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在今天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关怀。业内的专家、学者、教师更是以满腔热情探讨高职教育的诸多问题,尤其针对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展开了如火如荼的讨论和实践。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其特点,从中外近现代教育历程和主要教育思想中汲取养料,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和健康发展应该是侧重“现代主义教育”理论的,但“传统主义教育”理论的优势并不能放弃。所以,两种教育思潮的合力应该效果更好。
关键词:高职教育;融合;现代主义教育思想;传统主义教育思想
发布于1999年6月13日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高职教育明确为是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我国的高职学院基本是在1999年以后由相应的中专学校整合而来。它既要比中专高等,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但又不能和高等教育本科划等号,那么,高等职业教育该如何定位?教学改革该如何进行?这是当前业内人士孜孜以求的问题。经过近十年的摸索,高职教育界的专家、学者、教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内涵形成了共识: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其特点是:(1)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2)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3)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4)“双师素质”(既是教师,又具备工程师、会计师等能力)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5)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6)以人为本。
明确了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特点,自然的设置专业、建设课程、制订教材、选择方法就有了依托。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必然受到教育者基本教育思想的指导。由于过去职业教育比较侧重知识学科型课堂化教学模式,它所培养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经过反思,以实践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培养能力为目标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受到同行的青睐。倡导“基于工作过程”的现场能力训练教学、校企合作办学、多证书制、双师素质……这些思想和做法在高职教育界蔚然成风。在具体课堂教学中老师们摒弃知识灌输式理念,代之以项目、任务为过程的能力培养模式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过去有些教学经验是否还要应用并且需要发扬光大呢?
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教育思想、做法上就要践行理性思维即科学发展规律,对传统要扬弃而不是极端否定。其实,在借鉴、学习外国教育经验时我注意到,现代西方教育哲学虽然流派众多,但综合归类不外乎“传统主义教育”与“现代主义教育”两种不同的教育主张。这两种理论的较量对世界文化教育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中国作为一个不断学习世界新知识,自强不息求发展的国家也不可避免受到两种教育思想的冲击。我认为今天高职教育内涵的建设与发展也应该是“现代主义教育”和“传统主义教育”的融合。
一、“现代主义教育”和“传统主义教育”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现代主义教育”理论又称“实用主义教育”,它是由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杜威所创立,代表人物还有克伯屈、蒙台梭和罗素。杜威(1859—1952)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他立足于现代社会讨论教育问题。现代主义教育流派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不强调固定知识的学习,注重从生活环境中抽象出学习内容。他们更关注个体自身的需要和自身经验的获得,关注学生,认为“学生现在的乐趣,也是将来的需要”,要通过教育使人适应社会的需要。他们主张经验是一切有价值训练的源泉,反对灌输式教学,主张“做中学”。杜威认为“缺乏鲜明的社会动机而只求单纯的学习获得,即使有了成绩,也不能明显地有益于社会”,“为灌输知识而组织的实物教学,不管有多少,绝不能代替关于农场和田园的动植物的直接知识”。蒙台梭利也强调“环境的摆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逐渐独立地做每件事——享受做事的乐趣——完成每一件事”。其都贯穿了一种通过做从而学的教育方法;杜威还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助作用。“教师的职位仅是根据较多的经验和较成熟的学识来决定怎样才使学生得到生活的训练”。蒙台梭利认为“如果要学生进步,老师必须排除他自己,放弃自己是教师的神圣权利的那些特权”。
“传统主义教育”流派也称“新传统教育或要素主义教育和永恒主义教育”,代表人物有巴格莱、科南特和赫钦斯。他们认为教育目的是为了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使下一代能掌握必要的技能和有价值的东西,从而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平。主张学习以往有用的知识、经验,提倡英才教育。赫钦斯则认为教育内容应该“人性化”而非“个性化”,强调对人类历史理性知识的学习。主张通过严格的灌输式的训练,从而促进智力和思维的发展。如巴格莱强调教育过程的核心是教材,应该保留一些传统的训练方法,从而使现有秩序得以“稳定”。他们认为教师是主导。赫钦斯不同意学生支配课堂,“学生主导,则教师就会只是学生的伴随者,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无目的地辅导、尝试和错误的过程”。学生应该多吸收已经成文的知识,避免浪费太多时间去“实验”,从而充实自己的头脑,学到更多的知识,有利于人的长远发展。
上述两种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它们是对立的。但是矛盾也是事物发展的真正动力。正因为有了两种思想的对立和相互批判,西方的教育才不断地完善、进步。比如美国的高等教育实施的很成功,但基础教育并不理想。他们提倡教育的民主与自由,从某种角度看,自由有时也会阻碍社会进步。
二、近代以来中国教育思想的基本沿革
