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禅者,清如云林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7295087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觉得山水当是气势磅礴的孤高峭拔,或是烟环云绕的千山万壑,而弘仁笔下的山水却和众人有着显而易见的不同,他的传世之作里总是萧然一石一树根,树无枝叶,石无纹路,一派简淡清逸,透着一股冷峭静寂之意。
  明清的鼎革之变不知改变了多少爱国文人的命运,他们坚守着遗民之志,逃禅避世。所以清初的书画僧特别多,其中尤以“清初四僧”最为出名,弘仁便是其中之一。
  透过那些泛黄的宣纸和明净寂寥的山水,脑海中勾勒出的他,是一位青布禅衣的上师形象,于远岫山容交接之处独对云天。他是一位烟云供养的智者,知世事万物从来都是“还从静中起,却向静中消”的必然。他的人和他的画一样,都是不动声色的大美,里面蕴含着一个水不流动花不开的岑寂世界。
  初时,弘仁只是一名普通少年,那时他姓江名韬,住在安徽歙县。因家中孤贫,他比其他孩子少了些言笑,多了些担当。他的童年几乎没有多少玩乐的时光,每日除了读书学习,还要捡柴烧火,帮家人分担家务,小小年纪便有一股成熟之态。
  即便生活烦琐冗乱,也没能压制住他对艺术的无限向往。捡柴时,他会拿着树枝随手描摹山川的秀美和林子偶尔出没的鸟兽。累时他就躺在草地上看天际流云,变化舒展。在他看来,天地万物的神奇造化都可为师,他时常对一棵树发呆,对一片云遥想,沉浸在对自然的感悟中。
  大家看到弘仁如此孤僻,都说他是个奇怪的孩子。但乡邻们又对他极为看重,因他是个至孝的孩子,乡人常拿他的一言一行来教育自家子弟。
  读书为他打开了一扇门,而喜爱思考则为他添了一双自由的翅膀。在思想上,他比同龄孩子成熟得多。
  少年弘仁最大的心愿便是希望通过科举来改变家中状况,好让父母有富足安乐的生活。那段时期他潜心学业,稍有空隙就临摹宋画。宋画的多姿多彩让他有如发现宝藏,流连忘返,临习起来常常废寝忘食。刻苦用功终有回报,他不但顺利考取秀才,绘画之才也在家乡小有名气。
  他成年后,明朝也到了风雨飘摇的晚期。动荡不安的生活使他很难再一心向学,他常常借画遣怀。时间、环境、经历在潜移默化中对人有着巨大的影响,他对绘画的喜好也产生了变化,元代画家淡泊悠远、平淡纯真的笔墨正是他向往的境界,尤其是黄公望的山水画,对他影响至深。
  时局越来越动荡,即便是一介书生,也不能置身事外。此时,已过而立的弘仁更明白家国的息息相关。为了守住故土,他参加了抗击清兵的队伍,辗转在绩溪、黄山一代。战争的残酷使他对生命的脆弱与坚韧有了新的认识,他开始审思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轰轰烈烈的抗击最终因为朝廷的无能宣告失败。明亡后,弘仁躲进了武夷山,在幽秘山林中孤独地坚守着遗民的志向,过着平淡清苦的生活。
  历史的车轮碾压过来,任谁都无法抵挡。但弘仁不想屈从,反复思量后,最终于顺治四年踏入佛门。佛前的一盏青灯点亮了他的世界,梵音的平和圆转涤荡了他一度不安的内心。在焚香诵经之余,他又拾起画笔。
