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提高毕业班的复习效率,如何上复习课才能受学生欢迎又能提高复习效果,是每一位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师都在积极思考的问题。我连续带了几年九年级毕业班,在教材内容、课堂形式、知识掌握、解决方法、时政处理上有一些想法和做法,与大家分享。
1 依据课标,大胆取舍,精心备课。
第一次教九年级时,总觉得哪个知识点都很重要,生怕漏掉知识点导致学生丢分,因此,节节满堂灌,自己滔滔不绝讲个不停,而学生昏昏欲睡、死气沉沉,并且上课让学生背书听写,虽然学生的成绩暂时提高了,但学生疲惫,自己也不轻松。更重要的是,慢慢地学生不愿意学习思想品德了,更谈不上综合素质的培养了。后来知道我省各地用的教材不统一,有人教版、粤教版、北师大版、湘教版、陕教版等。教材不一样,中招试卷是一样的,出题的依据是什么呢?答案是课程标准。因此,在第一轮复习时,一定要研读课程标准,大胆取舍。课本上有的,课程标准上没有的,不要做重点讲解。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课“网络交往新空间”,在课标中没有对应内容,则可以略讲。而教材中没有的,课标中涉及的,要补充讲解,让学生理解并记忆相关内容。例如,在“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关于“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内容,应在复习九年级第二课第二节“热心公益、服务社会”时补充讲解“亲社会行为”指的是什么行为,应如何做。当然,还要对照课标,把课本和课标一一对应,知道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做到突出重难点的讲解。总之,要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大胆取舍。教师精心备课了,学生知道了哪些是重点哪些不是重点,也就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2 形式多样,学生为主,教师指导。
没有学生配合和互动的课堂,是死气沉沉的课堂,也就谈不上课堂效率了。复习课也要想方设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疑问、思考和探索中复习教材基础知识。我常用的方法有“时政导入法”和“转换角色法”。例如,在复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课“唱响自信之歌”时,我就运用“时政导人法”。首先播放2009年两会长镜头——“信心中国”,让学生了解2008年中国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但也有太多的成就和辉煌,进而让学生分析民族凝聚力、民族信心的重要性。之后又讲到温家宝总理的“信心之旅”,让学生分析信心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的重要性。最后由学生自主复习,归纳总结出怎样培养个人自信心和怎样做一个自信的中国人。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切实掌握了教材基础知识,又了解了与本节课相关的时政新闻,一举两得。“转换角色法”,就是让学生当老师来讲课,老师做学生来听课。首先老师布置本节课复习的任务,让每个学生自主复习,精心“备课”;然后学生自告奋勇或由我点名当“老师”,站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解本节的内容;而我和其他同学是“学生”,我会参与课堂,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或质疑“老师”的不当之处;最后经过讨论,达成共识。这样的课堂有四个好处,一是学生的积极性空前提高,都盼着当一次“教师”过把瘾;二是学生自主复习,也就是“备课”时特别认真,效率很高;三是经过争论形成的知识点记忆特别深刻,学生很长时间都不会忘记;四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3 整合知识,形成体系,记忆术语。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中招考试为开卷考试,开卷考试改变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尤其是记忆负担。但这也使很多教师和学生陷入新的困境——要不要背书?怎样背书?开放性试题对单纯识记的内容要求少了,更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开放性试题的答案不可能是书上原封不动的现成答案。需要动一番脑筋,没有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和深入理解,就很难有完整的解答。因此,必须确保对基础知识的有效记忆。因此 ,我的看法是:要背书,但不是死记硬背,而要整合知识、形成体系、记忆术语。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备课,理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会学生整理知识点。我常用的方法有“编制填空法”,即自己把整合好的知识点编制成填空题,让学生当堂训练,竞赛答题,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记忆兴趣,记忆了重点内容和政治术语,又让学生学会了整合知识的方法;还有?图表记忆法”,即把知识点列为知识树的形式,板书出来,当天作业就是让学生把知识树充实或创新。这样学生既学习了知识,能力也得到提高,最重要的是,每次批改作业,我都会从中受到启发,甚至被学生的创新思路所打动,从而不断修正我的教案。其实,开卷考试需要更灵活的记忆,开卷考试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主要放在考查学生的能力上,这就需要储备相关的政治语言——术语,并且理解相关知识点的联系和区别,否则,在考试时只顾翻书,就会浪费不少宝贵的答题时间,甚至会影响考试的心情。只有胸有“术语”,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做到灵活运用政治语言来解决实际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
4 巧用真题,精讲精练,指导方法。