我国是一个受“传统主义教育”思想影响较深的国家。从清末废科举、兴学校、建立新学堂起,我国就开始向日本学习,从日本引进德国赫尔巴特“传统主义教育”的理论,逐步建立起班级授课制度。“五四”以后,杜威来中国讲学,留美学生也日益增多,逐渐把实用主义带到中国并有了较大进步,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产生了冲击,有的学校根据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进行了设计教学模式的实验,其中最具影响的就是曾拜杜威为师的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的实验就是将“实用主义”的理论中国化的过程。他探讨了实践教育法,特别强调了实践在教育中的作用,反对脱离实践社会的观念教育,形成了著名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统一”理论,扬弃了注入式教育法和自由主义教育法,将两者合理的部分有机地结合,具有很大的创新性与独创性。实践教育法是教师在实践中教,学生在实践中学,把教与学统一在实践上的教育法。它不仅指导学生认识世界,说明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这对当时的教育界无疑注入了一股清新空气。
但是,“传统主义”的模式在我国的教育实践中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传统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永恒主义)理论”在中国近、现代也有较大发展。因为,中国教育的传统就是比较倾向“传统主义教育”所倡导的学习基本原则。所以,“传统主义”传入自然易于接受。其实,传统主义与中国的古代教学思想出奇相似。因为,他们都强调学习是一个刻苦和专心的过程。传统主义教育者坚持纪律的重要性,并不强调学生目前的兴趣,而是促进学生致力于实现更长的目标,认为更高更持久的兴趣通常不是一开头就能感受的到的,而是要通过从一开始就需做很多艰苦的工作(它们本身并不吸引孩子)而产生出来的。同样中国传统教育也带有一定的强迫性,并不主张学生的自由和兴趣,再加上中国封建的君主专制对教育的作用,倡导“修身、齐家、平天下”的学习目标,这和西方传统教育思想是不谋而合的。教师的主动性也是他们毋庸置疑的,传统教育者认为学生要想充分发挥其潜能,就需要老师的指导和控制。因为学生自己还不能真正理解世界生活的性质和需要。正如中国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深刻体现了教师为中心的观点。
解放后全国的教育改革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坦的曲折道路。直至中国共产党十一界三中全会以后,对历史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全面总结,制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方针对教育进行了全面的大讨论。其中在教学理论方面,诸如教学的理论基础、教学发展、师生关系和教与学的关系、掌握知识与智力发展的关系、教学原则与教学模式等等,广泛进行讨论。也引进了当代西方各教育流派的教学理念和经验。
其实“现代主义教育”和“传统主义教育”两种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可取性。从今天教育发展的方向来看,普通基础教育更接近现代主义教育流派所主张的观点。大学普通教育则更趋向于传统主义教育的主张。而高职教育由于其培养目标和特点所决定则更倾向于现代主义教育主张,但也由于它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就不可避免地需要传统主义教育理论的渗透。教育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培养适合社会进步所需要的人才。因为目的相同,所以现代主义教育和传统主义教育殊途同归。将两种教育思想精华结合,那么合力肯定是最大的。
现在,我国正在进行着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无论是小学还是大学,尤其是高等职业学校,如何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理论,形成能够反映时代特点,适应高职教育事业新发展所需要的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是我国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界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现代主义”和“传统主义”相结合开启高职教育新篇章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在改革课堂教学方面,结合了“现代主义”和“传统主义”各自的特点,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实验和尝试,例如从2005年起,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推行了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在全体任课教师中进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这项工作由戴士弘教授主持,历时两年的工作从根本上改变了学院课程教学面貌,其规模之大、质量之高、影响之深、效果之佳令同行振奋。他们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整个工作吸取了国内外多所职业学校教改的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基础。其中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的项目(任务)过程化实践教学法,强调“做中学”,主张学生是主体等等,就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而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贯穿教师的学习设计、引导,知识的归纳,素质的养成,这也不能排除“传统教育”思想的经典意义。
碰撞可以产生火花,思想的碰撞也必然产生学术上的百花齐放,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就是这样。我们应该从两类教育思想中吸取有用的东西,并使二者做到有机结合。这样不但可以使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各展所长,而且可以使科学主义思想和人本主义思想这两大思潮在教学
中得以具体体现。我想这是高等职业教育和职业教学改革的一个重大目标。
参考文献:
[1]《世界教育思想发展探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室,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2]《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转引自华东师范大学、杭州大学教育系编译。
[3]《教育管理精览》吴畏,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4]《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
