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山地区地层古老,岩层破碎,海拔较低,土壤瘠薄,且多数土壤质地较粗。多含砾石、粗砂,蓄水保土能力差,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唐山市水土流失面积2902.5km2,侵蚀模数为200~6500t/km2,年侵蚀总量为800万t左右。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遵化东南部、迁西南部、丰润北部、迁安及滦县等地。
1、水土流失治理现状
全市积极开展水土保持防治与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扭转了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势头,使全市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2004年,全市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08.7km2,治理措施包括开发梯田2.4万亩,建设水保林3.5万亩,建设经济林4.2万亩,种草0.5万亩,封山治理2.6万亩,修建淤地坝255座,修建塘坝池等小型蓄水保土工程23903座。
经多年治理,全市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累计减少土壤侵蚀2590万t,减少氮、磷、钾损失分别为3.67万t、2.77万t、4.48万t。使8.6mm的土层免于侵蚀,相当于保护耕地825万亩。同时每年可多拦蓄降水45mm,蓄水量9972万t,减少地面径流36%,达到小雨中雨不下山,大雨暴雨缓出川的效果。目前已完成治理并验收的小流域有迁西县的房宫营、自庙子、横河、深阳、喜峰口和洒河,遵化市的曹家堡子、侯家寨和党峪西山沟,迁安市的滦河、大石河,丰润的版依寨,滦县的小龙潭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还大大提高了山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50年来,全市水土保持工程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达13.6亿元,减去水保投入、投工折款,共产生净效益达9亿元。
2、水土流失存在问题
2.1水土流失治理难度加大
全市山区经过多年治理己经形成了比较好的基础,但是山丘区侵蚀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侵蚀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形成沟道,而沟道发育又使坡面稳定性降低,坡度加大,侵蚀加剧。迁西县山高坡陡,水土流失较重,每年水冲沙压面积都在万亩以上。在迁安市和滦县,沙丘遍布,且基本以耕地为主,流沙严重。这两个地区人口稠密,缺乏优势产业,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土地生产效率低,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难于充分调动。
2.2预防人为水土流失
目前仍存在宣传力度不够问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房地产开发、市政建设等项目不断增多,且都存在不编报水土保持方案现象防护不力,从而造成水土流失。全市山区矿产资源丰富,尤以铁矿和石矿为主,一些中小型采选企业在生产建设过程中由于不重视水土流失防治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乱采乱排,随意倾倒尾矿砂,破坏植被,堵塞河道,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导致人为的水土流失。
2.3资金投入不足
为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中央从农业和农村全局考虑,取消“两工”和实行“一事一议”,部分基层干部思想观念和管理方式没有相应转变,在发动群众时无所适从,资金投入力度下降,各级政府资金投入也很有限。
3、对策措施及建议
今后要严格控制各类生产建设活动造成新的人为水土流失;同时对历史上已经形成严重水土流失的地区要加大治理力度,加快治理进程。
3.1坚持因地制宜
根据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类指导,分别确定当地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目标和关键措施。
唐山市范围内有山区、滩涂、沙地、洼地等,地貌类型多样,生态环境复杂。山区要加强开采和选炼区的水土流失治理,特别注重预防泥石流的发生和河库的淤积,同时注重坡沟治理,发展山区经济。丘陵区要探索石灰岩山区的治理模式,增加植被。陡河等重要河流流域内,开展清洁小流域建设,发挥水土保持在防治面源污染上的功能。沙地应坚持不懈地发展节水灌溉,改善植被条件,发展农村经济。其他平原地区要重点监督,防止人为破坏,开展雨水利用。
3.2落实资金问题
目前,投入不足是影响水土保持的主要制约因素。应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作用,坚持长期稳定、并随财力的增强逐渐增加投入机制,加快治理的速度。同时,应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灵活多样的水土保持投入机制,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的投资局面。积极探索投工投劳承诺制等形式,把国家扶持和群众投工投劳结合起来。继续完善支持公司、大户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的政策,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的积极性;积极探索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和后期管护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持续发挥工程效益,积极探索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稳定的投入渠道。
3.3加强协调
应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组织协调机制,在治理方面要以水土保持综合规划为基础,以强化技术服务为手段,依靠政府统筹协调,集中各方面的力量,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在预防监督方面,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与规划、设计、环保、交通等部门搞好协调,逐步理顺执法关系,共同把好项目审批关、监督关、验收关。
3.4强化领导意识
水土流失是一个综合的自然与社会经济问题,水土保持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运用行政、法律和经济等多种手段,积极推进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全过程管理。即在抓好方案审批的基础上,强化对项目实施情况的跟踪检查,督促指导建设项目落实相关水保措施,加强项目的竣工验收,把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加大对违法、违规项目的处罚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监督执法过程中,进一步转变职能,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执法行为,改进管理方式,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主动为开发建设项目单位排忧解难,搞好水土保持的防治工作。
總体来看,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局部地区治理效果明显,水土流失强度有所降低。同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经验,技术路线成熟。但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加之长期以来对水土资源的过度利用,当前我国水土流失仍然十分严重。