中招考试强调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虽然每年的时政新闻不一样,但每年中考的题型是相对固定的,每种题型也都有一定的答题方法可以参考。因此,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试题训练和方法指导。但是进行试题训练不是单纯的习题练习,更不是“题海战术”,而应将它看成是集强化记忆、加深理解、熟练技巧、培养能力、提升素质为一体的。为此在试题的训练中,要总结出解答试题的一般思路与步骤。在第一轮复习时,每节课一定要结合历年的中考试题,联系当堂的内容,精讲精练一道典型例题。这样既复习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答题能力,课后就不用再布置作业了,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搜集大量例题,进行分析比对,做到真正“精”讲。我认为,年轻教师要尽快成长成熟,就必须大量做中考题,并认真分析总结做题技巧,并教会学生如何答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能在第一轮复习时,每节课都精讲一道中考真题,并点拨答题思路和做题技巧,第二轮题型专题复习时学生就能轻车熟路,很容易消化各种题型的做题方法,再加上热点专题的复习,学生的成绩会有较大的提高。
5 联系时政,模拟演练,拓展提高。
近年来的中考试题往往都是以时政热点问题为背景来命制的。因此,关注时政热点,尤其是要找准时政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对时政热点进行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已经成为学生必须要掌握的能力。鉴于中招思想品德考试的时政性、开放性和知识性相结合,在平时上课时,每节课都要引导学生关注时政新闻,而忌讳临时抱佛脚,考前集中突击。我的做法是每周时政播报并分析总结一次。第一步,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看报、看电视、上网等渠道搜集新闻材料,每周展示播报一次。第二步,要求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对新闻材料进行分析评价,教师适时点拨提示。对于教材知识,要宏观把握,不局限于某一节或某一课;对于时政材料,要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第三步,教师补充总结,要条理清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又调动了学生关注新闻的积极性,培养其时政敏感性和洞察力,同时,又为第二轮热点专题复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复习课也要体现新课改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通过全员参与、讨论、探究,复习的效率和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才能提高。作为教师,要勤奋认真,要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真题,并学会创造方法,创造习题,创造出让学生喜欢、参与、记忆深刻的课堂,真正减轻学生课下学习负担,推动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只要我们做到大处着眼、小处人手,重视基础、掌握方法,联系实际、培养能力,就一定能做好中考思想品德课的复习备考工作。
1 依据课标,大胆取舍,精心备课。
第一次教九年级时,总觉得哪个知识点都很重要,生怕漏掉知识点导致学生丢分,因此,节节满堂灌,自己滔滔不绝讲个不停,而学生昏昏欲睡、死气沉沉,并且上课让学生背书听写,虽然学生的成绩暂时提高了,但学生疲惫,自己也不轻松。更重要的是,慢慢地学生不愿意学习思想品德了,更谈不上综合素质的培养了。后来知道我省各地用的教材不统一,有人教版、粤教版、北师大版、湘教版、陕教版等。教材不一样,中招试卷是一样的,出题的依据是什么呢?答案是课程标准。因此,在第一轮复习时,一定要研读课程标准,大胆取舍。课本上有的,课程标准上没有的,不要做重点讲解。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课“网络交往新空间”,在课标中没有对应内容,则可以略讲。而教材中没有的,课标中涉及的,要补充讲解,让学生理解并记忆相关内容。例如,在“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关于“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内容,应在复习九年级第二课第二节“热心公益、服务社会”时补充讲解“亲社会行为”指的是什么行为,应如何做。当然,还要对照课标,把课本和课标一一对应,知道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做到突出重难点的讲解。总之,要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大胆取舍。教师精心备课了,学生知道了哪些是重点哪些不是重点,也就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2 形式多样,学生为主,教师指导。
没有学生配合和互动的课堂,是死气沉沉的课堂,也就谈不上课堂效率了。复习课也要想方设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疑问、思考和探索中复习教材基础知识。我常用的方法有“时政导入法”和“转换角色法”。例如,在复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课“唱响自信之歌”时,我就运用“时政导人法”。首先播放2009年两会长镜头——“信心中国”,让学生了解2008年中国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但也有太多的成就和辉煌,进而让学生分析民族凝聚力、民族信心的重要性。之后又讲到温家宝总理的“信心之旅”,让学生分析信心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的重要性。最后由学生自主复习,归纳总结出怎样培养个人自信心和怎样做一个自信的中国人。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切实掌握了教材基础知识,又了解了与本节课相关的时政新闻,一举两得。“转换角色法”,就是让学生当老师来讲课,老师做学生来听课。