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物理学科通过实验能把抽象的问题化为具体的知识,在教学中应充分借助实验: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可视性、可操作性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对实验的再开发意识,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加强学生对实验的参与意识,验证物理规律;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创作灵感。
【关键词】物理实验 持续学习能力 参与 动手能力
物理学科是一门试验科学,通过实验能把抽象的问题化为具体的知识,把难懂的理论变为容易接受的道理。发挥小实验在物理学科调节教学中的作用,符合调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训练为主线、调节为关键、能力为目标的原则,能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实验并在实验的趣味性、可视性、可操作性上下功夫、勤探索,能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潜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使学生从被迫地接受变为主动地学习,从而完成由“要我学”到“我要学”质的飞跃,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持续地发展。结合近几年来自己在课改中的实践与反思,谈谈本人在这方面的探索。
一、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可视性、可操作性激发学习兴趣
在热传递的教学中,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其中传导、热辐射学生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对于热对流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实验:
取一个大玻璃缸,在缸里装满清水,再取一个墨水瓶,在瓶里装满热水,在热水里滴几滴红墨水,然后用塑料膜把瓶口封住并放在大玻璃缸水底,用针把墨水瓶口的塑料膜刺开一个洞,这时我们可以看到瓶内红色热水迅速向外扩散,一旦冒出瓶口后就向上腾起,像一座喷发的火山,红色的“火焰”形成一朵蘑菇云,然后徐徐下落。
该实验生动、有趣,好像水下冒“火”,整个对流过程一目了然,趣味性、可视性较强,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加强对实验的再开发意识,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
在学习完《大气压强》时,学生对已演示的实验倍感惊奇,教师进一步设计以下实验并让学生根据有关知识分析、讨论,使得学生对大气压知识更加透彻。
实验器材:两个口径相同的杯子,一张湿的吸墨纸,火柴若干。
实验过程:先点燃几根火柴,立即放进一只杯子里,然后把吸墨纸放在杯子上面,接着很快地将另一只杯子倒置在吸墨纸上。当火柴燃烧完毕后,杯内的气体压强就减小了。这时候提起上面的那只杯子,结果就发现吸墨纸下面的那只杯子粘在一起被提起来。
又如在做“托里拆利实验”,引导学生猜想;玻璃管的粗细、玻璃管的竖直还是倾斜、槽内水银加入多少、玻璃管向上提一些,但管口未离开水面,以及实验时,玻璃管中混进了少许空气,这些因素对对测量结果是否会产生影响?人们为什么用水银而不用水来做该实验呢?而在“研究电磁铁”可让学生猜想:电磁铁的磁性有无与哪些因素有关?
该实验拓展了学生的视野,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讨论,更增加了对大气压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既符合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能动性。
三、加强学生对实验的参与意识,验证物理规律
学生实验能帮助学生总结和验证物理规律,更好地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我在讲阿基米德定律时,准备一大桶水,一块大木块,一枚大头针,让学生自己体会F浮=V排液×p液×g的实际意义?用大头针的尖端向下压木块,会感到用力越大,木块浸没于水中的体积越大,直到全部浸没为止。也就是说,在木块没有完全浸没之前,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水对木块向上的托力也越大。后来,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到:……这下我明白了,一块铁板会沉入水底,而用铁板制成的船却可以载人过江的道理了。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通过亲自实验、亲身体会,自己验证了阿基米德定律。实验为学生的认知发展提供了依据,学生在实验中得到了诸多能力的锻炼,同时也提高了观察事物的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在物理教科书中有很多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还有每章都安排的小实验。通过这些小实验,可以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例:用火柴盒做小孔成像实验。
找一空火柴盒,在宽的一面上开一个小窗口,糊上一张半透明的纸,在它的对面用针扎一个小孔,在针孔的近旁放一只点燃的蜡烛,在小窗口上就会看到一个蜡烛的倒像。黑暗中该实验效果更佳。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好动手、好参与。往往因为一点点成功,会得到很大的满足感。根据这些特点,我在教学中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制作小试验,实验后的成功感能是学生持续很久,延续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创作灵感
物理知识无处不在,物理实验也随处可做。学生初学物理对实验有着很神秘的感觉。如何使学生从神秘的物理实验走出来,也是物理老师的一个迫切的任务,教师如果能使学生明白日常生活皆实验,物理教学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
(1)水滴透镜:在桌子上放它们之间的距离约为4cm,在两支铅笔下铺一张人民币做我们的观察对象。把一块无色透明的塑料薄膜盖在铅笔上,用一对干净的毛笔沾一些水,小心地把一个水滴滴在塑料薄膜上(水滴直径约为4-5毫米),它就是一个放大镜,能放大人民币上的图案。接着让学生验证放大镜倍数与透镜度的关系,验证方法:可在透明的塑料薄膜上分别滴几个直径不一样的水滴,来看看放大镜倍数于透镜度的关系,此时还要注意,调节水滴和桌面的距离,水滴越小,离桌面越靠近一些。
(2)水杯透镜:盛满清水的玻璃杯,就是一个透镜,玻璃杯的侧面使水形成一个弯曲的表面,这很像一个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实际上是圆柱形透镜),水杯透镜像放大镜一样可以把东西放大。