作者简介:郑星,男,汉族,唐山市陡河河道管理处,工程师
1、水土流失治理现状
全市积极开展水土保持防治与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扭转了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势头,使全市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2004年,全市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08.7km2,治理措施包括开发梯田2.4万亩,建设水保林3.5万亩,建设经济林4.2万亩,种草0.5万亩,封山治理2.6万亩,修建淤地坝255座,修建塘坝池等小型蓄水保土工程23903座。
经多年治理,全市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累计减少土壤侵蚀2590万t,减少氮、磷、钾损失分别为3.67万t、2.77万t、4.48万t。使8.6mm的土层免于侵蚀,相当于保护耕地825万亩。同时每年可多拦蓄降水45mm,蓄水量9972万t,减少地面径流36%,达到小雨中雨不下山,大雨暴雨缓出川的效果。目前已完成治理并验收的小流域有迁西县的房宫营、自庙子、横河、深阳、喜峰口和洒河,遵化市的曹家堡子、侯家寨和党峪西山沟,迁安市的滦河、大石河,丰润的版依寨,滦县的小龙潭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还大大提高了山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50年来,全市水土保持工程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达13.6亿元,减去水保投入、投工折款,共产生净效益达9亿元。
2、水土流失存在问题
2.1水土流失治理难度加大
全市山区经过多年治理己经形成了比较好的基础,但是山丘区侵蚀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侵蚀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形成沟道,而沟道发育又使坡面稳定性降低,坡度加大,侵蚀加剧。迁西县山高坡陡,水土流失较重,每年水冲沙压面积都在万亩以上。在迁安市和滦县,沙丘遍布,且基本以耕地为主,流沙严重。这两个地区人口稠密,缺乏优势产业,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土地生产效率低,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难于充分调动。
2.2预防人为水土流失
目前仍存在宣传力度不够问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房地产开发、市政建设等项目不断增多,且都存在不编报水土保持方案现象防护不力,从而造成水土流失。全市山区矿产资源丰富,尤以铁矿和石矿为主,一些中小型采选企业在生产建设过程中由于不重视水土流失防治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乱采乱排,随意倾倒尾矿砂,破坏植被,堵塞河道,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导致人为的水土流失。
2.3资金投入不足
为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中央从农业和农村全局考虑,取消“两工”和实行“一事一议”,部分基层干部思想观念和管理方式没有相应转变,在发动群众时无所适从,资金投入力度下降,各级政府资金投入也很有限。
3、对策措施及建议
今后要严格控制各类生产建设活动造成新的人为水土流失;同时对历史上已经形成严重水土流失的地区要加大治理力度,加快治理进程。
3.1坚持因地制宜
根据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类指导,分别确定当地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目标和关键措施。
唐山市范围内有山区、滩涂、沙地、洼地等,地貌类型多样,生态环境复杂。山区要加强开采和选炼区的水土流失治理,特别注重预防泥石流的发生和河库的淤积,同时注重坡沟治理,发展山区经济。丘陵区要探索石灰岩山区的治理模式,增加植被。陡河等重要河流流域内,开展清洁小流域建设,发挥水土保持在防治面源污染上的功能。沙地应坚持不懈地发展节水灌溉,改善植被条件,发展农村经济。其他平原地区要重点监督,防止人为破坏,开展雨水利用。
3.2落实资金问题
目前,投入不足是影响水土保持的主要制约因素。应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作用,坚持长期稳定、并随财力的增强逐渐增加投入机制,加快治理的速度。同时,应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灵活多样的水土保持投入机制,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的投资局面。积极探索投工投劳承诺制等形式,把国家扶持和群众投工投劳结合起来。继续完善支持公司、大户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的政策,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的积极性;积极探索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和后期管护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持续发挥工程效益,积极探索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稳定的投入渠道。
3.3加强协调
应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组织协调机制,在治理方面要以水土保持综合规划为基础,以强化技术服务为手段,依靠政府统筹协调,集中各方面的力量,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在预防监督方面,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与规划、设计、环保、交通等部门搞好协调,逐步理顺执法关系,共同把好项目审批关、监督关、验收关。
3.4强化领导意识
水土流失是一个综合的自然与社会经济问题,水土保持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运用行政、法律和经济等多种手段,积极推进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全过程管理。即在抓好方案审批的基础上,强化对项目实施情况的跟踪检查,督促指导建设项目落实相关水保措施,加强项目的竣工验收,把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加大对违法、违规项目的处罚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监督执法过程中,进一步转变职能,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执法行为,改进管理方式,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主动为开发建设项目单位排忧解难,搞好水土保持的防治工作。
總体来看,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局部地区治理效果明显,水土流失强度有所降低。同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经验,技术路线成熟。但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加之长期以来对水土资源的过度利用,当前我国水土流失仍然十分严重。
作者简介:郑星,男,汉族,唐山市陡河河道管理处,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