  曾经的繁华红尘像是前世的一场幻景,曾经的浴血生涯、热血豪情,也如隔世的一次幻梦。最终,历尽人世更迭的他在倪瓒空寂古淡的山水画里找到了精神的栖居之所。
  山河虽然易主,但是山还在那里,画山的人也在那里。为了画出他心中最眷恋的山河,做了僧人的弘仁重新返回家乡。他常常挂单(指行脚僧到寺院投宿)在太平兴国寺和五明寺,只是为了便于描摹景色甲江南的黄山白岳。他用瘦硬的笔墨勾皴(cun)山石,却又绝少渲染,笔墨简淡地书写着心中的寂寥山河。
  年复一年,他画黄山的四季;日复一日,他画黄山的清奇。他的《黄山图》有六十幅之多,黄山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峰都被他搬入画图之中。同样身为清四僧,喜爱画黄山的石涛说他得了黄山的真性情。自明亡后,他不婚不仕,遁入佛门终老一生,唯有黄山能让他寄托山河家国的念想,让他如何能不爱黄山,不得黄山真趣呢。
  “淡山如客树如禅,意到无声各杳然。落笔不知谁是画,和身都入水精天。”这是他写在《江边独棹》上的题跋,整个画面为简洁的三段式构图,上端是寂寥的远山,中段是阔平的江面,近处坡岸高树,一叶扁舟贴岸而行,一高士独坐其上。他说,舟行水面,山如过客,树有禅意,不知是画在人笔底,还是人在画图中。他在画中寄意,也在画中参禅,把整个身心都投入笔墨之中。
  泛黄的素宣,皴擦的墨痕,宋时的勾斫,元人的笔意,晚年的弘仁综合了一生对绘画的求索,自成面貌,他似倪瓒的笔墨散淡清逸,却又有自己独特的禅穆沉静。他的《画偈》里写“空山无人,水流花开”,那是一个无人的境界,只有融入其中,不独以目视来看的世界,与其化为一体才能参悟绘画的最高境界,或是说禅修的最高境界。他以画悟禅,以禅入画,绘出一方清如云林寂如禅,那是一个不动声色,独属于画僧弘仁的世界。
其他文献
第21届世界瞎掰协会调查研究表明,编辑和会计是世界上最完美的职业搭配。Nili软编的好闺密便是一名会计,可她竟算不出我们每个月的生活费都花哪儿去了,我很生气。没想到她作为一个内行,做起外行事却这么专业。更没想到的是,这种“专业人士”还不少。  学了十年英语,看到“原来如此”的第一反应是soga。  作为一个律师,吵架竟然吵不过女朋友。  程序员一枚,朋友电脑有问题找我,我一般说:你重启下试试。  
期刊
长夜  历史对于颛顼时候的那场夺位之争,笔墨浅淡得几乎看不清。分属两派的势力在城中惨烈厮杀时,天下起了雪,大片雪花落下,铺满青石阶,掩住满地血迹。阿简踏过台阶时,忽然想起家乡有娀王宫中的白玉莲花阶,砖面漫过血痕便会显现出玉莲的纹路,行走其上,步步生莲。  那个繁星月明的夜晚,她在莲花阶上遇见了高辛,他穿着中原式样的紫色长衣,静静望着她。  “你是谁?”  “高辛。”  阿简笑道:“你才不叫高辛。他
期刊
薪火燃尽的灶台留着一汪温热,稀薄白雾袅袅徘徊,李百药从白雾里站起,抬起纤弱的双手捧起那碗药,草木的味道顺着喉咙滑下去,他不皱一丝眉头。唇间苦涩的味道摇落在细碎的光阴里,不过是序幕。  百草的味道,李百药该是很熟悉,他自幼疾病缠身,祖母怜爱他,给他起名百药,盼着他能正常游乐。而李百药又何尝不愿如此,所以轻声诉出:“少年飞翠盖,上路勒金镳。始酌文君酒,新吹弄玉箫。少年不欢乐,何以尽芳朝。”短短几句吟尽
期刊
