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潮风桥

来源 :世界桥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ittering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潮风桥(Shiokaze Bridge,见图1)位于日本东京都品川区潮风公园内,是一座单跨人行桥,跨径54 m,跨越首都高速湾岸线东京港隧道,连接公园南、北地区,确保公园游览路线通畅。该桥为替换旧桥而修建,旧桥为木拱桥(1996~2012年)。针对圆弧状的公园道路线形,以及结构合理设计考虑,采用单肋钢拱桥,由曲线布置、不对称截面的加劲梁和向面外方向曲线状倾斜的拱肋组成,结构简洁,线形流畅。
其他文献
利用斑马鱼模型评价血红栓菌急性毒性,并对其主要有效成分进行测定。以血红栓菌为样品组,牛樟芝为样品对照组,同时设溶剂对照组,设置9个药物浓度梯度,对野生型AB品系2-5 dpf斑马鱼进行水溶给药,以死亡率评价筛选药物浓度;有效成分检测采用分光光度法。试验结果:血红栓菌的最大非致死剂量MNLD为200 g/kg,LD50为467 g/kg,未观察到斑马鱼相应的器官毒性,与牛樟芝的试验结果相似;测得血红栓菌的多糖含量为2.31%,三萜含量为1.8%。
论述明代的矿冶产业发展的曲折历程:唐宋至明代初期,银、铜、铅等矿业发展平稳;明代,浙西南为我国矿冶中心,从宣德大采到正统封杀复又重开,矿业发展跌宕起伏;明正统年间,朝廷严禁私自采矿,叶宗留等带领矿工起义遭残酷镇压,矿工逃亡,改以香菇业谋生。指出明代矿冶业封禁与开采政策反复,农民迫于生计私自开矿并起义,遭到朝廷的残酷镇压和屠杀,导致大量坑民逃亡,躲进深山以种菇为生这一历史实情。
为探明不同培养料配方栽培双孢蘑菇的产量和品质差异,以菌渣和稻草为主料,设计4个不同培养料配方进行比较试验。结果:以配方A即60%草菇菌渣+40%稻草的菌渣混合培养料较好,其制备成本、鲜菇产量、生物转化率及投入产出比表现均较优;其次是配方C即60%草菇菌渣+40%杏鲍菇菌渣;虽然本地传统100%纯稻草培养料配方D的产量和产值均较高,但原料成本及传统制备工艺费工费力,有被菌渣混合栽培方法取代的趋势。
介绍林下栽培大球盖菇技术,包括高产培养料配方(木屑30%、玉米芯30%、稻壳30%、虫粪沙10%),一行双拱的菇床铺设方式,二次播种,覆土打孔,以及菌丝期、菇蕾期、幼菇期的温度、湿度、光照管控技术要点,采用该技术模式栽培,每潮菇出菇时间均可保持在一周左右,每亩每潮产量约4000 kg。
综述桑黄的主要活性物质桑黄多糖、多酚类和三萜等具有的抗肿瘤、抗氧化、抗炎抑菌、保肝护肝、降血糖等药理作用,总结这些物质的常用提取分离方法;指出其具有的市场开发潜力和未来的研发趋势。
为筛选适合工厂化生产的白色金针菇菌株,对10个白色金针菇菌株的菌丝生长特性、亲缘关系、出菇特性、生物转化率和商品性状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均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菌丝平板生长阶段差异不大,白色Q2和白色Q1菌株出菇阶段子实体单产高,品质好,适合在工厂化栽培中推广应用。
介绍应用三次隧道集中发菌(三次料)技术、自动进料覆土一体化技术、精准育菇工艺及瞬间高效杀菌消毒系统等工厂化工艺技术生产的双孢蘑菇,污染率降低,产品品质提高,最高产量达36 kg/m2;应用安全的泥炭覆土处理使菌丝生长更好,覆土发菌时间由标准的7天缩短至5~5.5天;三次料进菇房至第一潮菇采收时间从标准的18~20天,缩短至15天;菇房年循环利用次数达9次,较一般三区制菇房增加1次,较二区制菇房增加3~5次。
期刊
多瑙河桥(Danube Bridge)位于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跨越多瑙河,全长2.9 km,是D4R7高速公路的一部分。该桥主桥长900 m,西引桥长784 m(共12跨),东引桥长1250.5 m(共18跨)。为了简化施工,上部结构施工分2个阶段进行。①第一阶段为主桥和引桥混凝土箱梁现浇施工,主桥混凝土箱梁采用挂篮悬臂浇筑施工;引桥混凝土箱梁采用M70上行式移动模架逐孔浇筑。
唐德镇大桥(Twantay Bridge,见图1)位于缅甸仰光西部地区,为主跨256 m的悬索桥,2006年建成。该桥刚施工完成,由于锚碇滑动,导致桥塔向主跨侧倾斜,塔顶出现约20 cm的位移,同时伴随主跨路面下陷。该桥建成后一直没有限重通行,2016年缅甸交通部门对该桥进行安全性能评估,以了解此状态下桥梁是否安全,以及是否需要采取必要的维修措施。评估调查项目有:①持续监测桥塔倾斜度;②使用3D激光扫描仪测量桥梁整体形状;③采用FEM方法计算主缆拉力和加劲梁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