[5]《教师论》赵立伯,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6]《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戴士弘,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关键词:高职教育;融合;现代主义教育思想;传统主义教育思想
发布于1999年6月13日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高职教育明确为是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我国的高职学院基本是在1999年以后由相应的中专学校整合而来。它既要比中专高等,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但又不能和高等教育本科划等号,那么,高等职业教育该如何定位?教学改革该如何进行?这是当前业内人士孜孜以求的问题。经过近十年的摸索,高职教育界的专家、学者、教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内涵形成了共识: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其特点是:(1)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2)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3)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4)“双师素质”(既是教师,又具备工程师、会计师等能力)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5)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6)以人为本。
明确了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特点,自然的设置专业、建设课程、制订教材、选择方法就有了依托。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必然受到教育者基本教育思想的指导。由于过去职业教育比较侧重知识学科型课堂化教学模式,它所培养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经过反思,以实践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培养能力为目标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受到同行的青睐。倡导“基于工作过程”的现场能力训练教学、校企合作办学、多证书制、双师素质……这些思想和做法在高职教育界蔚然成风。在具体课堂教学中老师们摒弃知识灌输式理念,代之以项目、任务为过程的能力培养模式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过去有些教学经验是否还要应用并且需要发扬光大呢?
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教育思想、做法上就要践行理性思维即科学发展规律,对传统要扬弃而不是极端否定。其实,在借鉴、学习外国教育经验时我注意到,现代西方教育哲学虽然流派众多,但综合归类不外乎“传统主义教育”与“现代主义教育”两种不同的教育主张。这两种理论的较量对世界文化教育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中国作为一个不断学习世界新知识,自强不息求发展的国家也不可避免受到两种教育思想的冲击。我认为今天高职教育内涵的建设与发展也应该是“现代主义教育”和“传统主义教育”的融合。
一、“现代主义教育”和“传统主义教育”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现代主义教育”理论又称“实用主义教育”,它是由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杜威所创立,代表人物还有克伯屈、蒙台梭和罗素。杜威(1859—1952)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他立足于现代社会讨论教育问题。现代主义教育流派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不强调固定知识的学习,注重从生活环境中抽象出学习内容。他们更关注个体自身的需要和自身经验的获得,关注学生,认为“学生现在的乐趣,也是将来的需要”,要通过教育使人适应社会的需要。他们主张经验是一切有价值训练的源泉,反对灌输式教学,主张“做中学”。杜威认为“缺乏鲜明的社会动机而只求单纯的学习获得,即使有了成绩,也不能明显地有益于社会”,“为灌输知识而组织的实物教学,不管有多少,绝不能代替关于农场和田园的动植物的直接知识”。蒙台梭利也强调“环境的摆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逐渐独立地做每件事——享受做事的乐趣——完成每一件事”。其都贯穿了一种通过做从而学的教育方法;杜威还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助作用。“教师的职位仅是根据较多的经验和较成熟的学识来决定怎样才使学生得到生活的训练”。蒙台梭利认为“如果要学生进步,老师必须排除他自己,放弃自己是教师的神圣权利的那些特权”。
“传统主义教育”流派也称“新传统教育或要素主义教育和永恒主义教育”,代表人物有巴格莱、科南特和赫钦斯。他们认为教育目的是为了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使下一代能掌握必要的技能和有价值的东西,从而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平。主张学习以往有用的知识、经验,提倡英才教育。赫钦斯则认为教育内容应该“人性化”而非“个性化”,强调对人类历史理性知识的学习。主张通过严格的灌输式的训练,从而促进智力和思维的发展。如巴格莱强调教育过程的核心是教材,应该保留一些传统的训练方法,从而使现有秩序得以“稳定”。他们认为教师是主导。赫钦斯不同意学生支配课堂,“学生主导,则教师就会只是学生的伴随者,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无目的地辅导、尝试和错误的过程”。学生应该多吸收已经成文的知识,避免浪费太多时间去“实验”,从而充实自己的头脑,学到更多的知识,有利于人的长远发展。
上述两种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它们是对立的。但是矛盾也是事物发展的真正动力。正因为有了两种思想的对立和相互批判,西方的教育才不断地完善、进步。比如美国的高等教育实施的很成功,但基础教育并不理想。他们提倡教育的民主与自由,从某种角度看,自由有时也会阻碍社会进步。
二、近代以来中国教育思想的基本沿革