悠然睁开眼睛时,身边的摆设既陌生又熟悉。一间不大不小的书房,书架上摆满古籍,桌上一方砚台,几张宣纸,简单素朴。  悠然在纸上动不了,因为书生只画了一双眼睛便匆匆离去。都说画龙后点睛,可书生却偏偏先点睛。悠然有些期待书生会如何画自己的发髻与轻衫。  有时也会苦恼,万一自己是男子该如何,又望了眼旁边“悠然”两字,如此温婉娴静的名字,若不是女子,未免太可惜。  过了许久,书生回来了,满身酒气,却面色欢喜
期刊
那日,沈约病重,家中门童慌忙请来他的旧友陶弘景。他已近弥留,甚至连好友在身旁说了几句话也全然不晓。旧时江东的月下公子沈约白衣如雪,当歌对酒;而今他形容枯槁,弓背咳嗽,蜷缩在冰冷的世间。  陶弘景垂泪,握着他的手一字一句念他的旧作,念“日映青丘岛,尘起邯郸陆。江移林岸微,岩深烟岫复”,念“长枝荫紫叶,清源泛绿苔。山光浮水至,春色泛寒来”。可这未能唤起他些微清明,旧友复掩面而泣:“沈休文,世间千般好,
期刊
忘川河水潺潺流过,彼岸的曼珠沙华妖娆地铺了满地,迎接着从奈何桥上下来的人。每个从我身旁经过的人都要喝下一碗汤,昨日种种昨日死,今日种种今日生。  “从此不论身后事,哪管生前几分痴,喝了这碗汤,好生投胎去吧。”  “我生前所求之事还未得圆满,纵使饮尽这忘川河水亦是执念难消,恳请大人成全。”面前的女子跪伏在地,眉目凄然,泪流满面。  彼岸的曼珠沙华摇曳生香,我在滚滚忘川河里看见她的一生。  大昭开元一
期刊
流光如同荒野蔓草,无涯而寂静地生长。人世间的忧愁恍如锦绣织帛,褪去繁丽,在春秋里典藏,再也不见鲜艳。而他此生恰如织锦,在盛世里燃成余烬,没有悲壮,却意蕴深长。  乾隆十四年,黄仲则出生于高淳学署。黄家虽然门楣不显,但也是书香门第。可惜天不假年,他四岁时父亲便辞世。年幼的他并不知满堂素白能够铺陈多少绵延的哀伤,亦不知沉重的灵柩意味着什么。他看着人来人往,空气里都涌动着泪光,小小的仲则心底也觉着难过,
期刊
萧衍又一次驳回了他辞官的文书。  他不知一个年过古稀的人还能为这千古江山做些什么。帝王无情,一心只想将怀才之士困在身边,可他虽身在宦海,心却早已抽离。年少时的热血与豪气,终是随着汹涌的官场暗流渐行渐远。只是偶尔会在清梦中望见那片吞噬了南北朝的狼烟烽火,以及那些金戈铁马的陈年旧闻……  投奔萧衍时,他不过是个上庸太守,伐竹造筏、一路颠簸而来,不长的距离,却像跨越了千山万水。那时,建康城的兰花还没开,
期刊
春雨薄雷,随风疾走的云朵掠过南宋王朝的檐角,巍峨肃穆的皇后寝宫立在飘摇风雨中,雕花窗格后的纱帷随风扬起。室内熏笼袅袅升腾起香雾,艳若桃李的女子正对着铜镜描妆,一笔一画,仔仔细细。宫人殷勤来报,精致的食盒已呈达陛下案前。  最后一根钗环簪入如云发髻,红唇抿起又放松,她的眼梢吊起意味深长的笑,侍女扶她前往御书房,看一场早已布好的局。  御书房中,食盒已被狼狈打翻,身着明黄衣袍的他面色煞白,颤抖地指着食
期刊
作词:左木修  作曲:由一林  演唱:贰婶  最初被遗忘在相框里的人  做了谁的替身  眷顾那段红尘  付诸笔墨的故事用情太深  感动了别人  留自己满身伤痕  那个被织绣在屏风里的人  未曾获得首肯  上演兔死狐存  风轻云淡地讲述嬉笑言嗔  怎挨过宿命  那一声声诘问  看似清茗甘醇匀一缕茉莉香魂  以肆意花香掩去溃烂心门  品尝茶的苦涩  眷恋花的温存  滚烫散不开混沌  墙上死灰脱落却露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