通过以上实验设计和探索,学生的实验热情空前高涨,创造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物理学习的不断深入,物理实验不再是神秘的面孔,物理课堂也不再是教师的一统天下,学生的能动性和潜能在这里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开发。事实证明,有趣、易操作、科学的实验是学生可持续学习的动力源泉。
(作者单位:江苏省铜山县房村镇房村中学)
【关键词】物理实验 持续学习能力 参与 动手能力
物理学科是一门试验科学,通过实验能把抽象的问题化为具体的知识,把难懂的理论变为容易接受的道理。发挥小实验在物理学科调节教学中的作用,符合调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训练为主线、调节为关键、能力为目标的原则,能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实验并在实验的趣味性、可视性、可操作性上下功夫、勤探索,能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潜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使学生从被迫地接受变为主动地学习,从而完成由“要我学”到“我要学”质的飞跃,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持续地发展。结合近几年来自己在课改中的实践与反思,谈谈本人在这方面的探索。
一、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可视性、可操作性激发学习兴趣
在热传递的教学中,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其中传导、热辐射学生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对于热对流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实验:
取一个大玻璃缸,在缸里装满清水,再取一个墨水瓶,在瓶里装满热水,在热水里滴几滴红墨水,然后用塑料膜把瓶口封住并放在大玻璃缸水底,用针把墨水瓶口的塑料膜刺开一个洞,这时我们可以看到瓶内红色热水迅速向外扩散,一旦冒出瓶口后就向上腾起,像一座喷发的火山,红色的“火焰”形成一朵蘑菇云,然后徐徐下落。
该实验生动、有趣,好像水下冒“火”,整个对流过程一目了然,趣味性、可视性较强,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加强对实验的再开发意识,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
在学习完《大气压强》时,学生对已演示的实验倍感惊奇,教师进一步设计以下实验并让学生根据有关知识分析、讨论,使得学生对大气压知识更加透彻。
实验器材:两个口径相同的杯子,一张湿的吸墨纸,火柴若干。
实验过程:先点燃几根火柴,立即放进一只杯子里,然后把吸墨纸放在杯子上面,接着很快地将另一只杯子倒置在吸墨纸上。当火柴燃烧完毕后,杯内的气体压强就减小了。这时候提起上面的那只杯子,结果就发现吸墨纸下面的那只杯子粘在一起被提起来。
又如在做“托里拆利实验”,引导学生猜想;玻璃管的粗细、玻璃管的竖直还是倾斜、槽内水银加入多少、玻璃管向上提一些,但管口未离开水面,以及实验时,玻璃管中混进了少许空气,这些因素对对测量结果是否会产生影响?人们为什么用水银而不用水来做该实验呢?而在“研究电磁铁”可让学生猜想:电磁铁的磁性有无与哪些因素有关?
该实验拓展了学生的视野,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讨论,更增加了对大气压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既符合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能动性。
三、加强学生对实验的参与意识,验证物理规律
学生实验能帮助学生总结和验证物理规律,更好地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我在讲阿基米德定律时,准备一大桶水,一块大木块,一枚大头针,让学生自己体会F浮=V排液×p液×g的实际意义?用大头针的尖端向下压木块,会感到用力越大,木块浸没于水中的体积越大,直到全部浸没为止。也就是说,在木块没有完全浸没之前,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水对木块向上的托力也越大。后来,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到:……这下我明白了,一块铁板会沉入水底,而用铁板制成的船却可以载人过江的道理了。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通过亲自实验、亲身体会,自己验证了阿基米德定律。实验为学生的认知发展提供了依据,学生在实验中得到了诸多能力的锻炼,同时也提高了观察事物的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在物理教科书中有很多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还有每章都安排的小实验。通过这些小实验,可以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例:用火柴盒做小孔成像实验。
找一空火柴盒,在宽的一面上开一个小窗口,糊上一张半透明的纸,在它的对面用针扎一个小孔,在针孔的近旁放一只点燃的蜡烛,在小窗口上就会看到一个蜡烛的倒像。黑暗中该实验效果更佳。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好动手、好参与。往往因为一点点成功,会得到很大的满足感。根据这些特点,我在教学中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制作小试验,实验后的成功感能是学生持续很久,延续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创作灵感
物理知识无处不在,物理实验也随处可做。学生初学物理对实验有着很神秘的感觉。如何使学生从神秘的物理实验走出来,也是物理老师的一个迫切的任务,教师如果能使学生明白日常生活皆实验,物理教学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
(1)水滴透镜:在桌子上放它们之间的距离约为4cm,在两支铅笔下铺一张人民币做我们的观察对象。把一块无色透明的塑料薄膜盖在铅笔上,用一对干净的毛笔沾一些水,小心地把一个水滴滴在塑料薄膜上(水滴直径约为4-5毫米),它就是一个放大镜,能放大人民币上的图案。接着让学生验证放大镜倍数与透镜度的关系,验证方法:可在透明的塑料薄膜上分别滴几个直径不一样的水滴,来看看放大镜倍数于透镜度的关系,此时还要注意,调节水滴和桌面的距离,水滴越小,离桌面越靠近一些。
(2)水杯透镜:盛满清水的玻璃杯,就是一个透镜,玻璃杯的侧面使水形成一个弯曲的表面,这很像一个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实际上是圆柱形透镜),水杯透镜像放大镜一样可以把东西放大。
通过以上实验设计和探索,学生的实验热情空前高涨,创造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物理学习的不断深入,物理实验不再是神秘的面孔,物理课堂也不再是教师的一统天下,学生的能动性和潜能在这里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开发。事实证明,有趣、易操作、科学的实验是学生可持续学习的动力源泉。
(作者单位:江苏省铜山县房村镇房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