我国是一个受“传统主义教育”思想影响较深的国家。从清末废科举、兴学校、建立新学堂起,我国就开始向日本学习,从日本引进德国赫尔巴特“传统主义教育”的理论,逐步建立起班级授课制度。“五四”以后,杜威来中国讲学,留美学生也日益增多,逐渐把实用主义带到中国并有了较大进步,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产生了冲击,有的学校根据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进行了设计教学模式的实验,其中最具影响的就是曾拜杜威为师的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的实验就是将“实用主义”的理论中国化的过程。他探讨了实践教育法,特别强调了实践在教育中的作用,反对脱离实践社会的观念教育,形成了著名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统一”理论,扬弃了注入式教育法和自由主义教育法,将两者合理的部分有机地结合,具有很大的创新性与独创性。实践教育法是教师在实践中教,学生在实践中学,把教与学统一在实践上的教育法。它不仅指导学生认识世界,说明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这对当时的教育界无疑注入了一股清新空气。
但是,“传统主义”的模式在我国的教育实践中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传统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永恒主义)理论”在中国近、现代也有较大发展。因为,中国教育的传统就是比较倾向“传统主义教育”所倡导的学习基本原则。所以,“传统主义”传入自然易于接受。其实,传统主义与中国的古代教学思想出奇相似。因为,他们都强调学习是一个刻苦和专心的过程。传统主义教育者坚持纪律的重要性,并不强调学生目前的兴趣,而是促进学生致力于实现更长的目标,认为更高更持久的兴趣通常不是一开头就能感受的到的,而是要通过从一开始就需做很多艰苦的工作(它们本身并不吸引孩子)而产生出来的。同样中国传统教育也带有一定的强迫性,并不主张学生的自由和兴趣,再加上中国封建的君主专制对教育的作用,倡导“修身、齐家、平天下”的学习目标,这和西方传统教育思想是不谋而合的。教师的主动性也是他们毋庸置疑的,传统教育者认为学生要想充分发挥其潜能,就需要老师的指导和控制。因为学生自己还不能真正理解世界生活的性质和需要。正如中国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深刻体现了教师为中心的观点。
解放后全国的教育改革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坦的曲折道路。直至中国共产党十一界三中全会以后,对历史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全面总结,制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方针对教育进行了全面的大讨论。其中在教学理论方面,诸如教学的理论基础、教学发展、师生关系和教与学的关系、掌握知识与智力发展的关系、教学原则与教学模式等等,广泛进行讨论。也引进了当代西方各教育流派的教学理念和经验。
其实“现代主义教育”和“传统主义教育”两种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可取性。从今天教育发展的方向来看,普通基础教育更接近现代主义教育流派所主张的观点。大学普通教育则更趋向于传统主义教育的主张。而高职教育由于其培养目标和特点所决定则更倾向于现代主义教育主张,但也由于它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就不可避免地需要传统主义教育理论的渗透。教育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培养适合社会进步所需要的人才。因为目的相同,所以现代主义教育和传统主义教育殊途同归。将两种教育思想精华结合,那么合力肯定是最大的。
现在,我国正在进行着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无论是小学还是大学,尤其是高等职业学校,如何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理论,形成能够反映时代特点,适应高职教育事业新发展所需要的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是我国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界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现代主义”和“传统主义”相结合开启高职教育新篇章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在改革课堂教学方面,结合了“现代主义”和“传统主义”各自的特点,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实验和尝试,例如从2005年起,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推行了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在全体任课教师中进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这项工作由戴士弘教授主持,历时两年的工作从根本上改变了学院课程教学面貌,其规模之大、质量之高、影响之深、效果之佳令同行振奋。他们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整个工作吸取了国内外多所职业学校教改的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基础。其中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的项目(任务)过程化实践教学法,强调“做中学”,主张学生是主体等等,就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而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贯穿教师的学习设计、引导,知识的归纳,素质的养成,这也不能排除“传统教育”思想的经典意义。
碰撞可以产生火花,思想的碰撞也必然产生学术上的百花齐放,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就是这样。我们应该从两类教育思想中吸取有用的东西,并使二者做到有机结合。这样不但可以使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各展所长,而且可以使科学主义思想和人本主义思想这两大思潮在教学
中得以具体体现。我想这是高等职业教育和职业教学改革的一个重大目标。
参考文献:
[1]《世界教育思想发展探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室,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2]《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转引自华东师范大学、杭州大学教育系编译。
[3]《教育管理精览》吴畏,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4]《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
[5]《教师论》赵立伯,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6]《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戴士弘,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