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6年级劳动与技术实施指南》中明确指出:评价要以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为宗旨,评价应当注意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既要关注学生技术学习操作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既要关注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习得与创新,又要关注学生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情感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建立发展性学习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结合本校实际,我提出了“小学劳动与技术发展性评价的初探”的研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技术学习的潜能,让每个孩子都享受技术学习的快乐。我认为运用以下三种策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进行技术探究,从而提高他们的技术素养。
策略一:追求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1.由单一的对作品评价转向全面评价。
以往的劳动与技术的评价注重学生的作品的评价,教师一堂课下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看学生的作品完成情况如何。其实,学生在一次活动中,每个人的体验和学习的结果是不同的。例如《制作水果拼盘》一次活动,有的同学材料准备得比较充分,带来了各种不同的水果;有的同学作为组长对组内进行分工合作,安排得井然有序;有的同学善于出谋划策,使制作的水果拼盘与众不同;有的同学虽然制作得不怎么样,可其在完成后,桌面的卫生工作搞得干干净净……因此,这样一次活动,包括了许多可评价也值得评价的因素。
2.期末定向测试转向自选测试内容
劳动与技术课对学生的期末成绩测试,往往是学生根据教师规定的内容完成一个作品,然后教师在根据学生完成的作品评定成绩,或者是期末成绩占30%,平时成绩占70%,最后综合评定一个等级作为学生的期末成绩。教师在期末给学生限定一定的内容,有的学生对这一内容不感兴趣,导致学生的作品完成的不理想,造成学生的心理障碍,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我尝试着让学生自选测试内容。到期末,学生上交一件或几件自己觉得比较优秀的作品,这作品可以是平时课内制作完成的,也可以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根据课外内容制作完成的作品。这样学生在期末评价的时候,心情比较放松,特长得以发挥,能更好地激励学生去思考、去实践。
策略二:追求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虽然现在我们进行了新课程的改革,可在对学生的评价上仍然是一个简单等级,看起来比应试教育的百分制模糊,可其实质没有多大变化。前苏联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阿莫纳什维利说:数字本身根本说明不了儿童的具体学业成绩。因为分数会阻碍他们对知识的渴求,阻碍他们在学校的快乐与愉快地生活。常期以往,学生对劳动与技术学科的兴趣会逐渐泯灭。
怎样评价才能准确地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呢,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尝试着以下几种策略:
1.等级 特长式评价
在《劳动与技术实施指南》中指出,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劳动与技术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在平时课堂上,在批改学生的作品的时候,除根据学生在作品制作过程中的表现和作品完成的质量打上等级外,结合学生完成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某种特长、优势贴上相应的星级。我设计了四种星:“智慧之星”“合作之星”“创造之星”“进步之星”,以此来激励学生,激发其兴趣。
2.评语式评价
我们现在的等级评价体系是到期末给学生评定一个等级,作为期末成绩,填入素质报告单,就这样一个简单的等级概括了学生一个学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的全部,有的同学得了“优秀”等级,可不知道好在什么地方,有的同学得了“待合”等级,不知道自己的作品差在什么地方。我在期末,设计了一份老师寄语卡,最后由班主任老师和素质报告单装订在一起发给学生。
策略三:追求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新课程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在以往的教育中,评价的主体往往是教师或家长,而学生则常常是评价的对象,处于评价的被动地位。而事实上,只要教师适当加以指导和引导,学生完全有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的能力,而且学生自我评价及学生间产生的互相评价远比教师评价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劳动与技术课程的评价主体应是多元化的。
评价的方式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自我评价 及时反思
新课程要求“以人为本” ,学习过程就要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同样是评价学习活动的主体,对于学习活动过程的一些情感体验,如是否能较好地与人合作,是否自己的作品有创意,学习过程是否能积极参与,学生的感受是最直接、最现实的。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有利于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能力。
2.相互评价 共同提高
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劳动与技术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小组合作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素质,他是否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是否为小组出谋划策,小组内同学之间相互最了解。因此,同学互评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样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同时能看到别人的长处,认识自己的不足,树立起学习的榜样,也学习了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
