会科学论坛,2005(01):146-147.
【关键词】价值链成本管理 企业管理 纵向价值链 食品企业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企业的发展市场和发展空间在不断扩大。同时,食品工艺和技术的提升,也给食品企业产品多样化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了条件。但是,在食品企业巨大的发展空间背后,同样存在着日益增长的人工成本、原料成本和环境成本等问题,给企业的发展、经济效益提升和市场的销售拓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如何结合当前经济和市场发展的具体情况,做好食品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成为了企业面临的头等问题。价值链成本理论是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成果,对实现企业传统成本管理向战略成本管理过渡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因此,笔者结合纵向价值链理论和自身在食品企业中的实际工作经验,对纵向价值链成本管理方法在食品企业中的应用做出了分析、总结和探讨。
二、纵向价值链成本概要及作用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对控制产品质量、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价值链成本管理办法是在现代企业和产业链基础上形成的科学成本管理理论。价值链成本理论则是将企业的生产经营看做一个完整的链条,其中包括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等不同增值环节。通过对产业链中各个增值环节中的具体成本耗费和控制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能够找到成本管理控制与产品利润增值的关键点,从而方便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成本管理工作。纵向价值链成本管理则是将企业在外部整个产业链都对位成本管理的对象,包括上游的原料供应商、分销商、销售服务机构等都是企业纵向价值链成本的管理方面。通过纵向价值链成本管理办法,有利于实现企业对所在的产业链进行整合,从外部资源入手,以减少企业产品的成本投放,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实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以笔者所在的食品企业来看,生产经营内容主要专注于优质家禽产品的生产与营销,包括清远麻鸡、麻鸡初生蛋、冰鲜鸭等内容,通过纵向价值链成本管理,可以突破传统的企业成本管理思路,将管理工作拓展到禽苗采购、市场销售等环节中去,为企业挖掘新的成本控制点和利润增长点。
三、目前食品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成本管理战略意识不强
目前,企业成本管理战略意识不强是阻碍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开展与创新的首要原因之一。从传统的成本管理办法来看,成本管理同俭省节约的概念是分不开的。这种狭隘的管理思路就容易导致企业管理者的成本管理意识受到限制,将成本管理的核心和重点放在财务工作上。尤其是针对食品企业来看,大多数企业的管理者会更加重视企业品牌的经营、食品生产与产品质量的提升、产品的市场销售等活动,却忽略了这一过程中的成本管理问题。最终导致了成本管理工作同食品生产项目的脱节,成本管理无法上升到战略决策的层面,就只能采用节约资金、限制投入的方式,起不到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反而可能会限制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使其陷入成本控制的恶性循环。
(二)成本信息處理能力偏弱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大数据的发展带给了企业更大的经济发展动力。然而,随着信息数量爆炸式地增长,信息价值和有效信息密度在不断下降。为了给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真实有效的市场和企业发展信息,提高信息的处理、分析能力和效率是现阶段决定了企业管理和发展能力的重要层面。现阶段企业的成本管理中缺乏对于整个产业链情况、企业竞争对手情况的精准分析和认识,导致了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多数集中在企业内部和生产管理阶段,成本控制局限性大,管理目标、成本规划不精确,难以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
(三)成本管理方法及落实情况不佳
但是由于食品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偏向传统,对有效成本信息的处理和管理能力较弱,导致了企业成本预算、核算和管理方式都比较陈旧,通常是采用分步法、事后核算等成本管理方法,成本管理缺少精细化和科学化,管理粗放,难以满足越来越复杂的成本核算管理的需要。再加上企业的成本执行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考核评价控制机制,使得成本控制责任难以落实,放松了对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实际监管。
四、纵向价值链成本管理在食品企业中的应用
(一)建立纵向价值链成本管理的战略理念
根据价值链成本管理理论,企业可以完成对自身成本管理战略目标的重塑。通过对比我国当前食品行业产业链结构和其他老牌资本主义食品行业产业链结构,不断发现产业链中可以进行资源优化的方式,并站在企业战略发展与管理的角度上,制定相应的成本管理与控制环节,积极调整企业自身的成本管理办法、整合企业外部资源,以消费者市场为导向制定企业采购、生产、分销、售后等不同阶段的产品投入情况,帮助企业在保持并提高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优化产业链上的成本投放。
(二)根据纵向价值链内容,分别控制产品研发、采购、生产、营销和管理阶段成本。
对企业产业链的成本管理优化是开展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出发点,企业应结合当前的市场定位实现对企业产品研发成本、采购活动成本、生产制造成本、产品营销成本、企业管理成本的优化控制,正确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例如,以笔者所在的食品企业为例,企业通过开展集家禽育种、种苗繁育、饲料生产、养殖管理、禽病监控、食品加工、产品销售于一体的生产经营模式,实现了优质家禽产品“从种源到餐桌”的一条龙封闭生产经营的链条,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企业格局。在这种管理格局下,企业可以通过开展全面动态预算管理,实现资金的集中调配,采用ERP财务信息系统实现研、产、销的对接,方便企业管理并控制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从而有利于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商业流程,增强企业整条价值链的增值能力。
(三)梳理企业上下游合作伙伴,实现成本管理的市场化
为了在减少成本投放的基础上扩大企业的产品市场份额和盈利水平,还要坚持对企业所处产业链中上下游伙伴的梳理工作。笔者所在企业采用了深入实施“公司+基地+标准化+品牌营销”的一体化模式,设立养殖分(子)公司以及服务站点等方式,拓宽纵向产业链的占有率和利润增长点。在这一模式下,企业还通过与合作商和供销商进行长期合作合同的签订,提高企业原材料的采购质量和采购效率,并建立战略型的产业合作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企业采购风险、供销问题的发生,为企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提供必要的保障,并缩短了企业产品从原材料到消费者手中的流通环节,减少了不必要的成本投放,并提高了企业的产品利润收益。
(四)根据价值链增值情况,积极开展成本管理考核工作
为了确保企业价值链成本管理的有效推行,企业还应根据价值链成本管理实施的具体情况开展相应的成本管理考核工作。通过分析得出价值链上的成本管理关键环节和增值情况,企业应将成本管理与控制责任落实到具体的经营环节和经营岗位上,确保成本管理工作能够同企业每一个职工的具体工作情况相联系,采用绩效考评和奖惩机制的方式,提高企业员工参与成本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成本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
参考文献
[1]殷洁萍.企业全价值链成本管理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4(09):53+188.
[2]张敏思.基于价值链的企业成本管理研究[J].商业经济,2013(23):26-27+60.
[3]吕云霞.价值链分析在战略成本管理中应用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5.
[4]袁志忠,翟利艳,高青春.纵向价值链的战略分析[J].社会科学论坛,2005(01):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