首先老师布置本节课复习的任务,让每个学生自主复习,精心“备课”;然后学生自告奋勇或由我点名当“老师”,站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解本节的内容;而我和其他同学是“学生”,我会参与课堂,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或质疑“老师”的不当之处;最后经过讨论,达成共识。这样的课堂有四个好处,一是学生的积极性空前提高,都盼着当一次“教师”过把瘾;二是学生自主复习,也就是“备课”时特别认真,效率很高;三是经过争论形成的知识点记忆特别深刻,学生很长时间都不会忘记;四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3 整合知识,形成体系,记忆术语。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中招考试为开卷考试,开卷考试改变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尤其是记忆负担。但这也使很多教师和学生陷入新的困境——要不要背书?怎样背书?开放性试题对单纯识记的内容要求少了,更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开放性试题的答案不可能是书上原封不动的现成答案。需要动一番脑筋,没有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和深入理解,就很难有完整的解答。因此,必须确保对基础知识的有效记忆。因此 ,我的看法是:要背书,但不是死记硬背,而要整合知识、形成体系、记忆术语。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备课,理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会学生整理知识点。我常用的方法有“编制填空法”,即自己把整合好的知识点编制成填空题,让学生当堂训练,竞赛答题,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记忆兴趣,记忆了重点内容和政治术语,又让学生学会了整合知识的方法;还有?图表记忆法”,即把知识点列为知识树的形式,板书出来,当天作业就是让学生把知识树充实或创新。这样学生既学习了知识,能力也得到提高,最重要的是,每次批改作业,我都会从中受到启发,甚至被学生的创新思路所打动,从而不断修正我的教案。其实,开卷考试需要更灵活的记忆,开卷考试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主要放在考查学生的能力上,这就需要储备相关的政治语言——术语,并且理解相关知识点的联系和区别,否则,在考试时只顾翻书,就会浪费不少宝贵的答题时间,甚至会影响考试的心情。只有胸有“术语”,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做到灵活运用政治语言来解决实际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
4 巧用真题,精讲精练,指导方法。
中招考试强调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虽然每年的时政新闻不一样,但每年中考的题型是相对固定的,每种题型也都有一定的答题方法可以参考。因此,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试题训练和方法指导。但是进行试题训练不是单纯的习题练习,更不是“题海战术”,而应将它看成是集强化记忆、加深理解、熟练技巧、培养能力、提升素质为一体的。为此在试题的训练中,要总结出解答试题的一般思路与步骤。在第一轮复习时,每节课一定要结合历年的中考试题,联系当堂的内容,精讲精练一道典型例题。这样既复习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答题能力,课后就不用再布置作业了,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搜集大量例题,进行分析比对,做到真正“精”讲。我认为,年轻教师要尽快成长成熟,就必须大量做中考题,并认真分析总结做题技巧,并教会学生如何答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能在第一轮复习时,每节课都精讲一道中考真题,并点拨答题思路和做题技巧,第二轮题型专题复习时学生就能轻车熟路,很容易消化各种题型的做题方法,再加上热点专题的复习,学生的成绩会有较大的提高。
5 联系时政,模拟演练,拓展提高。
近年来的中考试题往往都是以时政热点问题为背景来命制的。因此,关注时政热点,尤其是要找准时政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对时政热点进行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已经成为学生必须要掌握的能力。鉴于中招思想品德考试的时政性、开放性和知识性相结合,在平时上课时,每节课都要引导学生关注时政新闻,而忌讳临时抱佛脚,考前集中突击。我的做法是每周时政播报并分析总结一次。第一步,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看报、看电视、上网等渠道搜集新闻材料,每周展示播报一次。第二步,要求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对新闻材料进行分析评价,教师适时点拨提示。对于教材知识,要宏观把握,不局限于某一节或某一课;对于时政材料,要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第三步,教师补充总结,要条理清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又调动了学生关注新闻的积极性,培养其时政敏感性和洞察力,同时,又为第二轮热点专题复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复习课也要体现新课改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通过全员参与、讨论、探究,复习的效率和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才能提高。作为教师,要勤奋认真,要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真题,并学会创造方法,创造习题,创造出让学生喜欢、参与、记忆深刻的课堂,真正减轻学生课下学习负担,推动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只要我们做到大处着眼、小处人手,重视基础、掌握方法,联系实际、培养能力,就一定能做好中考思想品德课的复习备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