以上是我就如何开展劳动与技术发展性评价所提的几点粗略的看法。我觉得它能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学习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它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它营造了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策略一:追求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1.由单一的对作品评价转向全面评价。
以往的劳动与技术的评价注重学生的作品的评价,教师一堂课下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看学生的作品完成情况如何。其实,学生在一次活动中,每个人的体验和学习的结果是不同的。例如《制作水果拼盘》一次活动,有的同学材料准备得比较充分,带来了各种不同的水果;有的同学作为组长对组内进行分工合作,安排得井然有序;有的同学善于出谋划策,使制作的水果拼盘与众不同;有的同学虽然制作得不怎么样,可其在完成后,桌面的卫生工作搞得干干净净……因此,这样一次活动,包括了许多可评价也值得评价的因素。
2.期末定向测试转向自选测试内容
劳动与技术课对学生的期末成绩测试,往往是学生根据教师规定的内容完成一个作品,然后教师在根据学生完成的作品评定成绩,或者是期末成绩占30%,平时成绩占70%,最后综合评定一个等级作为学生的期末成绩。教师在期末给学生限定一定的内容,有的学生对这一内容不感兴趣,导致学生的作品完成的不理想,造成学生的心理障碍,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我尝试着让学生自选测试内容。到期末,学生上交一件或几件自己觉得比较优秀的作品,这作品可以是平时课内制作完成的,也可以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根据课外内容制作完成的作品。这样学生在期末评价的时候,心情比较放松,特长得以发挥,能更好地激励学生去思考、去实践。
策略二:追求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虽然现在我们进行了新课程的改革,可在对学生的评价上仍然是一个简单等级,看起来比应试教育的百分制模糊,可其实质没有多大变化。前苏联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阿莫纳什维利说:数字本身根本说明不了儿童的具体学业成绩。因为分数会阻碍他们对知识的渴求,阻碍他们在学校的快乐与愉快地生活。常期以往,学生对劳动与技术学科的兴趣会逐渐泯灭。
怎样评价才能准确地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呢,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尝试着以下几种策略:
1.等级 特长式评价
在《劳动与技术实施指南》中指出,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劳动与技术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在平时课堂上,在批改学生的作品的时候,除根据学生在作品制作过程中的表现和作品完成的质量打上等级外,结合学生完成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某种特长、优势贴上相应的星级。我设计了四种星:“智慧之星”“合作之星”“创造之星”“进步之星”,以此来激励学生,激发其兴趣。
2.评语式评价
我们现在的等级评价体系是到期末给学生评定一个等级,作为期末成绩,填入素质报告单,就这样一个简单的等级概括了学生一个学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的全部,有的同学得了“优秀”等级,可不知道好在什么地方,有的同学得了“待合”等级,不知道自己的作品差在什么地方。我在期末,设计了一份老师寄语卡,最后由班主任老师和素质报告单装订在一起发给学生。
策略三:追求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新课程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在以往的教育中,评价的主体往往是教师或家长,而学生则常常是评价的对象,处于评价的被动地位。而事实上,只要教师适当加以指导和引导,学生完全有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的能力,而且学生自我评价及学生间产生的互相评价远比教师评价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劳动与技术课程的评价主体应是多元化的。
评价的方式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自我评价 及时反思
新课程要求“以人为本” ,学习过程就要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同样是评价学习活动的主体,对于学习活动过程的一些情感体验,如是否能较好地与人合作,是否自己的作品有创意,学习过程是否能积极参与,学生的感受是最直接、最现实的。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有利于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能力。
2.相互评价 共同提高
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劳动与技术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小组合作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素质,他是否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是否为小组出谋划策,小组内同学之间相互最了解。因此,同学互评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样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同时能看到别人的长处,认识自己的不足,树立起学习的榜样,也学习了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
以上是我就如何开展劳动与技术发展性评价所提的几点粗略的看法。我觉得它能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学习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它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它营造了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