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调节转录因子-1调控破骨细胞分化及功能的研究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b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金属调节转录因子-1(MTF-1)对破骨细胞分化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方法

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MTF-1的表达变化。应用MTF-1小分子抑制剂LOR-253(50、100 nmol/L)抑制MTF-1转录活性后,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TRAP酶活检测、qPCR实验及骨板吸收试验,检测MTF-1功能抑制对破骨细胞分化与功能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SNK检验分析组间差异。

结果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处理后1d,RAW264.7细胞的MTF-1表达水平升高达5.13倍。LOR-253下调MTF-1转录活性后,RANKL诱导形成的破骨细胞数目显著减少(F=686.079,P<0.05),对照组为(74.6±3.2)个,50 nmol/L组为(35.2±1.7)个,100 nmol/L组为(9.2±0.7)个;TRAP酶活性也显著降低(F=2 119.937,P<0.05);骨板吸收面积明显减少(F=463.123,P<0.05),对照组为(75.0±6.3)%,50 nmol/L组为(49.7±3.4)%,100 nmol/L组为(15.9±1.4)%;破骨细胞标志基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组织蛋白酶K、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分化调控基因活化T细胞核因子-1(NFATC1)的表达均明显下调,50 nmol/L组分别为0.70±0.02、0.65±0.02、0.34±0.01、0.80±0.01,100 nmol/L组分别为0.60±0.01、0.40±0.02、0.30±0.01、0.75±0.01(F=780.000、1 735.929、6 954.000、787.500,P<0.05)。

结论

采用LOR-253抑制MTF-1转录活性明显抑制了破骨细胞的分化与功能,而NFATC1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对一个有2例患者的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CH)家系进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基因突变研究,探讨c.2268dupT纯合突变易导致甲状腺结节的机制及TPO基因突变与甲状腺癌的关系。结果提示TPO基因突变是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发生的原因之一,TPO基因c.2268dupT突变易导致甲状腺结节,可能与长期TSH高浓度刺激及截短蛋白堆积有关,TPO基因突变与甲状腺癌存在一定相关性,其发生风险可能
期刊
全世界糖尿病和肥胖等糖脂代谢疾病的患病率在不断升高,而中国人群患病率上升速度尤为迅猛,糖脂代谢疾病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一级预防显得尤为迫切。DOHaD(Developmental Origin of Health and Diseases)理论提出生命早期的环境因素如营养会影响某些成人非传染性疾病特别是代谢疾病的发生风险。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生命周期营养失衡(如生命早期营养不良和成年
骨缺损在骨科较为常见,通常是由于创伤、感染或骨肿瘤导致。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自体或同种异体骨移植技术、带血管蒂骨移植、骨搬移技术和Masquelet技术。Masquelet技术是一种创新的、两阶段骨重建治疗方法,在骨缺损处放置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间隔物会诱导新组织形成,称为"诱导膜"。该技术具有许多优点,通常比带血管骨瓣移植或Ilizarov技术更可取。尽管Masquelet技术已经取得了很高的临床
目的构建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明胶/海藻酸钠/硅酸镁锂水凝胶膜板,研究其体外矿化性能及体内异位成骨能力。方法从2周龄SD大鼠(SD大鼠均购自空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骨髓中提取BMSCs并用流式细胞术鉴定,设置实验组T1、T2、T3水凝胶分别混合P3代BMSCs,终细胞浓度分别为1×108/L、1×109/L、1×1010/L,对照组C不混合细胞。在1、3、7 d用钙黄绿素-AM/碘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1(lncRNA SNHG1)靶向微小RNA-16(miR-16)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将BMSCs(购自上海泽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体外培养,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BMSCs成骨诱导前后SNHG1和miR-16的表达水平。将BMSCs分为正常组、诱导分化组、si-con组、si-SNHG1组、m
目的探讨去铁胺通过影响骨内H型血管对骨密度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雌性8周龄野生型C57BL/6J小鼠30只(实验动物来自南京大学动物模式所),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切除卵巢组(OVX组)及切除卵巢注射去铁胺组(OVX+DFO组),10只/组。Sham组手术中仅暴露双侧卵巢,并切除其周围少许脂肪组织;OVX组手术中结扎双侧输卵管并完整切除双侧卵巢;OVX+DFO组切除双侧卵巢后腹腔注射DF
目的观察微小RNA(miRNA,miR)-140在软骨细胞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股骨头32例,按照软骨退变情况,分为骨关节炎(OA)组17例,对照组15例。同时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相关生化指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两组的miR-140的表达水平,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和miR-140的表达水平,同时结合相关指标,分析miR-140与其相关性,评估影响miR-140
目的探讨细胞内印度刺猬蛋白(Ihh)表达水平变化对软骨终板细胞的影响与意义。方法2018年5月至12月手术收集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山西省人民医院骨科31例软骨终板(CEP)组织标本,体外分离人CEP细胞培养至P3代,随机分为过表达组、空载体组和敲减组,分别添加Ihh信使RNA质粒、空载体和Ihh沉默RNA质粒,质粒转染培养48 h后,使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骨关节炎大鼠不同时期软骨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36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n=12)、假手术组(n=12)、模型组(n=12),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假手术组行右膝关节切开术,不破坏关节内部结构,模型组行右膝前交叉韧带切断加内侧半月板切除术,于术后4、6、8周,比较各组大鼠关节软骨损伤评分,比较各组大鼠Mankin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